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课程的课程设计
1.以有组织的学科内容作为课程设计的资源基础。
以学科作为课程设计的主要资源基础,强调课程内容的逻辑组织。因此,可以应用几个学科之间的关系来更全面地解释和研究问题,从而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
课程设计主要包括九个要素:
第一个要素:目标
课程目标提供了学习的方向和学习过程中每个阶段要达到的标准。它们通常通过与课程内容相联系而用行为术语来表达。然而,根据教育目标的分类理论,情感领域的目标,如价值观、信念和态度,可以在课程设计中表达出来,但在实践中通常被忽视。
第二个要素:内容
在课程内容的组织上,有两点特别重要,就是范围和顺序。应该仔细界定范围,使内容对学习者来说尽可能有意义和全面,而且应该安排在给定的时间内。
第三要素:教材
教科书应该以一种有机的方式将学习的内容呈现给培训者,这种方式是经过精心挑选或组织的。课本是学科课程中最常用的,也是几乎必不可少的。教材的选择主要是内容丰富、针对性强、实用性强、操作性强。
第四个要素:模式
课程的实施模式主要是指学习活动的安排和教学方式的选择,旨在促进培训者的认知发展和行为改变。
第五个要素:战略
一种常用的教学策略是“判断-指导-评价”。在这种策略中,教师分析学生的学习进度,判断他们遇到了什么困难,并对下一步的学习顺序做出指示。当学生完成指令后,教师做出评价,以确定他们是否掌握了课程设计的学习内容。
第六个要素:评估
学科课程的评价侧重于量化评价,测量可观察的行为。例如,在报告学习者的学习情况时,他们通常用字母等级表示,如A、B、C和D,人们假设这些等级可以表明某种程度的成就。
第七个要素:组织
除了集体教学体系,课程设计者还经常采用分组教学,为“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教学提供了一些可能。
第八个要素:时间
课程设计者要巧妙分配有限的课程时间,教师要让学生在整个课程实施过程中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把课堂时间视为最宝贵的。
第九个要素:空间
这里的空间主要是指教室,还有一些特殊的空间可以利用。如图书馆、实验室、美术室、研讨室、研究场所、运动场等。
培训课程的设计程序
基本程序是:从需求调查分析出发,明确课程目标,根据目标要求设计课程。包括安排课程内容、确定教学模式、组织课程执行者、准备培训材料、选择课程策略作为课程评价方案、预设分组方案和分配时间。
初步设计完成后,要进行论证,确定可行因素,否定不可行部分。如果是多次执行的课程,对每次执行效果的评价要反馈到下一次设计中,并作为环境需求因素考虑。
基本程序确定后,如何实现设计并没有一定的规律。一个好的课程设计必须以系统思想为指导,这是我们培训课程设计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