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道德学习的体验
师德是一种职业道德。教师职业道德,简称“师德”,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相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师德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灵魂和内心世界。这种影响不仅仅局限于学校教育,还会影响学生走向社会,甚至伴随一生。同时,有些影响不仅会影响到学生本人,还会影响到他们的家庭,甚至职业生涯。由此可见师德的重要性和师德建设的重要性。
作为党员中的教师,更要体现师德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一是不断加强党性修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有* * *产品主义的坚定信念,要有* * *产品主义的崇高理想,要有为* * *事业奋斗终身的信念。
二要热爱本职工作,忠诚人民教育事业,关心爱护学生。同时,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形象,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真正起到“学高为人师,德高望重为人师表”的作用。
三、党员教师要立足本职岗位,艰苦奋斗,走在教育改革、课程改革的前列,走在优秀教师的前列。
第四,党员教师不仅要成为“学习型”、“研究型”、“专家型”的教育者,还要具备一定的教学和研究能力。
第五,不仅要正确处理与学生的关系,还要正确处理与教师集体的关系。要学会合作和分享,树立正确的荣辱观。
师德学习心得2。当今世界的竞争是教育和人才的竞争。教师是推动教育发展的主体,肩负着光荣而神圣的历史使命。为了培养高素质、高素质的人才,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是师德,师德决定教师素质,教师素质决定教育质量。因此,加强师德建设是时代的需要,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队伍建设的总枢纽,是搞好教育战线职业道德建设的关键,决定着教师队伍建设的成败。
当前,由于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违反师德的现象屡禁不止,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民教师的良好整体形象。比如老师急于求成,经常说三道四,伤害学生自尊心;做错题被罚、迟到被罚、上课说话被罚等变相体罚现象屡有发生;老师对待学生不公平,把学生分为三个等级,所以不能一视同仁。“对资优生微笑”、“盯着后进生看”,对学生造成了极大的心理伤害;追逐短期利益,盲目乱办班,乱收费的现象也很普遍。
通过对师德教育的学习,我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我们应该注重自身的素质,自身的思想道德,从而教育学生的思想道德,培养合格的人才。为此,作为一名教师,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点着手:
第一,转变教育观念,实施差异教育。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发展的主体。教师面对的是学生的未来,而不是个人的荣誉和利益,应该立足于学生的成长。所以教书育人不能急功近利,要以大局为重。众所周知,爱迪生七岁上学,因成绩不好辍学。爱因斯坦两岁会说话,在校智障。德国诗人海涅是众所周知的后进生。普京小学学习成绩崩了,现在成了帮忙把俄罗斯经济拉下来的总统。
通过看教育片,我知道如何看待所谓“差生”的教育。我应该更加耐心,更加注意发现他们的长处,实施差异教育,从而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改变他们的行为和学习习惯。使他们成为社会有用的人,甚至是人才。
第二,以身作则,以情育人。
教育不能跟风,形式主义,这也是一种急功近利的非理性短期行为,因为学生的成长发展有其阶段性,不能强求一致统一。真正能给学生很大启迪和深刻影响的,往往是一些教育细节。上学期我们学校文理分科,我上了理科差班的数学课。很多老师都得出结论:“不上课,下课玩得开心,不打架不闹,就不是这节课。”经过一段时间,我也发现一般学生学习习惯差,学习热情不高,学习氛围不浓。特别是几个同学经常在课堂上故意起哄,故意反对老师。后来我找了几个这样的同学,私下和他们交流、沟通、交谈。有几个同学很快就好了,其中一个经常课后问我问题(有时候一天两三次),但是我发现他接受能力比较强,但是高一的基础很差。我找他谈了几次,他都不想告诉我真相;和他接触越来越多,他对我吐露了一点,但他还是不愿意告诉我原因,我就一直问。我每天都鼓励他,帮助他学习,有时还会在业余时间给他补课。后来他父母知道情况后,主动给我打电话感谢我,说这段时间她的孩子像变了一个人一样。他们回来后每天都看书,做作业,尤其是每天都做数学作业。同时,他妈妈给我讲了他的过去:他大一的时候在我们学校二重点班。因为和班主任的一次冲突,他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伤害。从那以后,他就不愿意学习了,各科成绩都被拉了下来,以至于高二的时候被分到理科差班。我更加鼓励他,告诉他我们不仅要重视数学,还要学好其他学科。从那以后,他的学习态度有了很大的改变,学习成绩不断提高。由此我得出一个结论:差生总是有原因的。只要找到症结,对症下药,就能重燃他的学习热情。要学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给予及时的表扬和真诚的欣赏,让每个学生都能学到技能,成为社会有用的人。
教师对师德的学习体会是300年大计,教育是基础;教师是教育发展的关键;教师的素质和道德是最重要的。教师在传播人类文明、启迪人类智慧、塑造人类灵魂、开发人力资源、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青年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教师的地位、职能和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素质。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直接关系到中小学德育工作的状况和亿万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加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对于确保党的事业后继有人、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深远意义。
