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篇关于“船舶建造质量管理现状及对策”的论文

施工质量

涉及到船的使用寿命?它包括许多元素?

如原始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以及船厂的建造能力和管理水平。

以及施工过程中不可抗拒的非人为因素。

质量这个关键词话题很难把握。

答辩过程中会有很多漏洞。对于一个船厂毕业生来说,讨论的科学依据并不高。

个人建议可以从船厂的施工安全入手,这是重工业的典型。

论文如下:(我在毕业设计中使用的材料)

希望有所帮助

浅析船舶建造的安全现状及改进措施

浅析船舶建造的安全现状及改进措施

浅析船舶建造的安全现状及改进措施

浅析船舶建造的安全现状及改进措施

1.介绍

目前,浙江船舶已出口全球24个国家和地区,尤其是出口欧盟市场的浙江船舶附加值更高。据浙江海关统计分析,尽管出口势头强劲,但浙江船舶工业仍存在诸多问题。在机遇面前,由于浙江民间资本对造船业投资过热,目前,温州、台州、宁波、舟山等浙江主要造船基地相继出现低水平投资扩张、小规模生产发展、造船民营企业分散等现象。相关数据显示,浙江虽然有500多家造船企业,但规模以上企业只有76家。浙江民营船厂“低、小、散”的格局导致投资低、创新能力有限、设备更新慢、安全事故频发。小型企业或作坊式、家庭式管理的生产企业。造船企业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人员伤亡呈上升趋势。它限制了企业的发展,损失了生命和财产。

2.船舶建造过程中的主要风险

2.1高空作业的危险

在船舶建造过程中,高空作业量大,事故多。施工人员必须使用安全带和安全帽,安全带要高挂低用,注意防止摆动碰撞。在操作过程中转移工具时没有使用工具袋。高空作业移位时,工作人员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淡薄,以为瞬间就搞定了,存在侥幸心理。比如电焊工人在铁塔上工作,虽然是正规工作,但是对杆架作业的危险性不够重视,对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不够了解。他们在上下塔的过程中思想麻痹,没有任何防护措施。登杆架前不检查登高工具和防坠落工具是否牢固、可靠、齐全。

2.1.1使用梯子

生产现场经常使用梯子,因此一些基本的安全要求往往被操作人员忽视:需要梯子登高时,看到就要动,使用前没有仔细检查梯子是否符合基本安全要求。下梯子时,背对梯子。上下梯子时,手里要拿着工具或设备。梯子不够高的时候,临时找个垫子用。梯脚底部不坚实,梯脚未覆盖防滑胶套、橡胶垫或绷带。使用直梯时,梯子太陡,在梯子上作业时,工具放置不当。

2.1.2脚手架的使用

脚手架在使用前没有经过严格验收,脚手架上铺设的踏板没有捆绑固定,所以可以移动。导致施工人员从未捆绑固定的脚手架上坠落,脚手架的安全性应引起高度重视。高空作业搭设的脚手架有缺口和探头板,跳板中间没有支撑,两端绑得很松。脚手架之间连接不牢固,脚手架踏板厚度不符合要求。使用生锈的材料。它承受不了站在上面的人和材料的重量,也没有足够的牢固性和稳定性。施工时会变形、晃动、倾斜,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上下两层同时作业时,中间应设置严密牢固的防护隔离设施,防止坠物伤人。转移工具应使用工具袋。高处作业下方应设置围栏或栅栏,并悬挂警示牌,禁止人员通行或停留。

2.2消防和电击

火灾是企业在生产中面临的主要危险。由于船舶建造的特殊环境,特别是修、拆船的环境更加复杂,一些焊工安全意识差,对所要焊接的设备、装置或管道的性质认识不清,盲目动火,导致焊接、切割时发生重大火灾或爆炸事故。

下列情况通常会引起火灾:

1,会场一片混乱,焊割炬到处乱扔。部分焊工因其他原因离开机舱或结束工作,焊炬未取出,阀门未关紧,导致漏气、可燃气体泄漏、空气混合达到爆炸极限,工人点火爆炸。

2.修理加油机时,作业前未使用专业设备进行爆炸测量。仅凭操作人员的经验处理问题,导致操作过程中发生爆炸。?这种现象发生在一些小船厂,尤其是一些民营船厂和船厂。?

