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建设的意义是什么?

希望对你有帮助。第一,“永恒工程”在世界科技史上的意义。上世纪70年代,罗马尼亚客人参观都江堰后,称赞这个工程是“永恒的工程”。告诉人们,“什么是永恒”。面向都江堰,放眼世界,人类历史上“这就是永恒”。这个外国人的惊叹,我想,应该是外国人游览都江堰后的* * *见识吧。环顾世界,不知人类历史上创造了多少伟大的工程,又有多少留存至今?古代伟大工程,如埃及金字塔、古罗马斗兽场、希腊雅典神庙、中国长城等。,都是辉煌的古文明,如今却只是石头和砖块堆砌而成的“死物”,被固定在那个古老的时代,失去了作用;因为是景区,后世的人们就被赋予了提供观光的功能。杜江河非常不同。2260多年来,它一脉相承。在历史的长河中,泉水在人类历史的21世纪里,一直流入农田、城镇、城市,是一项“活水工程”。人类靠水生存,控制水,繁荣世界。至今已有2260多年的悠久历史,也是沿用至今的大型农田灌溉工程。回望古代,放眼世界,唯有都江堰是永恒的。这在科技史上的价值不可低估。二、“天人合一工程”的世界意义前年纪念“都江堰建堰2260周年”的盛会,中外贵宾、专家学者云集。在学术研讨会和实地考察中,大家都谈到了都江堰水利工程与他们生活的自然环境的协调与和谐。人类的建设项目正在改造自然环境(哪怕是很小的一部分),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哪怕是很小的一部分)。19世纪以前,西方人总想着分分合合,他们的实际行为只关心人的收入,不考虑对东西的破坏;尤其是殖民掠夺;只关心现实利益,不管未来的灾难。由于资本主义生产对自然的过度开发,暴力的生活方式和坏事的积累,生态环境恶化了。在生态环境报复的威胁下,人们觉醒了。20世纪下半叶以后,保护生态环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成为全人类的共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行为准则。人们以这种眼光看待都江堰水利工程,无不惊叹于中华民族先民“天人合一”、“天人合一”等思想和行为在这里得到了充分而完美的体现。40年前,在都江堰渠首工程岷江的河床里,游人看到的是河中一排低矮的竹笼(或向东岸,或向西岸),以及从鱼嘴到沙飞堰的低矮的金刚堤和崖口。金刚堤就像河里的沙洲。事实上,李冰在创建都江堰时,就利用河道中的沙洲“回水河”,以达到引水的目的。宝瓶的瓶口虽然是古代人造的,但看起来却像是今天天上造的天然崖缝。站在龙符观景台上,放眼望去,景观树和河床上的水利设施是那么和谐,简单自然。如今,虽然外江上有了电动水闸,两岸度假村的建筑在爆炸,但水利工程本身的科学原理和基础设施并没有改变。都江堰鱼嘴从天然的岷江河床取水,而不是在拦河的长堤高坝下分水。这让很多第一次来都江堰的人大吃一惊。当人们谈论水利工程时,他们不能不想到水坝。灌溉的水多了,蓄水的潜力就是发电,而水是流动的,是溢出的,没有大坝多蓄,没有增长的潜力,这是自然的道理。因此,水坝是全世界大型水利工程的首选。翻阅《大英百科全书》、《大美百科全书》所列的世界著名水利工程,大多是坝高、堤长的几何,以及库容。按照它们的高、长、宽、库容,列出了这个项目的世界排名,还有什么“最高坝”、“第一库容”、“灌溉第一”、“发电第一”等等。半个世纪前,这是人们在修建大型水利工程时盲目追求的目标。但近二三十年来,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呼声下,质疑堤坝建设,尤其是反对修建高坝大堤成为一种潮流。反对建坝的人振振有词,建坝的人有理有据。无论是谁倡导,在都江堰这个没有大坝的大型水利工程面前,都是深信不疑,由衷赞叹。都江堰没有大坝,这是“天人合一”思想的结晶。都江堰的主要功能是灌溉农田。李冰为“避沫水之害”而建都江堰,划船灌溉田地。防洪排涝是保障川西居民生活、改造川西湿地和发展农业的当务之急。都江堰建成后,创造了川西平原“江村万物静”的优美人居环境。都江堰创造了良好的农业环境,提高了农业经济生产率。这就是日本学者所说的“产水效率”。都江堰的功能和效率主要体现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水分生产效率”上。都江堰工程主要解决农业灌溉用水问题,引水和用水与自然环境相协调。农业用水主要在春末夏初。此时一年的雨季开始,岷江上游的积雪开始融化。都江堰渠首以上,积水面积25820平方公里,岷江年入流量15082万立方米。岷山千里雪终年不融,是天然水库,水资源丰富稳定。李冰修建都江堰,亲自到边道(今松潘)考察,得知岷江上游的荒野和雪山有丰富的水资源。考虑到岷江枯水期和汛期与农业灌溉用水并不矛盾,没有必要筑坝蓄水。这是自然和人类需求的统一。没有高坝,风景很和谐。当今世界,修建水利工程,截流排沙,对于长期受困的人们来说,是一个大问题。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水利工程因为排沙问题没有得到妥善解决而荒废。都江堰成功解决了这个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科学选择水源枢纽工程的最佳位置和最佳河段。二是工程设施巧妙。各设施发挥主辅作用,有机配合,以达到引水、泄洪、排沙和向灌溉渠道引入一定量清水的总体目标。第三,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年年执行。所有的设施都很简单,容易管理,但是效果是巨大的。每年有654.38+03万吨泥沙没有沉积在这里,都江堰才能永恒。1980年4月,来自英国、美国、荷兰、澳大利亚、丹麦、加拿大的外国河流泥沙专家到访这里,探寻其中奥秘。