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的通知》权威解读;
近日,国家发改委公布了《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日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张接受记者采访,阐述了《规划》的背景、意义、目标和任务。
1.请介绍一下该规划出台的背景。
答:农产品冷链物流是指肉类、禽类、水产品、蔬菜、水果、蛋类等鲜活农产品从产地收获(或宰杀、捕捞)后,在产品的加工、储存、运输、配送、零售过程中,始终处于适宜的低温控制环境中,最大限度地保证产品质量和质量安全,减少损失,防止污染的特殊供应链体系。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农产品贮藏保鲜技术发展迅速,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环境和条件不断改善,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迅速。目前,我国每年约有4亿吨鲜活农产品进入流通领域,冷链物流的比重也在逐步提升。果蔬、肉类、水产品冷链流通率分别达到5%、15%、23%,冷藏运输率分别达到15%、30%、40%。在农产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方面,全国现有冷库近2万座,总库容880万吨,其中降温物资654.38+0.4万吨,冷冻物资740万吨。现有机械冷藏列车1910辆,机械冷藏车20000辆,冷藏船65438+万吨,年集装箱生产能力1万标箱。适应我国国情的低能耗、低成本冷链处理技术的广泛普及,推动了以水产品、反季节果蔬为代表的高价值农产品冷链的快速崛起。冷链物流企业不断涌现,并呈现出网络化、标准化、规模化和集团化的发展趋势。
但总体上看,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形成规模化、系统化的冷链物流体系,仍滞后于发展现代农业、居民消费和扩大农产品出口的需要。近年来,国务院在中央1号文件中多次强调要加快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促进农产品流通。部分冷链物流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颁布实施,食品安全法等重要法律法规逐步完善。在2009年发布的《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完善鲜活农产品储存、加工、运输、配送等冷链物流设施,提高鲜活农产品冷藏运输比重。农产品冷链物流的重要性进一步被消费者认可,全社会对“优质优价”农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
因此,为顺应这一发展要求,落实物流业调整振兴规划,我们借鉴发达国家建立的“从田间到餐桌”的一体化冷链物流体系,结合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划,规划期为2010-2015。
二、《规划》的出台加快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对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保障居民消费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答:近年来,随着农业结构调整和居民消费水平提高,鲜活农产品产量和流通量逐年增加,全社会对鲜活农产品安全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加快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对于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保障消费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是满足农产品规模化流通的客观需要。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农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区域和品种布局日益优化,农产品流通呈现出规模化、长距离、反季节的特点,这对农产品物流服务的规模和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鲜活农产品的区域性大规模产出和淡季销售的增加,迫切需要加快农产品跨区域保鲜运输的发展。
其次,是满足居民消费的必要保障。随着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和能力的不断提高,居民对农产品的多样化、新鲜度和营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对食品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快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已成为保障农产品质量、减少营养流失、保障食品安全的必要手段。
三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长期以来,我国农产品采后损失严重。果蔬、肉类、水产品流通腐烂率分别达到20-30%、12%、15%,仅果蔬一项每年的损失就达100多亿元。同时,受鲜活农产品集中上市后储运能力的制约,农产品“卖难”与价格季节性波动的矛盾突出,农民有时增产不增收。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不仅可以减少农产品产后损失,还可以促进农产品跨季节均衡销售,促进农民稳定增收。
第四,是提高中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我国鲜活农产品生产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但由于冷链发展落后,我国蔬菜水果出口量仅占总产量的1-2%,且80%为初级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不具竞争力。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发达国家进口农产品准入标准的不断提高,相关的质量、技术和绿色壁垒已成为制约我国农产品出口的重要障碍。加快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有助于提高出口农产品质量,突破贸易壁垒,提升国际竞争力。
3.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存在哪些问题?
答:虽然近年来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迅速,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为:
一是鲜活农产品通过冷链流通的比例低。欧美、加拿大、日本等发达国家肉禽冷链流通率达到100%,蔬菜水果冷链流通率达到95%以上,而我国大部分鲜活农产品仍在常温下流通。
二是冷链物流基础设施能力严重不足。我国人均冷库容量仅为7公斤,冷藏车占货车的比例仅为0.3%。现有冷藏设施普遍老旧,区域分布不均,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区域性农产品配送中心等重点物流节点缺乏冷藏设施。
三是冷链物流技术推广滞后。鲜活农产品产后预冷技术和低温环境下分级、包装加工等商业化加工方式尚未普及,运输环节温度控制方式原始粗放,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全过程自动控温尚未得到广泛应用。
四是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发展滞后。在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中,优质优价的机制尚未形成,冷链物流的服务体系尚未完全建立。现有冷链物流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实力弱,配送规模小,服务标准不统一。具有资源整合和行业推动能力的大型冷链物流企业刚刚起步。
五是冷链物流的法律法规体系和标准体系不完善。规范冷链物流各环节市场参与者行为的法律法规体系尚未建立,冷链物流各环节设施设备、温度控制、操作规范等缺乏统一标准,难以实现信息资源的有效衔接。发达国家普遍实施的相关管理措施和操作规范,在我国还处于推广的初级阶段。
4.规划中设定的发展目标是什么?
