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新护士的教学质量
1.1教学师资质量是直接关系到系里新生力量储备的重要问题。带教教师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丰富的工作经验、扎实的理论、广博的知识、精通本专业业务、熟练的技术操作等基本素质,起到榜样作用,对新护士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促使其热爱本专业,愿意主动学习。
1.2教学教师的选拔不仅要具备以上素质,还要采用“一带一带”的教学方式。不要无目标的频繁换老师。固定的教师可以逐渐了解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循序渐进,保持教学的连续性。护士长定期对新护士进行考核,根据学生对技能的掌握情况,适当调整带教老师,吸收不同带教老师的长处,快速提高工作技能。
1.3培养高素质的教学团队和高素质的教学教师是临床教学质量的保证。因此,有计划地培训教师是必要的。定期对带教老师进行理论和技能培训和考核,督促其不断加强自身学习,紧跟本学科最新发展趋势,不断强化专业水平,确保其教学能力与护理学科发展相适应。护士长定期向新护士收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反馈给带教老师,及时调整教学计划。
2.教学内容应分阶段系统进行。
2.1第一阶段
2.1.1新护士结束岗前培训进入科室后,护士长会介绍科室环境、物品摆放位置、科室人员构成、科室特点,并向全科医生和带教老师介绍新护士。向新护士介绍科室的相关规章制度,讲解工作中应严格遵守的规章制度,如查对制度、无菌操作制度等。
2.1.2专业情感教育新护士接受了系统的专业教育,希望能将所学应用于临床,实现自身价值。然而,实际护理工作是琐碎的,最辛苦的,默默无闻的,忙碌的。社会地位和待遇低,工作往往得不到患者和家属的认可,成就感低。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常常让新护士对自己的职业价值产生困惑。因此,新护士在工作过程中,如果受到委屈和困惑,带教老师要及时给予心理沟通和引导,帮助新护士分析存在理想与现实差距的诸多因素。带教老师良好的专业素质、扎实的专业能力、严谨的工作作风,都可以成为新护士职业理想的现实典范[1],从而激发新护士的职业情感,促使其具有积极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职业行为。这个过程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2.1.3工作责任心的培养随着患者服务要求的提高和法律意识的增强,要求护士在工作中具有强烈的责任心。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能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理纠纷。给新护士举例说明以往不负责任的典型案例,提高警惕性。帮助他们分析清楚,认清形势,让他们认清自己的责任,认清自己的身份,摆正自己的位置。不要把所有不好的情绪都带到工作中,以积极饱满的精神投入到工作中去。
2.2第二阶段
2.2.1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培训是临床工作的前提。由于新护士在进入科室前都经过了临床实践和岗前培训阶段,所以在进入科室后,首先要对其进行考核,评估其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然后根据每个人的情况设计培训内容,重点改进其薄弱环节。一进科室就给他分配一些基础工作,让带教老师放手看别处,在日常工作中随时提问考核他。按照规范的严格要求,如果他发现了什么不足,就要及时指出并改正。
2.2.2在加强基础培训的基础上,专科知识和技能培训是新护士教学的主要内容。初期由带教老师进行实际操作,新护士进行观察,并讲解操作要点和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新护士了解基本操作流程后,要进行实际操作,在老师的指导下,严格把关,指出不足之处,多给操作机会,直至熟练掌握。
2.2.3急救知识培训熟练熟练的急救护理技能是保证抢救成功的重要因素。组织新护士认真学习医院和本科科室制定的各种抢救程序和应急预案。教老师示范操作,直到新护士能掌握各种抢救设备的使用,知道抢救物品和药品的位置。使新护士对急救有所了解,提高抢救成功率,提高新护士的自信心和患者满意度。
