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和领导吃饭。
记者郝钟石
你的月收入是多少?你今年多大了?你结婚了吗?你身体怎么样?你一直在做什么?在社交场合,不管你喜不喜欢,相信几乎每个人都会经常遇到这些“关心”的问候。中国人民大学的礼仪专家金教授认为,这些是社交场合的“特殊禁忌”。他说:“这些都是社交中最容易让别人不爽的问题,有打听别人隐私的嫌疑。虽然大部分都是我们的朋友,但应该没有这种‘见面礼’。"
短短几年间,金教授已成为“出镜率”最高的礼仪专家,频频亮相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及其他数十家省市电视台,开设礼仪系列讲座,并担任各类大型节目的礼仪顾问和礼仪嘉宾。以至于他不是影视大腕,却成了观众熟悉的荧屏明星。金教授出门打车,大约有三分之一的出租车司机能认出他——“这不是电视上讲礼貌的金教授吗?”
我和金教授认识很久了,十几年前就向他要过稿——谈“人生礼仪ABC”系列,如《轻舞有礼》、《送花前要学会用华丽的语言》、《服饰色彩和谐才是美》、《与其他三大禁区闲聊》等,是他在礼仪研究领域的早期著作。今天,其实他开始琢磨用贴近广大受众的方式来普及礼仪教育。
十余年来,金教授在交际礼仪的沃土上耕耘,收获了《商务礼仪》、《外事礼仪》、《公司礼仪》、《警官礼仪》、《大学生礼仪》、《国家公务员礼仪手册》、《基层公务员礼仪修养与培训》等著作480万字100多所高校将他的礼仪课程列为教材。这凝聚了他的心血和探索,也反映了社会各界对礼仪的青睐和渴望。
你会陪客人进出电梯吗?
“礼仪应该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你通过吃喝了解礼仪。现在大家都这么重视礼仪。一个重要原因是国家经济发展了,国家富强了,人民也要求文明礼仪了。”金教授开门见山。
65438年到0989年,人民大学毕业留校,学的是国际政治,但还没有把礼仪作为主攻方向。但他发现,随着中国人对外交流活动的增多,频繁暴露的礼仪缺失常常让他感到羞愧。“中国人的礼仪盲点需要普及文明知识覆盖。”这促使他在学习国际关系的同时,偷偷改变了自己的业余研究课题,通过普及大众关心的社交礼仪知识,开始了自己艰辛却充满乐趣的礼仪探索。
他对礼仪的热爱让他着迷于礼仪研究。我不知道是不是不琢磨,但一琢磨就“震惊”了。我们一直称自己的国家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但普通人礼仪知识的匮乏往往达到“令人吃惊”的程度。部门单位接待礼仪,小到吃布、穿衣服、握手寒暄...不懂礼仪和惯例,对客人也不会礼貌,就出丑了。
金教授经常喜欢举的一个例子是,夏天女同志穿制服的时候,穿凉鞋不好看,但是“违规”的人太多了。尤其是穿露趾凉鞋,按规矩是不能穿袜子的。如果你穿上它们,会很不舒服,而且不透气。有人会说,那条街有些老外也穿凉鞋,没错,但是一般不穿袜子,而且在正式场合一定要穿正式的皮鞋,不然别人会觉得你不守规矩,对方肯定会对你印象不好。如果谈项目,谈合作,欢乐的气氛就会减弱很多。
再比如,陪同领导或客人进出电梯时,陪同人员的具体位置应该是什么?需要先进去还是后进去?先出柜还是后出柜?我相信大部分人很少考虑这个“顺序”,但是有规则。金教授告诉你答案。标准做法是:陪同领导或客人进电梯时,陪同人员需要先进后出。陪同领导和客人在电梯里是先进入的。为什么?首先考虑的是安全。门一开,你就让领导或者客人进来。你如何确保安全?里面有坏人吗?地板升起来了吗?不要笑,这是极端的。第二个原因是方便。电梯门口有一个控制按钮,上面有程序。大约15秒后关闭。如果不先进去再出来,可能会带来尴尬,或者夹住领导和客人,或者拒之门外。
金教授深感生活中的礼仪不可小觑。“礼仪规则无处不在,你是否重视其实是个人水平和修养的问题。生活中一般没有‘坏人’,但有素质低、不文明的人,他们往往不善于学习礼仪,遵守礼仪规则。我们的工作目标之一就是让更多的人了解礼仪知识,遵守礼仪规则,这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一环。”
能为你做什么?
