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的建立

学院下设经络腧穴教研室、针灸教研室、针灸教研室、实验针灸教研室、推拿教研室、中医养生康复教研室、中医美容教研室、经络气功研究室、综合实验室、金三针研究中心、学院办公室、学生工作办公室。针灸教研室现有教师8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3人,讲师1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4人;博士学位6人,硕士学位1人。主要作为五年制、七年制、大专、成人教育等课程的针灸、经络腧穴、针灸。

教研室成果

主持这个课题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穴位埋线调节慢性萎缩性胃炎模型大鼠NF-κB转导系统的机制研究”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针刺对胰岛素抵抗干预机制的研究”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针刺调节胰岛素抵抗的信号转导机制研究”

[4]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穴位埋线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胃黏膜屏障保护作用的研究”

[5]广东省科委项目“针刺对大鼠运动性免疫抑制的调节”

[6]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项目“清热散寒泻火针法对健康人血清蛋白质组表达影响的研究”

[7]新世纪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七年制中医专业针灸人才培养研究”

[8]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培养项目“构建适应社会需求的中医针灸推拿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9]广东大学现代教育技术151项目“针灸教学改革实验”

【10】广东省高校现代教育技术“151工程”项目,“针灸专题学习网站”

[11]广东省教育厅项目“针灸精品课程建设”

[12]广东省教育厅课题为“加强针灸推拿基本功训练,推进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

[13]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网络课程”项目

[14]广州中医药大学现代教育技术项目“针灸教学改革示范案例”。

[15]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针灸)”多媒体课件制作项目

[16]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学习网站(双语)”主题

[17]广州中医药大学课题为“医学专业针灸基本功教学改革与实践”

[18]广州中医药大学项目“针灸推拿专业海外研究生培养研究”

[19]广州中医药大学项目“针灸手法兴趣小组对针灸技能掌握的影响”

[20]广州中医药大学项目“师资队伍建设和科研启动项目”

编辑教科书

针灸治疗过敏性鼻炎,卫生部医学视听教材(主编)

全国中医院校针灸推拿专业考试辅导系列包括四册(主编):经络腧穴学、推拿学、针灸学、针灸疗法学。

“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针灸培训教材》(主编)

《针灸方法论》(主编),新世纪中医院校针灸推拿专业必修考试辅导系列。

“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经络穴位学》(副主编)

新世纪中医院校针灸专业创新教材《中医针灸与妇科》(副主编)

新世纪中医院校教材《针灸处方》(副主编)

新世纪中医院校教材《中医五感》(副主编)

卫生部医学视听教材《针灸学》(副主编)

《针灸学》,全国普通高等教育中医精品教材(副主编),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康复医学系1998,前身为中医养生康复系。教师4人,高级职称1人,硕士生导师1人,博士2人,硕士2人,每年招收康复治疗专业学生60人左右。2005年开始负责康复治疗学新四年制专业的专业教学,连续录取7个年级,毕业3次,深受用人单位好评。

康复学科逐渐发展壮大,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特色鲜明。2010康复治疗学专业获校级特色专业培育专业。2009年,中医康复学获得全国博士学位授权。积极组织教学,充分调动教研室、直属医院、西院的教学资源,整合教学梯队,克服困难完成任务,保证教学质量。教研室团队荣获2010校风标兵。

教研室承担并组织康复治疗学、针灸推拿学专业的中西医结合康复方向系列专业课程。专业教师结构合理,包括康复医学和康复治疗学,由教研室、学院、一、二附院和部分非直属医院的康复科骨干教师组成。中西医结合康复医学通识课程面向专科、本科、临床医学七年制等各层次学生开设,康复治疗本科四年及针灸推拿康复方向开设康复评估、临床康复、运动治疗技术、作业疗法、言语评估与治疗、康复工程等专业课程。

社会关系:

广东省康复医学会中西医结合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广东省康复医学会团体会员单位

广东省中医药学会音乐疗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

广东省中医药学会音乐疗法专业委员会-音乐爱心家园志愿者组织-“音乐疗法心身康复”项目临床培训基地。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心理学专业委员会、睡眠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

学科特点:

中医康复的核心理念是以形神整体观为指导,保存和增强人体的整体活力,通过自组织康复能力的提高,达到克服功能障碍的目的。人体的活力是基础,还有各种功能,如运动功能、心理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等。,都是人体生命力的外在表现,充分体现了“以中体西用”的思想。中医康复的“活力观”和西医康复的“功能观”各有侧重,相辅相成。最终目的是保护生命,提高生命质量。