答:规划中明确提出,到2015年,建成一批效率高、规模大、技术新的跨区域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冷链物流核心技术得到广泛推广,形成一批资源整合能力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核心冷链物流企业,初步建立起布局合理、设施先进、上下游衔接、功能完善、管理规范、标准健全的农产品冷链物流服务体系。肉类和水产品冷链物流水平显著提升,食品安全保障能力显著增强;果蔬冷链物流发展进一步加快。水果、蔬菜、肉类、水产品冷链流通率分别提高到20%、30%、36%以上,冷藏运输率分别提高到30%、50%、65%左右,流通环节产品腐败率分别降低到15%、8%、10%以下。
动词 (verb的缩写)计划中确定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规划》提出的指导思想是,加快冷链物流技术、规范和标准体系建设,完善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培育冷链物流企业,按照市场导向、企业为主体,构建一体化冷链物流服务体系,降低农产品采后损失和流通成本,促进农民增收,保障农产品质量和消费安全。同时,《规划》确定了农产品冷链建设的七项任务:
一是推广现代冷链物流的理念和技术。加强全程冷链重要性的宣传,鼓励企业运用冷链物流的理念和技术控制相关环节的低温,实现鲜活农产品从产地到销售地的全程冷链物流运作。加强相关企业温度监控和追溯体系建设,实现农产品在生产和流通各环节的质量可控和安全。
二是完善冷链物流标准体系。重点制定和推广一批农产品冷链物流操作规范和技术标准,建立基于HACCP的全程质量控制体系,积极推进质量安全认证和市场准入制度。
三是建立主要品种和重点区域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鼓励发展肉类农产品冷链物流,加快推进水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逐步推进果蔬冷链物流发展。积极发展中南至珠三角、长三角、港澳等沿海地区,东北至京津的猪肉冷链物流体系;从黄淮海、东南沿海、长江流域等优势水产品产地到中西部大中城市的水产品冷链物流体系;苹果、柑橘、热带水果等特色水果产区,到大中城市的水果冷链物流体系,南运北运、东运西运的反季节蔬菜、特色蔬菜冷链物流体系。
四是加快培育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培育一批经济实力雄厚、经营理念和管理方法先进、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冷链物流企业。鼓励企业在产地和销售地建设低温保鲜设施,实现源头低温控制,建立以生产企业为核心的冷链物流体系,实现产地市场和销售市场冷链物流的高效对接。鼓励大型零售企业开展生鲜配送中心建设,提供第三方冷链物流服务。
五是加强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加强批发市场等重要农产品物流节点冷藏设施建设,加快在大中城市周边规划布局一批鲜活农产品低温配送加工中心,完善农产品加工温控设施,完善冷链物流配套各类设施建设。
第六,加快冷链物流设备和技术的升级。加快各种节能环保的冷链物流新技术的自主研发、引进和消化吸收,重点加强各种高性能冷却冷冻设备、自动分拣、清洗加工和包装设备的研发和推广,完善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机制,不断提高冷链物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
七是推进冷链物流信息化。通过建立各类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区域公共信息平台,实现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优化冷链物流资源。鼓励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提高冷链物流业务管理的信息化管理水平。推广应用条形码、RFID等技术,建立鲜活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控系统平台。明确冷链物流信息报送和信息交换的责任机制,提高政府监管部门冷链信息采集和处理能力,提高行业监管和质量保障水平。
6.采取什么措施加强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资金投入?我们的投资重点是哪些领域?
