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管理孩子

# 京京京京京#“音符、单词和数字是开启儿童智慧的三把金钥匙”

首先说一下音乐教育。

所以首先我想问你一个问题?有人知道我国第一首小提琴协奏曲是哪位音乐家写的吗?

这个问题提出后,很多人都想在音乐人中寻找这位作曲家。事实上,我国第一首小提琴协奏曲是由我国老一辈科学家、地质学家李四光创作的。大家都知道李四光是科学家,但很少有人知道他的音乐造诣和艺术才华。比如可能大家都觉得这只是个例。下面我给你举一系列这样的例子。

钱学森,一位被称为太空飞行之父的伟大科学家,因其在科学领域的非凡成就而闻名。他也是一位在音乐方面造诣很高的艺术家。他的妻子蒋英是中央音乐学院的教授。钱老写过一本书《科学的艺术与艺术的科学》,探讨艺术与科学的关系。中心论点是,艺术教育是任何其他学科不可或缺的。他说:“当我对一份工作中的困难感到困惑时,往往是音乐让我豁然开朗、豁然开朗。”“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也有很高的音乐艺术造诣。他小提琴拉得很好,曾在人民大会堂与伟大的音乐家刘诗昆同台演出。爱因斯坦受到音乐的启发,发现了相对论。他说世界可以由音符组成,也可以由数学公式组成。

全球读经发起人王财贵教授也说:“让我们未来的社会变得有礼貌、有秩序、有教养、有爱心,听和谐的古典音乐,这是最好的方法。”美国《财富》杂志对全世界的成功人士做了一个调查,发现成功人士有四个共同点:智商高、性格好、创造力好、习惯好。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优美和谐的音乐可以起到以下作用:开发孩子的智力,开发孩子的大脑潜能,增强孩子的创造力,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

有一次我和我们传统文化交流协会的马会长交流的时候,马会长建议在每周的读经课的课程中增加一首孝敬老师爱国的歌曲。这一举措非常必要。因为好的音乐是最清爽直白的。《孝经》说“移风易俗,不擅取乐”。

在20世纪60年代,保加利亚科学家乔治·拉扎诺夫博士发现,我们的大脑能力没有完全开发,但远远没有开发。他的音乐和《超级音乐学习法》综合了心理学、生理学、医学、音乐学、教育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提出用和谐的古典音乐来开发大脑的潜能。引起了世界教育界前所未有的关注。从65438年到0976年,“隐藏的大脑音乐”诞生于美国华盛顿州的拉扎洛夫音乐学院。

对胎儿发育的研究表明,听觉是胎儿期发育的第一个感觉器官。胎儿3-5个月时,内耳已经形成,具备了听觉能力。它具有胎教的生理和物质基础。然后,听什么,怎么听,真的很有讲究。

有些孕妇,只懂胎教,让孩子听音乐,就在网上买一些所谓的胎教仪,还带两个耳机,戴在肚子上。这是很危险的,容易刺伤宝宝不成熟的听觉系统和脆弱的神经系统,甚至声音太大,会造成死胎。

脑科学的研究表明,音乐的波动可以以生物电的形式影响人的记忆神经元。像搭建桥梁和网络一样,可以增加大脑神经元上的突触数量,使轴突变,从而改善信息交换的物质基础,加强大脑的思维能力。优美的音乐可以给大脑良好的思维基础,优化孩子的气质和智力。首先,一些经典音乐,或者说梅洛,提升了人的精神境界,开辟了与灵魂沟通的广阔空间,提高了人的精神境界;其次,大脑可以将古典音乐的波动转化为生物电,生物电可以刺激和调节记忆神经元,激活右脑。

众所周知,爱因斯坦去世后,脑科学家根据他的遗嘱解剖了他捐献的大脑,发现他的右脑只开发了4%左右,而我们普通人才开发了2%~3%左右。爱因斯坦也是一位科学家,他的耳朵从不离开古典音乐,他的手从不离开小提琴。在一次音乐会上,美国教育家赫伯特·西珀博士问爱因斯坦:“音乐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爱因斯坦说:“如果我早年没有接受音乐教育,我将在任何事业上一事无成。”。研究表明,右脑的记忆能力是左脑的654.38+0万倍。

那么,这是一首什么样的可以开发孩子右脑潜能的音乐呢?这种音乐有什么特点?