在听金教授的演讲时,细心的听众会发现,他从来没有对听众说过“你知道吗”,而是说“你一定知道”。虽然实际表达的意思都差不多,都是为了引出他的观点,但是却表现出了一种对观众的尊重。
金教授有一个强烈的意识:“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不善待他人有时会让人不舒服。
有一次,金教授去外省出差,住在一家五星级酒店。按说,住在这里的客人应该更有教养。早上起来散步的时候,金教授发现有一个人老跟着他,就问:“你为什么老跟着我?”那人说:“你是金教授吗?”当他得到肯定的回答时,那人激动得连连说:“金教授,见到你我太高兴了。我全家都是你电视讲座的忠实观众。我的妻子和母亲喜欢看你的节目。昨晚在电视上看你讲礼仪,没想到今天早上就活生生看到了!”一句恭维让金教授哭笑不得。夸人不到位成了变相的“骂人”。
怎样才能避免犯这种低级错误?金教授给开出的药方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要讲究互动,换位思考,以对方为主。说白了,沟通要以对方为中心。我国长期处于小生产社会。由于环境的影响,一个人说话的时候,经常会说“我是这么说的”、“我是这么认为的”、“我认为”、“我认为”、“我的看法”等等。大家似乎都已经习惯了。其实这是一个误区。要实现沟通的成功,就要实现互动,要以对方为中心。
金教授有一次去政府机关做报告。他想先了解一下单位的情况,就问单位领导:“你为人民服务有什么新要求?”引导侃侃谈论我们将要做什么和我们想要做什么。经过研究,我们认为我们有能力做一些事情。作为熟人,金教授对并不客气。他说,伙计,不客气。我今天是来帮你找毛病的。既然你是国家公务员,就应该强调为人民服务,那么人民的需求就是标准。不是你想做什么,你能做什么,你愿意做什么,而是人民需要你做什么。沟通能否以对方为中心,是人际沟通中一个重要的概念问题。一句话,让那个单位的领导找到提高服务质量的关键。
对别人好有什么标准吗?金教授的经验是从尊重他人开始。他是很多政府部门的礼仪顾问,经常在外地做讲座和演讲,很受欢迎。为什么?来自外地的听众普遍反映,金教授对的讲座非常接受,虽然他列举了许多生活中礼仪缺失的例子,但他并没有简单地贬低大众。当时,他被邀请到沈阳,就筹备世界园艺博览会的礼仪教育活动发表演讲。细心的听众从他的发言中总结了他应该注意的社交礼仪的五个方面,却没有说一句让大家反感的话,让大家觉得合情合理,击中了礼仪交流的“要害”。最后,连负责接待他的出租车司机都觉得——“我可以这样掌握金教授的仪态。”
谁先挂电话?
