韩国佛教的崇高观,如“中朝佛教关系”
中国与朝鲜的佛教关系始于公元前4世纪,即朝鲜三国(又称三汉:高句丽、新罗、百济)时代。建元八年(372),前建派使臣和僧人给高句丽送佛像和经书,高句丽王派使臣答谢。越二年(374年),秦高僧阿道氏又到高句丽。次年,高句丽修建了小门寺和依维林寺,供顺道和阿道居住。是韩国佛教的开端(《三国志·高句丽传》)。但在此之前,高句丽也有部分信佛的人,随佛教徒回国。如《高僧传》载有东晋著名高僧支敦(314 ~ 366)和朝鲜道士的四本书,记述了单县(今浙江嵊县)阳山朱倩(陈发)的风貌。这说明中韩民间佛教的关系早就有了。宋末齐初,朝鲜高僧刀郎来到敦煌,向檀青学习了三大学说,并在中国游历。后来,琪宇建武中(494 ~ 497)到了江南,住在钟山草堂寺,爬了山。他继承了黄龙(今吉林)的法律,传播了罗氏三家学说。当时石成有很多名师,刀郎讲三论批判石成,名人周勇也向他学习。到了十一年(512),派吉僧、中寺怀僧、灵根寺等十位老师拍山,得到了郎的三点意见。因此,梁武帝放弃了成就论,写了一章大乘义(见《高僧传》、《造像传》)。由此可见早期朝鲜学者对佛教在中国的贡献。
另一方面,在朝鲜西南的百济,据《三国志》卷十八记载,百济枕王元年(东晋武帝孝宗九年三八四年),胡僧摩罗南陀从东晋来到百济,次年在中国首都寒山创立佛寺,有十僧,是百济佛教的开端。此后,佛教逐渐兴盛。大同七年(541),百济遣使至梁,求涅槃等经和匠(见《三国志·百济传》卷五十四)。当时百济佛教兴盛,寺院尼姑佛塔众多(见《周书》卷四十九)。
佛教传入朝鲜东南部的新罗地区较早,新罗僧人来华学习较早。泰庆三年(549年),梁武帝派遣使节与新罗高僧觉德一起将舍利子送往新罗,新罗国王振兴亲自率领数百官员迎接新伦寺。后来,在天加六年(565年),派遣使节到新罗,与僧人关等人交流,并送来《史记一千七百余卷(《三国志·新罗列传》)。
隋朝统一中原,弘扬佛教,在全国各州修建佛塔,广为供养。当时朝鲜、百济、新罗的使臣也要求隋朝将佛塔归还本国,以示支援(《广弘明记》卷十七)。那时候三国有很多和尚在中国学习。其中萨满玄光、新罗人来隋观光,求禅。有一次爬恒山,遇到了慧思,被法华的快乐深深影响,所以得到了慧思的印章。从此,我搬到了江南,有了自己的船,背到了雄州的翁山。卓西成梵天寺,甚得人心(《宋高僧传》卷十八)。高句丽人萨满博罗来江南取经,后到天台山向贤士求禅。他朝夕行走于天台华顶,十年六载不出山,后于国清宫下殿示寂(《续僧传》卷十七)。萨满元光,本名朴,出生于新罗。他二十五岁,乘船来到金陵。他在文庄严寺的弟子说他是道士,邀请陈帝:我愿归依佛门,愿得戒偿。从那以后,我到处旅行和讲学,接受低语,并在石成和涅槃的三部藏经中学到了很多。我旅行到虎丘山,教信徒石成和般若。听众很高兴,改变信仰的人越来越多。隋开皇中再次到长安宣讲《摄影论》,获得了更广泛的声誉。他的国家听说了,就把它请了回来:隋炀帝要了,要了,就下令让它回老家。光明回国后朝野朝拜,布施甚广(《高僧续传》卷十三)。新罗人萨满安宏于北周皇帝建德五年五七六年来华求法,邀请同在于阗的萨满皮摩罗、农加陀两位僧人回国,归还《楞严经》、《艺声》、《舍利子》。萨满明治,新罗人,陈后主至德三年(585)七月来到中国,在国外学习了十七年。隋仁寿二年(602年)九月,随国回国,被国王尊为大德。萨满檀玉,新罗人,开十六年(596年)来隋护法,大业元年(605年)三月随汇文回国(见《三国志〈新罗传〉》)。高僧关晖出生于朝鲜。他在隋稼祥寺师从吉藏学习《三国志》,后回国,迁居日本,住在元兴寺,是日本《三国志》的创始人(《元亨释文》卷一)。当时有大批来自朝鲜三国的萨摩亚人在中国留学,隋朝对他们热情接待,并聘请德国著名学者授课。据《高僧续传》卷十三、卷十五记载,他们于大业十年(614)被召入裂汉寺讲经,教韩国学者。可以想象当时读书的盛况。
