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应如何实施中国软件产业发展的出口政策?
实现我国建设新国家的发展战略,要把信息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主导产业,把作为信息产业核心的软件产业列为重中之重。软件产业正在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一,中国软件产业的出口现状
1,中国软件产业规模。据《中国电子报》报道,截至2005年9月,中国共有12458家软件企业。从65438到0999,全国超亿元的软件企业只有38家,2004年超过200家。1999全国只有1家软件企业通过了CMM2评估,到2004年底,已有100多家软件企业通过了CMM2评估。其中有6家企业获得了CMM5五级认证。2003年,国家在国家规划布局中确定了172家重点软件企业,2004年动态调整为164家。截至2005年9月底,全国* *共有企业1,713家,其中1级资质企业71家,二级资质企业315家,三级资质企业876家,四级资质企业4家。可以看出,中国的软件产业已经初具规模,行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2.2001至2005年中国软件产业总量。(图1)从2001到2005年,中国软件行业总量增长越来越快,这一时期的平均增长率为36.6%,远高于国内其他行业。
3.2006 54 38+0-2005年中国软件出口总额。(图2)2006 54 38+0至2005年,中国软件出口总额大幅增长,期间平均增长率为55.6%。软件出口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每年在10%左右波动。其中,2004年对日软件出口总额达到约6543.8+039亿元,占出口总额的60%。日本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软件进口国。(图3)
二,中国软件出口产业的发展优势
(1)稳定的政治环境和良好的基础设施。毫无疑问,中国稳定的政治环境是外国投资者选择中国企业作为合作伙伴的主要原因。中国软件出口集中在东部沿海城市和北京,这些地方基础设施完善,人才丰富,外资企业众多,具有良好的经济社会基础。
(2)中国政府出台优惠政策,支持软件外包和信息服务出口。中国大力发展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出台各种优惠措施支持产业发展。辽宁设立了电子信息产业制造业专项扶持资金,大连设立了东北振兴专项资金,将电子信息作为五大重点扶持产业之一。
(3)软件园和软件出口基地使软件和信息服务出口形成高度的产业集聚。目前,我国已形成11个国家软件产业基地、29个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和6个国家软件出口基地,大量软件外包企业在此集聚,产生了集聚效应。
三,中国软件产业出口的不足
中国的软件产业基础薄弱。中国软件产业规模与印度相当,但出口规模仅为印度的1/10;出口市场单一,主要集中在日本,缺乏核心竞争力、自主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
(1)市场结构单一。我国软件产品出口市场结构不合理,其中日本是我国主要出口市场,占出口总额的60%,欧美占16%,东南亚占15%,其他国家占9%。从这组数据可以看出,中国的软件出口企业对日本市场的依赖程度很高,而在欧美等其他市场则发展不足。作为单一国家,日本对软件产品的需求毕竟有限,如果把日本作为目标市场,中国软件产业的发展也会受到限制。与中国不同,印度以欧美市场为主,市场潜力巨大,为软件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2)产品开发程度不深。软件开发一般经历以下步骤: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编码→单元测试→组合测试→综合测试→系统试运行→正式运行→维护等。以日本的软件开发为例:在日本的软件开发模式中,日本的软件公司为了降低成本,增加利润,一般会在接单后将一部分项目再次发送给中国等国外合作企业完成开发任务。由于语言和地理的距离,一般在日本的中国软件企业都是在详细设计书的基础上,把编码和单元测试工作交给日方。然后,日方会做组合测试等后续工作。由此可见,中国在整个软件开发工作中,只完成了几个中间步骤,集中在整个产业链的低端。
