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好手艺”赋能乡村振兴
2017贵州黔南州惠水县田明街道新民社区搬迁后,彭干祥经过一个多月的就业技能培训,顺利在车间上岗。她说:“现在我不仅学会了手艺,一个月还能拿2000多元的工资,既照顾家人又赚钱。”
近年来,贵州采取挖掘整理农村“好手艺”、提升农村文化产品供给和服务、发展富有文化内涵的乡村旅游等措施,让文化在乡村振兴的土壤中生根发芽,既保护和传承了农村优秀传统文化,丰富了农民文化生活,也让农村经济更加繁荣。
大山深处有一条“非遗走廊”。
黔东南州从江县大岱村,位于庙岭深处的山脊上,都柳江在山脚下缓缓流淌。封闭的环境一度让贫困难以摆脱——典型的深度贫困村,贫困发生率高达52.56%。
2019年底,一支“文学大军”加入了大岱村的脱贫攻坚战。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贵州省传统工艺美术工作站成立了专门的工作组,组织专家团队多次对达岱村的文化资源进行实地考察。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这个只有2000多人的村落,除了非遗代表性项目,其他九大类非遗代表性项目都有。此外,附近的小村庄还有很多非遗项目。”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龙友明回忆道。
工作组提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大岱村乡村振兴的思路,“山脊上的非物质走廊——大岱苗寨”的保护理念逐渐清晰。通过串联各个村落的非物质项目“点”,形成文化旅游“非物质走廊”。
2020年4月,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组织专家赴大岱村对当地居民进行刺绣等传统技艺培训,并成立了扶贫工作坊和扶贫家庭工作坊。
“经过短短5天的培训,村民们就能呈现出与以前完全不同的东西,这些引人注目的手工艺品很快就会转化为订单。”龙友明说。
在系统保护和传承的基础上,越来越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从“指尖技艺”向“指尖经济”转型。据统计,截至2020年6月,贵州已建立非遗小镇3个,非遗村10个,非遗扶贫就业工场10个。数万人依靠传统手工艺技能就业创业,成为非遗传承人带动更多人增收致富、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
洪江村的艺术家
“回到唐朝,和李白喝酒,去宋朝,和东坡散步,请他们去荔波洪江,不去别的地方……”
这是诗人颜夕在他的诗《洪江的夏天》中发出的邀请。诗中的“洪江”位于被誉为“大地翡翠”的黔南州荔波县。这里曾经是一个人口大量外流的“空心村”,一个深度贫困村,如今却成为人们寻找乡愁、诗意栖居的理想之地。
故事从2017开始。洪江村充分利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制度改革试点村政策,将全国各地的艺术家引进洪江,将老旧废弃的房屋改造成艺术作坊和卧室,充分激活闲置资产。
据不完全统计,红江村已恢复建设艺术家投资的建筑60多栋,有近百名来自全国各地的艺术家入驻。
2017,艺术家李向明带着“如何让语言回归土壤”的创作思路,聘请了北京南部洪江村的当地村民,对废弃的旧干栏式民居进行改造,并将这一全新的建筑空间命名为“白话南宅”。
在旧屋修复和日常交流中,李向明直观地感受到了村民们的变化:刚来洪江村时,村民们躲在家里躲得远远的,目光大多呆滞;现在,村民们都很热情,眼睛闪闪发光。
在洪江,诗人颜夕在翻新的老房子里教孩子们读书和写诗。有职业足球生涯的画家李惠喜和策展人徐涛在村里成立了儿童足球队,带领孩子们踢足球,参加比赛。一些村民在艺术家和驻村干部的鼓励下,回到村里开设了一个陶器博物馆...
“‘振兴’二字激励精神世界,促进产业发展。”李向明表示,希望通过艺术家和村民的合作,为乡村注入新的理念,改变村民的精神和文化,激发大家参与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如今,洪江村正在探索一条通过建设艺术村来帮助振兴乡村文化的新路子。2019至今,洪江村已为附近500多人复工,年均收入5000多元。今年,红江村“融合艺术与旅游探索乡村扶贫新路径”案例入选“2021世界旅游联盟——旅游助力乡村振兴案例”。
苗绣打入市场,其工艺显示了活力。
在黔东南州台江县姐妹街的好登苗族民俗博物馆里,各种风格的苗绣产品琳琅满目,一面墙上挂满了荣誉证书和牌匾。
博物馆的主人是石。她跟着母亲一村一村地采集刺绣品,然后带着刺绣品去周围的城镇摆摊。她一直有一个愿望:让苗绣走得更远,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这项传统技艺和苗族文化。从2000年开始,她和绣娘们走遍了中国。
“外面的市场更广阔!”石对说道。2016年,她决定回老家注册成立公司,将苗族传统刺绣技艺与现代工艺、服饰文化元素相融合,根据客户需求开发刺绣包、围巾、抱枕等系列产品。
2019,石与意大利集团达成合作,开发时尚新品。开发推广阶段的654.38+0.2万元订单完成后,参与项目的260位绣娘拿到了27.6万元的工资,这也让施的产品成功打入了欧洲市场。
为拓宽苗族文化产品销售渠道,杭州市余杭区自2019年5月起,投资300万元为台江县引进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妈妈制造”项目,与多家网络平台合作,实现500余名贫困绣娘就近就业,年人均收入15000余元。
今年以来,贵州省制定了《加快贵州苗绣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在贵州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布的《贵州省培育中小企业实施方案》中,符合条件的苗绣企业也被纳入培育范围。同时,投入590万元支持苗绣、印规、蜡染等民族手工艺培训项目,投入390万元支持苗绣等特色旅游商品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