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政治新课标2022体验范文(精选5篇)
第一部分:初中政治新课标的体会2022小学生正处于思想道德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作为一名思想品德课教师,我们要按照新课程标准,利用好课堂教学阵地,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心理健康的“四有”新人。新课程标准决定了思想品德课应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为基础,兼顾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三位一体。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必须摒弃陈旧的教学观念,使思想品德课从过去枯燥的说教式教学转变为学生喜欢的新颖有趣的新课程。
对此,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新课程下如何开展思想品德课教学谈几点认识和体会:
第一,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备课是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前提。作为老师,备课是最基本的任务。备课不仅要熟悉教学目标和内容,还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心理动态。更重要的是,要研究新课程标准,设计适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融合,达到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目标,从而更好地完成思想品德课强调教学的任务,使思想品德课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课程。
第二,要处理好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在人格意义上,教师和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教师要从主体转变为主导,学生要从被动转变为主动,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参与、交流、互动的过程。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从被动的接受者变成学习的主人。教师通过创设情境、选取典型材料、设计学生活动、针对性提问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从而培养学生在自主学习中的独立思考能力、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如果教学形式单一,时间长了,学生就会厌烦,兴趣就会大打折扣。因此,在课堂上,可以采取自主、讨论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合作探究的欲望,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成就感,使课堂气氛活跃,充满兴趣,乐在其中。
第四,要重视和运用及时有效的课堂评价。初中生对什么都好奇,渴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表扬,所以课堂评价不能简单说对错。对此,教师在课堂评价中要运用灵活多样、丰富生动的评价语言,把握学生的不同特点,给予学生具体、恰当、有针对性、启发性、指导性、启发性的评价,让学生感到自己学到了东西。
总之,只要教师遵循新课程理念,认真研读教材,选择适合学生实际的灵活多样的方法,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就一定能上好一堂思想品德课。这次培训受益匪浅,对我以后的教学工作起到了很大的指导作用,我会继续努力学习,做好本职工作。
第二章:初中政治新课标的体会2022:青少年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悉心的引导和培养。思政课教师要在学生心中种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他们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少年智则国家智,少年富则国家富,少年强则国家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政治觉悟,不仅关系到他们的人生基础和处事方式,也关系到民族的兴衰成败。自信地办好思政课,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证。所以“思想营养”的健康与“拔节孕穗期”有关。
“思想营养”是理想信念教育的“生命线”。思想政治课是实施立德庶人的关键课程。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我们党工作的生命线。青少年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思想得不到足够的滋养,思想就会缺“钙”。因此,思政课教师要理直气壮地做好思政课,在坚定理想信念上做实事,在培养爱国情怀上用真功,在道德修养上带头,在增长见识上见实效。
“思想营养”是培养精神力量的“动力源”。思想政治课既要重视道德,又要不断提高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会“做人”和“做事”的道理,培养健康的人格,并在既定的方向上为之奋斗。方向偏了,就失去了前进的“动力源”。青少年是祖国的最后一代,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要靠年轻一代。只有鼓励青少年朝着既定目标前进,树立远大志向,把祖国和人民一起作为志向的底盘,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终身事业奋斗作为有用人才的基石,党和国家的事业才能兴旺发达,才能把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思想营养”是塑造人格魅力的“主渠道”。如果你吻了你的老师,你可以相信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在课堂上塑造自己的人格魅力,做到政治强、深情厚谊、思维创新、视野开阔、严于律己、人格正气。要以开阔的视野去思考,以渊博的知识、扎实的理论功底、强大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和吸引人,以“接地气”的理论去塑造人,做到灌输和启发的统一,为学生的思想和心灵“补水”。在课堂上,不仅要讲知识,讲品位,还要当好演员和配角,要转换视角,用创新的方法把学生的远离他人的大理论转化为学生的。思政课教师要善于汲取养分,培养渊博的知识,以高尚的职业道德影响人,与时俱进,提高课堂领导力,让学生在思考和争辩中健康成长,以人格魅力为思政课培根铸魂,为思想政治课的辉煌培养更多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第三章:初中政治新课标2022的体会通过学习,我最切身的体会就是教育观念要更新,教学方法要改革,师生要和谐互动,实践要增加。
第一,不断更新观念,与时俱进
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吸收新知识,提高学科专业素质,丰富教学内容。
1,新课标的变化不仅仅是内容的变化,更是观念的变化。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用好教材,结合学生实际开展实践性的学科活动。比如:义务植树,义务清扫垃圾,义务做儿童福利院志愿者等等。让学生在活动中深入体验和感受,可以洗涤心灵,激发公益热情,从而亲社会,达到德育目的。
2.确立学科核心素养,树立铸魂育人目标。
新课标提出了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五个方面。这五个方面相互交融,但各有侧重,不可相互替代。我们道教教师要立足于核心素养,把核心素养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引导学生明确人生发展方向,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二,改变满堂灌,创造有趣的课堂
教学要围绕课程内容体系,及时跟进社会发展进程,结合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时事进行讲解。课程资源要足够红,能触及中国人的事迹、时代楷模、英雄人物等。,利用好身边的人和事,以及时政最新热点事例,如奖章获得者、时代楷模黄文秀、爱岗敬业的张贵梅等的事迹,让道法课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从而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参与。
第三,引导学生实践,促进知行合一
教学应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加强课内与课外的联系,实现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的合作。通过带领学生参观、实地观察、志愿服务、游学等方式,让学生走向社会,了解国情社情,增进爱国情怀。鼓励学生在实践中拓展视野,提高能力,学以致用,知行合一。
总之,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会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探索各种教学方法,实施德育与法治课程,让他们更加丰富多彩!
