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写一份简历。应该怎么写?如何写出更好的格式?内容应该写什么?

告诉你求职的一切(转自某论坛版主的文章)

应很多朋友的要求,我整理了一下思路,决定分享一些大家在面试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和技巧。首先,我简单介绍一下我自己。在一家世界500强排名前30的德国巨头总部从事HR招聘工作65,438+0多年,2008年参加过多次案例和校园招聘活动(是很多工科生向往的牛人公司)。我手里也拿着外资商业银行MT项目的报价,无论是面对面还是面对面都已经习惯了。因此,

在正式写之前,我想说我看了很多论坛的访谈,只能客观的告诉你,有些是被误解的。外人和身处其中的人,很多看法都会发生变化。其实很多所谓的简历模板都是没有意义的,面试常用的英文句子也只是小参考的东西,后续文章会详细介绍。至于面试中的潜规则,我想说确实存在,但只存在于国企和央企。国企不讲市场规则,更多讲的是政治和权力(像最近的“东新恋”)。甚至听上海和国外的同学说,那些央企的所谓HR,早上象征性的面试结束后,晚上在酒店给相关同学发暗示短信。我想这意味着什么大家都很清楚,我在这里不讨论这些。在外企,你可以放心,即使招一个实习生,也会经过几轮严格的面试和比较。对于有关系的人,你往往只通过第一关,然后你就会和其他人一样公平竞争。除非是人脉很广,也就是说跟政府有关系,你完全不用担心,因为他们进来根本不占正常编制,比如微软的做法。所以这样的环境应该说是公平公正的。好的,我分门别类给你介绍。

关于简历

求职,首先是要有简历,这是毋庸置疑的。前面说了,网上有很多关于简历的模板和介绍,但我说的其实用处不大。有些人的简历很花哨,但只会被我们直接删。为什么,简历要简单,而不是用简历来体现你的文字能力有多强,PS能力有多强。如果是实战模式,我还是推荐51job,中华英才网,Zhaopin.com的格式,一般包括个人介绍,个人信息,学历,社会活动,项目经历,工作经历,兴趣爱好,证明这些内容的证书。

简历一般需要中文一份,英文一份。毕竟,许多外企的直线经理都是外国人。你的简历需要尽可能详细。我建议你在简历的开头写一个个人介绍,相当于一个总结,让人一上来就能基本了解你。个人信息要写详细,尤其是联系方式,固定电话手机邮箱,这样HR才能联系到你。我想每个人都知道教育和社会活动。写下你在学校参加的一些活动,你取得的一些成绩和突破。如果没有任何学生会经验,难度也不大,社团也可以。但是,如果到了找工作的时候,你开始意识到自己在大学里什么活动都没参加过,那就只能问自己在之前的时间里做了什么,怪不得别人。如果有实习经验,会给自己加分。实习的工作内容和职责要写清楚,不要转嫁。如果没有项目经验,就不用写了。没关系。最后写一下自己的爱好和一些证书,尤其是英文的。这么好的简历就完成了。毕竟简历只是一个参考。重要的是内容,不是形式,没有明显区别。

另外,简历中的内容要真实,不要过分夸大自己。你要知道,谎言需要更多的谎言来弥补。我在工作中发现很多这样的情况,很容易被挑战,而且是直接失去一个机会。希望大家关注一下。还有一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个人建议简历不要贴照片。如果你觉得自己很帅很漂亮,请把照片调小一点再贴。为什么这么说?我不得不否认,一个人的长相在应聘中还是占了不少印象分的,尤其是那些初级的工作。每个人的能力都差不多,为什么不选最漂亮的呢?如果你贴了照片,可能会被经理直接拒绝,你失去的不仅仅是一次面试机会。没有遇到真人,大家机会均等,你的个人能力完全可以在面试中打动经理。最后,投简历的时候,除非对方明确指出,否则不要直接粘贴。一般像我们这样的大公司都有自己独立的招聘系统,大家只需要在最后一步上传档案就可以了。至于是word文档还是pdf文档,我们更倾向于word,因为可以直接编辑,随时发表评论。我想大家都能理解。

关于在线申请

想应聘大型外资公司的工作,一定要经过网上应聘这一步,多关注自己大学的BBS和三大招聘网站的广告,不难找到。网申的内容和你的简历差不多,所以在完成一份详细的简历后,那些内容只需要复制粘贴即可。网申最重要的是最后的开放题,一般是三题,各大公司都差不多。我个人认为只有CICC和火星更难。不要随便处理这些问题。有些人觉得他们很牛逼,不回答。有些人用中文回答他们。这样的人会有机会吗?问题虽然简单,但是这个素材会一直伴随着最后的脸,甚至影响到最后的选择,所以无论是内容还是语法都要自己考虑。另外,既然所有的问题都差不多,复制粘贴在所难免,所以粘贴后请花一点时间检查,不要把赞美前一家公司的语言留给后一家。