3、作业现场同时存在与明火冲突的工种。焊接属于明火作业,周围不应有船体喷漆等禁火工作,避免同时作业时发生爆炸。?

4.由于舱内空气状况不佳,直接向舱内泵入氧气改善内部状况,富氧状态是导致火灾事故的直接原因。

触电伤害主要表现为人体接触或接近带电物体而引起的触电或电弧灼伤,一般发生在电气设备的使用和维护,或相关的供电和断电操作中。

触电的原因往往是因为绝缘老化,修复不及时;使用不合格的电动工具,电路或用电中未安装不合格的过载或漏电保护装置,操作人员与带电设备的安全距离不够,缺乏必要的电气安全知识。

2.3压力容器爆炸

气瓶使用不当或维护不当会直接或间接导致爆炸、火灾或中毒伤亡。开启或关闭瓶阀时,不使用手或专用扳手,而是使用锤子、管钳和长柄螺纹扳手,这样会损坏阀门零件。瓶阀开启或关闭速度过快,产生摩擦热或静电火花,带来危险。

使用可燃气体检查气瓶的疏忽:?气瓶充装后未贴检验合格证的;气瓶色标与所需气体不一致,或色标模糊,或夜间表面油漆涂有另一种油漆颜色;瓶体存在不能保证气瓶安全使用的缺陷,如严重的机械损伤、变形、腐蚀等。;瓶阀漏气,阀杆损坏,侧喷嘴螺纹方向与所需气体性质不一致,或螺纹损坏;氧气或氧化气体钢瓶或钢瓶阀门上有油脂;气瓶不能直立,底座松动或倾斜;气瓶上没有瓶盖和防震圈,或瓶盖和防震圈尺寸不符合要求或损坏。在上述检查中,对有缺陷的气瓶没有随时用粉笔做简要标记,也没有向充气单位或储存单位说明清楚,给他人带来了伤害。

气瓶受热爆炸:不小心把气瓶放在热源附近。在放置气瓶的地方周围1m范围内有明火或可能产生火花的工作。气瓶在夏季使用时,不避光。瓶阀冻结时,处置方法不当:解冻温度超过401℃的热源加热瓶子。装有易自行聚合或分解气体的气瓶应避开放射源。气瓶不使用时,一般不垂直放置,在滚动、滑动、翻转过程中筒壁受热,造成危险。

氧气瓶和氧化气瓶,瓶内气体混有其他气体或杂质,液化石油气瓶倒置于其他气瓶,气瓶采用挖补、焊接等方式修复。当使用氧气瓶和氧化气瓶时,操作者未能检查他的手、手套、工具、减压器、瓶阀等。沾有油脂。如果有油脂,操作前必须脱脂。

装载槽罐车停在火电区附近,被利器击中后罐体泄漏。当自身管道发生大量泄漏时,没有进行应急防漏。装车罐车不需要设置可靠的静电接地装置,停车和装卸作业时不完全接地。槽罐车定期检验不彻底,槽罐车在重大事故中再次使用前未进行全面检验。罐车的外表面颜色应符合规定的要求。一般罐车外表面颜色应为银灰色,低温罐车外表面颜色应为铝白色。

2.4起重设备的危险

船厂使用大量的特种设备,如起重机、高空作业车、厂内运输车辆的起重设备(叉车、运输车)等,应用广泛,发生事故的可能性越大。

1.安全位置?