其实这是大脑的音乐。台湾省音乐教育家陈功雄教授也称之为爱与音乐。在此,我邀请你一起欣赏一段潜脑音乐。请将双手轻轻放在膝盖上,轻轻闭上眼睛。门德尔松的作品《乘着歌唱的翅膀》,请(插入一段)你听到这样的音乐能有什么感受。每次听这种音乐,都会觉得不一样,很奇妙。这其实就是音乐带给我们的联想力。联想其实是创造的基础。

海外对中国人创造力不足的评价是中国制造。其实创造力来源于童年的想象力,没有想象力的童年是苍白、贫穷、平淡的童年。你怎么能指望一个没有想象力的孩子将来有创造力呢?日本著名右脑专家Makoto Qitian做过大量实验。如何让一个人更聪明,让一个人的右脑更发达?他找到了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多听音乐。他发现听音乐的脑细胞之间的联系非常紧密,日本早期教育专家铃木正一也做过类似的实验。还有一些《水知道答案》一书的作者江本胜博士,他也做过让水听音乐的实验。让水听摇滚,听世界上最美的音乐,水的结晶完全不一样。人体70-80%是由水组成的,胎儿体内的水占90%以上。你可以想象,当我们听梅洛的时候,我们身上的水分子会变出一个美丽的手势。我们的人也会因为全身细胞的美丽而美丽,因为全身细胞的和谐而和谐。世界上有多少种声音,孩子大脑中的细胞就必须产生多少种应对方式,他的大脑突触就会产生多少种联系。所以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就能听上百首这样的名曲,我觉得至少他的耳朵是聪明的。耳闻目睹,这样的孩子会怎么样?聪明就是这么简单。

陈公雄教授是我国著名的作曲家、合唱指挥和音乐教育家。他把这种潜在的大脑音乐称为爱和音乐。他说这种音乐有以下五个特点:

1,无歌词;2.它没有特定的意义;3.艺术价值;4、非常温暖美好;5.“与宇宙同频,与生命同步”

其他的都很好理解。什么是“与宇宙同频,与生命同步”?这种音乐有一个特点:每分钟的节拍在60拍左右,每秒振动8~13次。它与右脑的脑电波频率相同,也与人体的心跳和血液循环频率相同。是胎儿在胎儿休息状态下的脑电波形式。人在睡觉的时候,左脑开始休息,右脑开始工作,所以有做梦的现象是因为右脑的潜意识开始工作,处于α脑电波状态,工作了一天的左脑开始睡觉。这是在睡眠中接受教育的最佳时机。如果知道我们也可以在睡眠中接受训练和教育,孩子的智慧就可以在睡眠中开启。

这里给大家普及一下脑电波知识。人的脑电波形式可分为四种:白天左脑以β脑电波形式工作,波动很快,非常紧张,浅睡眠时以α波形式工作,每分钟60-80次,每秒振动8-13次;深度睡眠是θ波的形式,每秒振动3-8次;睡觉的时候脑电波是δ波,睡不着。俗话说的好,睡得像猪,睡不醒。而人在胎息状态下就是这种似睡非睡的α波状态,完全是靠潜意识而不是意识学习的。

此外,你不仅可以在睡觉时使用它,还可以在作业和阅读中使用它。你会发现,这种超级音乐的学习方法,可以让你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愉快地学习,提高效率。这是因为潜水音乐可以像给大脑做体操一样激活右脑,使左右脑平衡协调,提高效率。能起到开发大脑潜能的作用,经常听能使人的大脑产生吗啡,和谐愉悦,消除学习压力,提升个人品味。培养积极的思维和乐观开朗的情绪;消除疲劳,提高睡眠质量,提高学习专注力,增强记忆力、理解力和创造力。音乐想象力其实是创造力的雏形。

