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建筑企业如何管理人才

日本公司把入职的年轻人称为“新成员”。企业对新成员的培训有一套计划。一般三年内不给自己定位,让他们按照预定的计划在工地、技术部、预算部、业务部轮流实习。三年期满后,他们会根据新人自己的想法,也就是他认为自己最适合做什么,来确定工作岗位,然后经过两年左右的培训,正式定位在这个岗位上。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通过不同岗位的轮训,对企业的整体工作内容有全面的了解,既懂生产,又懂技术,又懂经济,成为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多面手。日本公司也有一套针对蓝领工人的培训。以某抹灰公司为例,这家公司把新成员送到公司开办的技校,先进行理论学习。在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后,进行模拟实践,根据不同的基材,不同的表面效果,用不同的材料重复实际操作实践。掌握一定的理论和实际操作能力后,师傅带着它到施工现场参与工程施工。这种训练没有一定的时间要求,根据每个人的理解能力可长可短。此外,通过行业协会组织全行业技能竞赛,提高全行业技术工人的操作水平。通过规范化的职业培训,行业的技术水平可以得到继承和发展。薪酬管理和晋升机制日本公司更注重稳定性和资历。大中型企业的基本工资和工龄有对应关系。比如22岁大学毕业,基本月薪约为21,220000日元,40岁的一般职员月薪约为40万日元。当然,岗位不同,业绩不同,岗位补贴和奖金也会有很大差异。日本企业一般实行“一升两奖励”的奖励制度,即如果工作没有大问题,每年会晋升一级,奖励两次,每次奖励的金额大约是一个月的工资。对于到了一定年龄有一定能力,但因职位有限而无法晋升到相应职位的工作人员,采用“辅导员”、“主任”等虚拟头衔,使其贴近现实,以保持工作人员的心理平衡和工作稳定。日本企业的这种薪酬管理和晋升机制虽然有激励性差的缺点,但在维护企业稳定、培养员工归属感和忠诚度方面非常有效。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员工可以努力工作,与企业共渡难关。能在任务忙的时候主动加班,成为举世闻名的“工作狂”。“职称”管理日本建筑行业的职称是由社会专门机构评定的,类似于我们的注册XX师考试,但它既不是外语考试,也不是我们从事某一职业的必要条件。建筑行业有“一级技师”和“二级技师”,大致相当于我们的中、高级技术职称。企业鼓励员工考取“职称”,但更重要的是看员工的实际工作能力。同时,“职称”不与工资奖金挂钩。(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