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师科研素质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

高职教师科研素质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

摘要:高职院校教师应具备良好的科研素质,以促进高职院校的健康持续发展。高职教师科研素质的现状不适应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摘要:本文分析了影响高职教师科研素质的主客观因素,提出高职院校应转变观念,加强引导,强化管理,完善制度,不断提高高职教师的科研素质。

论文关键词:高职教师;科研质量;影响因素;促销方法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取得了良好的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实用型、高技能人才,为满足人民多样化的教育需求做出了积极贡献。为了进一步提高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必须加强科学研究,通过科学研究改变教师的知识结构,提高教师运用技术的实践能力,改革课堂教学内容,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目前高职院校整体科研水平不高,学校科研氛围不浓,教师科研能力不强。根本原因是教师的科研素质有待提高。分析影响高职教师科研素质的主客观因素,有助于"对症下药",多方面提高高职教师的科研能力,促进高职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一,影响高职教师科研素质的因素

影响高职教师科研质量的因素很多,一般可分为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

(一)影响高职教师科研质量的主观因素

从主观因素来看,影响高职教师科研质量的因素主要有两个:观念和实践。观念主要是教师对科研的理解和认同,教师参与科研的价值取向等。,而实践则是教师在科研上的时间和精力投入。

1.高职院校教师对科研的应有地位认识不足,科研意识淡薄。

高职院校整体成立时间较短,部分由二级学院升格而来。很多老师只重视教学,认为只要把教学做好就行,没有形成良好的科研意识。相当一部分高职教师还没有充分认识到科研与教学的有机统一和相互促进。高职院校教师对科研地位重要性的认识决定了他们对科研的态度。由于教师对科研地位的认识不到位,对科研的态度自然不是很积极,从而影响了教师科研素质的提高。

2.高职院校教师不掌握基本的科研方法,急需科研培训。

教师的科研能力是决定教师科研质量的最重要的依据。目前,高职教师继续教育中科研培训的缺失是教师科研素质低下的重要原因。现在高职教师的教育培训仍然注重学术水平的提升,高职教师的职前教育和职后继续教育不注重教师科研技能和方法的培训,不利于教师科研意识的提高。

3.高职院校教师知识观念更新滞后,不具备从事科研的基础。

高职教师科研能力的提高有赖于他们的自我学习和自我提高。面对高职教育改革的要求与高职教师科研基础薄弱之间的矛盾,提高科研素质应该是高职教师自我学习的重要原因。教师的自主学习热情和态度往往与教师的科研素质呈正相关。

4.高职教师用于科研的时间和精力有限,影响了科研素质的培养。

由于近年来高职院校发展迅速,教师普遍短缺,教师的教学工作量过重。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繁重的教学任务和科研的冲突在所难免。很多高职教师疲于应付日常教学工作,尤其是年轻教师,忙于备课和备考,根本无暇顾及科研,自然也就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科研中去。由于教师投入科研的时间和精力有限,自然制约了教师自身科研素质的培养和高职院校整体科研水平的提高。

(二)影响高职教师科研质量的客观因素

1,现有管理体制存在弊端。

(1)从宏观上看,长期以来,高职院校和普通本科院校的教师职称评定是一个系列,也就是说,评定内容和评定方法没有实质性的区别。高职院校虽然属于普通高校的行列,但其办学定位与普通高校有很大不同,科研定位也应该与普通高校不同。因此,高职院校教师职称评审中的科研评价也应区别对待,不能套用普通高校的评审标准。(2)从微观上看,与现行人事制度相适应,大部分高职院校教师职称评定基本上是终身评定,科研成为教师评定职称的被动产物和唯一动力。需要评职称的时候,老师写论文、做项目的积极性就会很高,科研成果的数量自然会增加,评职称的时候也就没有后顾之忧了。这时候科研对这些老师来说既没有动力,也没有压力,成果自然会少,甚至没有。2.科研体系建设明显滞后。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科研体系建设明显滞后,科研工作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科研氛围不浓,科研管理经验不足,尚未形成一套科学、规范、有序的科研管理方法,科研管理体系建设更加迫切。科研管理制度不系统不完整,大部分高职院校基本都是普通本科院校科研管理制度的翻版。科研制度的设计不能很好地体现高职院校的特点,脱离高职院校的实际,可操作性和针对性不强,严重削弱了高职院校科研管理的效果。

3.科研激励机制不健全。

大多数高职院校的科研激励机制还存在很多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激励手段单一,多为物质激励,对成就感的认可不多见;(2)激励形式单调,多局限于正面激励,负面约束较少;(3)动力不够,“挠靴”较多,未见明显效果。激励机制的缺失难以形成有效的竞争氛围,对科研发展缺乏动力。

二,提高高职教师科研素质的途径

高职院校教师科研素质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的协调配合,有组织、有计划地扎实推进。

(一)转变高职教师的科研观念,增强其科研意识。

高职院校要把科研工作提高到提高学校综合实力的高度,既要从点上重视,又要具体落实。教师要认识到科研不是可有可无的,通过科研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教师应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和自身学科的前沿动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使科学技术的前沿内容在教学中得到体现,培养受社会欢迎的技术应用型人才。通过系统的培训和有效的引导,广大高职教师可以转变观念,逐步提高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和技术应用的科研意识,认识到教师的科研素质和能力是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和重要保障。

(二)科研管理部门加强服务,帮助高职教师提高科研能力。

科研管理部门通过各种途径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注重教师科研素养的培养,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充分了解教师的科研诉求,加强科研信息的收集和发布,开展科研论文撰写、科研课题申报、专利发明创造等方法和手段的培训和指导。可聘请治学严谨、人格高尚、科研水平高、科研能力强的专家学者教授教师科研方法,指导教师科研。

(三)完善科研评价机制,调动教师科研积极性。

1.完善科研管理制度,强化物质激励机制。高职院校要保证科研经费的投入,完善科研成果的奖励制度,积极创造条件为高职教师从事科研活动搭建平台,充分调动和激发高职教师从事科研的热情和积极性;2.建立合理的科研量化评价机制。研究制定高职院校教师科研工作量计算办法,将教师参与科研活动、科研课题申报立项、科研论文撰写发表、科研成果评奖等转化为一定的工作量,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进行考核。对科研能力和素质提升较快的高职教师进行奖励,运用经济杠杆对科研工作进行量化调控,促进高职教师自身的专业培养和发展;3.丰富科研激励手段,完善精神激励机制。高职院校仅有教师科研的物质激励机制是不够的,还需要健全的精神激励机制,发挥教师的“激励因素”作用,使教师以更好的精神状态投身科研;达到提高科研工作积极性的目的。通过建立科研考核制度、科研奖励制度等。,科研工作纳入教学工作量,教师科研工作与职称晋升、职务评聘、初评相结合。推拉并举,不断推进,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

科研素养和能力的提高,靠的是不断的积累和刻苦的实践。素养是潜移默化培养出来的,要加强平时的学习;能力是在锻炼中提高的,靠的是平时的练习。高职院校教师应正视科研水平和能力的低下,树立信心,克服畏难情绪,积极参加各种科研活动,探索经验,提高科研能力。同时,高职院校和科研管理部门要积极采取措施,提供指导和帮助,为教师从事科研创造环境和提供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