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经验

家庭教育经验

我从家庭教育中了解到,孩子的教育是要重视的。成长是一个甜蜜与困难交织的过程,更有利于让孩子变得更好。接下来,我将带你了解更多关于家庭教育的知识。

家庭教育经验+0 1

在教育孩子的艰苦过程中,我们应该给他们更多的关心和微笑。孩子是每个家庭的希望,家庭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摇篮。教育孩子是每个父母义不容辞的责任。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持久的。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是每个父母的心愿。实现这个愿望的关键在于教育。把一个孩子教育好,光靠幼儿园和学校是远远不够的,家庭教育尤为重要。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每个家长都有自己独特的看法,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下面我就谈谈孩子教育的一些经验,分享给世界各地的家长。

第一,注重孩子的道德教育和良好性格的形成与发展。

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百般娇惯,让他们以自我为中心,从不考虑别人的感受,不懂得关心别人。作为家长,我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要给他带来工作压力和情绪,用良好的行为影响他。从积极的一面教育一切。如果遇到一些负面影响,和他商量,让他知道判断对错的能力。

第二,以身作则,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现在的孩子学习压力很大,家长要尽可能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孩子在舒适的环境中专心学习。在孩子学习期间尽量不要打扰,在孩子身边安静的看书做家务,随时回答孩子关于学习的问题,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孩子在榜样的良好环境中快乐学习。

第三,夯实基础,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最重要的是打好基础。我听过这样一句话:“小学初中差不多就够了,高中要好好学习。”我认为这种想法不正确。小学和初中是打基础、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阶段。一旦基础打得不好,进入高中后很难改变局面。所以在这个阶段,我告诉孩子每天上课要认真听讲,不懂的要懂。英语一定要多读、多背、多听;数学一定要掌握基础,不要混淆概念,答题要仔细;语文不仅要掌握课本上的知识,还要了解要延伸的书本上没有的与课文相关的其他知识。从细节上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良好的学习意识。

第四,用爱和微笑加强与孩子的沟通和交流,做他们的知心朋友。

孩子进入一年级后,可能是因为青春期的原因,对父母越来越有抵触情绪,也不愿意多谈学校发生的事情,也不愿意谈学习的质量。发生了什么事?我们作为父母经常和他说话会让他反感吗?于是我放下了父母的架子,对着孩子慈爱的笑着,也经常跟他说一些自己单位的事情,以及工作中自觉不自觉遇到的困难,请他出谋划策。渐渐地,孩子们也跟我说了一些学校和学习的事情。我从不直接批评他学习上的错误,而是以鼓励和提高希望为主。

爱和微笑的力量是无穷的,孩子的求知欲是父母激发出来的。如果父母是善意的,有说服力的,而不是用粗暴的方法疏远孩子,用善意的感情和言语吸引孩子,很容易得到孩子的好感,孩子也会很开心,愿意和你交流一整天。每天给孩子一个灿烂的笑容,会让他们身心愉悦,开发智力。我是一个爱笑的人,也很庆幸自己的家庭教育中有一种特殊的教育手段——微笑。孩子成功了,我会笑着送他们去欣赏;当孩子感到失落的时候,我会微笑着送上鼓励;孩子犯错,我会微笑着送去宽容。我用微笑赢得了孩子们的尊重和喜爱。微笑是一把闪亮的金钥匙,它能打开成功教育的大门,帮助孩子茁壮成长。

第五,培养良好的兴趣,树立自信心。

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不管做什么,只要有兴趣,就会有动力去做好。兴趣学习和被动学习效果不同。所以我从来不给孩子压力,让他报高级班、辅导班等他不想学的东西。我的孩子一直在玩中学和快乐中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现在,我的孩子已经学会了打乒乓球、羽毛球、篮球、滑板、骑自行车、滑冰、游泳等等。他从这些运动中学到了什么是团队合作精神,也尝到了成功和失败的滋味。这些亲身经历对他来说是一笔很好的精神财富。

六、认真总结经验,制定下一步学习计划。

每次考试,我都让孩子总结自己的成功经验,找出每个阶段的弱点和不足。各年级出来后,要和孩子一起总结分析各科的问题,做好下一步的学习计划,打好有准备的仗,做到万无一失。

七、教育孩子正确面对挫折。

人的一生,难免会遇到挫折。苦难是人生的巨大财富。不幸和挫折可以使人沉沦,也可以铸就坚强的意志,成就充实的人生。苦难是人生的良师,可以教会孩子学会用感恩的心和积极的心态对待一切问题,勇敢参与社会竞争。