这个康复专业的特点是:重基础、宽口径、特色鲜明。加强现代康复医学和治疗学基础,突出中医传统康复特色。完善中医院校背景下的康复人才培养模式,以“中为体,西为用”的理念融合中西医不同的康复观,明确中医康复的核心理念,提炼融合中医精髓,吸收西方先进理念和技术,以提高整体康复效果为最终目标,完善中西医结合康复体系。

这个思路的建设目标可以概括为:“123”和“1”。建立以中华文化为核心的康复医疗体系,夯实现代康复医学基础,突出中医康复特色;2.建立中医康复和西医康复两个方向。中医康复重在元气的概念,体现在生命本身的平和自然;西医的康复重在功能的概念,体现在技术的先进性上。3.打造三大特色点,包括:高科技康复工程、艺术疗法、心身康复与传统锻炼、自我康复。

提出“心身康复”的整体康复理念,致力于发展中西医结合的特色康复医学,倡导中医整体辩证思维指导。2005年8月,广东省中医药学会音乐治疗专业委员会成立,标志着心身康复的雏形已经出现。汶川地震后的三年间(2008-2011),组织声音疗法专项援助项目,多次赴四川汶川、北川。帮助汶川中医院、映秀医院及相关单位建立康复基地,在国内外发挥影响力,举办国家级、省级继续教育项目“中国传统音乐疗法培训班”,在广州中医药大学、星海音乐学院建立心身康复-音乐疗法培训基地,开展相关培训工作。主要成员2008年被中华中医药学会授予抗震救灾先进志愿者称号,2009年被中国音乐疗法协会授予先进工作者,2010被广东中医药学会授予先进干部。开拓整体心身康复领域,推动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康复体系。

教学特点

我校一直大力推动康复医学研究的发展。1998成功创办第一个中医保健康复本科专业,主要承担中医保健康复本科专业教学。2000年专业改为针灸推拿学(五年制),后期分化中西医结合康复方向,面向包括中医本科、七年制在内的各级学生开设中西医结合康复医学课程。2004年成功报考康复治疗本科专业,2005年入读四年制理学学士,大受欢迎。目前已招收七个年级,前三届学生已经毕业,就业形势良好。

经过十三年的发展,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的专业教师队伍,与中山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中山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南方医院、广州工伤康复医院等康复医学领域的同行建立了稳固的教学合作关系。

重要的教学和临床基地有广东省中医院康复科、广东省第二中医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南海中医院)、南海妇女儿童医院等。在中医康复核心理念的指导下,引进现代康复医学理论和技术手段,集中中西医康复的最佳评估和治疗方法,服务于广大患者,成为中西医康复的主要临床研究基地。

1.在重视现代康复医学的基础上,突出中医特色,打造中国特色康复品牌。

加强核心课程和主干课程建设,保障知识和能力框架。考虑康复门诊的实际情况和今后中西医结合康复特色的发展方向,重点加强现代医学和康复医学基础课,中医基础课学时比2: 1,中医和现代康复专业课学时比约1: 1.2。..

1.1,保证现代康复PT和OT的基本教学基础,完善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体系,与国际通行做法接轨。包括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等现代医学基础课程,以及运动学、神经病学、骨科等康复专业基础课程。完善PT(含理疗)和OT(含言语治疗和康复工程)实验室软硬件系统。

1.2,突出中医康复特色,形成中国特色概念。

⑴明确中医康复的核心理念,更加注重元气之外表达“功能”的理念,连接东西方文化,强化中医康复的基础和核心技术,突出特色,从针灸、推拿、中医食疗、中医疗法、中国传统健身、推拿杂技、医疗气功中提炼提升元气的精髓。

⑵现代康复手段的中国化。

在针灸疗法中,推拿疗法与太极拳、易筋经相结合进行训练,并应用于实践。进一步配合中国音乐的节奏运动,可以提高手法的内涵和质量。在OT疗法中,工作和娱乐疗法融入了中国文化,如钢琴、象棋、书法、绘画和园艺。在团体训练中,将心理训练与中国文化中“和为贵”的理念相结合,促进本土化,增强活力,改善形神。使我们的PT和OT教学逐步形成以中医康复为核心理念的教学和实践体系。

概念路线图如所示。

教学资源:

硬件系统:除了统一教学的多媒体教室外,还拥有完整的康复医学实验室和针灸推拿基础实验室,占地1000平方米,设备500多万元,其中康复医疗设备包括减重训练跑步机、平衡检测训练仪、言语认知仪等。拥有丰富的书籍和电子阅读设施。

软件系统:师资队伍建设

(1)以学校和教研室教师为基础,以附属医院为依托,建设本系统康复教育教师教学团队,形成功能齐全的康复教学体系。

学校各相关教研室已完成公共课程和基础医学课程,学院其他教研室已完成针灸推拿学课程的教学。康复教研室负责组织专业课的教学。专业课教学重视发展以两所直属医院和两所非直属医院为基础的中西医结合康复教学网络。一附院省级运动损伤康复专业以骨科康复和运动损伤康复为主。省中医院二附院脑病中心康复医学科,以神经系统康复为主。广东省第二中医院针灸康复科以神经系统康复为主。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南海妇女儿童医院专注于儿童妇女常见病的康复治疗。

教与学互相学习。在课堂、实验室和临床见习教学过程中,促进了课程教学的实践性,也提高了教师的临床意识。临床教师也不断提高理论教学水平,促进学校与医院的密切联系,构建坚实的实践课程教学网络,达到教学与临床相互促进的目的。2009年,通过中医康复国家博士学位授权点,形成了多层次的康复教育体系。同时,完善了国家级中医康复教材建设。

⑵注意引进和借鉴其他医院的现代康复教学。

现代康复医学教育除本系统授课外,重点引进中山大学附属第二、三医院康复科、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华侨医院康复科、昆明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康复科作为主要的现代康复实习医院,并利用广东省康复医学会资源网络,邀请知名康复专家授课。这样在一些外部重点课程的引进上,加强西医康复的学习和交流,改进教学方法,保证学生的现代康复理论和技能基础。

科学研究

我们教研室非常重视临床科研,结合各基地的特点向特色方向发展,包括成人神经康复、骨科康复、儿童神经康复。本学科参与“十五”和“十一五”两个国家科技项目,其中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项目,省部级项目3个,省局级项目2个,校级项目2个。此外,特色研究“老年心理音乐学研究”是广东省“十一五”重点项目,与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星海音乐学院联合开展。本学科在中西医结合康复教学和临床研究方面做了大量的科研工作,获得省部级科技奖1项,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上发表教学科研论文160余篇,出版相关专著20余部。实验针灸教研室是针灸学会下属的一个教学科研单位,主要承担针灸专业七年制本科学生的实验针灸教学工作。教研室现有医学博士5人,针灸专业博士生导师3人,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参加针灸推拿学院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的培养。

本教研室是省级重点实验室,主要从事针灸治疗疾病的机理研究,尤其是针灸治疗脑病和过敏性疾病的机理研究。从分子生物学、神经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组织化学、病理学、免疫学等方面。,结合相关先进的科学实验技术如PET、PETCT、fmri等。,探讨针灸治疗的机理。与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及国内医学院校合作,主持并参与研究4项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5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及局级科研项目10余项。发表专著十余部,SCI源期刊论文10篇,国内核心期刊论文100余篇。获中华医学会教育成果一等奖1,中国电化教育协会教育成果二等奖1。世界卫生组织(世卫组织)、世界针灸联合会(WFAS)、美国针灸学会(AAA)联合授予金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项、三等奖2项、广州市科技进步奖1项、中国针灸学会科技进步奖1项。气功教研室历史:广州中医药大学气功教研室成立于1980,隶属于针灸系。气功选修课从1982开始开设。1980至今,开设气功门诊多年,个人教学工作10000余人次,记录病历4000余份,老年辨证30余节,培训医护人员百日班,分三期建立了独特的《广州中医学院气功研究室病历——中医虚证辨证标准表》。1984年底完成两篇论文,分别是《辨证论治锻炼的临床探讨——74例左心功能分析报告》和《气功锻炼对老年人左心收缩功能变化的观察》。1986年在广东首届气功科学研究学术会议上进行交流,并被收入《广东气功科学研究文集》,参加中国人体科学研究会代表大会。1988年参加北京首届医疗气功国际研讨会,完成了《气功阴阳学说》,连载于《按摩与指导》、《东方气功》。1986年7月27日被卫生部授予“七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经过四年的努力,于同年6月5438+065438+10月完成了《运用运动辨证观察慢性疾病血浆睾酮和雌二醇的变化》,在中国气功科学研究会第三次学术交流会上宣读。气功实验室从成立到1990结束,主要完成了三个与辨证相关的实验室项目:①辨证的临床探讨——74例左心室功能分析报告。②六种不同运动对血浆睾酮和雌二醇影响的观察。实验室首任主任李泽泉先生出版了《解码老子》(广东人民出版社1995),出版了《气与物质的反射性及气与人的精神意识的相关性》(中国人体科学1999第三、四期),并在广州三所老年大学讲授气功阴阳学。2004年开办“老子”班,至今已进入第六个年头,共有1000多名学员。编写了有趣的故事化教材《老子中国行》,多次被广州、广东电视台采访播出。第二任室主任刘鲁邦老师移民加拿大,继续在海外推广医疗气功。第三任室主任肖鑫和他的老师们创新性地为广州三所老年大学开设了“百年健康工程”课程,全程教授养生保健课程,将气功有机地融入养生保健课堂,效果显著。第四室主任夏双全先生是我国第一位在国防科工委进行航天医学ET脑功能新技术试验的气功老师,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并发表在《ET脑功能研究新技术》上。2006年通过省中医药管理局鉴定。外语教学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2000年至2005年,爱尔兰中医气功班来我校学习医疗气功。现任室主任宋新红先生在医院和校园内承办了大量的气功课程、中医健身课程和全英文课程,深受学生们的喜爱。