再来感受一下下面这首歌。这首歌是音乐大师奥德威的《家与母亲的梦》。你听过这首歌吗?其实大家对这首曲子已经很熟悉了。民国时期,我们国家的大师李叔同用文字填平了它。这首词的名字叫“送别”,“长汀外古道,草蓝天蓝”(奏送别)

如果我们理解了这些早期音乐教育的原理,我们就会为孩子选择这些α音乐,就像呼吸空气一样,让孩子在走路、坐着、躺着的时候都能沉浸在音乐中听。把古典音乐作为孩子生活中的主食,在精神上喂养他们。让音乐活起来,让生活音乐化。

但不是所有的古典音乐都可以作为教育音乐,也不是所有的名曲都可以作为潜能开发、乐谱学习、睡眠的教育音乐。比如《命运交响曲》太高太悲壮,有些太慢让人觉得压抑的音乐不能作为教育音乐。流行歌曲更是禁忌。

然后有人问,为什么这些潜脑音乐都取自欧洲古典音乐,为什么不用中国古典音乐?

这是因为欧洲古典音乐是协奏曲音乐,要演奏的乐器很多。上百种乐器是协奏曲,音色丰富,音域宽广。多听有利于发展孩子的听力能力。而倾听的质量决定了生活的质量。中国古典音乐虽然也是高雅优美的,但一般都是独奏,最多有三五件乐器演奏,所以只是为了欣赏。另一个原因是欧洲古典音乐多是描写大自然的优美环境,而中国古典音乐主要是表达作者的感受。

如何听大脑的音乐?

首先,我们先挑选几首曲子,然后听下一组曲子,持续两周,坚持多听会有效果。

其次,潜航音乐的音量控制也很讲究,音量要控制在只能听到一点点音乐的声音。如果没有戏,应该不会干扰睡眠。孕妇要记得大声播放,即使是白天播放,音量也不要太大。

然后,在播放时间上,可以遵循活的音乐,白天活的音乐的原则。听音乐不会耽误你做其他事情。读经典,做作业,读书,做家务,都可以有音乐的陪伴。值得一提的是,潜脑音乐,又称睡眠中的教育音乐,睡觉时一直播放效果最好。既能使人入睡,又能在不知不觉中开发孩子右脑的潜在能力。

长期接受阿尔法波音乐训练的婴儿会有以下特点:1,一直微笑;2.晚上不要哭;3、喜欢亲近人;4.早点说;5、脸型漂亮可爱;6、明亮的眼睛,黑色的大眼睛;7.左右脑均衡发展,双手灵活协调;8.长大后,我有很高的智商(IQ),很好的情商(EQ),特别强的创造力(CQ)。

谁不喜欢这个宝宝?!

所以赶紧告诉需要这些知识的家长和孕妇吧。教育是从听潜脑的音乐开始的,他们可以无所事事,无教无类。这是王财贵教授说的:“原来教育可以这么简单,简单到十个月,就可以收获孩子的快乐人生。”也就是说孕期胎教是对孩子教育的超白金教育。0-3岁是早教的黄金时代,3-6岁是白银时代,6-13岁是青铜时代。家长要尽早抓住孩子教育的好时期。这个时期的教育,有教就有,没有教就没有教育,一辈子都没有!

好了,音乐教育结束后,我再来说说写作也是开启孩子智慧的一把金钥匙。

在说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看学生的一些学习问题:孩子放学后不想读书,读不下去,所以家长问,为什么我们的孩子学习不好?还有一部分学生数学不好,是因为阅读能力有限,对题目理解不够。拿到题目不知道说什么,效率很低。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做不到。我爸妈一念给他听,她就明白了,马上就去做。原因是我早期没有拿到识字阅读的金钥匙。

美国教育机构1988的一项研究发现,学业差异大多存在于孩子入学之前。而早期识字阅读是早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位心理学家(Chad Lin博士)在英国科学杂志《自然》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在世界上引起了轰动。他调查了英国、美国、法国、西德、日本儿童的智商,发现欧美儿童的平均智商为100,而日本儿童的平均智商为1165438。日本的石井勋教授在他的《儿童智力的发展》一书中告诉我们,他反复测试的结果是,如果日本的一个孩子小时候不学汉字,她的智商将是100,就像欧美的孩子一样。但是,如果他学了汉字,情况就不一样了。如果他5岁开始学汉字,入学前一年智商就达到110,从4岁开始学习两年。如果从三岁开始学习三年,智商可以达到125-130。1000个人里只有3个人能超过130智商。

