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浙商、徽商、晋商的特点。

第一,做生意最好。市场经济规律告诉我们,只有思维创新才能有出路。学会从别人的错误中吸取教训的心态在今天已经很挣扎了,成功的喜悦永远属于那些勇于创新、不落俗套的人。比如一堆木头,用作燃料,几乎不值钱;卖掉它,价值几十元;如果做成家具,价值几百元;如果做成高级屏,要几千块钱。浙商有非常专业和独特的商业技巧。第一,经营理念独特。理发是人们生活中最常见的事情,但南北方的理发师有着不同的经营理念:北方人快,内容单一,认为剪得快就赚得多。以浙江人为代表的南方人,想尽办法磨你的时间,拿理发配配套服务,在无微不至的服务中提高收费,赚的钱比北方人多。第二,经营思路独特。观念决定出路和命运。候车室里,两个人分别要去北京和上海工作,听人说:北京人很善良,吃不上饭的人不仅给馒头,还有旧衣服。上海人聪明,外地人收费指路。要去上海的人觉得北京人好,挣不到钱也不会饿死;要去北京的人觉得上海好,领人就能赚钱。于是去北京的人分流到上海,去上海的人分流到北京。去北京的人发现北京真好,银行大厅的矿泉水可以免费喝,大商场有免费的小吃,收垃圾也能赚钱。去上海的人发现,上海是一个花生之城。带路,看厕所,弄盆凉水给人洗脸,其实也能赚钱。他敏锐地观察到上海人喜欢种花。他在郊区挖了10袋土,以“花盆土”的名义,以每袋一元的价格出售。他把它们抢了过来,当天几趟50元,为他赚到了“第一桶金”,激起了他创业的雄心和信心。他开始仔细研究土壤的配方和各种花卉的营养需求。渐渐地,他的“花盆土”名气越来越大,生意也越来越好。很快,他在上海有了自己的事业。几年后,去上海的成了老板,去北京的成了乞丐。观念的不同导致了他们不同的命运。第三,商业勇气是独特的。一位老太太,没上过学,不会说普通话,也没学过商业,请人写了两张纸,放在衣服的左右口袋里。一个是“我是浙江平阳的,请帮我买票”,一个是“我买了XX元一斤的兔毛”。就凭这两张纸,老太太做了很多年轻人不敢做的事,走遍中国挣钱。四是用小钱赚大钱。为小商品创造大市场是浙江人赚钱的秘诀。起初,他们经营的是螺丝、矿灯、纽扣、眼镜、打火机、剃须刀、五金等商品经济的“针线大脑”。当他们找到“第一桶金”后,以敏锐的眼光寻找商机,大胆投资,自己当老板。为了积累原始资本,他们不怕去远方。在我很小的时候,浙江商人来到绿春的村庄,摇摇铃,用鸡毛换糖。岁月流逝,但他们弹棉花的声音“铮铮、铮铮、铮铮”永远回荡在我们的耳边。

第二,我最想赚钱。第一,强烈的赚钱欲望。如果一个外星人来到中国,北京人想研究他的特点,上海人想办展览,广东人问能不能吃,浙江人问外星人身上有什么生意。如此强烈的赚钱欲望是浙江人成功的第一要素,没有一个浙江人会试图隐藏自己的赚钱欲望,这种欲望永远在他们的血液中涌动。不赚钱就是给我死,这是浙江人的财富逻辑。浙江人都想创业,都想赚钱,都有很强的老板情结。工作的年轻人,下班后,一定要脱下工作服。他们不想让人知道他们的工作状态。在积累了一定的资本和经验后,他们自己创业。他们有很大的致富野心,宁愿做鸡头也不愿做凤尾。他们认为贫穷比50种灾难还要糟糕,强烈的赚钱欲望让他们乐于做普通人不愿做的工作,比如修鞋、打棉花、做苦力。二是对钱有特别的理解。中国人对钱的态度很微妙。“君子义,小人利”,但他们也认同“有钱能使鬼推磨”的观念。没钱的时候就幻想财源滚滚,想赚钱就害羞,赚了就躲。浙商对钱有着特殊的理解。他们不为富不仁,不为富不仁。他们对金钱的渴望是众所周知的。他们从来不说自己对金钱的热爱,认为有钱才能过上好日子。威力打火机集团老板徐勇问“你创业成功的动力是什么?”他回答“为了赚钱,为了过上好日子。”因为他们准确把握了金钱的本质,所以赚得干净、大方、光明正大。第三是抓住商机的勇气。他们在钱商非常高大,在赚钱和花钱方面有很大的智慧。他们知道什么时候花很多钱,什么时候什么都不给。一旦看到其中的商机,在创业或者关键时刻,就敢于孤注一掷。他们认为,投资就像截流,只有一次性投入大量土石方,才能截流成功,筑起高坝;少量的石头如果扔的慢,很容易被水冲走,反而是浪费。如果一个年轻人收入65438+万,他会借65438+万自己创业。穷人最缺乏的是致富的雄心。温州的陈先生借了20万,在上海开了一家小美容院。现拥有30多家美容院、生物药厂、化妆品厂、职业培训学校,在全国各地建立了300多家加盟连锁店,个人资产过亿元。他说;“梦想有多大,事业就有多大。”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证明,金钱对个人和社会都是极其重要的,它使人们能够从事许多有意义的活动。个人在创造财富的同时,也在为他人和社会做贡献。美国作家希克斯在他的著作《职业之外的收入》中说,金钱可以使人在十二个方面过上更好的生活:物质财富、娱乐、教育、旅游、医疗、退休后的经济保障、朋友、给你更强的信心、更充分地享受生活、更自由地展示自己、满足更大的成就感、更好地从事公益事业。不用说,在现实生活中,钱可以买到很多东西,80%的人生目标都可以通过钱来实现。只要不违法犯罪,有钱的生活绝对是成功的生活。只要人不过度沉迷于金钱,不被金钱所左右,那么追求和崇尚金钱就应该是一种优秀的品质,一种崇高的信仰,是最终挣钱的最好保证。

