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活动-药物的选择和使用
碳酸氢钠,也叫小苏打,常用于这类药物。它是一种白色带咸味的药片,遇到酸性物质会冒泡,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口服后能迅速中和胃中过多的胃酸,但作用持续时间短。每次口服0.5-1.0g,每日三次,饭前效果更佳。需要注意的是,碳酸氢钠在中和胃酸时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增加胃内压力,严重胃溃疡患者可能会引起胃穿孔,胃溃疡患者慎用。而且长期大量服用,碱化的血液可能会引起碱血症,也要引起重视。
第二类:非吸收性抗酸剂包括胃舒平(复方氢氧化铝片)和氢氧化铝凝胶。
这些药物含有难以吸收的阳离子,口服后只能中和胃,不能被胃肠道吸收。具有中和胃酸、保护溃疡面、局部止血的作用,作用微弱、缓慢、持久。目前很少使用片剂,多使用氢氧化铝凝胶。每次10-15 ml,每日3-4次,饭前、睡前1小时服用。由于可引起便秘,长期便秘患者慎用。此外,极少量的药物可在胃中转化为氯化铝而被吸收,并从尿液中排出。肾功能不全患者服用后可使血液中铝离子浓度升高,可能引起痴呆,使用时应谨慎。
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
合成抗菌剂——磺胺类药物
抗生素-青霉素
青霉素的作用:能阻止各种细菌的生长,治疗各种炎症。
类型:f,g,x,k,v。
其中青霉素G(俗名:青霉素)是最常用的。
注意:使用前必须进行皮肤过敏试验。
1.药物的选择
(1)对症下药是第一原则。如果病因不明,要及时就医,切不可。
盲目用药。药物不可乱服。要牢记“有病吃药,有害无益”的道理。
②关注药品质量。药片变色,潮解,有斑点,药丸虫蛀发霉,糖浆,
膏药霉变、发酵、药液浑浊沉淀等变质现象,则不要选择。
2.药物的用法和剂量
①口服药物是饭前、饭后还是睡前服用?
饭前、饭后或睡前服药取决于服药的目的、药物吸收和排泄的时间以及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
②药物的用法和用量
严格控制用量,这是三分毒。
一般用温水服药,服药期间一般不宜喝茶,因为茶叶中的成分和药物的成分会发生化学反应。
须医师处方才可买的药品
所谓处方药,是指只有在医生处方后才能从药房或药店获得,并且必须由医生监护或转诊。
指导下使用的药物。国际上通常用处方药,或R(即医生处方)来表示
r)常见于左上角。
处方药一般包括:刚上市的新药:其活性和副作用有待进一步观察;能
一些产生依赖性的药物:如吗啡类镇痛药和一些催眠药物;药物本身的毒性
较大的:如抗癌药;有些疾病必须由医生和实验室诊断,需要医生用药。
处方,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如心血管药物。
非处方药/药品
与处方药相反,非处方药是指那些不需要医生处方就可以直接从药店购买药物的消费者。
或在药房购买的药物。国际上常用的术语是:非处方药。
柜台药品,简称OTC药品,现在已经成为OTC药品的国际习语。
这些药物大多属于以下几种情况:感冒、发烧、咳嗽;消化系统疾病;头疼;
关节疾病;鼻炎等过敏;营养补充剂,如维生素和一些中药补充剂。
降压药主要通过影响交感神经系统、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和内皮素系统发挥降压作用,这些系统在血压的生理调节中起重要作用。常用的降压药有:交感神经抑制剂如可乐定、胍、哌唑嗪、普萘洛尔等。主要影响血容量的降压药,如氢氯噻嗪;血管紧张素I转化酶抑制剂,如卡托普利;钙拮抗剂如硝苯地平和直接松弛血管平滑肌的药物如肼屈嗪。
1.为什么要吃高血压的药?