另外,关于网申材料什么时候送达,也有很多意见。去年,我亲自参与并负责了公司一个培训生项目的招聘(当然,我看到其中有很多同学)。事实是越好的公司收到的简历越多,有的公司方便直接用关键词搜索,然后会进行大规模的笔试筛选。还有的是为了节省招聘成本直接手工筛选(借用学校的教室要花很多钱),所以不可能在短时间内看完几万份简历(校园招聘只是正常工作的一部分,不是独立项目),所以只会选择一个范围进行阅读,一般在1,000左右。招聘中的原则是,没有最好,只有最适合,所以你不会花那么多力气全部看完。你要明白意思,最好的投放时间是在整个档期的中后期,太早看不到,太晚看不到。

最后,经常有人说你的简历会被我们保存3个月,有合适的机会我会联系你。你会怀疑它的真实性,所以我可以告诉你,它是完全真实的。有时候,确实有一个候选人很优秀,但是没有合适的职位,但是我们会被他作为备份放入仓库,一有机会就用,所以重要的是你的个人实力。

关于薪水

我想这个问题一定是大家最关心的。即使是现在工作过的人,可能也不太清楚。我这里说的是外企,国企应该也差不多。工资由以下几部分组成:基本工资+激励(奖金)+OT+津贴,销售也会有提成,也就是提成。然后我就一个一个的说了,基本工资就是基本月薪,也是大家最关心的,但是很多公司对这个的算法不一样,所以有时候你要明白,后面会引入一些相对高薪的公司。月薪不是唯一比较的重点,更应该关注公司相关的福利和保险。很多公司除了国家规定的4金之外,还会交5金、6金、7金,甚至传言有8金。有的公司实行年金制度,其实也差不多。有的公司还有住房补贴、交通补贴、电话补贴。要知道,这些加起来也不少钱,最多的也就每个月2K,还没有税。另外,福利就是保险。有的公司保险很完善,子女可以享受,年假也很人性化。激励就是年终奖,也分两类。有的公司是根据你的水平来设定你的奖金基数,然后根据公司的经营状况和你个人的表现来确定奖金系数,一般在1-2倍之间。其他公司的做法是月薪14个月到16个月,也是按照上述标准。OT是加班费。除了四大,大部分外企也是每天加班,但加班费也很可观。津贴就是补贴,比如出差一天能拿多少钱,还有加班打车报销等杂项内容。有的500强企业出差还能住5星级酒店。

所以,大家应该知道很多。很多人在面试中避而不谈薪资,但是每次都会被问到,所以在这之前一定要看一下各个岗位的JD,大致了解一下这个岗位的水平,这样就可以大致估算出对方的薪资范围。不要高估自己,也不要贱卖自己。真的需要技巧和一些市场信息。当场问HR你的标准是什么其实很蠢,因为我们不会告诉你。我们提这个问题是看候选人的动机,同时也是看对方是否在我们的预估成本内,是否有商量的余地。差距太大,我们自然不会考虑,所以平时要多做功课。

关于工业

第一份工作对你未来的发展方向还是很重要的。如果以后想改行,无异于重新开始。所以,你在选择工作的时候,一定要清楚自己以后想怎么发展。很多人找工作都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所以没有方向的人直接被公司淘汰。在这种选择中,一定要问清楚HR岗位未来的发展是怎样的,有些岗位的发展空间真的很小。

至于行业的选择,我个人是学商科的,但是我实习的公司是自动化领域的巨头,所以在这个问题上我可以给一些建议。很多人都盯着一个公司最好的部门,经常会被撞得头破血流。但实际上世界500强的前50家都是各国霸主,都是多元化的公司,比如GE,西门子。也许他们在某个领域不是最优秀的,但不代表没有好的发展前景。

