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养水蛭
一.智力投资
水蛭养殖是一项新事业,过去缺乏经验和技术。所以要了解水蛭养殖动态和供求信息,掌握水蛭养殖技术,学习水蛭初级加工方法,懂经济核算。这样才能不打无把握的仗,保证养殖成功,有渠道销售,从而获得理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条件好的地区,打算从事水蛭养殖的最好参加学习培训。在掌握一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他们会去农场参观学习,深入调查研究后再开始养殖,避免盲目性,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任何水产养殖业的兴起、巩固和发展都必须依靠科学技术。所以第一个准备工作就是培养人才,用科学知识武装头脑,这样其他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也就能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保证水蛭养殖成功。
第二,物力和财力的投入
对于已经拥有土地和水域的人来说,农民的投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现场围栏
现场围栏的长度、尺寸和材料以及投资金额将在下文详细说明。
(2)来源
水蛭的种源可以在野外采集,也可以购买。野外采集时要注意品种选择,防止混种和无经济价值的水蛭混杂。目前市场上销售的水蛭质量差异较大,有的按条卖,有的按重量卖,价格也不一样,农民购买时要慎重考虑和选择。
(3)诱饵
普通养殖户养少量水蛭,基本不用花钱就能解决。但是,大型水蛭养殖场应该考虑给水蛭喂活的食物或者准备动物血液。
㈣其他投入
其他投入包括购买和建造水电、运输、药品、工具和机械设备。
以上所有投入都要提前计算和筹集,水蛭养殖规模要根据我们的能力最终确定。
农场的选择
选择合适的养殖地点是建设好养殖场,饲养水蛭的一项重要工作。慎重考虑,慎重评估,尽可能做到经济合理,适用安全,既要考虑水蛭的生活习性和要求,又要考虑地形、水质、土质、交通、电力、排灌、饵料等条件,确保水蛭既能有舒适的生活环境,又能健康地生长发育。
一、水蛭的生活习性
水蛭是水生野生的,温度多变,有特殊的进食习惯。根据水蛭的生活习性,要求选择温暖、安静的地方,有一定的水域面积和多种动植物。噪音,尤其是振动,对水蛭的生长不利。所以要避开机场、工厂等交通频繁、噪音和振动大的区域。
第二,地形
地形的选择要背风向阳,环境要好。这样可以增加春秋两季的光照时间,延长蚂蟥的生长期,也可以保护蚂蟥在冬季不受风寒,安全越冬。同时,优美的环境不仅可以防止夏季中暑,还可以增加活的动植物数量,为水蛭提供充足的饵料。
第三,水质
我国淡水面积广阔,由于地域差异,水质差异明显。决定水质好坏的理化指标主要有温度、盐度、含氧量、pH值、水色、肥度等。需要考虑流向现场的水是否被污染。严重污染的水,如水色异常、浊度升高、悬浮物增多、有毒物质增多、有异味等现象,一定不能使用。同时也要考虑1年甚至几年内这个水域的水位变化,保证干旱有水,洪水不淹。
第四,土壤质量
不同种类的土壤往往具有不同的pH值、盐分种类和数量、含氧量、透水性和腐殖质含量,这些都会影响水生生物的生长。一般可分为五种:砾石土、沙土、粘土、壤土、腐殖土。水质丰富,即营养丰富,池底土壤可以是砾石土、沙土;水质不肥,就是养分不丰富,比如地下水或者自来水,底层土壤用腐殖土;如果池底漏水,底层要用粘土夯实。因此,应根据水质条件选择不同类型的土壤。池塘底部的土壤应该是坚硬的,上面有丰富的有机物。