当时的三国,向往中国的佛教和文化。唐初武德八年(625),朝鲜国王刘荣派人求佛(《三国志·新罗传》)。后来,开元二十六年(738年),新罗邀请人到中国来学习和教学(《旧唐书》卷199)。尤其是7世纪后期,新罗统一期间,朝鲜与唐朝的友谊更加密切。据《三国志遗》五载记载,新罗王小昭元年(692年,唐中宗九年),修建宝德寺,为唐朝祈福。在唐滁州(江苏淮安)以北,今天的江苏、山东沿海,有许多新罗坊、新罗院。可想而知,当时的新罗入了唐僧伽。所以在七世纪唐僧西天取经的热潮中,新罗沙门也一起去了。比如易经《大唐西域求法大僧传》就列举了八僧新罗、高丽。
佛教形成于唐代,其中以新罗、高丽僧人最为突出。首先,在三辩方面,有一位朝鲜沙门道登,在贞观二年(628年)来到长安。关晖后,在嘉祥寺被传吉藏三辩密信,后赴日住元兴寺,行空宗(《本朝僧人传》卷七十二)。
善良方面,有个神仙云,一个新罗人,早年去唐朝读书。请解释一下经乘大小的理论,当时的圣贤都很看重这个理论。贞观十九年(645年)夏、六月,被召至鸿福寺,参加玄奘的译场,在此担任义僧。之后跟随玄奘,学习翻译,接受了玄奘的《大丕婆沙论》译本。最后在玉华宫寺翻译《大朴若经》写了一篇随笔,一直参与其中,是灵门四脚之一。著有《瑜伽》《唯识学》。元策,原为新罗之孙,早年出家,充满智慧。贞观初年来到长安,唐太宗爱惜他的敏感,给他降旨,让他住在元发寺,学了《琵琶行》、《石成》。贞观后期,玄奘三藏下西洋,回到中国。他一见,就从瑜伽和知识中学习,后来被称为西明寺大德。新罗士人,圈试门下显赫,有胜村道法证。盛庄早年入唐,后成为唐静大建福寺的一大功德。晚年以见证者的身份参与易经译场。著有《醉生王集》、《梵文集》、《程维志论绝》、《杂集集》、《大集》等。郑涛长期从圈测中学习,并于五洲长寿二年(693年)从唐代天文图中回国。著有《程维之学论纲》、《程维之要》、《论辩之两难》、《论理门之两难》、《论理门之辩》、《般若之两难》。萨满新罗跟随璟,在自己的国家学习大乘,学习玄奘的真知。然而,人们认为它不是定量的。乾封年(666 ~ 667),玄奘因自己的国家而依附长安,玄奘已经去世两年。窥基看到了,并称赞它。荆还著有《北工大物质性简牍》、《唯识论物质性简牍》、《因论钞》等。来自窥基学派的新罗兴伦寺的萨满道伦根据窥基的《瑜伽略编》并参考自己的学者元策、景顺和宵远的意见,写成了24卷《瑜伽纪伦》。新罗的萨摩亚智风、智鸾、于吴安三年(703)入唐,在濮阳门下只学知识,后赴日行法教义。另一个弟子,新罗太贤(大圣,出道门),通才博学,尤其善解人意,辽东小辈都跟随他受过清训。他的著作包括《华严》、《金刚般若》等经典、《瑜伽与大乘古迹志》、《程维智学集》、《程维智觉》、《瑜伽理论纲要》、《信仰理论内涵浅探》等四十二本书。很明显他在洪川。他的书被介绍到中国。
华严宗方面,有向异(625 ~ 702),新罗吉林府人。英格拉姆微,天资高僧,隆硕元年(661)出家。他随唐使节从新罗到西归到长安,又到到。他向阎志学习了《华严》的妙旨,并与先贤们一起研究,撰写了一卷《华严乘界图》。咸亨二年(671)回国,在太白山创办浮石寺,徒弟云集,被尊为东海华严始祖。唐中宗九年(692年),法藏带着弟子圣泉回新罗,唐送他一本书,抄给《华严集》和吉焦。向异被法藏录下时,曾秘密商议,十日后外出,命弟子作励志讲座,并宣称‘学我者,藏公而予人’。成为中韩两国间广为流传的古德曼传记《华严》的故事。与此同时,新罗高僧宵远精研华严经,著有《华严》、《冷嘎》、《金光明经》等经典,以及《华严经纲》、《北静宗要》、《信札》等。他的《论赈信》等著作当时传入中国,唐成观在淮南得到法藏的《赈信与海东赈义》(见《宋高僧传》卷五),是所撰。