一般来说,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疾病,大多数患者需要长期药物治疗才能有效控制血压至目标水平(一般来说,要求血压低于140/90mmHg),不仅可以减少心脑血管事件,如预防脑卒中、冠心病、心力衰竭、肾脏疾病的发生和进展,还可以有效降低死亡风险。
2.常见的降压药有哪些?不同情况下的药物选择原则
近40年来,随着医学科技的进步,新的降压药不断问世,并且都经过了大规模临床试验的科学评价。目前国内常用的一线降压药主要有利尿剂(如氢氯噻嗪、呋塞米)、β受体阻滞剂(如倍他乐克)、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如卡托普利)、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如戴文)和钙拮抗剂(CCB,如“倍他乐克”)。
顾名思义,降压药同样的作用是降低血压,但不同类型的降压药由于降压机制不同,各有侧重,这是医生针对不同病情的患者选择不同降压药的依据。
1)噻嗪类利尿剂(如氢氯噻嗪)降低收缩压的效果优于舒张压,更适用于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或心力衰竭患者。应用时应注意避免低钾血症,如果有高尿酸血症或痛风,请务必告知医生,避免使用此类药物。
2)β受体阻滞剂适用于伴有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快速性心律失常、青光眼和妊娠的高血压患者,但如果患有哮喘或外周血管疾病,则不要使用此类药物。同时,这些药物还会影响糖和脂质的代谢,从而增加糖尿病的风险。
3) ACEI药物更适用于胰岛素抵抗、糖尿病、左心室功能不全、心力衰竭和心肌梗死患者。同时,ACEI和ARB有利于防止肾脏疾病的进展,但不应用于孕妇。
4)长效CCB(如“百信通”)对预防中风、血管性痴呆、抗动脉粥样硬化有较好的作用,对糖、脂、电解质代谢无影响。
5)α受体阻滞剂(以上未提及,也常用)适用于老年前列腺增生或脂代谢紊乱患者。
3.论单药小剂量原则
在高血压不严重的时候,可以用小剂量的药物开始治疗,这样既可以了解患者对一种药物的疗效和耐受性的反应,又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不良反应。如果小剂量疗效不好,可以加大剂量或换药(尤其是老年患者)。如果血压仍然无法控制,应该考虑多种药物联合治疗。
4.为什么几种降压药要联合使用?
对于大多数高血压患者来说,如果上述单一药物治疗仍不能控制其血压,且药物剂量的增加往往伴随着不良反应的加重(如ACEI引起的咳嗽),患者往往难以承受。此时,根据不同类型降压药降压机制的协同作用,在不增加或轻微增加不良反应的情况下,可以增加降压效果。我们一般选择两种或两种以上小剂量的降压药联合用药,使血压达标。目前联合用药已经成为控制血压的主流理念和方法,不必过于担心多种药物是否会产生更多的不良反应。但要记住:联合用药不是同一种降压药的重复使用,因为疗效不好,不良反应风险增加。
5.固定复方制剂也是联合用药吗?常见的复方降压药有哪些?目前还有一种很常见的联合用药形式,就是固定复方降压药。虽然我们不能调整药物不同成分的用量,但是方便患者使用。目前常见的复方降压制剂有:1)海捷亚:每片含氯沙坦50mg或10mg/氢氯噻嗪12.5mg或25mg,两者相辅相成。后者可降低血钾,升高尿酸水平,前者可防止血钾丢失,降低尿酸水平,起到预防代谢异常的作用;2)安博诺:每片含厄贝沙坦150mg/氢氯噻嗪12.5mg;;3)复方卡托普利片:每片含卡托普利10mg/氢氯噻嗪6mg;4)普萘洛尔:每片含培哚普利2mg/吲达帕胺0.625mg;5)无释放:每片含比索洛尔2.5mg/氢氯噻嗪6.25mg;;6)转载:每片含缬沙坦80 mg/氢氯噻嗪12.5mg;7)北京降压0号:每片含氢氯噻嗪12.5mg,氨苯蝶啶12.5mg,硫酸双肼屈嗪12.5mg,利血平0.1mg;;8)复方降压片:每片含利血平0.032mg、氢氯噻嗪3.lmg、维生素B6l.0mg、泛酸钙1.0mg、三硅酸镁30mg、氯化钾30mg、维生素B61.0mg、肼屈嗪4.2mg、异丙嗪2.lmg;9)复方盐酸阿米洛利片:每片含盐酸阿米洛利2.5mg/氢氯噻嗪25mg;10)珍菊降压片:每片含可乐定0.03mg,氢氯噻嗪5mg,芦丁20mg。