在吊装作业中,有些位置是非常危险的,如井架下面、被吊物下面、被吊物起吊前、导向滑轮钢绳三角周围、快绳周围、站在斜拉吊钩或导向滑轮受力方向等。如果你处于这些位置,要避免危险是极其困难的。所以,吊装工这个岗位很重要。不仅要时刻注意,还需要互相提醒,检查落实,防止意外发生。

2.吊索的安全系数小吗?

在起重作业中,对吊索的安全系数存在误解,选择时往往以连续使用为依据,使得超重作业始终处于危险状态。?

3.在拆迁工作中留下隐患。

由于各种原因,切割不彻底,要拉的东西多,拆下来的零件被挤压增加负荷,没有发现连接的零件被强行抬起等等。,导致吊车和吊索的突然负荷冲击,从而导致事故。?

4.误操作?

吊装作业涉及面积大,经常使用不同的吊车和龙门吊。人员操作习惯不同,加上指挥信号不同的影响,容易出现误操作等事故。?

5.装订不牢吗?

高空吊装和拆除时,被吊物不锁定,而是用“套”的方法;悬挂其他物体,并在被悬挂物体的尖锐棱角上摩擦。捆绑材料垂直吊装时捆绑不牢,一旦被吊物震动,在空中刮擦,造成坠落不稳或“抽签”。

6.临时吊鼻焊接不牢,负荷增大或冲击,吊物在空运过程中旋转下滑形成惯性,导致断裂。

7.起重工具或吊点选择不当

为了方便,兼职人员操作。吊装工具的性能和操作技术都是凭经验盲目操作,一个地方不稳就导致危险。

2.5机床伤害

机床伤害事故是指由机械外力引起的事故,一般表现为人身伤害或设备损坏。船舶修理作业中使用的机械设备,包括冷加工所需的金属加工设备(如?车床、铣床、钻床、刨床、磨床、冲床、磨床等。)和机械热加工所需的焊接设备以及搬运过程中所需的超重机械设备。

造成机械伤害事故的主要原因如下:

安全操作规程不健全或管理不善,操作人员未进行基本技能培训。操作人员不遵守操作规程,不穿戴符合国家标准的相应防护服和防护工具。由于机器在运行过程中暴露部分较大,如果对切屑、金属线、刀具、工件和零件没有保护或保护不当,工作场所布局不合理,使用和管理不当,就会发生工业事故。

机械设备运行在非最佳状态,机械设备的设计、结构和制造工艺存在缺陷,机械设备的部件、附件和安全保护装置功能退化,可能导致伤害事故。

职场环境不好,职场环境混乱。比如工作场所采光差,温湿度不合适,噪音过大,地板或踏板被乳液弄脏,设备布局不合理。

工艺规程和工装不符合安全要求,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时没有安全措施。

根据对事故的统计分析,机械伤害主要是由人和设备两个因素造成的,如操作者不遵守操作规程,安全设施缺乏或有缺陷,不穿戴或穿戴不正确的防护用品,机床操作不正常等。

2.6中毒和职业病

船舶在涂装过程中容易发生中毒事件。在舱内工作时,在狭小的空间环境下,需要保证良好的通风。不仅要把里面的有毒有害气体排出去,还要把新鲜空气送进去。做好个人防护,减少烟尘对人体的危害。在条件恶劣、通风不良的情况下,必须采取更多的防护措施,如使用通风头盔、送风口罩、空气呼吸器等。

施工过程中常见的有毒物质及其预防方法如下:

1.苯是一种无色透明的芳香液体。在油漆中用作溶剂,沸点80℃,易挥发。苯中毒后头痛、头晕、记忆力减退、虚弱、失眠。此外,还会导致皮肤干燥、发痒、发红。热苯也会引起皮肤水泡和脱脂皮炎。预防方法应加强自然通风和局部机械通风,禁止用苯洗手。