师德的主要理念简单概括为“责任”和“爱”。教师不仅要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还要热爱教育教学,对每一个学生都充满爱心。在汶川地震中,一大批教师为保护学生生命做出了巨大贡献甚至牺牲,这是崇高道德和光辉人性的体现。新标准首次增加“教书育人”是非常必要和有意义的。要求教师“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实际上明确了“育人”的具体目标和内容,强调了教师的责任。
新《规范》有六项基本内容,体现了教师职业特点对师德的本质要求。爱和责任是贯穿其中的核心和灵魂。
1,“爱国守法”——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热爱祖国是每个公民和每个教师的神圣职责和义务。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中国现代化的重要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每个社会成员都需要知法守法,用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不做法律禁止的事情。
2."爱与奉献"--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没有责任就做不好教育,没有感情就做不好教育。教师要时刻牢记自己的神圣职责,志存高远,把个人的成长进步与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祖国的繁荣富强紧密联系起来,在深刻的社会变革和丰富的教育实践中履行自己的光荣职责。
3."关心学生"-师德的灵魂。亲其师,信其道。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必须关心所有学生,尊重他们的个性,平等公正地对待他们。对学生严格要求,做他们的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
4.“教书育人”——教师的天职。教师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要有说服力,不厌其烦地教人,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行,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不要把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5."为人师"--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教师要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之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在各方面为学生树立榜样,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学术魅力教育和影响学生。我们应该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和父母。作风正派,为人正直。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6.“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终身学习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教师职业特点所决定的。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专心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
学习新守则,使我明白了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同时也为我进一步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规范自己的言行指明了新的方向。
教师道德学习体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人民教师的准则,是教师教书育人的基础,对教师具有深刻而深远的教育意义。是观察一个教师是否符合人民教师称号的标准,关系到培养下一代的百年大计。学校应该为学生创造一个安静、和谐、健康的学习环境。除了教学设备等看得见的硬件,教师在这个环境中起着关键作用。教师首先要正直,其素质、形象、道德情操都是学生模仿的直接镜子。
教师只有爱党爱国,才能教育学生爱党爱国。教师只有有爱心,才能教育和培养有爱心的学生。教师自己违法乱纪,如何能作为学生遵纪守法的榜样;一个老师不把精力放在教学上,怎么教育学生热爱本职工作,敬业奉献?因此,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要加强各方面的学习,规范自己的言行,提高自己的政治水平,有正派的作风,做一名有道德、有知识、有爱心的合格教师。
如果你想给学生一碗水,你应该有一罐水,以免用完。为了不误导孩子,教师要用渊博的知识武装自己,所以必须努力学习新知识,跟上时代的步伐,拓宽知识面,不局限于自己的课程范围,敢于探索,勇于创新,全面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教给学生更多更全面的知识,让学生接受新的知识和技能,为他们将来造福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师的工作态度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教学特点和教学方法,但我们是为学生教学,要了解学生的特点,找到适合学生接受的方法。要想上好一堂预期效果的课,首先要认真备课,包括教学中的重难点,每一个例题,甚至每一句话的表达。要抓住重难点,用生动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讲解,因势利导,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利用课堂45分钟,活跃课堂气氛,让每个学生都以为你是为他(她)做的。
对学生要严格,但不能用语言伤害学生或挫伤学生的学习热情,尤其是处于成长阶段的中小学生。即使一个老师说了一句不经意的话,他或她可能会有深刻的记忆,甚至影响他们的生活。作为一名教师,他(她)的一言一行都应该以学生成长的利益为出发点。
做学生的导师。教是教与学的关系,教与学是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否和谐是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另一个关键。如果老师专制或者放任,会影响学生的行为和思维,所以老师一定要站在关心学生的立场上,说服他进行批评教育。学生最不愿意接受的就是老师的讽刺、挖苦和“偏心”,最气愤的是被老师冷落和不公平对待。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他们的学习成绩略有提高。即使他们的学习态度或者其他方面有了进步,老师也要及时表扬,肯定,给他们一个更大进步的机会。
