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局长在地质灾害防治专业标准规范编制培训会上的讲话

(2013 165438+10月26日)

同志们:

在全国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之际,我们在这里召开地质灾害防治行业标准规范编制培训会。主要任务是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要求,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总结前期工作,动员部署行业标准规范编制工作,开展标准规范编制技术培训。

我部高度重视灾害防治行业标准和规范的编制工作。2000年以来,在认真总结三峡库区等重点地区防治工作的基础上,先后组织编制颁布了《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察规范》、《崩塌滑坡泥石流监测规范》、《灾害防治工程监理规范》等行业规范。但是,从总体上看,灾害防治行业的标准和规范严重滞后于防治工作发展的需要。一是尚未建立完整的灾害防治标准规范体系;二是现行标准的种类和数量远不能满足防灾工程和行业发展的需要,很多内容需要参考相关行业的技术要求;三是现有行业标准实施效果有待提高,适应性和可操作性不强。因此,2011国务院6月发布的《决定》明确提出,要修订地面灾害调查与评估、风险评估与风险区划、监测预警与应急处置等规范和标准,完善治理工程勘查、设计、施工、监理、风险评估等技术要求和程序。为完成《决定》提出的各项任务,要求我们在明确目标任务的基础上,充分动员和组织全国灾害防治全行业的专业技术力量,抓紧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2012年8月,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协会成立后,我们将防治行业标准规范的编制工作委托给协会,作为协会今后的重点工作。在地质环境司的指导下,协会秘书处会同中国国土资源经济学会制定了一年多的工作计划,完成了大量的调查研究,收集了资料,召开了多次专家研讨会,在充分征求和听取会员单位意见的基础上,形成了标准规范体系框架和《灾害防治行业标准规范编制修订组织实施方案》。提出三年内需要编制的10大类中的146项具体标准和规范,明确10牵头组织单位、77个主编单位和125个参与单位,确定标准和规范编制的任务分工和工作流程。编制工作得到了上海、湖北、广东、重庆、四川、陕西等省(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密切配合,得到了主编单位和参编单位的大力支持和热情参与。你们非常关注行业的整体发展,不辞辛劳,勇往直前。在此,我代表王民会长和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协会,向你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感谢!

借此机会,我再提三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充分认识编制标准规范的重大意义。

我国地质灾害种类多,分布广,危害大。约27万个隐患分布在重大工程区、400多个乡镇和数万个村庄,直接威胁和影响约8000万人口。防控任务十分艰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地面灾害防治工作,特别是2009年中央财政设立地面灾害防治专项资金后,各级政府也高度重视,投入大量资金开展防治工程。2012年,全国灾害防治投入超过200亿元。建立和完善灾害防治标准体系,对于促进防治管理,提高防治工程质量,合理使用防治资金,实现最佳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1)完善的标准体系是科学管理地面灾害的重要基础。近年来,国务院先后出台了《地质灾害防治条例》、《重大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和《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的决定》,实施了地质灾害防治“十二五”规划,建立了一系列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在部级层面也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办法和政策,包括资质管理、调查评估、检查检验、群测群防、专业监测、应急调查等。为了贯彻落实这些法律、法规、政策和措施,有必要制定相应的标准和规范,明确和细化相关要求和标准,以便于各级防控管理部门的工作作为依据和参考,确保各项防控管理政策和措施能够落到实处。

(2)完善的标准体系是提高灾害防治工程质量的迫切需要。每年200多亿元的防治资金中,很大一部分用于防治项目。灾害防治工程涉及面广,专业性强。根据灾害防治工程的技术特点和防灾减灾要求,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技术要求、实施细则、规范和标准,为防治单位的工程管理和生产经营提供依据,最大限度地发挥防治工程的效益,达到最佳的防灾效果,最大限度地减少和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是十分迫切和必要的。

(三)完善的标准体系是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目前,我国有灾害防治行业资质单位近4000家,从事防治工作的专业人员超过65438+万人,为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做出了突出贡献。同时也要看到,我国防治行业还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行业监管能力不强、从业人员教育培训不够、防治技术人员缺乏准入和退出机制、前期部分防治项目地质基础不足、行业整体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还有一定差距等。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灾害防治事业的健康发展,影响了防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要解决好这些问题,需要建立完善的标准体系,为项目立项、工程措施安排、技术人员要求、经费测算等提供充分的依据,从而促进更加规范的行业行为,进一步提高防控水平和工程治理水平。

(4)完善的标准体系是提高防灾减灾科技水平的必然选择。目前,我国灾害防治的科学研究和工程管理技术水平仍落后于经济社会发展和防灾减灾的需要。完善的灾害防治标准体系有利于防治技术成果的转化和推广,是保证防治工程质量、提高行业整体防治技术水平的重要手段。在标准和规范的编制修订过程中,要加强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地面灾害危险性评估和工程管理的理论研究,提高滑坡、塌方、塌方的工程管理技术,尽量选用适宜的新材料、新工艺,开发应用一批先进的工程管理设计软件,大大提高地面防灾减灾的科技水平。

二、编制工作应突出科学性、系统性和先进性。

(1)强化标准和规范的科学性。地面灾害的防治关系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确保预防方法、预防措施和预防材料的准确性、合理性和有效性,是编制标准和规范的第一要务。标准和规范所推广的防治技术和方法应具有充分的理论基础,符合地质学、构造学、材料学、生态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并有坚实的实践基础。标准和规范中选用的基本设备、材料和施工方法应当与当前和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符合可得性、经济性和实用性的要求。要合理把握工作进度,分清轻重缓急,优先制定实施一批行业最急需的标准和规范。对于标准和规范中的疑难复杂问题,应进行进一步的讨论和研究,不成熟的标准和规范可暂缓编制。

