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好的生物老师应该怎么做?
经过多次的新课程培训和自己在实际教学中的实践,结合最近对新课标的重新学习和认真总结,我深有感触,我的体会是:新课标用高度概括的语言表达了生物的基本重要性。生物新课程面向全体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生物学习的核心应该是探究。生物新课程的内容应满足社会和学生的需求。生物课程应具有开放性,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充分体现了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具体经验总结如下。一是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刻领会其精髓,更新科学的教育教学理念。在生物教学中,要关注初中生与生俱来的探索周围世界的兴趣和需要,强调以适合初中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注意把对学生“学”的关注转移到对周围世界的关注上来。要开展科学探究的培训,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原理、方法和要点,了解科学探究在科学中的本质和核心作用。同时还要辅之以必要的生物学基础知识,所以生物学教师必须具备深厚广博的基础知识,了解生物学的主要基本事实,理解其基本概念,熟悉和理解一些辅助的实验知识和理论知识。此外,教师还要了解基本内容、学习方法、教学方法、学生情况等,并将这些知识运用到生物教学中。而且,生物教师还应具备指导学生探究活动所需的各种技能,以及改进教学、评价和课程设置的新方法、新途径。古人云:“学而后知不足,教而后知难。”如果你不够了解,那么你可以反身;知难而进,然后自强不息。所以:教与学也不错。“因此,教师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实践、不断的思考和总结,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学专业水平。第二,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大胆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倡导并积极实践启发式、讨论式、合作式、探究式教学,加强生物实验教学,积极采用计算机网络等多媒体辅助教学,整合生物与信息技术,使课堂气氛活跃、互动。同时注重对学生的个别辅导,让每个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很好地体现了上述精神。第三,大力倡导“开放式”教学和教育信息化,使教育资源的共享成为现实。计算机网络作为一种有效的知识传播方式,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得到应用。未来的经济将转变为网络经济,知识经济的产业发展将日益全球化和网络化。知识经济的这些特征要求“开放”教育培养大量知识广博、吸收知识能力强、思想开放的人才。新课标、新教材适当引入合作教学,增加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实现了生物课堂的开放性。比如探究“基因控制生物特征”实验,课前老师安排好这节课的内容和学习方法后,学生回家调查自己家庭和亲人的特征。在课堂上,学生们会互相合作,分组学习。学生们会在探索实验的过程中热烈讨论,互相鼓励,互相帮助。课堂上的知识和信息会向多个方向传递,学生学习起来轻松、活泼、快乐。在这种公开课上,学生学会相互合作,学会如何在与他人的交流中获取信息,学会处理信息的能力。这对培养学生的开放心态有潜移默化的作用。第四,新课程要求学生从被动、机械、死板的学习方式转变为主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从过去的“要我学”到“我要学”。如何实现这种改变,关键是课堂能否真正交给主学生。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人、统治者和演讲者,而是学生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比如在“影响种子发芽的外部因素”这一节,有学生问:“老师,我认为种子一定是在土壤中发芽的,因为我看到农民在播种小麦、玉米、大豆等种子时,都是先把它们埋在土壤中,然后才发芽的?“我觉得土壤不是种子发芽的必要条件,因为我妈生大豆菜的时候,是把种子盖在被子下面的湿脸盆里。”另一个学生接着争论。需要探究的问题产生于学生的提问。经过学生的讨论和分析,有争议的问题在老师的启发指导下得到解决。在新课程课堂上,经常会出现这样针锋相对的提问。教师借机动员全体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探究式学习方法由此开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激烈的辩论和分析中,他们不仅解决了问题,还学到了知识,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提问、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五,新课标要求把实验付诸实践。实验要求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和合作探究的能力,既重视实验的结果,又重视实验的过程,要求学生边做边学。这也是新课程评价的重要内容。实验材料和器具用于激励学生做好准备。学生准备的过程就是学习和思考的过程,是分析和鉴别的过程。比如“植物的开花”这一节,课堂上汇集了学生从田间、路边、山上采集的各种花卉,极大地丰富了课程资源。各个小组互相配合,互相观察解剖,享受资源。学生直观生动地掌握了各种花的形态结构、颜色和气味,比老师用语言描述学生坐在那里听要好得多。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学生养蚕,收集鼠女,蚯蚓,捉蛞蝓,蝗虫等。,我就不一一列举了。这种实验方法注重实验的全过程,使学生学会分工合作,主动参与,学会观察分析,减轻教师负担,增强学生实验能力。第六,课堂教学与解决实际问题密切相关。传统教学往往只注重知识的获得,而对知识的获得过程和获得后的应用不够重视,从而造成死记硬背、机械记忆的学习局面。学到的知识是死知识,不能付诸实践。现在无论是学生提问,还是师生合作学习,都离不开解决实际问题,学习甚至运用,让学生从身边的现实生活中认识到生物知识的重要性。比如播种前为什么要浇水翻地?为什么每个品种都有固定的播种季节?为什么在小麦“花期”的雨天会减产?为什么插秧需要多带土块?为什么小麦即将成熟的时候下一场雨也会减产?储存食物时,为什么要烘干?为什么新疆的哈密瓜特别甜等等,学生在课堂上经常遇到的困惑问题,都是通过老师的讨论、论证、帮助来解决的。学生们的成就感无以言表。第七,课堂教学的过程性评价。学生们积极学习。传统教学只重视期末评价和入学考试,忽视过程评价,导致学生轻视学习过程,只重视学习结果。学习的主动性和合作性较差。课改后的评价落实到每一节课,不管学生提问、回答问题、收集信息、做实验的过程,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课堂上的每一个环节都做得认真投入,从而强化学习过程,间接影响学习结果,使学生的各种技能和能力得到广泛的培养和提高。总之,新课程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合作与探究。新课程将注重创新,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和勇于创新的精神。教师应该在新课程改革中起带头作用。学高是老师,德高望重是榜样。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充电,学习新知识,提高自身修养,落实新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更新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成为一名合格的、成熟的生物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