批改作业是教师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方式。批改作业可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作业不要布置太多,内容不要重复,作业的覆盖面要完整、小而精。
总之,要认真教书,努力学习,不做作,规范自己的言行,提高自身素质和修养,时刻用教师职业道德考验自己,做一名合格优秀的人民教师。
师德学习心得之五: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前提,也是师德的核心内容。始终充满对学生的关爱,这是师德的终极价值。古人云:“其身正,无令而行;他身体不太对,虽然做不到。”师德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教育因素。热爱学生是教师道德教育的核心。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第三条明确指出,要关心所有的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公正地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格要求,做他们的导师。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得讽刺、挖苦或歧视学生,不得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要做到以上几点,最重要的是发自内心的爱学生,用学生需要的方式去爱他们,用学生接受和爱的方式去爱他们。“热爱生命”是最重要的,这来自以下几点:
1.爱学生是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基础。
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必须是“民主的”。因为在民主关系中,由于师生注重协商沟通,关系相对融洽,学生的情绪就会轻松愉快,就会有良好的学习心情。在自己约定的目标或要求的指导下,积极参加各种学习活动,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很高。反之,如果师生关系是“威权”或“放任”的。会给学生带来情绪的紧张或放任,从而产生内心的烦躁、恐惧等。这样的话,就不会有高效的学习,学习效果也不会好。这种情况,正如英国教育家洛克所揭示的那样,“当一个孩子受到导师的残酷言语和鞭笞时,他的内心充满了恐怖,这种恐怖立即占据了他的整个心理,使他没有留下其他印象的余地。”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学生要进行多方面的互动,会产生各种矛盾。如果老师不尊重、不关心、不爱学生,就没有与学生沟通的法宝,那就是“博爱之心”。不要把他们当亲人,要把他们当可以倾诉心事、解决困惑的朋友,让他们感受到亲人般的关怀和保护。不可能真正解决这些矛盾。有时候学生的偏见或者老师“宁给好意不给好面子”的观念和行为,都可能导致学生对老师“好意”的误解。但教师只要走出这种爱的误区,注意用正确的方式对学生表示尊重、爱护和关心,就能为建立民主、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打下良好的基础,进而很好地化解矛盾。因此,爱学生是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基础。
第二,热爱学生是做好教育工作的重要条件。
学生的成长需要一颗火热真诚的心。中国有句古话:“情人也是他家的鸟。”老师对学生的爱会被学生内化为对老师的爱,然后这种爱会转移到老师所教的科目上。正所谓“爱其师,信其道”,“乐其道”,所以爱的教育是我们教学的巨大动力。老师关心学生,才能扛得住我们教育中所谓的严要求这条船。没有这个顾虑,船就会搁浅,任何努力都无法使它移动。教师对学生的爱有利于学生良好品格的培养;有利于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保持学生良好的学习状态...而这些都是办好教育的必备条件。
第三,爱学生,要树立“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发展”的全新教育理念。
归根结底,学生的教育是一件充满爱的工作。但是仅仅停留在爱中是不够的。恋爱要和学生心理兼容,这就需要教师有高尚的道德修养。师生关系本质上是成年人与未成年人的关系。应该允许未成年人犯错,老师要有说服力,不能操之过急。
崇高的精神境界决定了教师要胸怀宽广,在学生面前不计较个人尊严和得失,在与学生发生矛盾时要严格要求自己。因为学生幼稚不成熟,在成长的过程中经常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有时是老师意想不到的。我们应该宽容地对待犯了错误的学生。
爱学生也需要理解学生,理解也是一种师爱。教师要把学生看成是有思维能力和发展潜力的人,而不是老师爱的被动对象。当老师把学生当成教育的主体,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他们的时候,会发现他们都有可爱之处,你会情不自禁地爱他们。
例如,在一些老师眼里,后进生经常被解雇。而后进生强大的毅力和忍耐力是常人所不具备的。他们知道自己听不懂老师讲课的内容,却坚持每天听;面对考试,他们知道他们会失败,但他们一次又一次地失败了。如果老师给他们深刻的理解,他们会发现他们值得你爱,你会发自内心的爱他们。那么,一个老师只有在心理上理解一个学生,帮助他想办法,解决问题,帮助他渡过难关,才是真正的爱他。
作为一名教师,他的责任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育学生成为成人和人才。教师对学生的爱不是抽象的词,而是具体的教育过程。是建立在教师理解、包容、原谅、欣赏、信任基础上的心理兼容。只有这样,师生关系才能体现平等和尊重,才能体现我国人民教师优秀的职业道德。那么教育的效果就会如我们所愿: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师爱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心灵的交流。只有把学生放在心里,处处关心,才能让学生感受到老师是耐心细致的慈母,是深似海的严父,是指点迷津的兄长,是知音。时刻关注他们的一言一行,记下他们的一点点进步,单独和他们交谈,交流思想,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作为教师,不仅要像孩子一样热爱生活,还要有人格魅力。性格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育是爱的事业,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让我们的教育充满爱,让爱的芬芳在我们的教育中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