(2)提高标准和规范的系统性。本次修订的对象为***146标准规范,包括综合管理、防治技术、定额造价等类别,涉及调查评价、监测预警、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等专业内容,涉及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竣工验收等环节,内容广、环节多,十分复杂。要统一协调编纂原则、基本术语、章节篇幅、理论方法等要素,避免矛盾、重复和重叠。加强不同标准规范之间、标准规范内部的完整性和一致性,做好标准规范与相关法律法规、国家标准、业务标准等的衔接。由于我们不同的标准和规范有不同的牵头组织,协会秘书处作为总体协调单位,必须对此高度重视。

(3)保证标准和规范的先进性。标准、规范对新技术、新方法使用的引领作用,是推动行业防治技术进步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保证标准、规范长期有效的重要手段。开展深入的调查研究、总结、交流、咨询和论证工作,掌握行业技术和新技术、新方法的最新动态,积极邀请对这些技术方法有实践经验的优秀人员参与编制工作或提供技术咨询,确保标准和规范的先进性。特别是在三峡库区、汶川地震灾区等国家灾害防治重点地区,近年来国家投入了大量防治资金,完成了大量防治工程。防治管理工作相当到位,取得了良好的防灾效果。涌现出一批优秀的防控技术单位。有必要在标准和规范中充分吸收这些领域的好经验和好做法。

三是加强组织协调,确保筹办工作顺利开展。

标准和规范的编制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专业性强,涉及面广,需要强有力的组织、协调和保障。各单位要进一步提高做好编制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分工协作,全力以赴,确保编制工作的顺利开展。我想强调以下几点:

(一)加强对筹备工作的领导。该部非常重视这项工作,这是环境部近年来需要抓紧的一项紧迫工作。因此,委托协会后,环境部要继续密切关注,加强对整个编制工作的领导,及时了解编制工作的动态和进展,密切跟踪和了解编制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协会秘书处要建立相关工作制度,及时开展技术培训,监督检查工作进度和质量,组织终期评审验收,密切联系牵头组织单位,全力做好协调保障工作。

(二)牵头组织单位要切实负起责任。筹备工作能否顺利完成,对每个牵头机构来说都至关重要。上海、湖北、广东、重庆、四川、陕西等省(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地质调查监测院(应急中心、三峡中心)、水环境中心必须高度重视,以该院为牵头组织单位。一是这次会议后,要迅速召开专题会议,部署本单位负责的准备工作,签署相关协议,明确各单位的任务和责任;二是督促指导主编单位和参编单位制定编纂工作计划,通过组织会议、研讨会、技术培训、专家咨询等方式,及时协调解决编纂单位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三是在今后的编纂过程中,要与协会秘书处密切联系和配合,及时沟通和反馈编纂情况,安排专人与协会和主编单位联系;四是通过给予荣誉和奖励,在工作经费、项目安排等方面给予一定的倾斜支持。,我们将充分调动各主编单位和参评单位的积极性。对工作推进不力、重视不够的,建议及时更换协会秘书处。

(三)筹建单位要全力以赴做好具体筹建工作。各标准规范的主编单位和参与单位在规定时间内产生高质量的初稿,是顺利完成编制工作的重要基础。各编制单位要认识到,参与标准规范的编制工作,不仅是上级赋予的光荣任务,也是提高自身在行业内地位和知名度的绝佳机会。从长远看,要把编纂工作作为本职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投入足够的人力、财力、物力,确保编纂的进度和质量。既要认真总结我单位多年防治工程的实践经验,也要借鉴其他同行的好经验好做法。更重要的是,要以此为契机,对行业普遍关注的一些关键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使我们单位成为灾害防治行业某一方面的领导者和权威。

(4)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协会成立了专家委员会,协会专家顾问396人,基本囊括了目前国内灾害防治领域的优秀人才。有德高望重的院士教授,有年轻的技术骨干,有才华横溢的青年才俊。他们是灾害防治工作的“智囊”和“智囊”。在编制规范和标准的全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专家的决策和咨询作用。起草时,一定要依靠专家的指导。遇到困难和疑惑时,一定要依靠专家讨论决定。最后,我们必须依靠专家来审查验收标准和规范的质量。有些标准和规范甚至需要专家亲自上阵。

(五)建立编制修订长效机制。标准和规范具有一定的时效性,必须根据理论方法、技术手段、工程材料的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修订和制定。因此,标准规范的编制既是一场“歼灭战”,也是一场“持久战”。协会秘书处要以此次编制工作为契机,通过加强宣传教育和技术培训,不断增强全行业对地灾防治标准规范编制工作的认识和重视,对参与编制工作的单位和个人给予一定的荣誉,并给予主编和参与单位对正式发布的编制成果的署名权,进一步调动行业力量参与的积极性,为今后的标准规范编制工作奠定基础。最终推动形成政府部门引导、行业协会组织、防控需求驱动、行业力量参与、产学研相结合的工作格局,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防控技术进步、人民群众关注相适应的标准规范制修订长效机制。

根据会议的安排,接下来,同志将对田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希望大家认真理解,在会上讨论时提出修改意见。会后,协会将正式发布实施方案。各单位要按照实施方案规定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按时保质完成标准和规范的编制工作。会议还安排了针对各种灾害类型编制标准和规范的专门技术培训。请抓住这一难得的机会,静下心来认真听讲,熟悉标准和规范的编制程序,掌握编制规则和技术要求,并在今后的编制工作中贯彻执行。

同志们,编制灾害标准规范是一项十分艰巨繁重的工作,对行业队伍来说是一次很大的技术训练、总结、检验和试验,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让我们立即行动起来,以饱满的热情圆满完成编纂任务,为进一步的灾害防治打下坚实基础,为建设生态文明、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做出贡献。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