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开发——几种常见的模式

做课程开发总有一些绕不过去的东西,就像武术必须从“马步”开始。即使有才华的人从岔路口进入,已经觉得自己在课程开发上走得很高很远了,但是偶然看到这些,还是会觉得很有借鉴和学习价值,就像毛长权一样,简单平凡,却依然被武林高手所欣赏。

我听很多著名的艺术家说过,世界上很多人其实只有想法没有主见,想法多是受别人影响;有的人有观点,但是自己的观点因为很多原因不被别人认可,最终无法成为* * *知识;少部分人有自己的观点,可以把自己的观点推销给别人接受和认同,从而形成* * *知识点,往往可能取得一定程度的成功;再进一步,极少数人会把这种观点深化成一种理论,他们可能会写书传播自己的理论,一时成名;也有极个别的会在理论的基础上更进一步,结合各种理论,创造出自己的模型。这样的人往往最终会名垂青史,在某个学科的发展史上留下自己的印记。试着回想一下,发现有几个道理。我们现在熟悉的大师们,往往都是和他们自己开创性的理论模型和公式联系在一起的。课程开发这种新兴学科也是如此。下面简单介绍几种常见的课程开发模式。

ADDIE是一种系统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学什么?(学习目标的制定);怎么学?(学习策略的应用);以及如何判断学习者取得了学习成果?(学习评估的实施)。在ADDIE的五个阶段中,分析和设计是前提,开发和实现是核心,评估是保障。三者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五个字母“ADDIE”代表“分析-分析”,对教学中要达到的行为目标、任务、受众、环境、表演目标进行一系列的分析。设计——设计,为要开展的教学活动而进行的课程设计。开发-开发,针对设计好的课程框架和评价方式,相应的课程内容编写、页面设计、测试等。实施-实施、教授和支持开发的课程。评价——评价,对已完成的教学课程和听众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当然,很多课程开发者提出了ADDIE-M(M代表维护)的迭代模型,即评价完成后,根据学习效果不断更新调整。

在需求确认阶段,ADDIE在课程开发目标的确认上强调“知道”和更多的信息传递。在需求确认中,ADDIE采用问卷、访谈、电话等形式了解对象、组织、课程的需求,课程开发人员总结、提炼、设计课程开发方案。这种形式需要长期进行,课程开发人员有很高的专业性和总结能力。同时,ADDIE强调“确认需求”,不同的角色会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不同的需求,采用专家开发技术。

在设计开发阶段,ADDIE在开发过程中必须循序渐进,本质上更注重系统性、严谨性、逻辑性、细节性和全面性;在开发思路上,ADDIE在内容设计上的思路是“加法”,课程需要做大量的前期内容设计,包括概念、原理、流程、案例、工具、习题等。对于成绩的评价,ADDIE在最终验收评价中有一个特殊的环节,即评价阶段,成绩的评价更侧重于对课程内容的知识、技能和态度。

在ADDIE模型的实际应用中,近年来也出现了许多困难。比如很多企业在课程开发上不会严格按照步骤来,而是在过程中做各种改变;在ADDIE模式下,优质的课程需要严格经过既定的流程才能开发出来,这需要很长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市场可能已经发生了变化;ADDIE开发的课程往往很全面,开发者很少关注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和体验。ADDIE开发课程在实际操作中经常面临“懂开发技术的不懂专业,懂专业知识的不懂开发技术”的问题,课程质量往往不高。带着这些专栏的问题,从ADDIE衍生出了很多模型,SAM敏捷迭代模型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

从模型的特点来看,SAM是一个多周期的迭代模型。从操作的灵活性来说,SAM模式后期出现错误或者达不到预期,可以直接回到上一步的设计阶段重新迭代测试。从复杂程度来看,SAM模型只有三个阶段八个步骤,轻巧简洁。

在需求确认阶段,SAM对开发目标强调“做”和“做好”,更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在需求确认中,SAM采用认知启动会议的形式。认知启动团队不仅包括绩效控制员、内容专家(内部专家)、预算控制员、项目经理和样本设计师,还包括管理人员、目标学员和最近参加培训的学员。在设计课程结构和内容时,所有可能出现的争议都在现场面对面解决,高效利用了时间,满足了各方面的需求。在确认的方式上,SAM在这个阶段使用了样图技术和团队开发。需求调查包括需求、目标、草图和开发计划,由技术专家、学生和管理人员共同开发。团队开发技术使课程开发的风险更低,过程更简单,结果更有效。