2.铅包括铅化合物,如铅白、铅铬绿、红丹和黄丹。它是一种慢性毒性化合物,时间长了才会发现,如虚弱、乏力、食欲不振、体重减轻、面色苍白、腹痛、头痛、关节痛等。预防措施为刷漆、加强通风等防护措施、饭前洗手、下班后洗澡。最好用其他防锈漆代替红丹防锈漆。

3.氯气等刺激性气体对呼吸道、皮肤和眼睛有害。应加强个人防护、通风和局部机械通风,使工作场所有害气体浓度降至容许浓度下限。

4.汽油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液体,挥发性很强。如果长期在超过汽油蒸气允许浓度的环境中工作,可损害神经系统和造血系统,皮肤接触后可出现皮炎、湿疹和皮肤干燥。因此,在高浓度环境下工作时,要佩戴防毒面具或加强机械通风;手可以用保护贴保护;下班后用肥皂水清洗,再用清水冲洗。

船舶建造过程中除锈、校正敲击等作业产生的震耳欲聋的噪音可能对人员造成潜在的噪声性耳聋;从事除锈(包括抛丸、喷砂)、喷漆、油罐清洗、气割、热处理等工作的工人。经常吸入铁锈烟雾,容易引起尘肺病或肺部疾病,并刺激皮肤和眼睛引起过敏。

过量吸入焊接作业中产生的氧化锰烟雾会产生“金属烟热”中毒。焊接部位和焊条会排放出大量的有毒烟气和气体,尤其是碱性(低氢型)焊条主要用于船舶焊接,碱性焊条比酸性焊条更容易挥发烟气和有毒气体(氟化物)。这些有害物质如果不能及时排出,被焊工长期吸入会引起眼、鼻、喉等疾病。

焊接切割作业和立体交叉作业容易发生烧伤。其上焊接的焊渣或熔渣随风落下,容易落在下面的操作人员身上,造成烫伤。切割就是工件不散热,从而烫伤皮肤。

3.造船企业安全防护现状分析?

3.1政策和法律原因

国家政策法律中对船舶行业市场准入和源头管理的规定不够明确,准入门槛过低,导致船舶行业鱼龙混杂,无序竞争,缺乏有效协调的监管措施和行政手段,导致日常管理针对性差,管理不到位。

第一,行业的快速发展与管理格格不入。首先,造船业作为多工种多设备交叉作业的高风险机械行业,在准进口国并没有设置相应的门槛。其次,安全生产管理缺乏相对统一、可操作的标准化标准。再次,相关管理部门的职责需要进一步明确,力度需要加强。

第二,违规严重。在一些企业中,员工不按规定办事,不计后果地冒险,违章指挥,违反操作规程,不同程度地违反劳动纪律和工作时间。

3.2体制和制度原因

长期以来,造船业大部分隶属于地方政府管理,县级以下没有专门的权限。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和专项监管长效管理机制不健全,监管职责不清、责权利不一致。此外,造船业缺乏统一的安全生产标准和操作规程,加剧了恶性竞争,也是事故频发的重要原因。?

第一,操作人员复杂。船舶的焊接、组装、合拢、下水大多由国外施工队伍承包,外包队伍中的特殊工种大多由农民工组成。因为利益和好处,对人员的管理很松懈。

二是现场管理混乱。企业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没有专职安全员监督作业现场;员工劳动防护用品穿戴不当、特种作业人员无证上岗或证件过期等现象屡见不鲜。

3.3责任落实和管理原因

企业负责人安全生产法律意识淡薄,责任主体不清,责任不落实。特别是租用场地进行生产的企业,通过层层转包或衔接,在安全生产方面存在短期行为。一些外包工程队在安全设施、安全生产管理、安全管理人员的配备上相互推诿,导致管理环节脱节。?

资金投入不到位。由于缺乏资金,一些企业和外包工程队将大部分资金投入生产经营,导致安全生产资金无法落实。多数企业未设立安全生产资金专用账户,甚至未按规定足额提取安全生产保证金。企业用于安全生产的技术创新投入、隐患排查整改、员工安全教育培训、应急救援只是流于形式,导致抗风险和事故能力差,为事故高发埋下祸根。?

