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油站职业健康知识
加油站首先要有员工。一是应当掌握“加油站经营者”这一工作岗位的职业资格能力,也就是说应当取得“加油站经营者”职业资格证书。《加油站经营者》证书分为五级(初级)、四级(中级)、三级(高级)。因为技能含量低,这个工作没有技师和高级技师。此外,从业人员上岗前必须接受当地安监局的培训,并取得培训合格证《危险化学品操作证》。至少需要专职人员:1加油站经理,2名计量员(另有1可由加油站经理兼任),一个班次1销售人员,1会计,若干加油员;* * *一个班有1个安全员,一个班有1个班长。想开便利店,需要售货员卖货。
另外,如果你的朋友想做加油站经理,需要掌握油品安全知识、计量知识、油品知识、非油销售知识、润滑油基础知识、客服知识、员工绩效考核等等。掌握这些基础知识的一个方法就是找一个石化或者石油加油站的管理标准,里面包含了一切。
2.加油站用人单位职业危害防治八项规定
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防治八项规定1。要建立健全职业危害防治责任制,严禁违法违规生产不落实。
二是要保证工作场所符合职业卫生要求,严禁在职业危害超标的环境中工作。三、必须设置职业病防护设施并保证有效运行,严禁不设置和不使用。
四、作业人员必须配备符合要求的防护用品,严禁发放假冒伪劣防护用品。五、必须在工作场所和岗位设置警示标志和卡片,严禁隐瞒职业危害。
六、必须定期开展职业危害检测,严禁弄虚作假或少漏检测。七、必须对劳动者进行职业卫生培训,严禁未经培训或培训不合格者上岗。
八、要组织工人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建立监护档案,严禁不体检不建档。
3.加油站工作人员有哪些职业病?
1.加油站存在的职业危害:汽油、苯系物、噪声、一氧化碳、四乙基铅等。1.汽油的危害是易挥发,易溶于脂肪。
主要以蒸汽的形式通过呼吸道吸入人体,通过血液循环到达人脑,引起麻醉。对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有毒性作用,对骨髓造血功能也有不良影响。
侵入途径:呼吸道和皮肤。临床中毒表现:①急性中毒:麻醉症状、精神麻痹、步态不稳、头晕、恶心、呕吐、结膜充血、咳嗽等。严重者吸入高浓度汽油后出现昏迷、惊厥、肌肉痉挛、瞳孔散大、光反射迟钝或消失。
②慢性中毒:神经衰弱综合征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表现为头晕、健忘、失眠、多梦、食欲不振、情绪波动等。,进一步发展可导致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表现为远端肢体麻木,感觉异常,疼痛呈手套、袜子样分布,触觉减退,腱反射减弱、消失,严重者可出现肢体瘫痪,神经肌电图表现为神经源性损害。③皮肤接触汽油可干燥皲裂,产生角质化皮炎;女人对汽油很敏感。除上述神经系统症状外,还可出现月经异常和周期紊乱。
职业接触限值:PC-TWA300mg/m3。2.四乙基铅的危害交通行业使用的汽油中添加一定量的四乙基铅,是一种毒性很大的物质。燃烧时,铅被释放出来,随废气排放到大气中。
如果吸入过多,会使人的大脑萎缩。中毒的临床症状:有神经系统、消化系统、血液系统的综合症状。
神经系统主要表现为神经衰弱、多发性神经病和脑病。轻度消化系统表现为一般消化系统症状,重度表现为腹部绞痛。
在血液系统中,铅主要干扰血红蛋白的合成,引起其代谢产物的变化。铅对肾脏的损害多见于急性、亚急性铅中毒或重度慢性病例,出现氨基酸蛋白尿、红细胞、白细胞、管型及肾功能下降,提示中毒性肾病伴高血压。
铅中毒的临床指标:尿铅超过0.08mg/l,血铅超过50μg/t,职业史和临床症状是诊断的依据。职业接触限值:PC-TWA0.02mg/m3。
3.甲苯对皮肤和粘膜有害,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短时间内吸入高浓度本品可引起明显的眼部和上呼吸道症状,结膜和咽部充血,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胸闷、四肢无力、步态蹒跚和意识模糊。
严重者可出现躁动、抽搐、昏迷。二是可引起职业性汽油中毒、职业性铅中毒、苯中毒。
三、防护措施:1。对油的毒性有足够的认识,不要麻痹大意。工作中必须严格遵守相关操作规程。
2.国家规定汽油蒸气的最高允许浓度为350mg/m3,因此生产、储存和使用场所的汽油浓度应低于此卫生标准,以确保安全生产。3.特别注意防止汽油洒漏,注意工作场所的通风。
4.禁止用嘴吸油,尤其是含铅汽油。禁止给打火机加含铅汽油。
禁止用含铅汽油清洗汽车零部件和衣物。5.接触汽油的操作应穿工作服和戴防护手套。下班后用肥皂和水洗手洗脸,有条件的话洗个澡。
不要在接触汽油后立即吃食物和吸烟。6.油库工作人员不得随意进入油罐清洗底油。
如需清洗油箱,应先采取自然通风或机械通风,以降低油箱内油蒸气的浓度。进入罐内的人员必须穿工作服、胶鞋和橡胶手套,必要时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安全带和信号绳。
另外油箱外面要有专人看守,随时联系,也方便轮换操作。每人连续工作时间不得超过15分钟。
7.在工作中发现头晕、头痛、呕吐等汽油中毒症状时,应立即停止工作,到空气新鲜的地方休息。严重的病例应尽快送往医院。
8.接触汽油的人员上岗前应进行健康检查。凡患有神经系统疾病、内分泌疾病、心血管疾病、血液病、结核病、肝病等。不适合做这样的工作。在定期健康检查中,凡确诊为上述疾病的患者,均应脱离汽油进行治疗和休养。
孕妇和哺乳期妇女也应临时转移。四、急性中毒的处理迅速移离现场,躺在空气新鲜的地方,解开病人的腰带和扣子,保持呼吸道畅通,用肥皂和水冲洗皮肤和头发。
眼睛污染可以用2%碳酸氢钠溶液和硼酸滴眼液冲洗。误服汽油的人可以倒牛奶或植物油,然后催吐、洗胃、导泻。
心脏骤停可行心脏复苏,禁用肾上腺素,避免心室颤动;吸入性肺炎可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和抗生素控制感染;给有歇斯底里症状的病人服用了镇静剂。慢性中毒可用中药、维生素和催眠药物、小剂量胰岛素低血糖疗法治疗。
有类似精神分裂症症状者,可按一般精神分裂症对待。如果皮肤红肿起泡,可用3%硼酸溶液湿敷。
100%尿素软膏可用于角化和皲裂,蛤蜊油可用于干燥。汽油吸入性肺炎可给予短期糖皮质激素治疗和对症治疗。
其他处理:1。被观察对象每年体检一次,重点是神经系统检查,尽可能做神经肌电图检查。二是轻度急性中毒患者治愈后可恢复原工作;重度中毒患者经治疗痊愈后,应脱离汽油作业;吸入性肺炎治愈后,一般可以回到原工作岗位。