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些高薪公司。我就不说投行了,大家都知道,但现实是,能在高盛这样的公司呆两年以上的人少之又少。竞争、压力、工作量是你高薪的前提。有时候选择一些薪酬在前四名和公司MT之间的小投行是一个很好的考虑。咨询压力比较小,工资也差不多,就不多说了。商业银行MT项目的薪酬在渣打、恒生、汇丰、ABN Amro较高。有些不太起眼的银行不是最清楚的,但只要是MT项目,发展空间和薪资待遇都不会差。我就不说四大了。关于他的评论太多了,确实性价比有点低。我之前说过,一些500强公司的月薪和福利不会和四大有太大差别,但是你收获了健康和时间。看你的选择了,不过四大每年的翻台率最高是真的。其次是一些薪酬较高的500强公司,如玛氏、P & amp;马士基、通用、福特、谷歌、SAP、甲骨文,还有像微软、IBM、西门子、通用、索尼、联合利华这样的大公司都不会让你失望。还有一些我们平时不太了解的公司,比如五大地产商,韩国电信,喜达屋,贝塔斯曼,也是不能忽视的。

企业文化其实很重要。美资企业工作自由,但期限很紧,有时压力很大,有的不希望员工加班,所以层级森严。德资和法资公司氛围好,福利好,但是对各种项目要求很高,很严格。日本公司给人的感觉就是工作有点压抑,台湾公司的工作量就不提了。

关于电表面

投完简历后,要做好随时接到HR电话的准备。让你的手机开着。一般三次打不通,大概就没机会了。毕竟中国人那么多,很多时候对方电话不是一条直线,你反应过来都来不及。我遇到的最极端的例子是凌晨有人接到麦肯锡的电话,这也不是不可能。我也是晚上6点以后给候选人打电话,晚上8点以后接到其他公司的电话,所以一直记得手机开着,话费也够用,因为有时候电话是从国外打来的。如果你正好在睡觉,尽快振作起来,不要让人觉得你的态度有问题。

后来经历过面试的同志都知道,口语是必须的,有时候从打招呼开始就是英语,给你一个惊喜。这时候你一定要反应快,不要惊讶,也不要解释自己没准备好。这是对你的检查。其实电面的问题很难说,也不会很难。我们在校园集体电面招聘的时候,会提前准备一张纸,写下一些问题,也方便我们提问。有你的个人介绍是很常见的,不需要很长很全面,因为只是让你热身,调整心态。

下面的问题将是,你的优势(优势)和劣势是什么,优势不用说太多,这是不真实的,劣势也要做好准备,工作目标是什么,你为什么选择我们公司和这个项目?这很常见,你在学校工作期间有什么更大的成就。/人际/社交活动?并举例说明你的团队合作精神/相似性/适应性/学习与工作的平衡?这些都会被选择性的问到,无论是在面试的时候还是后续几轮面试的时候,所以多准备一些例子,不要重复,也不要编造,因为到时候很容易让人发现破绽。如果你遇到一些很简单的问题,那么你就要注意了,这是你最后的机会。如果你连那些问题都答不好,那就只能被淘汰了,太可惜了。

一般面试结束的时候不要问HR太多问题。问这么多没用。其次,HR时间宝贵,给双方留下好印象。

关于笔试

在整个招聘过程中,这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有的公司只有笔试。有两次,一次逻辑测试,一次专业测试。会有三次,外加一次性格测试。由于题目是保密的,你只有经历过才会知道。一般逻辑考试考英语的时候,大部分题都是英文的。第二次考试的时候会看到做题的速度,出错会扣分。数列和计算是必答题。有的公司会有汉英翻译,有的会要求写作,但考的能力无非就是数学和英语。IBM的题目都很经典,SHL的题目用的最多,也相对比较难,类似于雅思阅读和大量的计算,但是人专精于此。

至于性格测试,有人专攻,但其实很多还是说明不了什么问题。毕竟一个人的潜力是不能仅仅用几个问题来衡量的。一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填写。在渣打的BT考试中,你要注意前后的答案,做的时候要头脑清醒。在马士基的测试中,你要注意正反形容词的选择,我觉得其他的也差不多。

在群表面上

团面,也叫AC(考核中心),是笔试通过后的通行证,一般只有一次,有的公司会有两次AC。说到AC,你最熟悉的就是四大。其实除了通知说必须正装,其他时间可以不穿,但是现在大家还是很自觉的,基本都是职业装。AC的形式也很常见,基本都是英文,有的甚至用英文讨论。一般由自我介绍、小组讨论、案例分析三部分组成,历时半天。四大小组讨论换成讲故事,其实也差不多。个人介绍我就不多说了,但是有时候突然要求你们互相介绍,考察你们的团队能力,你们自己也要注意。小组讨论基本就是讨论一个日常话题,周围都是经理和HR的同事,案例分析是重点,每个人都要在最后做一个陈述,和整个团队一起控制时间。相对来说,四大病例并不难,SHL的一些病例还是比较麻烦的。如果持续一天,会有小组活动,让大家一起设计一些东西,用提供的材料做一个演示,也是考察综合素质的一种方式。