消防器材防护不到位。电焊机、配电箱直接裸露在现场,防护措施不到位。由于长期暴晒,电焊机的防护罩、桩头、抽头线老化破损,漏电、短路时有发生。一些设备“带病”运行,很多特种设备、压力容器没有严格检测维护。安全阀、压力表、消防栓等设备配备不全、不配套,设备的安全性能和能力不能及时有效地预防和抵御事故。工作人员粗心大意,没有规则可循。

安全控制不到位。电气设备现场直接裸露,电线乱拉乱接,线路老化破损,没有漏电保护装置,有的甚至没有配电箱、开关箱,舱内油污未清理,使用明火意外爆炸现象依然存在。绝大多数作业现场既无明显标志,又无严格规定,触电事故居事故之首。?

环保不到位。船体组装后,船体生锈打磨,员工不戴口罩和防毒面具,随处可见。后续的动火作业是堵舱作业。由于空间狭小,通风不足,工作环境恶劣,救援措施不落实,进舱作业没有严格的执行制度和动火制度,特别是油漆工和电焊工,容易发生严重事故。

安全教育不到位。安全投入少。许多公司实体普遍重视效率而忽视安全。在安全投入方面,他们倾向于减少,能做的少就不投入。安全设施和整改措施落实不及时、不到位,员工三级安全教育和正常培训得不到保障,不同程度存在设备陈旧、“服役”、“带病”作业,为事故高发埋下了隐患。安全生产责任制不落实。很多单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各工种安全操作规程流于形式,主体责任没有真正落实。一些企业,尤其是一些国外的承包商,比如电焊工、冷工、吊车工、叉车工、电工等。,都是无证的,缺乏应有的安全知识和操作规程,为企业埋下了生产安全事故的隐患。?

4.针对现状,有什么对策?

船舶安全的意义在于预防和消除事故。生产计划在安全稳定的状态下进行。把握船舶安全文化的基本要求,做好各项工作。船舶安全文化是提高安全意识,树立“安全建造”的理念,使安全工作成为每个人的自觉行动;就是要纠正不良的工作作风,树立大局观念,消除只关心自己和他人、只关心现在和未来的片面行为,充分发挥工作行为、技术技能、生产环境等外在因素的最大优势,消除一切不利于安全的因素,确保船舶建造安全。“坚持安全发展,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督,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针对船舶工业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措施预防和遏制安全生产事故:

4.1加强政策引导。

充分利用国家对船舶工业政策调整的机遇,研究制定一套有针对性的地方产业政策。调整当前产业结构,适当提高门槛,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规范市场准入,实行优胜劣汰,通过政策引导和法律支持,大力推进标准化建设,避免不良竞争,使造船企业逐步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逐步提高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提高企业本质安全性。?

4.2增强行业领导力

首先,政府应该加强领导。目前船舶修理行业由地(市)级以上国防科工委主管,而县级以下政府没有专门的船舶管理部门,大多在经济发展委员会内部设立或管理,没有专门的管理权限。特别是沿江开发战略实施后,很多企业从内河搬到了江边,企业经营权仍由原镇管理,造成了安全生产管理的“空白地”。敬这个。县级以下政府应设立专门部门。

二是实施行业管理,通过政府牵头成立行业管理协会实施有效的安全监管。三是推行注册安全主任代理制,帮助企业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建立安全服务台。

帐,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工作,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

4.3加强资格审查。

目前,我国造船企业的进入门槛还很低,很多造船项目依赖或使用外包团队。根据《安全生产法》的相关规定,行业主管部门要严格审查外包企业和外包工程队的法定代表人、安全员、特种作业操作证等安全资格和资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安全教育、安全管理台账和过往安全生产情况,做好源头管理和监控。?