第四部分:2022年初中政治新课程标准的体验1。新课程标准的修订是历史进程的一部分。
新事物的出现是应社会生活的需要而产生的。它的出现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意义。本次课程标准的修订是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和教育教学的需要而产生的,应与党的理论和重大实践同步推进。难度大、变化大是这次课程标准修订的特点。有新的突破和亮点,这是历史进程的一部分。韩震老师的观点让我意识到新课程计划和新课程标准的发布是有价值和意义的。
第二,不是为了生活而生活,而是通过生活来推理。
《道德与法治》课程要求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实际,能够真正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当我们真正努力开始教书的时候,我们才会意识到,当一名思政老师是多么美好,多么幸福。我们接地气,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我相信每个思政老师都在为此努力。虽然需要一些时间,但是这个探索过程也是充满价值的。韩震老师说:不是为了生活而生活,而是通过生活来思考。韩老师的观点让我体会到了作为一名思政老师的使命感。
第三,核心素养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内涵体现在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和责任意识等方面。这五个方面的体现不应该孤立存在,而应该是核心素养之间的联系,相互促进,相互影响。核心素养不是一个分解的动作,而是一个连贯一致的动作的“成品”。另外,核心素养的培养不是对个人的一时影响,而是可以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终身影响。这种影响就是,学生即使不能清晰地记住老师讲的内容,仍然可以对老师所教的道理深表认同。
第四,过程评价和行为评价更重要。
作为一线教师,成绩有时会被视为我们评价学生的一个重要方面。但韩老师认为过程评价和行为评价比笔试成绩更重要。我非常同意这个观点。我经常对学生说这句话;“学习成绩不能代表一切,但至少代表了现阶段大家的学习态度。”是的,态度很重要。老师不要求每个人都拿满分,而是希望学生能积极向上。这种积极的状态是一种过程评价。同样,作为老师,我们希望在学生身上看到一种正能量——乐于助人、诚实守信、无私奉献。这种对正能量的评价,是一种行为评价。
第五章:初中政治新课标经验2022新课标以核心素养为核心,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创新导向,强化课程的教育功能,在课程内容结构、学业质量标准等方面有创新举措。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本次课程标准修订改革的重点:
1.强调素养导向,注重培养学生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的核心素养,特别是在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基于核心素养确立课程目标,选择课程内容,制定学业质量标准,推进考试评价改革。
2.优化课程内容的组织形式,跳出学科知识的模式,按照学生的学习逻辑组织和呈现课程内容,加强与学生经验、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主题、项目、任务整合课程内容,突出骨干,去除冗余。
3.就是强调实践教育,加强课程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的结合,强调知行合一,倡导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注重引导学生参与学科探究活动,体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建构知识、应用知识的过程,使知识在实践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克服知行“两张皮”现象。
二,保证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的思想性
1.细化培训要求,明确《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理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
2.就是丰富和更新课程内容,进一步丰富和更新课程标准,补充关于党的百年奋斗的伟大业绩和历史经验的内容,规范相关表述。
3.紧密联系现实生活,选取学生听得见、看得见、摸得着的标志性成果、突破性进展和普遍性经验,让学生感受党和国家在新时代的历史成就、历史变革和鲜活经验。
第三,注意学习时段的有机衔接
课程的实施不应割裂开来,而应“注重学生认知发展的特点,加强教材与节段的衔接”新修订的《标准》特别注重学习节段的衔接和科目的划分,注重幼儿、小学、初中的衔接。根据学生认知、情感和社会性的发展,把握课程深度和广度的变化,合理安排不同课时的内容,体现学习目标的连续性和超前性,进行一体化的课程设计。
“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教育教学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加强整合设置,促进学习环节之间的衔接,提高课程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循序渐进地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和做好准备。
因此,在课程实施中,应尽量避免“铁路警察思维”,统筹教育教学各要素,科学判断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认知水平,旨在准确有效的整合。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以新课标为指导,注重教学改革,按照新课标的要求讲授课程形式,把《道德与法治》这门课教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