在课程开发阶段,SAM技术是设计开发过程中的终极迭代过程,其本质讲究敏捷、迭代、高效、简单。在设计开发方面,SAM的思路是“减法”,尽量减少工序数量,直接解决实际工作问题。

在评估阶段,从评估过程开始,SAM从头开始迭代反复评估,从松散笼统到标准设计的第一次结构化,不断修正课程结果,减少了结果交付时的评估工作。从评价内容来看,SAM的成绩评价重点并不是内容要素的完整性或互动细节,而是更关注挑战和活动的有效性。从开发时间上来说,SAM可以在短短一两周内快速适应市场变化的需求。在学习体验方面,山姆的敏捷迭代课程开发技术更加关注学习者的学习体验,从一开始就致力于如何将真实场景融入课程设计,从而使课程更加贴近实际工作,更有效地帮助学习者改进工作。SAM可以利用分解技术,通过不同角色的多次迭代众筹智慧,通过交叉迭代提取沉淀的经验,全面提升课程质量。

从理论上讲,ISD模型简洁、有序、科学,能够有效地认识企业培训课程的发展。但在实践中,由于理论界借鉴了职业教育和学历教育,这与直接针对企业的业务培训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因此,企业要想使用它,必须根据不同的条件和不同的需求灵活运用ISD模型,才能设计出最佳的培训课程。如果想深入学习和理解,可以读一下加涅的《教学原理》。

HPT(Human Performance Technology)模型由国际绩效改进协会1992发布,是应用涉及行为心理学、教学系统设计、组织发展和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实施的一系列广泛的干预措施。因此,它强调对当前和预期绩效水平的严格分析,找出绩效差距的原因,提供大量帮助提高绩效的干预措施,指导变革管理过程并评估其结果。

当然,课程开发的模式有很多种,以上四种模式比较常见,应用也比较广泛。有许多应用,如CBET模型、霍尔模型、纳德勒模型等。除此之外,这几年国内也有很多有创意的模式。这里有两种。

CDOS这个名字取自四个英文单词(课程设计作业标准)的首字母,是贾鹏先生创造的。整个理论体系基于三个基本假设:假设1-过程假设。要产生可控的培训效果,培训课程必须至少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之一:一是培训课程本身是过程任务的一部分,二是培训课程为学员提供了完成任务的过程。假设2——刺激假设,只有刺激(冲突、改变和问题)才能促进一个人的学习和改变;假设采用3-5模式,课程设计开发的全过程可以概括为由五个模块组成的环形结构,即分析需求、梳理结构、化解复杂、引导视听、跟踪效果。此外,CDOS有四个非常重要的基本概念:过程、冲突、变化和问题。过程,即从输入到输出的可控增值过程。冲突是一种不可接受的情况或一种意想不到的情况。变化,即基于可比性的差异。问题在于不确定性。过程主要涉及组织的培训行为。过程、冲突、变化这三个概念统称为“刺激”,主要涉及学生个人的学习行为。余家鹏出了一本《课程设计与开发:CDOS学习手册》,想了解更多的朋友可以参考一下。

快速高效课程开发模式是秋微老师在ADDIE模式的基础上深入优化形成的一套基于问题解决的课程开发流程。FAST模型将课程开发分为四个步骤,每个字母代表其中一个步骤。f(聚焦问题)聚焦问题,A(聚合方法)聚焦实践结果,S(选择指令)聚焦教学方法,T(变形结果)优化结果,促进优质产品。秋微老师出版了《快速高效课程开发:培训师成长实用手册》一书,里面包含了大量企业课程开发的工具方法和实例,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导意义。

对于课程开发,有的人对一种方法和模式情有独钟,有的人则倾向于吸收多家之长。其实没有好坏之分,就像《八龙》里的乔峰聚贤庄之战,用最普通的太祖长拳,让天下英雄望风而逃。可见,一种方法如果巧妙运用到一定程度,是可以达到非常理想的状态的。当然,在当前组织架构快速变化、商业模式不断更新的环境下,培训课程面临的问题层出不穷,所以各种方法和技术可能更有利于快速响应组织需求,开发出有助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