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企业生产基础设施的安全队伍建设

建设安全团队文化夯实企业安全基础

团队是企业的细胞,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最基本单位。班组员工既是企业安全生产指标的主要承担者和实施者,也是生产事故和职业危害的直接受害者。随着“两个转变”的深入,电网建设不断加快,管理组织形式日趋扁平化。班组成为电力企业事故控制的最前沿。减少各类事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建设安全团队文化,培养安全观念,增强安全意识,营造安全氛围,规范安全行为,为企业安全生产打下坚实的基础。

安全团队文化建设的内容

保安队文化建设以提高员工素质为第一保障,以满足客户用电需求为第一要求,以保护员工生命和国家财产安全为第一目标。通过强化安全意识,提高安全素质,规范安全管理,落实安全措施,巩固安全生产形势,实现安全生产长周期。如何做好保安队伍的文化建设?不妨重点关注以下五个方面。

(一)完善安全机制,规范运营行为。

安全机制和规章制度体系是一种有利于调动员工安全生产积极性,有效控制事故,实现安全生产良性循环的管理手段。建立以人为本的安全生产保障、监督、教育培训、检查评价体系,形成具有强大凝聚力的群体意识和群体行为规范,以制度文化的力量规范班组成员的工作行为。建立健全反违章长效机制,开展创建“无违章”班组活动。做好班组劳动保护和职业健康工作,确保员工在生产劳动中的安全和健康。用“三铁”(铁制度、铁面子、铁处理)对抗“三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杜绝“三高”(干部高高在上、员工高枕无忧、规章制度束之高阁)现象,坚持“四个全面”(全面、专职、全方位),确保安全。

(2)培养安全观念,增强安全意识。

国家电网公司从夯实“四个服务”基础入手,提出了“相互关爱,确保安全”的安全理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引导员工树立“关爱企业、关爱他人、关爱自己、关爱家庭、关爱社会”的理念,以人员、时间、力量的“三个百分之百”确保安全,确保电网安全、员工安全、企业稳定、社会和谐。安全工作落实的关键在人。人的安全意识的强弱直接影响到安全生产的具体工作,因为供电设备的缺陷和工作环境中的事故隐患都是靠人及时发现和处理的,人的行为是受意识形态支配的。关爱员工应从保护生命健康入手,让员工“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伤害他人”,这既是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建立安全文化的首要目的,也是对员工的基本要求,是员工家庭和社会的基本愿望。

(3)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安全素质。

员工素质决定了一个企业的质量,提高员工素质是安全文化建设的动力和归属点。坚持安全生产“常抓不懈”,不断完善培训机制,积极落实培训规范,强化职业安全培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提高员工实际操作技能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开展辅导、技术讲座、事故预测、反事故演练、计算机模拟训练等活动。提高团队成员的岗位技能。组织劳动竞赛、技术比武、在职培训、技术交流等活动,营造竞赛、学习、赶超、帮扶的竞争氛围。因地制宜地运用理性灌输、情感启迪、案例分析、活动熏陶、心理调试、电化教育等方法,提高安全操作技能和自我保护能力。

(四)营造文化环境,建立安全秩序。

营造安全的文化环境有利于团队成员形成自觉遵守规则和纪律的良好习惯。积极开展“爱心”活动,实施“安全”工程,营造实现“零事故”安全目标的舆论环境,营造“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舆论环境,营造安全纪律的舆论环境,做到“有章可循,违章必究”,“宁听脏话,不听哭诉”,营造“光荣遵章,可耻违章”的舆论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的安全宣传, 安全征文、安全演讲、合理化建议征集、危险点排查、“现身说法”等活动,营造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让班组成员清楚地认识到“安全源于警惕,事故源于麻痹”,认识到事故对自己、对人、对家庭、对企业、对国家都是不利的,做到“我要安全、我讲安全、我懂安全”

(五)分析员工心理,保持良好心态。

安全生产“人、机、环境”和“三要素”的首要原则是人,人是安全生产质量的关键。海因里希定律揭示了各类事故的88: 10: 2定律,即在100起事故中,有88起事故是纯人为的,10起事故是由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引起的,只有2起事故是难以预防的所谓“自然灾害”。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困难的因素,研究表明,事故当事人往往会出现精神状态不佳、注意力不集中、身体疲劳等“状态不佳”。毛泽东同志说:“如果你未雨绸缪,你就会立于不败之地。不提前规划,就废了。”在加强安全文化建设时,要注意分析员工的心理因素,帮助员工克服不良心理和心态。一方面要克服非理性行为的心态:心理疲劳、错觉、侥幸、麻痹、虚张声势、沮丧、紧张等。另一方面,要克服事故期间的异常心态:无知、懒惰、粗心、急躁、鲁莽、恐慌、盲目自信等等。在安全团队文化建设中,要重视心理强化,运用心理公式,培养认同心理,激发模仿心理,运用从众心理化解挫折心理,培养员工正常健康的生活和阳光心态;工作时居安思危,正常操作时冷静如水,运筹帷幄;处理事故时,要有恃无恐,有条不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