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青年工作的重点领域

党的青年工作的重点领域有:学习教育、思想文化、就业创业、职业发展、婚姻友谊。

1,学习教育领域

重点人群:在校各类学生。

主要工作:

(1)有助于培养人才。继续实施学业项目,帮助贫困家庭学生完成学业。推动高校“第二课堂成绩单”形成有效的工作机制。举办大学生课外学术科研作品“挑战杯”大赛、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等。,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实践,为就业做准备。

(2)加强实践教育。深入开展“争做新时代好队员”主题实践教育、大学生“下乡”、“乡村振兴计划”社会实践活动,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帮扶团、青年志愿者社区服务行动、“爱心行动”、“暖冬行动”等项目。

建立学生团员到社区(村)和“青年之家”报到的工作机制,帮助青年了解国情民情,加强基层实践,发现和培养社会治理人才。

(3)加强联盟与教育的合作。协助教育部门和学校创新思政课教学体系,坚持育人为本。做好党小组的衔接、班组的融合、学生社团的管理,帮助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充分发挥各级少先队工作委员会的作用,创新少先队体验式教育体系,加强少先队辅导员队伍建设。

2.思想道德文化领域

重点群体:各类青年群体。

主要工作:

(1)加强思想引导。广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系列主题教育和群众性活动,引导青年增强家国情怀、制度认同和政策理解,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自觉服务社会、奉献人民。

将仪式教育纳入团队组织生活,通过祭奠先烈、入团入队、18岁成人礼、国旗下讲话等方式,让青少年在沉浸式的仪式氛围中接受思想道德熏陶。

(2)增加产品供给。实施青年文化素质工程,制作推广优秀出版物、网络文学作品、音像、歌曲、影视、舞台艺术作品等。,培养壮大青年文艺创作人才队伍,推动网信、知识产权部门完善网络文化作品版权保护。

联合宣传、网信、文化部门和新闻媒体,推动优秀青少年宣传思想文化产品征集展销,搭建公益性展示交流平台。

(3)清朗网络空间。开展“争做青少年好网民”活动,引导青少年规范自身行为,抵制不实言论,积极弘扬网络正能量。帮助青少年提高网络素养,在网络空间获得更好的信息、娱乐、购物、交友和互动。

继续会同网信、工信等部门净化网络文化环境,推动网络企业完善实名验证、内容审查等技术措施,有效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

3.就业和创业领域

重点群体:高材生和创业青年。

主要工作:

(1)深化就业实习。会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深化“三年百万青年实习计划”,实施大学生实习“启航计划”,普遍建设青年就业实习基地,帮助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和预期,提高就业技能和素质。

(2)提供就业服务。实施“千校千岗”、“就业培训百校”等工程,以贫困家庭、零就业家庭等困难学生为重点,开展实习、岗位对接、就业指导、职业规划等服务。宣传就业信息,协助就业培训,促进青年就业统计指标的提高。

(3)激发创业活力。开展创业项目,实施青年创业引领计划。会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农业农村、科技等部门。

提供青年创业培训、指导、资金支持、赛时展示交流、产业市场合作、创业产品销售推广、县级组织培育等创业服务,宣传典型创业树评选,重点支持返乡创业人才,充分发挥创业对就业的促进作用。

4.职业发展领域

重点人群:企事业单位青年职工、青年农民工、灵活就业青年。

主要工作:

(1)提升专业能力。遵循青年职工成长发展规律,会同国资监管部门开展融入企业、在职培训、师徒传帮带、专家树评选等活动,组织开展“振兴杯”青年职业技能大赛等技能提升竞赛,发现、培养、凝聚和输送专业青年骨干。

(2)领导岗位建功立业。坚持围绕中心、立足一线、面向青年,与国资监管和应急部门共同深化青年文明号、青年岗位能手、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青年突击队、“青年创新工作室”等“绿色”品牌工程,为青年创优、创效、创新出政策、建机制、建平台、出资源。

(3)维护劳动权益。深入了解分析青年农民工的发展需求和面临的困难,推动职能部门出台服务政策,关爱随迁子女,依法妥善解决欠薪、工伤等法律纠纷。

(4)提高职业保障。推动建立“非标准劳动关系”的社会保障制度。明确“灵活就业人员”的界定标准,推动逐步放开社保户籍限制,出台针对青年农民工、从事快递外卖的青年、自主创业青年等重点群体的灵活缴费和异地接续政策。

5、约会领域

重点人群:适龄青年。

主要工作:

(1)交友服务。联合工会、妇联等群众团体和社会机构“鹊桥”、“红娘”,举办青年交流联谊活动,打造诚信度高的网络婚恋信息平台,重点为大龄未婚青年提供婚姻介绍服务。会同市场监管部门依法整顿婚介服务市场,严厉打击托婚骗婚等非法婚介活动。

(2)引导婚姻观。倡导和推动集体婚礼、简单婚姻等节俭文明新风尚,重点宣传和破除农村青年“天价彩礼”的陋习。会同民政部门和妇联组织,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婚姻观,弘扬孝道、男女平等、夫妻和睦等家庭美德,传承优秀的家庭教育风尚。

(3)提倡优生优育。会同卫生健康部门宣传国家人口发展战略和政策,配合教育部门和学校开展青少年性健康教育。加强对适龄青年的婚育和生殖健康知识宣传,促进保护青年特别是青年妇女在孕期、产期和哺乳期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