都江堰为什么能解决这个问题?那就是李冰从客观环境出发的指导思想和项目实施原则,即“高卑尽用,驱动自我之势”,“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完全符合自然,需要我,让主观意图在客观条件下得以实现,让* * *得以和谐。都江堰排沙的精妙,被专家学者形容为“弯道环流”,或者是岸边的一块石头“挑水”。总之成功实现了排沙,一切在自然。这真是一部伟大的杰作。三、水资源的综合开发,工程设施的全面规划,科学的思维,世界水利工程的意义,都江堰对水资源的开发,产生了多种社会效益,古代防洪、划船、灌溉田、漂木,人们还用水买水磨、水磨;现在泛舟漂流功能淡化,开发了工业用水、城市用水、旅游用水、环保用水。古代西方人并不具备综合开发水资源的思想。公元前7世纪,西亚两河流域(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的古国亚述和巴比伦开始修建引水工程。公元前6世纪,埃及修建了尼罗河运河,公元前267年,埃及国王在尼罗河和红海之间开凿了一条运河。虽然这些项目比较早,但它们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运输。古希腊罗马的水利工程只是解决城市给排水的简单沟渠。水利工程,人类文明的五大摇篮,闪耀着科学思想的光芒,唯有中国都江堰的光辉是永恒的。至于农田灌溉,虽然两河流域、埃及、印度等地出现较早,但大多属于河流自然泛滥和人工简易渠道引水,不像都江堰是在水资源综合利用的思想指导下,经过全面统筹规划部署,然后合理配置的一整套工程设施。都江堰渠首工程包括余醉、金刚堤、沙飞堰溢洪道、宝口及部分辅助堤、辅助渠和挡水设施。这些设施各有其独特的形状和功能,并且它们之间有机地相互协调。* * *实现引水、泄洪、排沙,将一定量的泥沙较少的水带入灌溉渠道,最终实现水资源分布的地域和时间变化。由于其科学的设计和施工是“因地制宜”的,所以安全(无高坝)、经济(就地取材、竹笼、卵石砂浆)、运行管理方便。又高效,“经久不衰”。都江堰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渠首枢纽工程中蕴含的优秀科学思想,都给了中外参与者很大的启示。日本学者站在都江堰前,讨论如何在他们的国家灌溉工程中提高“农田水和设施的多功能作用”。杜江古堰与时俱进。目前水资源短缺,应继承和发扬综合开发的传统,合理配置水资源,处理好农村用水和城市用水的矛盾,合理调配经济发展用水和保护生态环境用水。后者是目前人们关注的焦点,为了明天的发展,也应该提上日程,给予高度重视。四、都江堰“水权制度”的世界文化意义“水权制度”是日本学者使用的一个术语。我们常说的“管理制度”。但现在看来,“管理”并不能明确包括“水权”。以往历代封建政权对水利的倡导、建设和管理的文章很多。包括都江堰及其灌区由四川省、省、地、县四级政府管理。这类文章主要论述其制度沿革、保护维护政策措施、成果和经验总结。国外学者似乎并不看重这一点,而是关注自古以来谁拥有水资源。有担保体系吗?古代谁拥有都江堰的水资源?中国古代“天下非王之地”。世界上所有的田地、草原和山脉都要缴纳谷物税。在江河湖海中捕鱼划船也要征税,但农业灌溉用水没有计量纳税的记录。国家土地税的计算是以农田的面积及其肥力为基础的,用水量不包括在内(如都江堰灌区)。历代政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资金对运河源头进行修复和加固,但事后没有收回成本。政府不收水费,视为“保民兴农”的国家公益事业。事实上,从灌溉工程向田间土壤引水的过程包括一个水源分配的过程。谁负责这种分配?康熙元年(1661),四川巡抚佟峰征集年修资金,都江堰,“命各县用水,按粮发夫,每年掘楼,使百姓不愁干旱”。雍正四年(1726),四川农田丈量完毕,四川贤德总督起疏通作用。根据田里粮食分配不均,改为“按亩均分”,但考虑到离水源的远近,冠县、郫县、重庆三县均分每亩2银;其他县每亩银差1.5%。通济堰和古佛堰是都江堰最著名的灌区。通济堰灌溉新津、彭山、梅州农田;清乾隆年间修建的古佛堰,灌溉彭山、华阳、仁寿三个现有田地,分配第二堰的水资源,均按出水口大小和距堰头远近评定。各缸放水时间相等,缸口越大越高,越小。靠近堰头的高,远的低。都江堰、通济堰、古佛堰的水费征收人和管理人不是当地政府官员,而是民间推荐的堰头、沟头。水费不上缴政府,完全用于水利工程的维护,完全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古佛堰灌溉三县农田。为了征收管理水费,调解水事纠纷,三县协调,各堰头、沟头在三县交界处的黄龙溪设立办事处。人们称之为“三县衙门”(知县巡视,也许是来这里参观)。可见,水资源的分配不是由当地政府决定,而是由民众自己决定,政府只起到协调、监督和解决水事纠纷的作用。这种“水权制度”是中国传统“民为国之本”思想的落实和体现,这与古代西方(或古代日本)领主控制水资源的制度是不同的。在水资源的分配和享用中,“以人为本”的思想在今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上四点只是偶然想到的,比较粗糙和肤浅。期待同事们指正,探讨,补充。都江堰是世界文化遗产,我们应该发掘它在世界文化中的价值,以弥补过去研究和宣传的不足。这方面的研究也是“都江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也是我写这篇拙文《抛砖引玉》的初衷。让我们齐心协力,在世界人民面前充分展示都江堰的魅力,丰富和发展都江堰研究的宝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