气功教研室的现状;

一.参加的课程

1.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本科仅限于医疗气功课程。

2.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专业七年制仅限于医疗气功课程。

3.医疗气功课程,专业本科,专版,七年公共课。

4.国际学院安排国外气功教学任务,包括本科、短期班、研究班。

二、主要特点

1.有意识锻炼的锻炼方法是通过调整身体、呼吸和心脏,积极地、内向地使用。

2.在实践中理解和体验“气”的重要性和“势”的实用性。“阴阳平衡”与“兴奋抑制与调节平衡”的相关性。使气功在保健、延年益寿、回归自然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具有重大实用价值。

三、主要研究方向

气功结合了现代科学、医学、脑科学、人体科学。根据太极阴阳规律,S波的轨迹潜移默化地调节着身心的统一、和谐、有序,FM人体与自然相对一致。

四、主要成果

1.教材编写:

(1)、编写广州中医药大学本科、专版、七年制《医疗气功》教材。ET脑科学的新科研成果编入具有我校特色的医疗气功补充教材。

(2)参与编写全国中医院校教材《中医气功》,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2.外部通信:

(1)完成学校下达的国外气功教学任务,如美国、韩国、澳大利亚、日本、以色列、台湾省、爱尔兰等。为学校创收(约20万元)和扩大国际声誉做出了贡献。

⑵良好的教学效果和气功特点使爱尔兰中医学院的TOM院长提出与我校建立校际关系,长期合作,培养中医、针灸、气功相结合的医学人才。

(3)给台湾省博士班讲授气体课,感觉身心受益匪浅;赞助并投资购买了价值约12万元的“Supet高级脑电分析系统”。推动建立:ET脑功能实验室,深入研究脑中生化物质在电位状态下中枢神经递质的节律变化。没有中医体系,为建立国内一流大学做了具体工作。

3.科学研究:

(1)获奖项目4个,部省级1个,地市级3个。完成“ET脑波动太极仿生治疗仪治疗高血压及药物成瘾机理研究”中标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防科工委一等奖。教研室获得15项实用新型专利。

⑵在公安系统“全国毒品犯罪心理学研讨会”上报告戒毒论文;大会主办方在闭幕致辞中表示:“广州中医药大学的新成果为戒毒这一世界难题带来了新的希望”。这项科研的社会效益也为我国一流大学的创建做了一些具体的工作。照片刊登在《政法学报》2000年第三期封面2和《广州禁毒十年》P 41页。

⑶脑电位治疗仪的研制:与中山大学肿瘤研究所教授合作,完成了“NTJ治疗仪对小鼠肝癌的抑制作用及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的初步实验,发现从脑内神经递质开始生物反馈仿生物理治疗癌症的新途径,经NTJ仪器治疗后血压可明显降低。

4.论文:教研室发表气功专业论文30余篇,多篇获优秀论文奖,参加国际学术会议6次,多次获奖。

5.荣誉:教研室多次被评为优秀教研室,教学论文多次获奖。气功教室教师宋新红于2002年和2009年两次获得广州中医药大学先进女教师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