在法家方面,有善待西藏的沙门新罗。贞观十二年(638),他带领师父石和尚等十余人到求学,受到礼遇和抚慰。性情中人的慈济被四人警告。贞观十七年(643年),他要回国,唐太宗赐给他衣服和彩缎。磁藏还在鸿福寺设为国斋,花了八个人;另外,由于国家经书不全,我要求将一部藏文经书和一尊唐代佛像回国。这是朝鲜三藏的开始。慈藏回国后,被宣扬为大国,住在黄芬寺,弘扬佛教。唐代道玄派有很多学新罗的僧人,他们的戒律在当时的于海东广为流传。
禅宗里说新罗沙门法朗在贞观中期入唐,得了四祖的消息。法朗的新罗弟子信行(704 ~ 779)也漂洋过海来到唐朝,在长安唐兴寺师从智空(沈绣的弟子),后回国传播禅宗。根据景德镇邓川的记载,南岳怀让的继承人是一位名叫新罗本如的和尚。西塘智藏的法定继承人是禅师吉林、禅师新罗慧(哲)和禅师新罗弘治(一个作为洪水参与工作)。道德禅师,德宗建中五年(784)入唐。唐三十七年,见西塘知仓、百丈淮海,于穆宗长庆元年(821)回国,成为海东甲子山始祖(见《祖堂集》、《禅宝录》)。慧(哲)禅师于元和九年(814)入唐,在鸡公山失智,到西州浮沙寺三年,后于四年(839)回到新罗,在此成为禅师。弘治禅师是海东石荡山的始祖(见《祖堂集》卷十七)。周浦马谷山保彻的传人,是新罗无染禅师。长庆元年(821),陪王子欣入唐,到香山寺听华严,后又到洛阳北科济问于汝满。后来,他去拜访溥仪的鲍彻,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会昌五年(845年)回国,对宗风作出巨大贡献,弟子二千人,成为住圣山派(见《祖堂集》卷十七《禅宝录》)。周远的合法继承人是新罗五观山的禅师顺治。大中十二年(858),随中国大使漂洋过海到唐朝,从山上学法归来,是新罗第一部杨总传(见《祖堂集》卷二十)。到了唐代,其他从新罗来华学禅的僧人,先后有宇轩、觉提、道君(一为道云)、品日(一为梵天)、甲智、宗衍、大茂、钟燕、智异山、钦仲、杭集、清虚、金仓、清远、卧龙、严蕊、大令、大为为、云珠、青青。在新罗和朝鲜的禅宗大师中,中国禅宗的《邓川录》也选录了一些语录。此外,晚唐五代时期从朝鲜来华学禅的僧人也很多。他们都在学业上有所成就,回国传播知识。由此可见中韩禅宗的密切关系。
密教方面,沙门新罗于贞观六年(632年)入唐,贞观九年回国,创立广金寺,为海东申银教创始人。另一个新罗萨摩亚人,汇通,当时也入了唐,林德于665年回国(见《三国志遗》卷五)。另一位沙门新罗在黎明时分进入唐朝学习密教,阳历三年(700年)三月,她想返回。请将锁的大藏经带回她的国家(《开元佛教录》卷九)。另一位新罗沙门慧超以弱冠入唐,开元七年(719),金刚之身来到东方,在此为师。后来,他乘船渡过南海,向弟子及各国取经,五日游圣地,过了凌山脉,开元十五年(727)回到安溪,在那里写了三卷《至五日传》。他还随金刚之和不空学习了秘法,并被纳入翻译领域,笔被翻译。建中元年(780),五台山五原伯代吉,为所有如来大教撰写了瑜伽三秘,并描述了其秘意。在前后五十四年的时间里,他为密宗的传播做出了很多贡献。同时期还有唐僧伊林,师从须菩提藏胎辛哈,后来又去了新罗,弘布密宗。
此外,唐代赴学的新罗僧人,包括沙门,原为新罗太子,开元十六年(728年)来唐,被玄宗召至禅寺。后来,他去蜀中拜谒禅师。玄宗入蜀,被迎入内殿献礼。至德元年(756)卒,享年77岁(《宋高僧传》卷十九)。萨曼,也是新罗国王的儿子,漂洋过海来到唐朝,想去参观远在于阗的天竺,然后转向贺兰山,停在毛奇。苏宗经不起征召,命郭子仪来御殿接济,未能归山,故示沉默(《宋高僧传》卷二十一)。新罗高僧地藏,原为新罗皇室,唐朝中期渡海来到中国,到了池阳(今安徽青阳)的九资山(今九华山)。他一个人坐在宴会上,当地所有的人都深信不疑,佩服得五体投地。贞元十九年(803),告公寂,尸坐石函。三年后不腐,集团尊之为宝佛。其山被称为隐藏的精神痕迹(《宋高僧传》卷二十,《九华山实录》等)。).
