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好别人的演讲稿并从中学习?

通过三个月的演讲学习,感觉收获很大,但毕竟对演讲只有粗浅的了解,不太好深究,以免误导人。在此,我想谈谈自己学习演讲这门学科的体会。

言语其实是一种特殊环境下的交际方式,是一种特殊的交际行为。交流和沟通需要互动,也就是说,我们必须在演讲中引起听众的兴趣。只有对方愿意倾听,你的话才能得到充分发展,才能被对方接受。如果听众无动于衷,你的话就没有市场。让听众听你的演讲很重要,所以选择听众感兴趣的话题很重要。受众感兴趣的话题是一些热点话题、焦点话题以及人们经常谈论的其他话题。例如,在讲座课上,几个学生谈到了马加爵的谋杀案,这牢牢地抓住了这一点,因而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同时也要注意自己的表达。同一话题的语言,不同的表达会收到不同的听觉效果,所以在演讲中,表达的质量直接决定了听众的不同反应。想要有好的表达,需要找准角度,尽量从观众感兴趣的角度切入。比如说谈球,东侃侃西侃侃,然后换个角度谈侃侃,不仅没有起到好的效果,反而把观众都惊呆了;如果从足彩的角度去深究同一个话题,就很容易把观众引入你的目的地。当然这对于新手来说有点苛刻,但是如果我们朝着这个方向努力,我想我们会逐渐有结果的。

在说话的过程中,除了话题和角度,我觉得更重要的是要时刻有一种字里行间的现场交流感。这一点对于我们师范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我们的教师队伍中,有很多人一上任就语无伦次。甚至很多水平很高的作家学者也不例外。擅长书法的巴金就是其中之一。巴金一直避免在大会上发言,只有在不得不这样做的时候,他才代之以“书面发言”。在大学校园里,那些受过良好教育、见多识广的教授,讲课的受欢迎程度真的是凤毛麟角。何其芳先生在一篇报告中说,他上大学的时候,有一个教授教哲学,是把他多年前写的讲稿拿到班上去读一遍。

这是现场沟通的缺失,我们在演讲中要记住,沟通很重要。走出阅读背诵手稿的误区。以后走上讲台,不要照本宣科,要在备课资料的基础上,多和同学交流。在一般的演讲中,有交流感的文字,有沟通感的语言,更能抓住听众的注意力,营造气氛,这样演讲者的目的就很容易达到。比如在《最后的演讲》中,我试图细数间谍的卑劣行径。突然,我的语气变了,用第二人称喊道:“今天这里有间谍吗?你站起来!”这样,视角就移向了观众,指向了观众。传播感自然大大加强,既震慑了可能在场的间谍,又让观众紧张,效果不言而喻。

演讲是一门相当复杂的学问。要想在演讲中有所建树,除了以上几点,演讲者还需要在语言、文化、口语表达等方面有扎实的基础。这些还是需要我们以后去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