最好先递上名片介绍自己;吃饭时不要剔牙;饮食不准喧哗;正式场合要穿标准皮鞋:男士穿黑色系带三节光面皮鞋,女士穿黑色高跟半高跟船鞋...每次讲课,金教授都会给讲一些基本的礼仪知识。他说,“学习礼仪要从细节开始。”
什么是礼仪?金教授认为,礼貌就是尊重。这是一种道德要求。礼敬他人;仪器是一种标准形式。礼仪简单来说就是尊重人的方式。
有些礼仪规则是不能打破的。如果你不跟随他们,你会成为一个笑话。金教授说,比如吃西餐时,不能把掉在地上的餐具和东西捡起来。为什么?因为西餐是长桌,而且座次规则是男女交叉的,所以你经常会被不认识的人围着。不仅不能捡起掉在地上的东西,更不能把手放在下面,应该放在桌子上。否则就是“不礼貌”,这个细节马虎不得。
“我们来测试一个老套的问题。你在工作场所执行一般公务。和别人通电话的时候,应该谁先挂?”金教授在讲课时经常向听众提出这个问题。不是什么大事情,但是仔细研究确实让很多人很困惑。谁应该先挂电话?人们最常犯的错误是认为对方应该先挂电话。假设我们公司规定打电话的人先挂,对方也规定打电话的人先挂。会发生什么?双方都不会挂电话!金教授给的暗示是,地位高的人应该先挂电话。突发事件不好说,但履行一般公务是必须的。特别是窗口部门,值班电话,热线电话,报警电话,要让群众先挂,地位高的先挂。你得让人说完。这是礼仪的规定。
接电话没有礼仪有时会产生误导。有一次,金教授给一位领导打电话,接电话的同志“回顾”了一下他:你是谁,找什么,什么时候到?然后他说:“那我就告诉你,你要找的人不在这里。”深谙礼仪的金教授把这种“先审后拒”的方式称为“作弄人之嫌”。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先告诉对方领导不在,然后再问对方是谁,在做什么,是否需要告诉他。
如果你不注意规则,你有时会给自己惹麻烦。有一次,的一个朋友请金教授吃饭。他说客人不在,我们先喝一杯。你想喝什么?金教授说,那我就不客气了。喝杯路易十三世吧。他说如果你真的想要,我们兜里只有一两千块钱,路易十三世有一万多,我们承受不了!他的错误在于问了一个“开放式”的问题。正确的方法是“封闭”:茶还是矿泉水?那样的话,对方只能喝矿泉水,不能喝茶。金教授请人吃饭时,会问人:你想吃鲤鱼还是草鱼?意思是不吃鲤鱼就得吃草鱼。“那他就再也没有机会点鲨鱼了。”金教授的方法被认为有益于许多“主”钱包。
你的课很好。这袋葡萄干是给你的。
礼仪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金教授的一个远房侄子做生意,想在北京设立办事处。他希望“优势胜于月亮”,向他求教。金教授给出了细致的指示:“招聘的秘书和公关人员必须会说普通话。在外人面前,村里说的是村办企业,县里说的是县办企业,普通话说的是面向全社会的民族企业。礼仪是软规则,法律是硬规则。现代社会需要这种软硬兼施。”他反复向听众强调,学习礼仪的重要性是三点:内在强化素质,外在塑造形象,促进沟通。但用普通人的话说,就是把问题最小化。
谁也不想丢人,谁也不想得罪人,但如果不把礼仪细节讲出来,可能会丢人,得罪人。金教授发现,在生活中,很多男同性恋者都有这样的疏忽:注意刮胡子,却不去修剪鼻毛。他讲课的时候经常善意的提醒我。本来当领导还是挺有尊严的,但是仔细一看外面乱飞的鼻毛,风度就大打折扣,会让人觉得领导不干净不整洁。有些同志穿着不合适。他曾经看到一个人穿着白色皮鞋,腰间系着一条红色的皮带,手里拿着一个棕色的皮包。他差点晕倒金教授,马上求教,结果是“本命年”,想侥幸,结果不伦不类。试想,和这样的绅士“仰视”很难吗?如果你遇到一个更真实的人,你可能会认为他不尊重人。这不是不自觉地得罪了人。
金教授在长期的研究过程中总结出几条礼仪规则:重要场合要注意“男看表,女看包”;总的来说就是“女看头,男看腰”。具体来说,男人的手表是重要场合最重要的行头,他的身份、身价、时尚品味都与手表有关;女士千万不要佩戴三件以上的黄金首饰,主要看包包、品牌、颜色、里面是什么等。一般社交场合,女士看发型,看妆容。男人不看腰看粗不粗,衬衫下摆有没有放在腰带里,有没有露出长裤...但是他们说什么都不能挂在腰上。你什么时候见过联合国官员腰间挂着一串钥匙,省市领导腰间挂着手机走出来?违反这些软规则会让人侧目。