每次提起这个话题,我都颇有感触,因为我早在20年前就用这把金钥匙打开了女儿早期识字和阅读认知世界的大门。她9个月大的时候,我开始教她读书。她3岁4个月的时候,幼儿园统一智商测试,她是140。她4岁开始独立阅读,6岁前上小学一年级。她在西南大学学了两个专业。今年20岁,应该是大四了,考研通过了。在教育女儿的过程中,我经常体会早教带来的快乐。(分享一下早教的感受)然后我现在用同样的方法对我的小孙女进行早教启蒙。建立有文化的阅读环境,写早教日记等等。

怀孕的时候,45元邮购了一套武汉大学冯德全教授的零年计划,给女儿进行双语教育,即同时发展孩子的听觉语言和视觉语言。就是在孩子能睁开眼睛的时候刺激孩子的文字和图片,让孩子从小就形成对文字的敏感度,通过早期的识字阅读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和习惯。习惯一旦形成,将终身受益,形成一种性格品质。

那么,汉字为什么能促进智力发展呢?因为汉字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像画一样美,有象形的特点,同时也有表音表义的特点。她是我们祖先智慧的结晶。我们获取知识的方式80%来自于视觉吸收。从人类视觉语言的发展来看,汉字无疑是最好的视觉语言表达方式,非常容易被儿童吸收。同时,学习汉字有利于右脑的开发。现代人体科学的研究表明,右脑的发育对儿童智力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法国中文教师协会主席贝雷桑先生说,他教法国孩子学习汉字的主要目的是开发西方孩子的右脑。

我在做早教的时候,觉得自己既没有音乐素质,也没有英语素质,所以能认出两个字。所以,我每天都把早期识字、读书当成孩子的精神喂养。每天白天备课,晚上回去教孩子,设计识字游戏,让孩子场景化阅读。(举几个例子)孩子建立起对文字的敏感度后,过渡到阅读。他们每天睡前做1-2小时的亲子阅读,和孩子一起读书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我常常意识到,不是我为孩子付出了多少,而是我只给了孩子生命,而孩子给了我智慧。我真的很感激我的孩子们给了我一个重新成长的机会。我也很感激我的小孙女给了我又一次成长的机会。

这几年我研究传统文化,体会到读经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意义重大。而且读圣经本身就是早期识字阅读的过程。经典是最好的教材。让孩子从小就亲近这些充满智慧的话语。孩子会感到亲切,从而产生兴趣,这是从熟悉的环境影响中获得的。小孙女1岁4个月的时候,去找蒋老师。在陌生的环境中,江老师播放着《道德经》的音频,小乐乐的脸上绽开了可爱的笑容,仿佛在陌生的环境中遇到了久违的老朋友,好开心。

学习阅读和写作离不开语言。事实上,每个婴儿都是学习语言和写作的天才。对于婴儿来说,他们甚至在会说话之前就可以识别单词,他们可以将单词作为交流的工具。比如我家乐乐想吃年糕,她就指着年糕这个词,然后对着嘴,想喝牛奶的时候再对着嘴。关键是学习语言文字,要有语言文字环境。只要我们的父母创造语言环境,任何智力正常的孩子都可以学习语言和写作。

学习这样的语言,我们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1,只管耕耘,不问收获。营造耳目一新、润物细无声的语言文字环境。强调声音是因为在童年大声朗读是为了培养孩子的冥想和专注力。

2.老师要有心,学者无心。最有效、最开明的教育是不留痕迹的教育。家长要克服功利心,不要老是考孩子,只要保证饺子知道什么是馅就行,不要一个一个看。

3,不多解释,自然明白。比如我们学习经典的话,要带着谦卑和敬意去读。这样会很干净,心里没有杂念,没有负担,没有压力。读了一定量以后,随着生活经验的丰富,孩子就有了理解场景的能力,10岁就懂了,20岁就懂了。孩子对语言的理解也会超出大人的想象。另外,你可能无法用你现有的理解来解释经典。