2.2.4良好工作方法的培养由于护理工作繁琐、工作量大,新护士往往抓不住工作重点,效率低下,引起患者及家属的不满。引导他们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统筹安排。急诊病人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抢救,等病情稳定后再继续其他工作。牢记每个班次的工作流程,做好计划,井然有序。学会与同事沟通,不断改进,找到最佳的工作安排方法。好的工作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还可以减轻护士的精神和身体负担,使其保持积极饱满的精神状态。
2.2.5沟通协调能力的培养护理过程是一个与人沟通互动的过程。新护士必须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包括护患关系、护医关系、护患关系、护患关系、护患关系、护患关系、护患关系、护患关系等等。很多新护士都很迷茫,因为不能很好的与人沟通,影响了工作。据报道,因沟通障碍引发的护患纠纷占20%[2]。带教老师要用自己的行动影响新护士,使其明白良好的仪表、规范的语言、过硬的技术、严谨的工作作风是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基础。教育新护士理解他们的客户是有思想的人,尊重病人的权利和需求。用平和的心态处理各种问题,及时设身处地,理性对待。向新护士传授沟通技巧,学习护士的文明服务用语,可以使服务语言清晰、规范、准确、得体,减少患者的误解,增进信任。严格培训新护士的仪容仪表、礼仪和行为规范,运用面部表情、眼神、语音暗示、肢体语言等非语言交流方式与患者沟通。同时要善于观察患者的非语言反应,及时了解患者的真实需求,保证有效沟通。帮助新护士了解科室工作人员的性格、爱好、工作方法,督促其多与同事沟通学习,尽快构建和谐的工作关系。
2.2.6团队精神的培养护理是一项高度协作的工作,只有各方面的协调配合,才能保证护理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理安全事故。不仅在护理人员不足、工作量大的时候,抢救危重病人等时候也是如此。,在日常工作中,在完成本班次工作的基础上,还要互相配合,互相帮助。如果其他人有问题,不要攻击,及时提醒纠正。感谢别人的帮助。合作不仅仅体现在护理上,医生护士和其他科室之间也是如此。不要划分的太清楚,让新护士意识到自己也是科室的主人,有整体观念。所以陪伴新护士的团队精神是很有必要的。
2.2.7风险防范意识的培养护理安全是护理工作的重点。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增强,运用法律保护自身合法权益已成为常识。因此,护理人员必须增强法律意识,规范护理行为,提高风险防范能力,确保护理安全。带领新护士学习相关法律法规,特别是《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管理办法》等与护理人员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依法提供护理服务。教育新护士谨慎独立,增加责任心,提高自律守法意识。提高新护士的证据意识,可以规范语言,严格执行各项护理核心制度,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培养新护士护理文书的书写能力,严格要求,做到书写规范,记录及时,内容详细连贯,收集的资料全面无涂改。授课教师应及时检查、修改并指出不足之处。帮助新护士不断识别工作中存在的和潜在的护理安全问题,培养新护士防范风险的意识和能力,促进安全护理行为的养成。
2.3第三阶段
2.3.1加强继续教育新护士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和培训,已经基本具备了独立工作的能力,已经过渡到放手和观望的阶段。经过考试,他们可以被允许独立工作。由于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新的护理理念、护理理论和技术不断更新和发展。只有不断加强学习,才能了解和掌握最先进、最前沿的知识和技术,跟上形势的发展。培养新护士的创新精神,敢于质疑,勇于技术创新,提升自身素质,促进本学科发展。
2.3.2提高科研能力。一个素质好的护士不仅要学会怎么做,还要学会总结,善于思考,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用科学的手段解决问题。带教老师不断启发新护士,提出问题,带领新护士互相讨论,激发新护士的兴趣,提高新护士的科研意识,养成良好的工作作风,逐步提高整体护理队伍的素质。
通过申诉法的教学,缩短了新护士的培养周期,提高了新护士的专业能力、风险意识和科研能力。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给予鼓励。新护士是护理队伍的生力军,将来也会成为带教老师,教别人,好的教风会不断传承下去,形成良好的循环,从而不断提高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