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食用菌的内销?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要达到最佳效果,必须彻底改变或调整现有的品种结构,否则就会回到季节性生产和单一生产的死胡同。比如上世纪80年代,福建古田被誉为“中国银耳之乡”,众所周知。但是,古田人没有自满,所以自满。相反,他们不断开发新的品种和市场,利用他们的综合优势。香菇、茶树菇、金夫香菇相继开发和产业化,增强了该地区食用菌产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银耳生产不断升级。然而,北方的一些地区,如山东梁山的银耳,由于生产单一,完全或大部分依靠外商收货,在20世纪90年代初陷入每公斤8元的低谷,盛兴的银耳产业很快萎缩。
变单一品种为多品种组合,变单纯生产为产供销一条龙,农工商一体化,无疑是解决上述现象的有效措施。但在选择品种之前,一定要对当地的原料、技术、市场、生产环境进行广泛的调查、研究和论证分析,这样才能有效保证生产效益。根据目前国内市场对食用菌的认可度和消费者对食用菌食品的消费观念,以及各地的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国内市场和消费可分为以下三类进行分析。
①南方市场包括华南大部分地区和华东部分地区的市场。由于经济相对发达,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较高,总的消费趋势是高档品种和常年消费,如白灵菇、杏鲍菇、平菇、茶树菇、姬松茸等。,而且价格比较高,一般在每公斤20元左右,甚至达到50元;常见的品种中,白色菌株的金针菇、中型鸡腿菇、小型白色平菇等。,居民的消费也很大。但对蘑菇产品的质量和包装档次要求高,要及时供货,保证供应。
②大型中心城市和沿海发达城市,如北京作为首都,正常消费是一个惊人的数字,加上庞大的流动人口,消费居全国之首。再比如天津,那里的居民注重营养保健的观念和品味可以和上海、广州等南方城市相媲美。再比如大连,作为沿海发达城市,除了正常消费,外来人口是一个庞大的消费群体。同样,这类市场消费意识较高,一般倾向于普通品种的常年消费和高档品种的消费。主要品种有杏鲍菇、杏鲍菇、真姬菇、姬松茸,普通品种有金针菇、猴头菇、香菇、木耳、平菇、草菇。
(3)中小城镇市场受经济、文化和消费意识的制约,大多局限于平菇、金针菇(黄株)、草菇、双孢菇、鸡腿菇等普通品种和杏鲍菇(柱状株)、阿魏菇(柱状株)等部分高档品种,白灵菇、杨树菇、姬松茸、灰树花等虽偶有消费,但只能作为补充。
(2)发动宣传攻势,争取名气。
由于经济的发展、通讯的普及和交通的便利,任何农产品都很少出现“紧俏”的情况。虽然食用菌是国际保健食品,但是“好酒不怕巷子深”的传统思想已经不适合今天的贸易了。因此,作为工业生产基地,广泛宣传、适当宣传、必要时期的“全方位”宣传是产品销售顺畅、产业发展稳定的基本措施。
(1)价值宣传如果以鸡腿菇为主导的产业化生产基地,应重点宣传鸡腿菇的营养价值,特别是鸡腿菇的保健价值,让人们认识到这一品种在治疗痔疮、降血压、降血糖、提高人体免疫力等方面的功能,再配合其他辅助品种的宣传。
网络宣传作为一种现代化的宣传渠道,其速度快、成本低、覆盖面大是其他方式无法比拟的。
(3)会议宣传包括国际国内学术研讨会、技术交流、食用菌展销会、交易会等。,以及上述区域会议。要做的工作主要有:准备相应的材料,包括文字和图片,带相应的产品样品,有相应的文字或图片,突出自己的特色,比如东北的端木仿野生黑木耳,山东的反季节双孢菇,河北的无公害平菇。
(4)媒体宣传,比如电视画面,可以给观众一个直接的印象,广播可以给观众一个听和记的机会。报刊杂志最大的好处是可以详细解释和介绍,可以长期保存和互相传阅。
⑤产品宣传用事实说话,立竿见影,一目了然,让受众切身感受。包括:产品包装的文字和图案;发送小包装产品或设立相应站点,供消费者亲自观看或品尝。
(3)严格标准,质量等于生命。
我们不得不注意到,从20世纪传承下来的种植方式,尤其是在食材、病虫害防治、产后加工等方面,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突出。因此,必须严格按照相关国际或国家标准进行基地建设,加强菇农“无公害”商品意识和生产技术的培训,严格检验质量,形成制度,确保干鲜咸食用菌等加工产品绿色进入市场,端上餐桌。只有这样,基地生产才能长期可持续,食用菌产业的稳定发展才有保障。
(4)拓展销售渠道,薄利多销最好。
坦率地说,目前几乎所有常规农产品的工艺流程或技术操作都不是主要问题,关键在于销售渠道的畅通,而销售渠道的畅通又取决于销售网络的建立和完善,食用菌生产就是如此。纵观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和产品价格,整体是一个“马鞍型”的轨迹,而造成这种大起大落的原因,除了一些人为或自然因素外,畅通的销售渠道是主要的制约因素。而销售渠道的建立,还需要很长时间的“潜移默化”,才能“积累和发展”,进一步稳定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