4.4?设立安全生产基金

各造船企业要保证安全生产资金的投入和使用。地方有关部门要按照国家安全生产政策精神,建立相应制度,单独核算,企业要足额提取安全费用,确保安全生产重大设施、设备、人员培训和隐患整改资金。针对船舶行业已发生的高处坠落、物体打击、触电、机械伤害、爆燃等安全隐患,从发展的角度投入一定资金,按照高标准、高起点的要求,加强安全生产的科学规划和分类管理。重大安全隐患整改投入。对日常检查、集中检查、重点检查、全面检查中查出的重大隐患,督促企业及时整改安全问题,前移“零违章”关口,变“事后处罚”为“事前引导”,变被动预防为主动预防,真正变“要我安全”为“要我安全”。

4.5建立安全监督机制

联合整治。各级安全监管、经贸、质监、消防等部门应各司其职,加强对造船企业的管理和监督。特别是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要加强对造船企业安全生产的监督检查,加大行政执法力度,依法处理严重违反安全生产法的单位或个人。同时,严格按照原则处理事故,查明事故原因,分清事故责任,严格执行经济处罚、行政处罚和刑事责任追究。

企业要制定安全生产检查具体工作制度,建立检查台帐,建立安全生产组织网络,将安全生产目标落实到车间、班组。修船承包工程必须有施工安全方案,同时要建立安全监管信息联席制度,采取部门检查、企业自查、事故调查分析等方式,会同相关职能部门确定安全监督检查的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促进企业安全生产和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

5.结束语

船舶安全文化的作用,一言以蔽之,就是通过教育和管理创造一种企业安全文化。安全文化建设的关键作用是发挥人的主要工作潜能,建立良好的氛围,倡导职业道德,塑造价值观;这样,船舶安全文化建设为船舶安全生产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规范的管理应对一切内外部环境。扎扎实实达到以上要求,船舶安全建设将结出累累硕果。?

5.1.走出造船的误区

这些误区主要包括:认为不出事就是安全,安于现状,忘记了事故的隐患、征兆和潜在危险,丧失了防范意识;我以为昨天的安全也是今天的安全,却没有意识到安全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制度归制度,工作行为依然我行我素,使得规章制度得不到有效执行。“治头疼,治脚痛”;我还在做别人过去做的事情,别人解决不了的问题我也解决不了,导致安全生产这个“老大难”得不到解决。安全工作只抓表面不抓本质,导致安全生产大起大落,事故屡禁不止;所有这些误区都是船舶安全文化建设的绊脚石和致命伤,对企业、人员和海上作业危害极大,对企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乃至企业的生存影响极大,更严重的影响国家的政治声誉。建设良好的船舶安全文化,必须走出这些误区。?

5.2?归入安全管理范畴

船舶的安全建造离不开先进的管理机制和方法。管理安全,所有管理工作都没做好,安全工作就是一句空话。没有规范的管理程序,就没有可靠的安全保障。只有标准化的管理程序才能确保可靠的安全。公司各部门要共同努力,完善现有的管理体系,加入一些成熟的企业管理理念,建立科学、全面、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在加强船舶生产建造调整的基础上,逐步形成长期、良性的竞争机制,实现人与机器的完美统一。

安全生产管理作为造船企业行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安全管理与生产管理同布置、同检查、同落实,规范行业生产秩序,提升整体竞争力。

参考

[1]?朱清明。修船作业安全风险分析与控制2006?Vol.19?三号?第5-8页

[2]?张永兴。浅谈修船火灾的原因及对策[J].导航技术。2006。

[3]?吕洪生。修船企业安全教育应系统化、规范化?Vol.19?6号?P.6-7,10

[4]?王。船舶建造安全。哈尔滨大学出版社。

[5]?中国航运信息网。浙江船舶出口大幅增长。2007年8月2日

[6]?浙江地方标准DB33/?630—2007.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07年3月发布-65438+3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