6.什么是长效降压药?为什么要用长效降压药?一般来说,在处方或药盒上标注“缓释”或“控释”的降压药都是长效制剂,比如我们常见的派欣通(硝苯地平控释片)、波依定(非洛地平缓释片)、佩尔(盐酸尼卡地平缓释胶囊)等等。一般来说,长效降压药比普通制剂贵,为什么要用?因为医生在临床实践中发现,一天24小时将血压保持在目标范围内,可以有效预防夜间低血压和早晨血压突然升高引起的猝死、中风或心脏病发作,并可以减少高血压引起的器官损害。同时,每天一次的用药频率也可以防止患者忘记服药,使血压达到有效、稳定、长期控制的要求。
7.降压药有哪些不良反应,应该如何治疗?不良反应就是我们一般所说的“副作用”。俗话说“药三分毒”。降压药在控制血压的同时,也可能对我们的健康产生一些不良影响。比如利尿剂氢氯噻嗪,会导致血钾降低,尿酸升高;ACEI药物(如卡托普利)可能引起咳嗽和血管性水肿;钙拮抗剂还可能引起头痛、水肿、潮红等。那么患者应该如何对待这些不良反应呢?第一,不要被说明书上的不良反应吓到不敢吃药,耽误了病情。第二,不要忽视不良反应,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必要的时候或者复诊的时候通知医生,请医生从专业的角度帮你调整治疗方案。总的来说,我们常用的降压药都是经过长期多中心临床实践检验的,安全性还是比较高的。
8.什么时候吃降压药最好?
一般来说,我们每天的血压水平是有规律波动的:24小时内有两个血压峰值时间,分别是早上6-10和下午4-8点(即所谓的“勺子曲线”)。那么在这两个高峰前半小时服药,降压效果会更好。但也有一些特殊情况,比如有些患者凌晨血压高,需要在睡前再服药。不过话说回来,大部分人晚上入睡时,血压比白天下降20%左右。因此,睡前服用降压药容易导致血压急剧下降,导致心、脑、肾等器官供血不足。所以睡前是否用药,一定要在血压监测的基础上咨询你的医生。
9.降压药需要给药或换药吗?
我们的血压会受到饮食、工作环境、人际交往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工作繁忙、情绪激动、气候寒冷,有时甚至多吃动物脂肪也会使血压升高。既然血压变化,药物自然需要调整,但这并不意味着要随时调整。一般“老患者”在长期用药过程中,已经制定出一套适合自己的调整策略,同时在医生的指导下,但对于“新患者”或者在病情发生较大变化的情况下,仍然需要及时就诊,请你的医生为你制定新的方案。但切记不要随意停药,尤其是有些患者在取得良好的降压效果后,开始粗心大意,不经常监测血压,经常漏服降压药;更有甚者,如果你发现自己在规律停药后,有几天血压仍然正常,就会主观地认为自己“痊愈”了。其实这只是降压药在体内没有代谢而产生的“后续效应”。一旦降压效果消失,你的血压又会飙升,一定不能随意停药。
降压药的换药问题也是讨论的重点。一般来说,虽然降压药种类很多,但一般你的医生会根据不同种类降压药的特点和自己的临床经验,为你选择最佳的个体最优治疗方案。但也有患者担心长期服用降压药会像抗生素一样产生“耐药性”。时间长了,他们就会开始担心。其实没必要这么想。高血压本身就是一个长期的治疗过程,只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还是比较安全的。至于是否更换降压药,一般要看药物的疗效、患者对不良反应的耐受程度、病情的变化、能否买到药物等几个因素。如果这几点都没问题,就不用随意换药了。
10.有哪些常见的药物可以升高血压?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甘草、口服避孕药、类固醇激素、非甾体类抗炎药(如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可卡因、苯丙胺、促红细胞生成素、环孢素等降压药。如果您准备服用或正在服用这些药物,一定要告诉您的医生,以便他调整您的降压计划。
11.怀孕的准妈妈应该用什么降压药?ACEI和ARB类降压药(如卡托普利和缬沙坦)不适合孕妇,因为它们可能引起胎儿生长迟缓、羊水过少、新生儿肾功能衰竭和胎儿畸形。二是利尿剂,因为它能进一步减少血容量,加重胎儿缺氧。
降压药的使用原则◇服用降压药不能急于求成,血压不能升得太快,要逐渐平稳地降低。药物的选择应该因人而异,对症下药。◇首次治疗应从单药开始,逐步加药。严重的高血压是个例外。◇联合用药优于大剂量单一用药。◇熟练掌握并坚持使用几种药物,新药、贵药、进口药不一定是最好的。◇你不能突然停止吸毒或一种药物。◇剂量要按规定剂量足量。◇选择不影响情绪和思想的药物。◇除非有必要改变治疗方案,大多数患者的药物治疗必须持续进行。