八、把握尊重、信任、鼓励和批评的尺度。

父母要学会设身处地的为孩子着想,尊重和信任孩子,多了解孩子,用信任改变孩子的心,赢得孩子的信任。在日常生活中,要通过细心的观察、推心置腹的交谈、细心的关心和耐心的帮助,多了解他们成长中的烦恼和精神需求,避免拿自己孩子的缺点和别人孩子的优点做比较。每当遇到困难时,鼓励和安慰他,帮助他重拾信心。用适当的方式批评孩子的错误。

九、回归自然,增长见识,开阔眼界。

孩子一放假,我们就抽时间带他去旅行,带他看看外面的世界。孩子们通过亲近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气息,收获了很多知识,开阔了眼界。看到孩子们在大自然的怀抱中玩耍,玩得不亦乐乎,我们舒心的表情喜上眉梢。是啊!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比什么都重要。

X.树立榜样,永远心存感激。

现在的独生子女都被父母宠着,爱着。他们都是家里的“乖宝宝”和“小太阳”。有时候软的不行,硬的不行,很难管理。所以要求他做的事,首先要以身作则,尽力做到完美。比如我们要求他不要经常玩电脑游戏,首先我们也要做到,努力做他的榜样。孩子是有思想的,是有血有肉的,我们给他们的爱、耐心和关怀,都会在他们的眼里,在他们的心里。父母的言传身教和无微不至的关怀会感动孩子,他们会随时对老师、家庭和社会心存感激;我也会努力创造一切,用一颗诚实善良感恩的心回报社会。

以上谈了一些家庭教育经验,在这个多元化的社会,培养孩子的经验远不止这些。它是多方面的,具体的,感人的。每个家庭的环境不一样,孩子的具体情况不一样,具体的教育方式也不一样。在孩子的成长和教育过程中我也有过迷茫和困惑,但我还是会坚持和努力。我坚信,只要我给我的孩子更多的爱和微笑,我的孩子会更好,将来会成为国家的栋梁。

第二条

万事开头难,教育本身就是一种道德行为的规范。学生的教育问题不仅是学校的,也是家庭的。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家庭教育的老师。正是通过家庭教育,父母把良好的品德、丰富的知识和经验传授给孩子。为了孩子们的未来。为人生之路打好基础。我认为,做好家庭教育的关键应该是根据孩子的特点“对症下药”。

孩子就像春天的花朵,天真活泼可爱,天真无邪,明辨是非的能力很差。同时,他们好奇心强,接受和模仿能力强。因此,父母在教育孩子时千万不要采用简单粗暴的方法。要善于引导,尽力激发他们的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他们应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叶圣陶说:“教育就是习惯的形成。”“一切好的态度,好的方法,都要变成习惯。只有熟练成为习惯,才能随时随地表达好的态度,随时随地应用好的方法,仿佛凭本能,一辈子也用不完。”孩子的注意力集中时间短,一定要在平时提高学习效率。比如写作业时,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不能边做边玩;自己检查作业,对自己负责,家长一定不是老师;家长一定要重视错题原因的分析,不能只盯着分数。这样让孩子觉得学习是自己的事情,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事半功倍。

第二,注意与孩子沟通的方式方法

作为父母,要放下架子,和孩子交朋友,把孩子当成独立的主体,和孩子沟通尽量放低姿态,少用命令式的语气,多使用谈判式的语言。多用“我们”,少用“你应该”之类的话,哪怕是批评,也要让孩子感受到你对他的爱。因为孩子的心灵是非常脆弱的,如果家长经常给孩子上课,必然会让孩子产生恐惧和厌恶感,不敢靠近你,往往会产生逆反心理。他们不仅不爱听你的话,连学校都不敢去。

第三,家长要注意言行。

作为父母,我们应该特别注意自己的形象。在我们的孩子面前,父母应该举止文明。因为父母是孩子的榜样,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孩子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孩子的成长有深远的影响。当然要有很大的忍耐力,对孩子要有耐心。工作中遇到烦心事,不要把孩子当成发泄桶。作为父母,不能发脾气。你只能不厌其烦的劝说教育,最多只能委婉的说一句“你再这样我真的很生气”,然后耐心的引导劝说。

第四,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作为家长,要尽量善于引导,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众所周知,孩子天性好动贪玩,但只要对什么事情感兴趣,就会真的认真学习,认真做,自觉去做。他们不愿意做自己不感兴趣的事情,给孩子赶鸭子上架是不行的。只有善于引导孩子,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才能让孩子快乐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平时可以利用自己的知识和想象力,编一些有趣的故事或有趣的游戏,让孩子边玩边学,边玩边学,真正做到“乐学”。

总之,对于孩子的家庭教育,要学会用心与他们沟通,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家庭教育经验2 1

现在很多家长都忘不了自己的崇高地位。他们把孩子当孩子,是需要控制的对象。把孩子当学习机,是需要被填充的对象,但孩子永远不会被当人看,需要被尊重。他们不想蹲下来,站在孩子的角度去分析、发现、解决问题。除了巨大的期望和沉重的爱,父母根本就是傲慢无理。反而整天跟孩子讲道理。

据一项调查显示,孩子最讨厌父母唠叨,“一直说一些废话”,“大大小小的事情都说一百遍”,“从幼儿园到现在一直在说”。这给孩子带来了什么?