三、慢性中毒病人应调离汽油作业岗位,定期复查,并根据病情适当安排工作或休息。相关知识1。工人接触汽油蒸气或液体引起的汽油中毒是一种全身性中毒疾病。
急性中毒主要由神经或精神症状引起。汽油误吸入呼吸道会引起吸入性肺炎。
慢性中毒主要表现为神经衰弱综合征、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和中毒性周围神经病。2.急性中毒,应该很快。
4.加油站管理者如何贯彻职业病防治法?
根据《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产生职业危害的用人单位应当在显著位置设立公告栏,公布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职业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和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产生严重职业危害的作业岗位,应当在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志和中文警示说明。向用人单位提供可能产生职业危害的信息。
对含有放射性物质的设备、化学品、放射性同位素和材料,应当提供中文说明书,并在设备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志和中文警示说明。
职业
《职业病防治法》还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包括聘用合同)时,应当如实告知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治措施和待遇。
者,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不得隐瞒或欺骗。用人单位应当对接触职业危害的劳动者组织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后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完成检查。
如实告诉工人。劳动者有权了解工作场所产生或者可能产生的职业危害因素、危害后果和职业病防治措施。
培训权
用人单位应当对劳动者进行上岗前职业卫生培训和在岗期间定期职业卫生培训,普及职业卫生知识,督促劳动者遵守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操作规程。
程,指导职工正确使用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人使用职业病防护用品。劳动者应当学习和掌握相关知识,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操作规程,并正确使用。
维护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劳动者有权接受职业卫生教育和培训。这些都是职业病防治法规定的内容。
5.加油站岗位主要存在哪几种职业危害?
职业病防治法第十五条:产生职业危害的用人单位的设立,除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设立条件外,还应当符合下列职业卫生要求: (一)产生职业危害因素的强度或者浓度应当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二)具有与职业危害防护相适应的设施;(三)生产布局合理,符合有害与无害作业分离的原则;(四)有孕妇更衣室、沐浴间、休息室等配套卫生设施;(五)设备、工具、用具等设施符合保护劳动者身心健康的要求;(六)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劳动者健康保护的其他要求。
6.加油站管理者如何贯彻职业病防治法?
根据《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产生职业危害的用人单位应当在显著位置设立公告栏,公布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职业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和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结果。
产生严重职业危害的作业岗位,应当在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志和中文警示说明。用人单位配备可能产生职业危害的设备、化学品、放射性同位素和含放射性物质的物品的,应当提供中文说明,并在设备的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志和中文警示说明。
《职业病防治法》还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含聘用合同)时,应当如实告知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治措施和待遇,并在劳动合同中载明不得隐瞒和欺骗。对从事接触职业危害作业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组织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后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如实告知劳动者。
劳动者有权了解工作场所产生或者可能产生的职业危害因素、危害后果和职业病防治措施。培训权用人单位应当对劳动者进行上岗前职业卫生培训和在岗期间定期职业卫生培训,普及职业卫生知识,督促劳动者遵守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操作规程,指导劳动者正确使用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
劳动者应当学习和掌握相关知识,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操作规程,正确使用和维护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劳动者有权接受职业卫生教育和培训。
这些都是职业病防治法规定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