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唐朝的“玩花草”是什么游戏?

捶胸舞早年从泉州传入后,在同安又被称为“打花草”、“打猴拳”。表演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上街游行,以舞蹈队的形式参加喜庆活动,集体动作协调规范,有“小跳”“小跳转”加“打八环”沿街游行。这种跳跃方式幅度小,速度快,热烈欢快,易于行进。二是在广场、大厅、舞台的定点表演,情绪变化、动作幅度、难度、队形变化都比较大,速度和紧迫相结合;在击掌、八拍、玉驴跳、金鸡独立、好才持牌、青蛙出洞、小阉割、大阉割的基本动作中,加入了奔放的双人组合“斗鸡”“鸡展翅”,幽默灵活的“追老鼠”“额外跳”,悠闲安详的“青蛙喝水”“青蛙扫蚊子”。

同安的拍胸舞表演者数量不限,但都是壮汉,头上戴着圆草箍,上身裸露,腰间系着丝带。随着伴奏的慢、中、快节奏和舞步,他们自如地摇头、甩脚、拍胸扭腰,双手有节奏地拍臂,时而跳跃,时而下跪,时而抬腿,时而踢腿,偶尔甩脚。

同安拍胸舞表演常用曲调有《三千两黄金》、《九响》,配以唢呐、笛子、弦乐、琵琶、三弦、锣鼓、锣响、双铃等乐器。有些捶胸舞只有大唢呐和大鼓伴奏。当动作和情绪缓慢而悠长时,就低声敲鼓,甚至敲击,来打节奏。动作和情绪热烈的时候,鼓点轰击,加上大唢呐活泼激昂的旋律。它古朴苍劲,表现了人在天地之间生活和战斗的原始意识和情感感受,独树一帜。

解放前,汤加的拍胸舞演员都是裸体的,穿着短裤,腰间系着草绳,戴着草环表演。他们在拜神会上以群舞的形式出现,遇到麻烦时以独舞的形式出现。因为赤身裸体,举止粗鲁,一度成为乞丐乞讨的手段,所以一度被人疏远,陷入低潮。到了50年代,会拍胸脯的舞者大大减少了。

从65438到0955,同安文化业务部先后辅导了金把手、猴王星、工会俱乐部、消防队等群众文艺团体排练胸舞。它在传统的基础上,对动作、服饰、音乐进行了改进和整合,赋予了它们健康向上、欢乐有力的风格和全新的风貌。

1983至1991年间,市、县文化艺术干部再次深入新圩镇,对乳房舞进行发掘、整理、培训和排练,并将其纳入中国民间舞蹈的融合之中。1996期间,文艺工作者编排了南方特色的捶胸舞和北方风格的红绫响板,以刚柔相济、粗犷奔放、美丽细腻的对比为这一传统舞蹈注入了新的血液。

现在,每逢民俗活动,市民都可以欣赏到同安捶胸舞的精彩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