4.亲子阅读更好。父母对阅读的热情会深深影响孩子。王凤仪先生的六步教育也表明,孩子在13岁之前的心智是遵循母亲的天性的。所以我做家庭教育是从母亲的教起,这叫“孩子有病家长吃药”。

5、日积月累,跟风。孩子的耳朵是全频的,像高保真的录音机,孩子的眼睛像摄像录像机,会印在大脑里,保存在潜意识里。这就叫“一耳根(眼根)永远是道。”从量变到质变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一本书读一百遍就能发现它的意义。

只要孩子过了识字阅读这一关,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她的理解力、形象思维、逻辑思维都会有很大的提高,智慧之门也就打开了。

先说数字,儿童智慧的第三把金钥匙。

我想问问在座的家长,孩子学数学的目的是什么?

一些家长表示,这是为了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这只是一个短期目标。长期呢?我们不应该因为对数字的不敏感而限制孩子数学能力的发展。长远是为了孩子人生的高度,财富是值得增值的。也许我们的孩子将来可以成为数学家、经济学家和科学家。(分享一段话到我朋友李波家)

那么,数学教育不学有可能吗?也有专家说,孩子到了社会的年龄,逻辑思维能力发展了,自然会学习。那为什么同一个班的孩子年龄都一样,还有数学不好的孩子呢?

这当然和孩子识字阅读有关,也和早期数学启蒙有关。

其实婴儿期的数学启蒙还是离不开具体的感官知觉的。孩子还是可以在生活和游戏中学习的,比如大小、远近、高低、粗细、轻重、深浅、粗细、快慢、轻重等等。几个人,几双筷子,几个碗,让孩子一个个送东西。平时没事可以数楼梯,倒着数,跳,认门牌号,车牌号等等。这些都是对儿童数学的启示。只要意向生活中充满了数字的概念,最常用的计数工具是什么?手!我们用的最多的10十进制就是出自我们之手。据说非洲有些国家有十进制,因为那里不穿鞋,为了计算方便还加了脚趾。

每个人的手都是完美的计算器。人的手和五指在大脑皮层所占的面积几乎等于整个下肢所占的面积,而人的拇指和食指在大脑皮层的代表面积比整个胸部的总面积大好几倍。大脑从手指获得的感官信息最多,反馈给手指的指令也最频繁。手被称为我们的第二大脑,做它就是在做大脑体操。

数学是研究事物数量和形式本质之间关系的科学。现实中的数、量、形都是孩子学习的数学内容。数学学习本身就是一个抽象的过程。只有通过物理操作,才能培养孩子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儿童的思维起源于行动,他们的抽象思维是在具体行动上发展起来的。孩子们在学习数学时,用手指操作,用手做,看,用嘴读,思考,不仅提高了学习的兴趣,而且加深了对数字的记忆和对加减乘除的理解和应用。同时,双手并用有利于左右脑的平衡发展,有效开发全脑。

我在读经课上加了手指游戏和全脑快速计算训练。

手指是最方便的计数器。一只手代表0-9,两只手可以代表99。通过“手脑结合,心口结合”的训练,开发孩子的多种潜能,采用可视化教学。不用任何工具,用两只手就能算出任何数字,贴近孩子,寓教于乐。让数学学习不再单调乏味,而是变成一场生动有趣的游戏。最大程度的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

全脑数学手指几乎是一个双手操作工具,通过手指的活动可以快速进行加减乘除运算。在计算的过程中,随意改变手指的屈伸状态,手指的动作大量刺激孩子的大脑,潜移默化地打开孩子的左右脑,启发孩子的智慧。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智慧唾手可得。”

好了,今天我将用几个手指游戏来结束我的课。

1,人有二宝

2.《奇妙仙子》

3、手指上山,手指下山

雨果说:“音符、文字和数字是开启儿童智慧的三把金钥匙。”好吧,希望每个家庭都能利用好这三把金钥匙,开启孩子的智慧。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