第三,最佳人选。懂得做人,什么都能做。浙江人是天生的商人,做人无可挑剔。小生意靠智慧,大生意靠做人。想赚钱,先做人,要靠真本事赚钱。所有的真本事,最终都会落脚在做人上。做生意是为了利润,不追求利润的商人是不成功的商人。但要做大事业,首先要做好人。没有生意是不诚信的,但浙江人的“奸”是事和钱,不是人。做人是一切的基础,能做人就慢慢积累各种资源;如果不能做人,你拥有的资源也会慢慢流失。浙江人总是先做人,后做生意。赚钱不是他们唯一的目的,做事才是他们真正的目的。赚钱和做事的关系,到底是一心赚钱还是一心做事,都值得我们深入思考。我觉得如果你只想着钱,你永远赚不到钱;如果你只是想做事,你会积累很多人力资源,赢得人气,给你带来滚滚财源。浙商最擅长做人的有以下三个方面:

要诚实。诚信是做人和创业的根本。没有诚信,你可能赢得一时的利益,但最终会失去长远的利益。“诚”即真诚待人,童心未泯;“信”就是信守承诺,言出必行,言出必行。张文荣是上海亚龙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的董事长,浙江人的拼搏精神和踏实作风在他身上得到了最好的诠释。创业不久,他投资开发的浦东地区四星级酒店式公寓投放市场,每平米可以卖到8000元,但他坚持只卖7000元。这一举动引来了小股东的指责,但他并不认同。张文荣说,价格只有每平方米7000元,五六天后就会卖光。如果资金提前回笼,可以投入下一个项目。更重要的是,在保证足够利润的基础上,向消费者和市场传递了一个信息,公司的房子质量好但不贵,为集团未来的房地产经营做了免费广告。他说“不要把钱都赚了”,体现了商人可贵的平和心态。今天,张文荣的公司拥有12亿美元的资产。浙商重视信誉,追求个人信用价值,而信用靠的是个人在生活中日积月累的积累。西方有句谚语,银行从来不会把钱借给没有从银行借过钱的人。一个老板为了建立个人信用,在资金充裕的时候向银行贷款,贷款没用,只是按时还款。几年后,当他需要资金扩大业务规模时,由于他良好的信用记录,他很容易从银行贷款。在浙江,有些老板向银行贷款不需要办理抵押手续,签个名就行。郑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有2亿元的授信额度。

用道德做生意。古书上说,“德有所报。”有道德就会得到。巴厘集团总裁王跃晋认为,“企业和做人一样,在做产品的时候要注重道德和质量”。道德商数是指一个人的德性水平和道德人格品质,包括体贴、尊重、宽容、宽恕、责任、平和、忠诚、礼貌、幽默等各种美德。一个德高商高的商人,会得到信任和尊重,自然会有更多的成功机会。根据对台湾省1000家大型企业的调查,54.9%的企业主和雇主首先考虑美德。浙商重视德商,乐于从事公益事业,积极回报社会。

