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语言交际能力

(1)学会倾听:

就是学会认真倾听对方的发言,克制自己打断的欲望,不以个人价值观来评判对方的叙述。另外,在听的过程中,要学会沉默,要注意,要设身处地的去体会说话人的内心感受,要发自内心的感同身受。而且要避免注意力不集中、机械倾听的状态,让自己的思维与对方说话的节奏同步,积极思考,主动提问,这样沟通才能有效、持续。

(2)学会关注:

就是用心倾听对方的发言,仔细观察他们情绪和姿态的微妙变化,做出积极的回应。关竹还要求有效地运用文字和肢体语言来表达对说话人的重视和理解,让他感受到自己说的每一句话,表现出的每一种情绪都是被重视的。其中,言语表达包括“嗯”、“哦”、“是”、“我明白了”,肢体语言表达包括点头、凝视、面部表情变化和一定的沉默,以加深对方对自己的信任。要避免“以自己为中心,别人说别人的,我就做我自己”的现象,既不尊重别人,也不能有效地观察对方,这样会降低沟通的效率。

(3)学会沉默:

就是在交往中注意给对方一个情感独处和反思的机会。沉默的运用通常需要肢体语言的配合,比如点头、盯着表情的变化。而沉默运用不当,就会变成对抗性的沉默,使对方对自己的表达缺乏信任,对沟通交流产生负面反应。对此,要做好区分,灵活应对。要避免对沉默不耐烦,避免在有沉默的时候急于找话题,给别人提建议,或者一脸尴尬,不知道如何沟通。

(4)学会感同身受:

就是准确把握说话人的情感体验,帮助对方倾诉长期积累的情感烦恼,从而给对方带来巨大的精神解脱。“情绪聚焦”要求人们在言语交流中主动捕捉说话者的情绪表达,并说“你感觉如何?”“你一定感到很生气(高兴)”之类的话,使对方能够表达自己的感受。要避免在发泄情绪时急于安慰对方,像很多人常说的“好了,好了,不要再哭了”,或者只是做理性的分析,对别人的情绪没有任何同情,这样的交流很难达到理解。

(5)学会给予反馈:

就是在对话中主动提问,积极思考,让对方充分感受到你的专注和投入,也保证你能准确理解对方的发言。所以“及时反馈”会推动你在对话中不断提问,通过不同的陈述来明确对方的意思。此外,在给予反馈时,应尽量使用讨论的语气,而不是指示和建议的语气,不要强加个人的信仰和价值观,让对方充分享有思考和自决的权利。平时要培养自己的表达能力,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避免有理解却表达不清的现象。

(6)学会总结:

就是在对话中不断地做总结,以明确要点,概括中心,让人感觉到他们之间的交流是有成果的。“不断总结”会推动你回顾自己在谈话中说过的话,从而有效调整双方交流的内容,确保双方充分理解对方在说什么。而且不断总结可以避免听讲随意,经常跑题,无效浪费时间的现象。

(7)学会少批评:

就是摆脱对话中的“救世主情结”。有些人在说话的时候,很容易一上来就互相说教。那样做往往会让对方感到恼火和失望,因为你急于教导对方,而没有给对方说话的机会,没有理解他的烦恼和困难,很容易陷入主观臆断、以师为师的沟通陷阱。所以在交往中要注意换位思考,说话要有同情心,不要自我感觉太好,让人反感。

(八)学会开放式对话:

意思是对话中的“三多三少”,多讨论,少建议,多提问,少评论,多启发,少批评。它要求人们提到“你感觉如何?”“你怎么看?”像这样的开放式问题,少说“你一定很难受?”“你凭什么这么想?!"这样封闭的话语,使整个对话是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的。

(9)给足面子:

即在说话时,要避免使用尖酸刻薄、冷嘲热讽的语言,从关心和尊重对方的出发点说话,避免制造尴尬或使尴尬持久。你不需要一直急于展现自己的才华。有时候装傻就是给别人制造台阶。通常情况下,别人会尊重你。当然,前提是正常情况下。如果遇到故意刁难你的人,没必要给他面子,但也不要试图让别人丢脸,免得得不偿失。

(10)同理心:

就是在沟通中尽可能设身处地地为对方着想,尽可能地与对方“专注思想,融合情绪”。这就要求沟通双方都要“愿意听他们说什么”。当一方在倾听另一方的叙述时,他会全身心地投入,并及时给予反馈,从而不断达到心灵上的“和谐”,让另一方充分感受到对他的尊重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