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的历史渊源

一、小儿推拿出自哪个朝代?鸿博小儿推拿认为小儿推拿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源远流长!

一、小儿推拿历史悠久,是中医一绝。

小儿推拿,在中国古代医学中也被称为婴儿保健的秘密,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中医中的一绝。

早在西汉帛书《五十二病方》中,就首次提到了小儿推拿。

金《肘后备急方》引入整脊手法治疗腹痛。

唐代“药王”孙思邈在他的《千女方》中这样记载:“治幼新生肤嫩,喜中夹风邪,身强体热,或中风惊吓。乌乌甘草生莫高芳……”。

唐《外台秘笈》记载,头、面、背是用来防小儿夜眠的。宋代苏神梁芳有一种捏法,治疗脐风口捏的症状。

到了16世纪末,陈在前人的基础上,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小儿推拿进行了总结,撰写了我国第一部小儿推拿专著,又称《小儿经》,收入《针灸学大成》并广为流传。自此,小儿推拿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为儿科疾病的防治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明清时期有了小儿推拿的专科,形成了独特的婴幼儿推拿体系,大量书籍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儿童按摩作品有30多种,目前还有10种左右。

二、小儿推拿学校历史悠久。明代儿科专家万全对小儿推拿颇有心得。明清时期小儿推拿学非常盛行,出现了许多小儿推拿学著作,如:解放后和李的著作在山东影响最大。

纵观历代名家的作品,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流派:一个流派:一个是以指尖推指踵为补充,一个是以指尖推指踵为明确,我称之为直推派;第二派:我称之为转推派,以手指肋面上的转推为辅,在手指肋面上从指尖推至足跟清晰。看起来两个流派的按摩方向是矛盾的,代表了两个流派的特点。

在山东省,直推派居多,中医流派则是旋推派,也体现了百家争鸣的特点。张汉臣的著作对现代小儿推拿有着深远的影响。张汉臣重视化验所的数据,甚至中医学校也引用他们的数据作为参考。至于他们的后代能不能给孩子按摩,数据不详。

然后是清代徐乾光的《推拿三字经》。至于他的后代能不能给孩子按摩,资料不详。相反,李继承了徐乾光的《推拿三字经》。经过八年的刻苦学习,于1920在青岛成立了按摩诊所,并于1955受聘于青岛市中医院,与张汉臣齐名。至于他的后代能不能给孩子按摩,资料不详。

推拿三子经的特点是按摩时间长,穴位少。精通中医者认真辨证施治,才能取得良好疗效,这也是小儿推拿其他流派的基本原则。

三、按摩的起源是什么?按摩在古代被称为* * *压乔,是起源于中国很早的一种治病防病的养生法。

在用中药煎剂给人治病之前,已经用按摩给人治病了。按摩技术发展了5000多年。

隋唐时期甚至出现了* * *大夫* * *老师等职位。推拿疗法的理论基础以中医脏腑经络理论为指导。

经络是人体经络的总称。它们在人体内相互紧密相连,纵横交错,连接五脏六腑和外体皮毛,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循环系统,起着补益气血、连接阴阳、滋养脏腑、利关节的作用。

如果气血循经运行顺畅。那么人自然是健康的,如果血液循环受阻,人就会有疾病。

按摩疗法可以使经络通畅,平衡阴阳,从而使人保持健康状态。

四、推拿的历史发展在1949之前,推拿的发展以其在民间的存在和发展为特征。由于当时的卫生政策不重视中医,尤其不重视操作性医疗技术,按摩只能以分散的形式在民间存在和发展。这种开发模式的缺点是受限于一个地方,缺乏交流;但其优点是我国幅员辽阔,植根于人民,很容易根据本地区流行疾病的特点和人民群众的要求发展成为独具特色的推拿学术流派。如鲁东湘西的小儿推拿,北方的正骨推拿,江浙的一指禅推拿,山东的武术推拿,川蓉的经络穴位推拿等等。这些众多的学术流派是中国推拿学科的一大特色。这一时期,由于西医的传播,推拿学和中医其他学科一样受到冲击。但按摩作为一门临床学科,吸收了解剖学、生理学等西医基础知识来充实自己。比如上海的滚动按摩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

20世纪50年代以后,推拿学科有了显著的发展。1956年,中国第一所推拿专科学校——上海中医学院附属推拿学校在上海成立,1958年成立中国第一家推拿诊所。通过设置学科和办学,培养了大批推拿专业的接班人,继承和整理了推拿的学术经验。20世纪60年代初中期,推拿疗法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并编写出版了推拿学教材和专著,开展了推拿学的实验观察和文献研究。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中期,按摩作为一种无创无创的自然疗法,被国内外医学界有识之士重新认识。中医院校正式开设推拿专业。比如上海中医学院针灸推拿系在1982招收本科生培养推拿高级中医,上海中医学院也在1985招收了第一批推拿专业研究生。全国各地的医疗机构和康复(保健)机构一般都设有按摩(* * *)科室,按摩在临床科室应用较为广泛;1987,全国推拿学术团体——中华全国中医药学会推拿学会在上海成立。按摩的实验研究也有所深化;尤为突出的是,作为中国推拿特色标志之一的学院派得到了充分的继承和发扬。据近年统计,我国推拿主要学术流派有小儿推拿、正骨推拿、运动推拿、指压推拿、保健推拿、一指禅推拿、滚动推拿、内功推拿、穴位推拿、腹部诊断推拿等10余个。

在20世纪50年代末的临床研究中。推拿的临床应用包括创伤、内科、妇科、外科、儿科等疾病。如上海中医学院附属推拿学校65438-0959根据民间代代相传的推拿临床经验编写的《中医推拿学》列举了70多种治疗疾病。其中内科疾病包括头痛、感冒、中暑、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妇科疾病有闭经、痛经、盆腔炎等。外伤疾病有椎间盘突出、腱鞘炎、气伤等。儿科疾病包括脊髓灰质炎后遗症、腹泻和惊厥。外科疾病有痈、蛾等。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按摩逐渐应用于治疗食道癌、胆道蛔虫症、小儿蛔虫性肠梗阻、婴幼儿腹泻、流行性感冒、白喉、疟疾、乳腺炎、电光性眼炎、麦粒肿等。70年代初,根据按摩的镇痛作用,开展了按摩麻醉,应用于甲状腺切除、疝修补术、剖腹产、胃大部切除术等手术10余例。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按摩治疗内科和儿科疾病取得了迅速进展,如冠心病心绞痛、高血压、小儿轮状病毒腹泻、糖尿病等。其功效和机理可以通过现代测试仪器来证实和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