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工作总结
1.成立“小农夫”田园课程开发小组,由校长郭宇担任组长,成员为于、常静、、郭春杰、韩峰,制定课程评估的管理制度、实施方案和细则,明确课程开始和结束的时间节点,课程结束后总结课程的得失,为课程的进一步推广做准备。
第二,做好课程规划
立足我校实际,围绕“让农村孩子做最好的自己”的办学理念,充分利用我校现有的自然资源和师资资源,规划“小农夫”田园课程。首先,成立“小农户”田园课程开发领导小组,明确课程目标和开发依据,确定参与田园课程教材编写和课程实施的教师。其次,根据学校实际情况,设计“三园一室”田园课程实践基地。最后,制定详细的课程开发与评估方案、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所需的经费支持,确保课程按计划实施,形成成果,实施劳动教育。
第三,确定课程目标
“小农夫”田园课程的目标集中在三个维度:一是塑造劳动的概念,让学生明白幸福的生活是劳动创造的;二是掌握劳动知识和技能,让学生了解当地常见农作物、花木的种植技能、节气研究,以及田园诗歌和艺术品;三是培养劳动习惯和素质,让学生在劳动实践中学会热爱劳动,养成习惯和劳动素质。
四、利用学校现有资源,建设“三园一室”田园教育和劳动实践基地,为“小农户”田园课程提供实践场所。
“百草园”是“小农夫”田园课程的实践基地。学校在前期的校园规划中,将操场西侧的绿地改造成400平方米的耕地,供师生种植农业果蔬。分田分班,责任分组,轮流种植,让学生在劳动实践中体验春种、夏收、秋耕、冬储的劳动智慧。
“百果园”原本是校园教学楼前的绿化带,种植被子也比较常见。借着植树节的东风,同学们自发捐种果树。花园里春天的桃、李、杏花;柿子梨迎秋香;多吃樱桃、石榴、红枣等。把花园装饰成绿色。园区还供学生修枝、防虫、采摘,劳动教育的载体功能凸显。
“百花园”原来是学校附属幼儿园的花园,后来种上了风筝花。春天开学大约三周后,风筝花竞相开放。紫色的花吸引蜜蜂和蝴蝶飞舞,花园里充满了芳香。学生利用百花园学习花草,学习花草诗词,将劳动教育与花草融为一体。
“星光大道”的美,在于道路两旁的栾树,春天发芽,翠绿纤细;夏天,满地都是树,引来鸟语花香;秋花遍地,红灯笼般的果实挂满枝头;冬天的时候,玉树满枝娇嫩,粉妆。秋天,学生们用栾树的叶子制作叶画,精美的艺术品展示着学生们的劳动智慧。栾树是鸟类的家园。每天晚上,许多鸟如斑鸠和喜鹊在树上过夜。一大早来的学生能听到美丽的鸟儿歌唱。为了培养学生对鸟类的热爱,学校动员学生自己做巢,放在栾树上,为来学校过夜的鸟儿提供一个新家。树叶绘画和制作鸟巢是学生非常喜欢的两门劳动课,让学生明白劳动可以让自然变得更加美丽。
“劳动教室”,也是学校的美术教室,有剪刀、卡纸、胶水等劳动课常用的工具。学生可以制作叶画、插画、燕窝和葫芦画等。在劳动教室里,还可以存放学生的劳动成果和作品,是创造和展示劳动教育成果的主要阵地。
“三园一室”实践基地涵盖蔬菜种植、花卉栽培、果树栽培、艺术创作、物品设计制作等不同劳动场景,紧密布置在教学楼、综合楼、操场等建筑旁。成为学校田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创了劳动生产生活的大局面,自然衍生出劳动教育的新格局。
五、开发“小农”田园课程,打造劳动教育新格局。
立足我校实际,“小农夫”田园课程既能体现学校的办学宗旨、学生的特殊需求和学校的资源优势,又能与国家和地方课程紧密结合,是一种新的劳动课程形式。课程框架主要由以下五部分组成:常见农作物的种植、常见果树的栽培、常见花卉的栽培、丰收节、节气研究、田园诗歌。通过本课程,学生可以了解家乡的气候特点和农作物种植,建立热爱家乡的情节;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观察和探究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终身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劳动教育中,培养学生懂得欣赏来之不易的粮食,珍惜粮食,热爱劳动,勤俭节约。
6.将“小农”田园课程的劳动教育渗透到各个学科中。
学校制定了以“田园教育”为核心理念的发展规划。“田园课程”将劳动教育渗透到各个学科中,结合语文、数学、美术、科学等学科的教学,学生在这里劳动、观察、学习、测量、写生、欣赏。如在语文课程中安排与田园课程相关的观察和写作;数学科目,让学生去百草园丈量菜地,用数学知识在拍卖会上拍卖;美术课上的手工树叶画。学科融合是田园课程的主要特征,这里集中了所有学科。
七、建立“小农”农村劳动课程评价机制。
“小农”农村劳动力课程将采用学生和教师两种方式进行评价,课程成绩的评价将融入对教师的评价。学生以星级评定为主要评价形式,教师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活动计划、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组织管理、活动记录、活动总结和活动结果。要求每位老师在期末完成一个完整的案例,参与编写《小农民》校本教材,并展示课例。优秀的田园课程,推荐市级校本课程或综合实践活动。
八、营造田园式的校园文化
随着“小农夫”田园课程的实施,一种田园式的校园文化逐渐形成。田园风格除了田园校本课程的软文化,还设计在硬件设施上。教学楼完成了以“田园”为主题的楼层文化建设,让每一处景观都充满田园气息。学校围墙由春耕秋收园、实践展栏、收获廊、科普园、田园书屋等几个板块组成,展示学生在种植过程中的记录和收获成果。教学楼的墙上布置着“田园诗”和“田园风光”。走廊里分布着“快乐的笑脸”、“田园作品”、“诚实的书架”。整个校园绿化面积达50%,树木葱茏,四季有花,蔬菜水果种类繁多,呈现出一派田园气息。
九。课程有效性
《小农夫》田园课程突出劳动教育全过程,构建“田园课程”劳动新格局,营造时尚劳动场,形成宏大叙事的劳动情境,弘扬劳动精神,培养坚定的劳动意志和信念,发挥“劳动”教育作用。《小农夫》田园课程的终极话题是价值维度,看重劳动对于生活、社会、世界的价值意义。学生们在垦荒中体会到了劳动人民的辛苦和粮食的来之不易;农产品义卖后,孩子们用“人生第一桶金”感谢敬老院的老人;母亲节“校园花开,我为妈妈摘”,用自己的花表达对妈妈的感谢;毕业的时候,我在百草园里采花,学会了插花的技巧,用一束精心搭配的艳丽花朵表达对老师的感谢。
劳动教育只有回馈和感恩,才能照耀学生的一生。田园课程《小农夫》为劳动教育在学校扎根带来了新的模式。它给学生带来了终身的当地复杂而简单的劳动品质,也给学生带来了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生活的原始能力。这种劳动品格和原始能力是实施国家核心素养的基础,是一种根植性的教育,是对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完美诠释,展现了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多元化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