动词 (verb的缩写)运输和电力
便捷的运输可以给产品和饲料的运输带来方便,节省时间,减少运输费用。除日常照明外,加工饲料和产品需要用电,要保证供应。
六、排灌
养殖池塘的水位应控制自如,排灌方便。实现旱灌涝排,必须两手抓。特别是要防止洪水的影响,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七、诱饵
饵料大多是水中的浮游生物、蜗牛、贝类、虾、鱼等动物。同时,要注意使用附近屠宰场的畜禽血。
育种模式
无论是利用房前屋后的泥塘泥坑,还是江河湖海,养殖的方式多种多样,但总结起来只有两种方式:野外粗放养殖和集约化集约化养殖。选择哪种养殖方式,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如果条件差,可以就地取材,采取野外粗放养殖;如果条件较好,可以采用集约化集约化养殖,即建立高标准的养殖池塘,为水蛭的生长繁殖提供理想的生态环境,通过工厂化养殖可以获得较高的单位面积产量。
首先,在野外大规模耕作
野外粗放耕作是一种利用自然条件,通过划定耕作范围来保护自然条件的耕作方式。野外粗放养殖不代表不在乎,但也需要投放足够的种源,适当投放饵料,最后才能抓到。一般有水库养殖、池塘养殖、沼泽养殖、湖泊养殖、河流养殖、洼地养殖、稻田养殖。这几个
这种方法具有养殖面积大、日照充足、天然饵料丰富、投资小、收益大的优点。但单位面积产量低,管理难度大,要时刻注意防止天敌、逃逸和水位波动。下面简单介绍其中的两个。
(1)沼泽文化
湿地的特点是水位浅,水生植物茂盛,湿地底部有丰富的有机质和腐殖质,浮游生物和水生动物丰富。所以只要建围栏,就可以放生水蛭。要定期观察,适当补充饵料。密度过高时,要及时打捞。(2)稻田养殖稻田的特点是水位浅,水温适宜,稻荫充足,含氧量高,饵料丰富,适合水蛭的生长繁殖。因此,中国大部分稻田都生长着不同种类的水蛭。水田种植应选择排灌方便、水源充足、水土保持、肥力较好的地块,并用围栏围起来。在水田中间,根据地块大小挖一个或几个池塘。一般在100平方米中间挖一个1平方米的池塘为宜。同时在池塘之间和稻田周围挖深约30厘米、宽约30厘米的防护沟通沟,使池塘和沟渠相通。在晾晒田地、放置一旁、施肥或喷洒药物时,要用动物血液将水蛭诱入池塘或有保护的通讯沟内,防止水蛭被杀死。施肥应改为深施球肥,喷洒农药应改为低毒或无毒农药。
第二,精耕细作
精养精养是一种采用人工筑池、投喂饵料的科学饲养管理方法。一般有鱼塘养殖、田间养殖、室内养殖、庭院养殖、工厂恒温养殖。这些养殖方法具有较高的饲养密度,相对较高的资金投入,并且需要优良的养殖技术。但单位面积产量更多,经济效益更好。
(一)精耕细作的物理属性
1.透光强,水层波动小:由于水浅,阳光可以透射到池底,有利于浮游生物、沉水植物和底栖生物的健康生长发育。同时,由于水浅,水的上下两层基本均匀,只有在有风和温差变化的情况下才会出现小的波动。为水蛭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
2.水的颜色是不确定的,水温随季节变化:水的颜色往往因土质、水深、施肥种类和水中浮游生物的生长繁殖而不同。这是因为水体对浮游植物是绿色的,对浮游动物是黄色的,对腐殖质是棕色或酱油色的,对蓝藻是蓝绿色的,对鱼腥藻是黄绿色的,对纤毛虫是棕色的,对水蚤是红色的。
1年,水温冬季最低,春季逐渐上升,夏季最高,秋季逐渐下降。1年,5-9月水温高,是水蛭在自然条件下生长繁殖的适宜时期。l日平均气温一般高于气温,平均温差低于气温。这样,水温比气温相对稳定。白天水温往往低于气温,晚上水温高于气温。
3.当水体变质时,水会散发出腐烂的气味:如果发现水体有特殊的腐烂气味和臭味,说明水体受到污染,说明池底的有机物,如吃剩的饵料、沉没的动植物残体、粪便等。,会腐蚀并产生氨气和硫化氢等有毒气体。此时应及时换水或清理水池,防止水蛭大量死亡。