韩国在高丽王朝的时候,佛教还是很兴盛的。据《佛集》卷十八记载,杭州永明寺智觉延寿所作《景宗录》、《诗》百卷传至海东,朝鲜光宗王兰对弟子训示,并送来金袍、紫晶珠、金浴锅等。包括韩国禅师智宗在内的三十六人,也是先入吴越后出,亲自带着印记,回国后改邪归正,被盛传是在修行佛法。当时,中国在唐武宗摧毁了佛教,并在晚唐和五代的战争中,许多佛教经典丢失,而许多中国经典在朝鲜得到保存。后唐清太二年(935年),四明参孙林赴朝鲜、百济等国求天台教育,被朝鲜接收,派李仁日送其老师回西方吴越(《佛传》卷二十二)。后来,宋剑龙元年(960年),吴越国王钱俶上书朝鲜,要求得到载有50种珍宝的《典藏》。次年(961),韩国光宗王派僧至吴越观法,却亲自闻义寂传授授法之法。他心悦诚服,以礼为师。他在洛溪门待了十年,也就是在当地表现沉默,写了一卷四教文书,是太宗的名字。同时,唐太宗第十六世祖宝蕴易通,原是朝鲜人,后在华严、启新受教育。金天福(936 ~ 943)来到中国(汉周时期)。先访天台,住德绍门,久受洛溪教育,精通一圆饭。当他想从思明回国时,县令钱(吴越王之子)迟迟不征求意见,要他做一名佛教导师,留在当地传教。此后,艺通在浙东推广了几十年的教学理念。唐太宗的礼数和臣服都在他门下,很多读书人都受过教育。宋端公元年(988),卒年62岁。
宋初,新刻的《大藏经》在成都完成。印好后,989年,宋太宗二年,高丽成宗派高僧汝可为大藏经撰书,太宗当即赐之,赐汝可紫衣(《宋史》卷四八七)。淳化元年(990),朝鲜派韩到宋朝讨要佛经,得到一部新印的文集,次年四月归还。韩国成宗皇帝亲自将他迎入内殿,请僧人诵读,并下令大赦。同年十月,派翰林学士白思柔谢经(《高丽史》卷三)。真宗元年(1022),又遣使朝鲜,使韩左还佛经(同史卷四)。在中国北方,官方版本的《大藏经》也是在廖兴宗(1031 ~ 1054)新刻的,在廖道宗(1063)清宁九年,一部新印的《大藏经》呈献给了朝鲜,当时朝鲜有文才的王北法驱车前往西郊(同史)之后,在廖寿昌五年(6544 辽使萧郎、高存寿先后出使朝鲜,每次都互赠契丹藏经(史书卷十一、卷十二)。 当时朝鲜与宋辽有友好往来。宋神宗元丰元年(1078)夏、四月间,朝鲜文宗皇帝为庆祝宋帝生日,在林东、大云两地设寺。元丰六年(1083),三月春,朝鲜文宗命太子迎宋大藏经至郭凯寺,仍设道场祈福(《通史》卷九)。同年,文宗皇帝病危,命明州修塔一月,派劝左大夫杨景略到朝鲜朝拜,吊唁僧人,并在文宗灵殿设道场(《宋史》卷四八七,《朝鲜史》卷九)。可见当时两国在佛教关系上是亲切的。
田义,朝鲜僧人,原为朝鲜文宗第四子。他于11年在童玲寺出家,并研究了中国严格的宗教观念。后来被封为天下僧派。宋元丰八年(1085),带领弟子寿杰等人来华学佛,呈献经书,经宋哲宗介绍,使其住在七圣寺。中国西安第一章疏久之时,失传。多亏了益田的坚持,才得以重新传播。田义还被天柱寺传天台宗理念,并被告知按灵芝原图戒,还被《四师法金钱资本》一书传。更游佛长,礼贤塔。元佑元年(1086),1000余卷经书被童童索要,随其国使返回朝鲜,大弘先寿、天台的教法,并要求将所得经书全部出版。他还将金树三翻译的180卷《华严经》送到钱塘银辉寺。银辉寺是专门为隐藏它而建的,所以它俗称银辉寺为高丽寺。元佑三年(1088),景元死于银辉寺,益田派寿杰到宋,在其塔前供养。田义是一本新的宗教集《元宗·勒温》和《大觉·石国选集》的作者。