很多人害怕和群体中的人见面,觉得周围的人都是专家,觉得自己的专业和工作关系不大,不知道怎么表达自己最好。我可以回答你,最好的办法就是做好自己,自信配合,刻意表现出来只会适得其反,专业不相关,但会有意想不到的想法。在AC里,你会经常遇到一些好斗的人。不要退缩,要表达自己的观点,因为那些人不一定是正确的。如何协调整个团队,如何不自觉地突出自己,这些都需要技巧和语言感染力,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没有大学的活动积累是不可能的。所以,不要想太多,不要压力太大,带着享受的心情,带着交朋友的目的,你的戏就好了。

最后,鉴于我自己作为面试官的AC经历,我告诉你,很难在一个小组里短时间内考察这么多人,除了最好的和最差的,其余的都有点难以区分。这时候有以下几个关键因素。第一,英语,你应该已经注意到了,在整个面试过程中,总是占据着主要位置。因为没有正确的案例答案,所以看不到比赛。而且以后还可以培养,所以英语最重要。其次,就是你从网申开始到结束填写的信息。最后,还有一些主观因素。说话不自然的人不会给观察者留下任何印象。另外,如果名校的学生不表现出相应的能力,那只能是对不起,宁为鸡头,不为凤尾。

大约一边

一方是HR一方,最后是管理者一方。HR脸的形式只是之前的重复。再问那些问题,这时候你就不会尴尬了。HR会具体告诉你这个项目未来的发展,了解你具体的薪资要求,以及目前的求职状态(也就是有没有Offer)。毕竟是双方的选择。

最后,我见到了经理。至此,无话可说。看缘分吧。因为能在这里生存下来的人都是优秀的,只是看什么样的管理者喜欢,他的团队更需要什么样的新鲜血液。被刷到这种程度真的会很郁闷,但是不要灰心。相信自己的力量。你不要这个家,自然还有别的家。当然很多时候,被刷下来的同学会被HR推荐去尝试其他部门老板。嗯,真的要看运气了。

以上是求职的全过程。一个大的外企基本都会包括这些步骤,一些行业的公司会做一些改变。比如麦肯锡每次面试都会做案例分析,但他们不会偏离这个模式。接下来,写一些你需要知道的东西。

关于报价

得到这份工作一定很愉快。大家都迫不及待的拿到三方协议,签了。但需要注意的是,要约毕竟不是正式合同,虽然也具有法律效力。收到录取通知书后,会要求你进行体检。如果体检不合格,可以直接取消录取。此外,如果在试用期内表现不佳,还可以取消Offer。投资银行经常这样做,所以你应该在拿到Offer后开始努力争取合同。

另外,Offer上经常说违约就要支付一个月的工资作为违约金,这让很多提前被四大捆绑的同学很尴尬。其实这个没有法律上的好处,除非是国外的培训项目。所以随便想个理由拒绝他们,然后再去学校弄个三方协议。虽然手续有点麻烦,但是学校看到钱绝对不会拒绝。

最后,我想提一下,有些应届毕业生在进公司的时候就签了租赁合同,也就是和FESCO外服签的合同。原因如下:第一,每个部门每个财年都有人头标准,用完了就只能和外服签约;第二,应届毕业生有些岗位资历较浅,部门不想浪费编制。毕竟是要花钱的。其实租赁和正规的唯一区别就是不能免费加入公司的一些工会和俱乐部,不能用员工号买优惠票。剩下的都一样,不要错过机会。

关于他人

其他的都是零碎的,比如跳槽。除了用我们自己的招聘系统,我们还用三大网站的资源,所以有时候应聘者会奇怪他们是怎么接到一些公司的电话的。对于跳槽来说,更重要的是自己的动力。看重钱的人一般不会待很久,所以不会花那个成本。以后可以考虑一下这个。一般跳槽的加薪幅度在20%-50%之间。如果超过,狮子就会张开嘴。还有,因为性格问题想跳槽的人也不会考虑。大多数人都想换一个更好的开发环境。当然,这其中的原因也是经过仔细琢磨的。在一个公司很难跳得慢,最好的提升方式就是在同行业的竞争对手之间跳。

关于加薪,外企基本都会在一个财年结束后对员工的表现进行评估,决定加薪幅度。有的银行半年涨一次工资,比较快。这些可以在入职后咨询其对应的人力资源顾问。招聘会在完成一个人的招聘入职后交给咨询师,后面的事情我就不多说了,除非我最熟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