(3)人才流失率高,高端人才缺乏。软件行业人员流动性大,很多企业经常给别人做嫁衣,员工经常跳槽。以北京为例,软件和信息服务外包企业人才平均离职率为18.28%;大连的平均换手率也达到了15%左右。离职率高的原因主要与不重视员工培训、业务来源不稳定、奖励机制不合理等因素有关。这与企业与员工签订的合同期限短(一般为三年),企业间对高级人才的争夺激烈有关。由于这个行业发展迅速,人才需求供不应求。虽然各个高校都开设了软件开发相关的专业,各种培训学校也层出不穷,但是中高级人才还是供不应求。企业对软件开发人才的需求分为三个层次:最高层次是软件架构师,要求精通外语,在IT领域工作8年以上;中层为项目经理PM、SE,要求精通外语,在IT领域工作3年以上,1年以上项目管理经验;基层人才主要是PG,要求外语基础知识,1年以上IT经验。一般这三个级别的比例是1: 2: 7。目前我国软件开发企业高级人才比例仅为10%,远低于30%的标准要求,远不能满足企业需求。
四、大力发展软件出口产业
发展软件和信息服务出口对中国意义重大。有利于推动我国软件产业自主创新,促进我国服务贸易发展,优化国民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1)宏观调控和政策支持。商务部要继续加强对现有6个国家软件出口基地的服务和管理。此外,还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改善政策环境。尽快出台《关于支持和鼓励软件和信息服务出口的指导意见》,规范软件出口管理和统计方法。
2.积极推进自主创新。推动企业树立品牌意识,着力开发自主品牌软件;建立软件技术标准体系,参与国际标准和国际标准的制定;采取有效措施,加强软件和知识产权的保护和监管。
3.鼓励外国投资者投资中国软件产业。在中国建立高水平的软件研发中心;鼓励国内软件企业与外资企业进行合资或合作,开拓软件出口的国际市场;加强与国际知名展会、论坛、会议的交流。
(2)开发多元化市场。对于日韩市场,中国有地缘优势,中国东北地区有丰富的语言和技术人才。稳定日韩市场是一条现实可行的发展道路。但也要看到,仅仅依靠一两个国家的市场风险很大,要开拓广阔的国际市场。目前,中国巨大的国内市场空间对欧美企业极具吸引力,应借此机会在移动通信行业相关软件的开发和外包、医疗器械IT软件的合作开发、金融领域的BPO业务等方面开拓市场。
(3)延伸产品开发的深度。中国的软件开发企业大多专注于低端产品的开发或低端产品的开发。在跨国软件开发中,由于语言和业务知识的限制,很难向高端延伸。因此,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提高BSE能力,充分发挥其作用。BSE的主要职责是整理并向中方传达客户的要求;培训离岸人员、解释业务等。所以疯牛病是中国和外国之间的桥梁。对于软件企业来说,BSE的质量决定了软件开发的成败。但是,其实很多BSE只是一些技术知识的翻译。由于疯牛病的能力不足,中国与外国的交流受到了阻碍。因此,企业应该培养高水平的BSE,从以下五个方面提升自己的能力。(1)作为SE解决客户需求的能力;(2)管理项目进度的能力;(3)提高海洋工程师的积极性和培养人才的能力;(4)与国外海洋工程师沟通的语言能力;(5)理解外国文化和概念的能力。
2.与国外合作企业长期交换员工。一方面,中国企业与国外合作企业的员工交流可以让中国员工充分了解国外对海工发展的要求;另一方面,外籍员工可以指导离岸开发,帮助解决中国人因不熟悉商业知识和当地文化而犯下的错误。而且员工之间的交流也可以促进双方的沟通,避免因文化差异而产生的冲突。
3.直接招聘外籍员工。目前,中国政府为外国人在我国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我国的工资水平也在不断提高。我国巨大的发展空间吸引了很多外国人来我国工作。因此,软件企业也可以抓住这个机会,聘请外籍人员,直接参与软件开发。这样可以减少语言和技术带来的错误。
4.在国外开分店。在国外开分公司,更容易掌握要开发软件的详细信息,更了解当地的需求,同时增强客户的信任感。因为直接接触客户,可以更深入的了解客户的意图,深入开发产品,提高软件开发的深度和广度,进而掌控软件开发的全过程。
(四)以多种方式培养人才。充分调动各种资源,培养软件开发人员。高校师资资源丰富,软件出口基地和外包企业有直接接触市场的实践经验和敏感信息,把握培养方向。因此,高校、软件出口基地和重点外包企业应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培养人才。目前很多高校开设软件开发专业,加强英语、日语、韩语等外语,是适应市场的选择。高校与软件出口企业合作,由企业对学生进行软件开发的实际操作培训,高校认可相应的学分,提高学生的工作适应能力。除了整合国内各种教育资源,还要利用国外各种优势资源。比如国内外相关外包服务培训机构合作,引进国外先进的外包人才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