2)强化培养的化学性质
1.pH值(pH值)。pH是指池塘中的水的PH值。主要是水中游离二氧化碳和碳酸盐比例的变化。变化范围一般在6.5到9.5之间。pH值在昼夜间呈周期性变化:黎明时二氧化碳含量高,水的pH值降低(变酸);白天,二氧化碳含量减少,水的pH值增加(变成碱性)。实践证明,中性水或弱碱性水有利于水蛭的生长发育。
2.气体的溶解量。气体包括氧气、二氧化碳、氮气、氨气、硫化氢和甲烷(沼气)。一般水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较重要。当水中含氧量大于0.7毫克/升时,水蛭会正常活动。当水中溶解氧低于0.7 mg/L时,水蛭会爬出水面,到岸边的泥土或草地上呼吸空气中的氧气。这两种气体在池塘中的含量与水温的日变化密切相关。其中,含氧量最多的时间是在下午,因为此时水中的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很强,消耗二氧化碳,产生大量氧气。黎明时分,水中的氧气含量最低,因为植物的光合作用在夜间基本停止,而动物不停止氧气的消耗和二氧化碳的呼出。
3.无机盐的溶解量。无机盐包括硝酸盐、磷酸盐、碳酸盐和硅酸盐。这些盐的溶解量对浮游生物和其他动植物的数量以及水蛭的生长和繁殖有直接影响。
(3)密集的生物成分
在不同地区,不同季节,池塘中的生物组成明显不同。但它一般由以下几类生物组成。
1.浮游生物:浮游生物一般是肉眼看不见的微小动植物。它们的活动能力有限,大部分都是靠水流被动移动。它们是池塘生物的主要成分,对水蛭的生长发育有重要影响。
浮游植物主要包括低级浮游植物,如蓝藻(微囊藻、鱼腥藻等。)在夏季繁殖,绿藻(水绵、肺孢子虫、草菇),春秋两季旺盛生长的硅藻等。
浮游动物主要包括动物界最原始、最低级的动物。多为单细胞生物,如草履虫、喇叭虫、尾棘皮动物等。
2.水生植物:主要有以下几种水生植物。
(1)漂浮植物,如浮萍、芜菁,完全漂浮在水面或水中。
(2)漂浮植物的叶子漂浮在水面上,而根生长在池塘的底层土壤中,如菱角、裙带菜等。
(3)挂毯类植物扎根于土中,其茎和叶挺立于水面之上,如芦苇、莲子等。
3.底栖动物:底栖动物包括软体动物中的贻贝和蜗牛,甲壳动物中的虾蟹,非浮游枝角类和枝角类,以及水蛆蜕、摇蚊幼虫和贻贝蟒幼虫。
4.其他动物主要有鱼、水蛭、水蛇、乌龟、老鼠等。
5.真菌和细菌在污染严重的池塘中,各种危害水蛭生命的真菌和细菌大量繁殖,对水蛭的生长造成很大影响。
第二,生态习惯
大多数水蛭生活在淡水中,少数生活在海水中,少数种类的水蛭可以生活在陆地上。水蛭经常可以在富含有机物的水中找到,如池塘、湖泊、河流和小溪。水蛭喜欢中性或微碱性的水,不适合酸性水。由于生态环境的改变,水蛭可以潜入水中,在干涸的河流中打洞,甚至在失去自身重量40%的情况下还能存活。有些水蛭可以生活在陆地和水中。也有极少数的水蛭可以生活在陆地潮湿的丛林中,比如山蛭。相当一部分水蛭半寄生生活,少数水蛭食肉生活。
水蛭背部和腹部扁平,前端较细,呈叶子状。身体会随着拉伸的程度或者吃的多少而变化。体长1 ~ 30厘米,大部分水蛭为3 ~ 6厘米。体表黑褐色、蓝绿色甚至红褐色,表面有条纹或斑点。身体分为几段,前后端的几段都进化成了吸盘,具有吸附和移动的功能。前吸盘小,环绕嘴,后吸盘大,呈杯状。体节数是固定的,但往往被体表的环所覆盖,如医用水蛭。医用水蛭的长度约为10 cm,可分为100多个体环。身体的生长因身体年轮的延长而延长。身体前后两端的身体关节改成吸盘,前吸盘小后吸盘大,有一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