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现代教育理论的主要观点。在当代教育中,以信息技术为主线引发了现代教育理论课程的改革,出现了许多新的教育理论和理念。如:生态教育理论、合作学习、多元智能理论……那么,我们如何实施新课程呢?毫无疑问,新课程标准能否有效实施是衡量我们所实施的新课程是否达到目标的重要尺度。所以,要实施新课程标准,就要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那么情感、态度、价值观如何实现呢?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内涵。

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热情和动力,还指丰富内心体验和精神世界。态度:不仅指学习态度和责任,还指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宽容的人生态度。价值观:既强调个人价值,又强调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既强调科学的价值,又强调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的统一;既强调人的价值,又强调人的价值与自然价值的统一,使学生从内心树立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与自然和谐相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从而可以涵盖原有思想教育目标所不能包含的情感、意志、兴趣等各种情感目标,体现了课程目标对培养学生健康情感的关注。

二、实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意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必然与新课程标准的实施相关。甚至可以说,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能否实现,直接决定了新课程标准能否有效实施,新课程课堂教学能否真正有意义。

(一)为学生的生活打下基础。

要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如果着眼于当下,学生就会有意识地在学习和探索中进入专注的状态,学生会觉得学习不仅仅是一种乐趣,还会在学习中找到自己的价值,会把学习和探索作为实现自己价值的手段。因此,达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会使学生愉快地进入学习环境;如果着眼长远,新课程课堂上培养的健康积极的情感、正确的人生态度、明确的价值观,将成为学生未来生活的动力和方向盘,为他们的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让教师体验教育教学的快乐。

教师的教育教学幸福感与其价值实现直接相关,主要体现在学生的健康成长上。当学生在新课程课堂上获得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时候,就是他们进入主动学习、主动探索并在学习中获得快乐和成功的时候,这种情况会给教师带来极大的安慰和满足。而且,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达成,会使教育教学的过程从师生智力交流的过程转变为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师生的感情在一种真诚纯洁的状态下自然地渗透和影响。这种独特的情感只有在新课程目标实现的时候才能体会到,是一种难以言喻的快乐体验。

(三)让新课程焕发出迷人的魅力

如上所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是新课程标准的灵魂。在新课程的课堂上,实现这一目标将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功和快乐,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体验快乐。新课程将充满活力和迷人的魅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实现策略。

新课程必然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相关,为了有效地实施新课程,有必要进一步探索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策略。

(一)开放,生成,让教学精彩。

所谓开放,主要是指师生自由开放的心态;所谓生成,就是教师在充分备课的基础上,更加注重课堂所蕴含的教学资源。通过对这些资源的敏锐捕捉、发现和利用,促进教学的动态生成。开放是一代人的必要前提。只有开放,师生才能精神饱满,思维活跃,课堂上才会处处有思维的火花和精彩的表演。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应以发展的眼光和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的课堂反应;只有生成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才能在完全开放的情境中,通过师生、生生互动得到提升。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捕捉有用资源,根据有利时机灵活生成课堂教学,使学生思维的火花得到进一步升华,积极情绪得到强化,价值观得到引导。比如我们在讲生态教育学理论的时候,可以先设计一个能让学生“开”的问题:所谓的生态教育学是什么意思?这个问题很容易让学生充分表露自己的感受和态度,然后教师就可以适时地为“生成”创造条件。问:生态教育学中有一个“限制因素定律”。你认为你所知道的“限制因素定律”是什么?请大家独立思考,分组分析讨论。在这个过程中,很容易让学生产生一些思维火花和创意。经过老师的巧妙指导和恰当引导,会“生成”很多精彩的答案。

(二)合作,互动,让教学生动。

合作是互动的前提。只有师生、生生之间建立起教与学的合作关系,才有质量的互动。互动的核心是整合教学过程的所有要素,让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有声音。只有这样,教学才能生动。老师在教“合作学习”的时候把我们分组,然后给一张纸练习,模仿“瞎瘸子”的生活,合作交流,把自己的经验写出来。要求:实事求是,准确,有思想,有条理。这样的提问会有效地引导学生的合作和互动。当学生因实践认知的不平衡而出现片面理解时,教师应及时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这将使学生的合作与互动向更深层次迈进。

(三)激发兴趣,启迪思维,深化教学。

探究兴趣是激发探究活动的前提,兴趣驱动的思维活跃状态是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最佳状态。兴趣的唤起有赖于老师精湛的教学艺术,同时教学情境的巧妙创设也必不可少。在特定的情境中,教师巧妙的教导和灵活的引导,会在智慧的碰撞和价值观的相互启发和促进中深化课堂教学。比如上当地文化研究中老师教的“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迁”这门课,老师可以设置这样一个情境:某地将举办一场主题为“近代以来服装变迁之旅”的服装展,现在组委会邀请学生为每一个阶段设计解说词。具体要求如下:1。每个阶段指定一个主题,每两个小组负责一个。2.评论的主要内容包括这一阶段服饰的特点,为什么会有这些特点,以及所反映的当地风俗。教师可以先动员学生独立思考,然后互相讨论、辩论,让学生进入问题情境。同时以结果展示的方式让学生汇报自己的意见,老师可以进行点评和引导。这样,学生就会被兴趣所激发,最大限度地使思维活跃起来,课堂教学也会得到深化。

(四)重设场景,角色扮演,让学生发挥主动性。

场景重置和角色扮演是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这种方法就是让学生模拟生活,学习场景,让他们在具体的学习和生活情境中去感受、体验、表达。充分营造感觉,造成强烈的* * *声。既符合新课程的要求,又锻炼了学生的文学和演讲能力,是一种事半功倍的好方法。当学生在情感倾向和价值观之间自然选择时,我们的新教学就会达到一种“潜移默化”的状态,学生的历史情节也就“自然而然”了。

(五)尊重学生,鼓励创新,使评价多元化。

学生最关心的是老师在课堂上对他们的评价,这往往决定了课堂气氛活跃与否,学生学习的状态,老师教学的状态。往往一堂课的失败,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老师评价不当。不当的评价会使教与学都无法进入状态,使教师教得难,学生学得枯燥,更谈不上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然而,恰当的、鼓励性的、引导性的评价会有效地促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实现。因此,教师应该特别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新课程教学课堂中的表现。其实,新课程教学,说到底就是学生生命价值的成长过程,是作为万物之灵的人性得以逐步发展的过程。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评价应该更加关注每一个有利于学生成长的方面,我们的评价应该更加多元化。比如,鼓励学生不仅要说“你很棒!”批评学生不仅说“你真让人失望!”…

总之,实施新课程标准,需要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这是不言而喻的。但如何达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则是见仁见智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