脚踏实地才是正道浙江人对金钱的理解是务实的,待人接物也是务实的,以务实为人间正道。他们总是把赚钱当成一种正常的生存手段。他们没有对金钱的贪婪,也没有对赚钱的羞涩和胆怯的虚伪。相反,他们诚实,踏实,认真赚钱。要不要做一个企业,他们不看领导有没有说,也不看别人有没有做。他们只看实践中是否有必要,实践中能否行得通。只要业务切实可行,法律不禁止,他们就不择手段去做。比如农民进不了城,就建农民城;当国家银行拒绝贷款时,他们建立了自己的信用合作社。分散的家庭经济在市场大潮中难以奏效,于是他们创造了股份制。浙商的思维灵活多变。他不从教条出发而是从实际出发,敢想敢干,为世界做事。他们不说话,不幻想,不抱怨。国家投入少,就自己建设;没有资金,生产眼镜、打火机、纽扣等小商品。他们面对现实,不说大话空话,真的求发展。他们的务实精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四,最苦。中国自古以来就把商业作为基础产业,“士农工商”的商业排在最后。新中国成立后,职业排名是“工农兵学商业”,“商业”仍然排在最后。中国人羞于谈论生意。浙商做生意早就突破了中国的面子观念和心理障碍,做生意不以为耻。早在上世纪80年代,他们就扛着担子走过全国各地城市的大街小巷,用当地人听不懂的噪音喊着小缝补生意:打棉花,修鞋...很多人看不起他们,认为几分钱修一双鞋没用,甚至有农民认为他们做的是很廉价的工作。但他们没有答应,默默忍受世俗的眼光,踏踏实实的赚钱。等到嘲笑他们的人醒悟过来,浙江人已经完成了原始资本的积累。他们敢于背井离乡,经常背着背包外出创业,在钱山历尽艰辛做别人做不到的事。在浙商眼里,皮相的苦不是苦,而是性格的苦。在他们发展起来之前,很少有人看得起,甚至受尽侮辱。英雄不问出身。90%左右的浙江民企精英出身贫寒。万向集团董事局主席鲁秋官,趁热打铁出身;郑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是鞋匠;横店集团董事长徐文荣,农民出身;奥克斯集团董事长郑坚江原本是一名汽车修理工;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后卿曾是打工仔;郑达青春宝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冯根生原本是一名学徒。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说:“浙江是一个富有创业精神的地方。浙商既聪明又肯吃苦,敢冒风险,敢为人先,最令人敬佩。”他们有“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的拼搏精神,“有机会就抓住机会,没机会就创造机会”的市场眼光,“有土就发芽,给点阳光就灿烂”的生存能力,做别人不想做的事,吃别人吃不了的苦,忍别人受不了的苦,最后赚别人赚不到的钱。梅花香自苦寒来,剑锋自磨砺来。在强烈的创业欲望驱使下,他们吃了大苦,忍了大苦,坚持下来,创造了辉煌的业绩。

第五,最团结。“人”字由一左一右组成,互相支撑,表示人与人之间要互相依靠。构建和谐社会是当代中国的主旋律。“和”由“粮”和“口”组成,意思是人人有饭吃;“和”由“易”和“君”组成,意思是每个人都有发言权。“和”的本质是每个人都有经济和政治待遇。浙江人深刻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并巧妙地贯穿于商业实践中。他们有钱让大家赚,抱团征服世界,从不一个人吃饭。只要在国外做生意立足,一人带一家,一家带一姓,一姓带一村,一村带一镇,一镇带一县,就形成了规模大、合作好、分工细、效率高、竞争力强的网络经济。哪怕只有三个人在一起,分散在全国各地的浙商也能团结互助,共同赚钱。他们认为“团结就是力量”的原则同样适用于商场。抱团打天下的好处是更有凝聚力,可以把市场运作的风险降到最低。他们由家庭纽带、血缘关系、老乡等联系在一起。,并连接成一个相互信任和支持的团体。浙江的经济是地瓜生意,它的根深入到全国甚至全世界吸收营养,把自己做大做强。浙商去外地寻找商机。如果他们发现的商机不在自己的业务范围内,就会通知家乡的协会和商会,以便有更多合适的同伴及时做这个生意。协会和商会是浙商在世界各地凝聚的重要载体,团结的力量也来自于协会和商会。他们都非常热爱他们的协会和商会。我县哈尼族服装协会的成立和他们热心缴纳会费就是一个证明。在浙江,商会和协会是最知名、最有声望的经济中介组织。很多人在印名片的时候会把董事长、总经理的头衔放在最上面,而浙江的企业主则愿意把自己商会的位置放在最显眼的位置。温州人认为最大的领导是温州总商会会长。商会是浙商征服世界的利器,是行业代言人。商会不是政府管理的,商会是企业办的。商会与所有国家都有联系。2006年,在米兰举办的眼镜展上,温州商会组团参展。80多个展位安排在最好的位置,一举拿到4000万美元的订单,让参展的江苏人羡慕不已。希望下次能纳入温州馆。浙江商会规定,任何地方的会员都要负责接待。如遇破产、身无分文的老乡,商会安排住宿,寄钱让他回家。或者劝,想办法,借钱让他东山再起。浙江商人陈敏说:“除了公众和企业的利益,我还追求一种成就感。我总觉得自己不仅能带动一个公司,还能带动一个行业。”从管理学角度对鹅的研究表明,鹅的群体意识很强,领头的鹅扇动翅膀为后面的鹅制造一股向上的气流;后面的鹅唱歌来激励前面的伙伴,这种团队合作的结果可以让飞行效率提高70%。如果一只大雁受伤或不幸被猎人击中,两只大雁会帮助它飞到安全的地方,直到它的伤口愈合或死亡才会离开。这些应该对我们很有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