人是有感情的动物。他只相信自己的感觉。从心理学上讲,照亮我们成长的不是真理,而是引导我们前进的感觉,尤其是孩子。

当孩子说“我饿了”时,家长说“只吃饭,不饿”;孩子说“我热”,家长说“今天不热”。父母除了否定孩子的感受,还会给孩子带来更多的负面情绪。当你开玩笑地问“爸爸好还是妈妈好?”孩子疑惑地看着爸爸妈妈。他的感觉是:父亲或母亲做了什么坏事吗?当你说:“我在你的教育上花了那么多钱,你知道吗?”孩子的感受是:家里的钱都被我用来读书了,父母为此很痛苦。也许我不应该学习。当你说“这次考的这么差,别玩了!”孩子的感受是:学习不好,玩不好,是个没用的人。父母天天吵架,孩子就觉得不爱我了。当父母随意侵犯孩子的个人空间时,他的感受就是世界末日。这个世界上没有属于我的东西,我也不需要存在!

我们都说“好的亲子关系胜过一堆教育”。亲子关系不好是从哪里开始的?不尊重孩子的感受!可以说是亲子失调的第一杀手!当孩子的感受被否定,即情感流动受阻时,他的挫败感、对大人的不理解、对世界的恐慌都会长期笼罩在心里,更别提学习了。他对一切都没有兴趣,像佝偻病一样瘫痪。父母掏出心来,孩子无动于衷!

不是你说什么,是孩子听到什么,不是你做什么,是孩子感受到什么。关注孩子的感受,体验孩子的感受,肯定孩子的感受,表达孩子的感受。你是一个伟大的父母!

第二条

英国作家萨克雷说:“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可见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中国思想家陶行知曾说“人生所需的大部分重要习惯和态度,都可以在六岁之前培养成功。”揭示了尽早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必要性。

眼下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是家里的小阳光。家人对孩子的生活无微不至的照顾,给孩子最好的食物和衣服,帮助孩子做一切需要做的事情,最大限度的满足孩子的要求,在孩子面前从来不说“不”。爷爷奶奶和父母过分溺爱孩子,导致孩子出现以自我为中心、适应能力差、任性、怕吃苦等问题。从教师在开学时的家访和问卷调查中发现,小班的孩子大多满嘴食物和衣服,很多家长非常重视孩子的认知教育和智力发展,以孩子还小为由,把孩子行为习惯的培养作为一种替代或不纠正。在儿童的发展中,存在着认知潜能和行为潜能的不协调。

很多孩子在表演节目的时候还是很自信的,但是一旦让他们独立完成一个简单的任务,他们就显得手足无措了。有些孩子还没有形成吃饭、上厕所、听讲、玩玩具的基本行为习惯。如果任由这种情况发展下去,孩子的行为会出现越来越多的问题,他们的不良发展也就在所难免,对他们以后的生活产生不好的影响。

3~4岁是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家庭教育和学前教育阶段是孩子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时期。对孩子来说,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比获取知识更重要。而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培养一个人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从小做起。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比知识的获取重要得多。养成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独立于社会的基础,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进而影响他一生的成功和幸福。可以说,习惯是表现一个人素质的重要方面。小班是孩子从成人看护逐渐走向独立生活的重要阶段。小班的孩子很多行为还没有建立或者定型,可塑性很大。因此,在小班中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更为重要。

第三条

女儿8岁,小学二年级。她不仅优秀,更让我们骄傲:兴趣广泛,有上进心,学习努力,主动性强,有一定的责任感和爱心,能尊重长辈,善于与孩子相处。总的来说,她是一个健康、快乐、聪明、活泼的小女孩。但还是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粗心,爱玩,做事慢热,不主动帮助同学。

说到教育,我们通常更注重孩子的身心健康教育、情感教育和社会道德教育。我们关注孩子每个阶段的不同变化,经常沟通交流,让孩子生活在一个轻松、快乐、和谐的环境中。当然也有很多困惑。我来说说我们家的一些教育理念和经验。

第一,“严”字第一,“关心”不是“爱”。

“生命之初,人性本善”。每个孩子天生善良单纯,习惯的形成是后天教育的结果。现在独生子女多了,家庭条件好了,代人管教,受人管教的现象也多了。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很多父母往往忽略了对孩子的严格教育,所有的事情都由父母和爷爷奶奶来处理,他们没有同情心,没有自理能力,没有克服困难的意志。我们家平时要求孩子对人要有礼貌,不能以大欺小,要尊重长辈。在教育上,要以引导为主,严格而不专制,关心而不溺爱。