中国元朝时,朝鲜僧人善写金经。元二十七年(1290),元世祖派使者去朝鲜写经。当时,由惠雍率领的朝鲜一百名僧人进入元都,入住清寿寺,用土金书写藏经。慧勇还谈到了万安寺的《王人经》。第二年,当《金色大藏经》写成时,元帝给了它一份丰厚的礼物,并把它送回了自己的国家。后来,在成宗大德元年(1297)和第六年(1302),元帝派使者去朝鲜写经。大德九年(1305),元使突然去朝鲜,没花什么钱,依然选了一百个和尚一起去元都。大三三年(1310)和顺顺三年(1332),韩国向元朝派遣使节,赠送佛像画(《韩国史》30至36卷)。可见当时韩国的佛经和绘画受到中国的高度重视。
当时元明本在天目山推广禅宗,元高丽亲王申王王张于燕友六年(1319)九月入天目山,立志要请教明本(《南宋元明僧人传》)。与此同时,杭州寺的萨满盘古精通历史,徐是著名的朝鲜大师。他写了一本关于回宇神庙的书。请说出华严的大致想法(《大明尊者传》卷一)。当时江南禅宗高僧邵琼在元大德八年(1304)赴韩,韩国国王欢迎他,邀请他到寿宁宫讲学。韩国的和尚都是圆通的,学的是禅宗,修行的是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条条框框,很有启发。
当时韩国萨满来到中国求法。禅僧普玉(1301 ~ 1382)于郑智六年(1346)入元,住燕京大观寺,求知。第二年,他去了湖州的吴瑕看石屋,在那里他得到了一枚心形印章。当溥仪从江南回到燕京时,元顺宗请他在永宁寺举行仪式,并送给他一件金袄。郑铮八年(1348),他被送回朝鲜。还有一个韩国禅宗高僧秦晖,他在郑智八年进入元朝。他去燕京法源寺参加梵天和尚指,去江南屏山的森林,就是他印的。他还参拜了普陀山,参观了王宇寺,以实现光,雪窗,无相和枯木荣耀。更有甚者,去五洲游龙山参加千岩,被允许进入房间,接受心灵感应;回到燕京,按顺宗圣旨住在广济寺,礼物很厚。后仍游名山,于郑智十八年(1358)返朝,大受开导,尊为王师。郑铮二十四年(1364),韩国的另一位高僧建熙乘船到元寻求知识。他在圣庵拜访丰丸时,回国传播了中峰的禅法,被尊为国师。郑智十三年(1353),另一位来自朝鲜的禅僧超越自我,入元。他到法源寺、法源寺拜师孔、,甚至游历南北丛林,参访禅院,学业大有长进。我又回燕京见了秦晖,待了几年,受了心教,十六年回国传佛。此时中国灭亡了元朝,代表高丽王朝的韩国李氏王朝也崛起了。从那时起,它被朝鲜祖先尊崇为禅宗,并被视为王师。
明清以来,虽然中国和中国南方的佛教之间没有什么特别值得纪念的事件,但是在这一时期,朝鲜的儒释道的风气,禅与清净的养成,教与禅的一致性等等。,在佛教界中也大致如此。可见中韩两国佛教徒的关系从古至今都是密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