金教授常年在各地讲学,深受各界听众的欢迎。但也有人提出,讲座不错,会场气氛热烈。我们能不能再关注一下?金教授并没有完全采纳这样的意见。他固执地认为,礼仪教育是一门科学,是一种规范,但不应该是一个被束之高阁的教程,应该用最能被广大受众接受的方式普及。否则,再先进的礼仪教育,也不会理解群众的渴求。
具体、生动、实用、好记,金教授的《礼仪》广受欢迎。在杭州,他有一次打车。出租车司机认出了他,立即说道:“金先生,我喜欢你的讲座。你用手直接指着人是不礼貌的。现在很讨厌乘客一上车就对我指指点点。他们也应该听你的课。”在乌鲁木齐,金教授去巴扎(巴扎)买一些土特产。一位维吾尔族摊主也认出了他,用不太流利的普通话说:“金老师的礼仪课不错。我给你这包葡萄干。”金教授被这些来自基层的反馈深深打动,他从这些反馈中得到的鼓励和快乐甚至超过了万人礼堂里热烈掌声的快乐。
他非常看重这些。这些年来,他给基层单位做过多少次讲座?他没有详细的统计数据。他只记得海淀区所有街道办事处基本都讲过一次课,宣武区公务员轮训过一次,国家机关、中小学甚至幼儿园都讲过。拥有多所高校兼职教授聘书,沈阳市荣誉市民等荣誉称号,北京市志愿者协会颁发的“北京周末公益大讲堂志愿者讲师”证书。他说:“我非常愿意为普及礼仪知识做贡献。街上的大爷大妈,社会上的出租车司机都在关注和学习礼仪,这说明我们的社会文明程度在不断提高。”
珍惜生命,快乐每一天。
整整一个半小时,金教授回顾了自己在普及礼仪方面的经历和感受。他说:“我以礼仪为业。如果要说忙,那是真的忙,但是忙有乐趣。礼仪是一个无论你有多少精力都可以投入使用的世界。”
按照我的要求,他前一天给我看了他的“流水账”,有十几项,包括查阅研究生论文、接受报纸礼仪采访、为央视《百家讲坛》礼仪栏目写文章、在图书馆查资料写论文、在北京工商大学给大学生讲礼仪等。
“你这么饱,怎么能保持这么好的精神状态?”我关切地问。
“其实很简单,”金教授坦率地告诉我。“关键是摆正自己的位置,端正自己的心态。”
他告诉我,他从来不折磨自己,也不折磨自己。烦恼很大程度上是自我折磨的外化。他在努力做到“三不烦”:昨天已经过去,不烦;明天还没有到来;我今天过得很好。我不能被打扰。如果是,麻烦还能找上你吗?
在他的书房里,有一面横幅,上面写着:“永远不可能让所有人都喜欢你,但我们必须争取大多数人喜欢我们。”他深信礼仪是达到这个目的的最短路线。
当我请金教授为读者说另一句难忘的祝福时,他脱口而出:“愿每个人都沐浴在礼仪的春风中!”是的,我们的社会和生活需要礼仪的春风...
金教授的一篇美文。
在我眼里,生活是一条美丽的河,我们每个人都是这条河的过客。我来了,我看了,我走了,过程很美好。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成功,失败,喜怒哀乐。重要的是我们需要勇敢面对。没有失败,怎么会有成功?没有不幸,哪有幸福?成功,失败,快乐,悲伤等等其实都是相对的。一切都会成为过去,过去会变得可爱。此外,重要的是我们应该理性地面对它。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善待自己。一个人只有懂得善待自己,他的工作和生活才有质量。一个人只有善待自己,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一个人只有善待自己,才能认真生活,快乐工作,为国家,为社会,为我们各自的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同时也要倡导善待他人,把他人当自己看待。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这永远是不言而喻的。
摘自:北京日报网编辑:康启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