答:冷链物流设施建设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鼓励企业加大投入,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中央和地方政府可以对大型冷藏设施、冷藏运输工具、产品质量认证和追溯、企业信息化等重要项目给予必要的引导和支持。应从多方面拓宽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的融资渠道。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加大对符合条件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的融资支持,做好配套金融服务。
《规划》提出了八大工程,这将是我们在农产品冷链物流方面鼓励的重点投资领域,包括:
首先是冷库建设项目。鼓励企业在技术改造和充分利用现有低温仓储设施的基础上,加快建设一批设施先进、节能环保、高效适用的冷藏设施,满足全社会对仓储设施的迫切需求。到2015年,推动全社会通过改造、扩建、新建等方式增加冷库库容10万吨。
二是低温配送加工中心建设项目。鼓励企业在大中城市周边规划建设一批具有低温条件下中转配送功能的配送中心,集中肉水产品分割、果蔬分拣、包装配载等加工流程,形成一体化冷链物流体系。
三是冷链运输车辆及制冷设备项目。鼓励大型冷链物流企业购置冷藏运输车,提高我国鲜活农产品冷链运输率;鼓励肉类和水产品加工、流通和销售企业购置冷链设施设备,提高冷链加工能力,逐步减少“断链”现象的发生。
四是冷链物流企业培育工程。重点培育一批发展潜力大、经营效益好、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通过政策倾斜等手段,鼓励其创新物流服务模式,加强资源整合,拓展物流服务网络,加强资产重组和战略合作。
五是冷链物流全程监控与追溯系统工程。选择果蔬、肉类、水产品等50家大型农产品生产物流企业,率先建设全程温控和追溯系统,利用现有企业管理和市场交易信息平台,建立便捷、高效、低成本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信息追溯系统。
第六,肉类水产品冷链物流项目。鼓励大型肉类及水产品企业开展低温初加工设施建设,推广肉类及水产品冷藏运输和运输全过程监控技术,在零售环节推广超市、大卖场冰箱销售模式,形成“无缝”衔接的肉类冷链物流体系。加强中央直属猪肉收储冷库和地方猪肉收储冷库建设,依托企业冷库完善猪肉收储体系,提高政府调控猪肉市场的能力。
第七,果蔬冷链物流项目。重点加强分级、包装、预冷商业化和冷藏环节建设,推动主产区果蔬产品冷链物流设施完善。大力发展冷藏运输,完善主销区果蔬冷链配送设施建设,发展具有集中采购和跨区域配送能力的现代化果蔬配送中心。鼓励企业加快冷链物流设施建设,积极培育具有一定规模和竞争力的第三方果蔬冷链物流服务企业。
八是冷链物流监督检查系统工程。完善冷链物流生产、加工、储存、运输、中转、进出口等主要环节的监督检查基础设施建设。在冷链建设重点项目中,同步建设监管和检测设施。依托现有监督检测资源,进一步提高主要生产基地、加工基地、配送中心、中转中心和进出口口岸的检验检测能力,提高监管水平,保障产品质量安全。
7.制定了哪些保障措施来保证计划的顺利实施?
答:为尽快推动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快速健康发展,确保规划顺利实施,我们将采取一系列保障措施:
一是加强协调。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环节多,产业链长。它是一项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的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的配合和支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合力,统一组织规划实施,协调解决冷链物流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重大问题,确保实现规划目标。
二是整合资源,加大投入。通过兼并重组、参股、合资、合作等方式,整合现有鲜活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批发市场、冷链物流企业和港口、码头、航空海运交通枢纽的冷链物流资源,加快升级改造和配套合作步伐,建立大型全国性、区域性低温物流中心。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鼓励企业增加投资和银行业金融机构提供融资支持,同时中央和地方政府可以对重要项目给予必要的引导和支持。
三是鼓励创新,培养人才。加强冷链物流技术和装备的创新研发,重点研发农产品冷链物流新技术、新工艺,新型高效节能大容量冷却冷冻机械,移动式冷却装置。同时,引导和推动高校开设冷链物流相关学科和课程,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职业教育,鼓励相关单位开展技术培训和继续教育,建立农产品冷链物流人才激励和柔性机制,推进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
四是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兼顾农产品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特点,完善企业营业税差额纳税试点办法,扩大政策享受范围。合理安排冷库建设用地,简化冷链物流企业设立前置审批程序,放宽冷链运输车辆城市交通管制;合理确定运输车辆的载重量;支持冷藏运输车辆跨区域加盟,在车辆检验、车辆管理等方面提供支持。冷链物流企业的水、电、气价格与工业企业基本一致。完善冷链物流法律法规体系,进一步加强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制定,建立基于HACCP的全程质量控制体系和全程质量检验监管机制,制定与国际接轨的冷链物流操作规范和技术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