抗生素是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或高等动植物在生命过程中产生的一类次生代谢产物,具有抗病原体或其他活性,能干扰其他活细胞的发育功能。
有以下几类:(1)β-内酰胺类: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分子结构中含有β-内酰胺环。近年来取得了很大进展,如噻吩霉素类、单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和甲氧青霉素类。(2)氨基糖苷类:包括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妥布霉素、阿米卡星、新霉素、核糖霉素、小诺霉素、阿司霉素等。(3)四环素类:包括四环素、土霉素、金霉素和强力霉素。(4)氯霉素:包括氯霉素、甲砜霉素等。(五)大环类脂:临床常用的有红霉素、白霉素、无味红霉素、乙酰螺旋霉素、麦迪霉素、交沙霉素、阿奇霉素。(6)其他作用于G+菌的抗生素,如林可霉素、克林霉素、万古霉素、杆菌肽等。(7)其他作用于G菌的抗生素,如多粘菌素、磷霉素、环孢素、利福平等。(8)抗真菌抗生素:如灰黄霉素。(9)抗肿瘤抗生素:如丝裂霉素、放线菌素D、博莱霉素、阿霉素等。(10)环孢菌素等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抗生素。
抗生素临床应用必须考虑以下基本原则:(1)严格掌握适应症,尽量不使用,并且除了考虑抗生素抗菌作用的针对性外,还要把握药物不良反应与体内过程和疗效的关系。(2)不明原因发热者不应使用抗生素,但病情危重、高度怀疑感染细菌者除外。不明原因发热者不宜使用抗生素,因为抗生素的使用往往使病原微生物难以检出,并使临床表现不典型,影响临床诊断,延误治疗。(3)病毒性疾病或估计为病毒感染的疾病,在没有抗生素的情况下,对各种病毒感染没有疗效,用抗生素治疗麻疹、腮腺炎、感冒、流感患者,也是无害无用的。心绞痛和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90%以上是由病毒引起的,所以除了能确定被细菌感染的人外,一般不使用抗生素。(4)尽量避免皮肤和粘膜的反应。抗生素使用后容易出现过敏反应和耐药菌。因此,除了主要局部使用的抗生素如新霉素、杆菌肽外,其他抗生素尤其是青霉素G的局部应用应尽量避免。在使用抗生素治疗眼黏膜和皮肤烧伤时,应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剂量。(5)严格控制预防性抗生素的范围。以下情况可采取预防性治疗:1。风湿热患者应定期给予青霉素G,以消除咽部的溶血性链球菌,防止风湿热复发。2.风湿性或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前后使用青霉素G或其他合适的抗生素,以预防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3.在切除感染病灶时,应根据病原体的敏感性选择合适的抗生素。4.战伤或复合创伤后,青霉素G或四环素族用于预防气性坏疽。5.结肠手术前肠道准备使用卡那霉素和新霉素。6.严重烧伤后,植皮前用青霉素G消除创面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或根据伤口细菌及药敏结果,使用适当的抗生素预防败血症。7.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患者冬季可给予预防性抗生素(限门诊)。8.脑外科手术前1天应用抗生素可预防感染。(六)强调综合治疗的重要性在使用抗生素治疗感染性疾病的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人体防御机制的重要性,不能过分依赖抗生素的疗效而忽视人体内部因素。当人免疫球蛋白的质量和数量不足,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或吞噬细胞的性能和质量不足时,抗生素治疗很难有效。因此,在应用抗生素时,应尽量改善患者的一般状况;采取各种综合措施改善机体的低抵抗力,如降低患者过高的体温;注意饮食和休息;纠正水、电解质、碱的失衡;改善微循环;补充血容量;和局部病变的治疗。
连续使用抗生素不应超过一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