第二,努力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孩子习惯的培养关系到孩子未来的行为规范,尤其是小学阶段,是建立套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最关键的时期。这个阶段培养各种好习惯是最有效的。抓住了这个环节,就相当于抓住了孩子的未来。

现在孩子智商高,大部分孩子因为不良习惯,学习和作息都不好。比如边看电视边吃饭,边写作业边玩东西,让大人陪着写作业,放学后不马上写作业等等。女儿上学总是爷爷来接。高一第一学期,她不适应放学回家做作业的习惯,所以回到家就先看电视,就像以前从幼儿园回家一样。她爷爷管不住她,在我们下班回家的时候让她写作业,很晚了,影响了第二天的精神。所以,我们跟她说:“你放学回家要做作业。爸爸妈妈下班回来给你检查,然后我们根据情况给你发签。因为那时候班级发标语鼓励孩子。从那以后,她每天一到家就做作业。这不仅提高了她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养成了良好的习惯。我们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和孩子交流。

第三,父母应该成为孩子的榜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电视上的一个公益广告,并不意味着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不仅是孩子的天然老师,也是伙伴、朋友和榜样。做父母不容易,做好父母更难。

身教重于言教,父母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作为父母,我觉得首先要“学会关心”。关心家庭、朋友、社会、国家等。,让孩子懂得尊老爱幼,谦虚互助,慷慨大方。其次,要加强自身修养。要经常学习,不要沉迷于打牌、打麻将等。,在孩子心中树立健康向上的形象。第三,我们应该建立一个和谐的家庭。家庭生活氛围和成人道德对孩子的影响不容忽视。生活在表扬和鼓励中,孩子会学会自尊和自信。生活在屈辱中,他会学会自卑;生活在平等中,他将学会正义。

第四,关注孩子的成长,正确引导。

在孩子很小的时候,我家就很重视道德教育,懂得做人才能做事。我们主要是要求孩子永远不要说谎,不要别人的东西,不要乱丢垃圾。我们在教育的时候,都是在平等的氛围下做的。一般我们每天都会抽出一点时间关注孩子的成长:作业写完了吗?你今天在学校玩得开心吗?有什么好玩的吗?特别是当孩子在学校遇到挫折或者犯错的时候,我们及时和她沟通,给予正确的引导,调整孩子的心态,让孩子喜欢学校,在学校快乐。

在关注孩子成长的同时,也要注意不要剥夺孩子玩耍的时间和权利。现在社会上的培训机构越来越多,家长越来越渴望让孩子成为钢琴家、歌唱家、画家、舞蹈家...今天学钢琴,明天学舞蹈,上午学英语,下午学奥数,让孩子不仅没兴趣学,还觉得无聊。我们家孩子也参加培训班,但是都是她喜欢的,所以每次去她都很开心,和同学相处的很好。

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家庭教育需要家长的耐心和细心。虽然我们自己也有一些教育理念和经验,但是对孩子的教育还是不够。我们将继续努力学习借鉴他人在家庭教育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做法,与老师和家长共同探讨,让孩子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

对家庭教育的理解3英国作家萨克雷说,“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可见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中国思想家陶行知曾说“人生所需的大部分重要习惯和态度,都可以在六岁之前培养成功。”揭示了尽早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必要性。

眼下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是家里的小阳光。家人对孩子的生活无微不至的照顾,给孩子最好的食物和衣服,帮助孩子做一切需要做的事情,最大限度的满足孩子的要求,在孩子面前从来不说“不”。爷爷奶奶和父母过分溺爱孩子,导致孩子出现以自我为中心、适应能力差、任性、怕吃苦等问题。从开学初的教师家访和问卷调查中发现,小班的孩子大多在家,很多家长非常重视孩子的认知教育和智力发展,以孩子还小为由,把孩子行为习惯的培养作为一种替代或者不去纠正。在儿童的发展过程中,认知潜能和行为潜能之间存在着不协调性和同步性。很多孩子在表演节目的时候还是很自信的,但是一旦让他们独立完成一个简单的任务,他们就显得不知所措了。有些孩子还没有形成吃饭、上厕所、听讲、玩玩具的基本行为习惯。如果任由这种情况发展下去,孩子的行为会出现越来越多的问题,孩子发育不良也就在所难免,对孩子以后的生活会产生负面影响。

3~4岁是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期,家庭教育和学前教育阶段是孩子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时期,比知识的获得更重要。而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培养一个人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从小做起。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比知识的获取重要得多。养成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独立于社会的基础,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进而影响他一生的成功和幸福。可以说,习惯是体现一个人素质的重要方面。小班是孩子从成人看护逐渐走向独立生活的重要阶段。小班孩子的很多行为还没有建立或定型,可塑性很大。因此,在小班中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更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