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指导、培训和管理财务人员
预算工作不到位,与决算差距较大。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经营规划的制定具有主观性和随意性,表现为没有采用科学的预算制定程序,而是拍脑袋或者主要是了解领导的意图。从财务角度看,财务人员(包括分管财务的领导)可能不直接参与企业经营规划的制定,或者参与程度不够深,或者有时发现问题,原则性责任感不强,反对声音微弱;由于企业缺乏中长期规划,短期规划难免带有随意性。没有科学严谨的经营规划,就不会有现实的财务预算,也就无法根据情况调整预算。
重核算轻理财。根据现代企业制度对财务会计人员特别是企业财务负责人的要求,财务会计工作至少要完成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会计基础工作;二是财务管理;再次,通过对大量财务数据的分析,建立模型,改善或再造企业的业务流程。从而降低库存成本,缩短商业周期,加快资金周转,提升公司业绩和价值。事实上,会计制度如何变化,这些基本要求应该保持不变。但现实是财务管理普遍被忽视,给企业管理带来很大的盲目性,进而影响企业的财务状况。具体来说,财务管理包括:企业流动资金的管理(资金筹集、存储状况、正常流通周期计算等。);基本财务分析(基本财务比率分析,以及不同时期的纵向对比分析,不同企业之间的横向分析等。);投融资决策、分红决策和财务计划;财务控制,包括成本控制,现金流控制等。通过财务分析,对企业流程的改进或再造,应该是对财务总监(或总会计师)的高标准要求。那些大量计提减值或坏账准备的企业,要从这里寻找更多的原因。
合同管理不到位,给企业造成不必要的风险。这里说的合同管理不到位,大概包括三个方面:合同没有经过必要的审核程序,导致合同订立时存在潜在风险;合同执行过程中,控制不到位,产生风险;合同执行的事后分析不到位。在合同执行过程中,即使控制得很好,也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最重要的是,合同执行后,作为一个负责任的财务人员和财务负责人,要认真分析这些问题,分清哪些是反复出现的,哪些是偶然出现的,最好能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而不是只按号归档。
会计人员不熟悉他们企业的业务情况。目前由于企业的客观原因和财务人员主观能动性的缺乏,大部分财务人员都无法了解自己公司的主要产品,从而形成恶性循环。越是新品下线,财务人员越是想不通。
建议
严格的制度管理。这里至少有两层意思:增加一个新系统。现在很多公司的制度还不够完善,留下了很多只能由领导自由裁量的空间。一方面占用大量领导时间,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工作的开展,留下很多隐患和漏洞;完善旧制度。社会瞬息万变,国家、社会和主管部门的要求越来越高。现有制度怎么可能三五年不变?我们不妨利用实施新制度的机会,把现有的规章制度拿出来完善一下。
严格执行。企业管理中很多问题不是因为没有规定,而是没有严格按规定执行。对于严格执行,最好的办法恐怕只有一个,那就是及时考核问责,这也涉及到程序规定。
加强财务管理。公司财务部要指派专人进行财务分析,跟踪相关行业数据进行决策。及时完整的财务分析数据,包括纵向和横向的对比数据,可以减少很多决策者的盲目性,增加他们的科学性和预见性。
加强岗位评估。古典经济学有一个假设是“资源是有限的,但人是理性的经济人”。在指导企业财务管理时,要设置合理的考核体系,并使之经常化(毕竟财务工作无法严格量化,考核是有歧义的)。在此基础上,要进行合理的激励。
三,企业加强财务管理的途径
?(一)更新观念,领导重视
领导要转变观念,用市场经济的新观念代替计划经济的旧观念,带头遵守财经纪律和财务制度,支持财务工作,尊重财务人员,使企业自觉形成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的氛围。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作为企业的负责人,不仅要做好基础的会计工作,还要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设计一套适合企业的财务会计体系。他要根据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采取各有侧重的财务管理方法,及时、适当地解决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种财务问题,充分发挥财务职能,最大限度地满足资金保值增值的需要。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要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角度思考和加强模拟市场会计的管理,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运作,牢固树立市场意识、竞争意识、成本意识、效益意识。
?(二)结合社会经济发展,向国际会计惯例学习,逐步实现会计制度的国际协调。
随着对外开放的发展,中国的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逐年扩大。在国际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的趋势下,中国经济已经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会计作为国际商务语言,在这一过程中逐步实现国际化是必然要求。
在会计制度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借鉴国际会计惯例的做法。一是直接采用国际会计惯例处理一些新经济业务,如期货、融资租赁等经济业务,直接参照国际会计惯例制定我国相关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方法;其次,根据国际会计惯例的要求,逐步改革其会计方法和程序,以逐步缩小甚至消除中国与国际会计惯例会计制度的差异。
?(三)培养高素质,管理型的会计人才
知识经济呼唤高素质的管理型会计人才。因此,企业必须拥有大量的“多功能”复合型人才,才能充分发挥企业财务核心、监督、预测、决策和控制的作用。
财务人员不仅要有专业知识,还要掌握电算化操作技能,掌握相关行业政策,熟悉国家法律法规,将理论知识与企业实际情况紧密联系起来,面对管理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根据自身优势积极参与企业经营,调查研究,做好经济活动分析,当好领导的参谋和助手。
会计工作是一项综合性工作,涉及计划管理、生产管理、物资管理、技术管理、质量管理、设备管理等方面的知识。,这会渗透到银行、金融、税务、保险、价格等方面的知识。会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应发挥预测、计划、反馈、监督、控制、分析和参与决策的职能。要成为一名合格的会计,只有努力学习并不断更新相关知识,深入基层,熟悉企业的生产流程,吸收实践经验,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才能表达我们负责任的员工意见,有效参与管理。因此,只有培养和造就一批既有丰富的会计专业知识,又懂企业管理、一般生产技术,善于用经济手段处理各种关系,懂财经法规、经贸常识,又有文字功底的复合型会计人员,才能更好地加强模拟会计管理,为企业提高经济效益。
?(四)加强财务人员管理,完善企业内部管理措施。
企业设立财务机构,可以集中管理和培训财务人员,采取类似财务公司的管理形式。根据生产经营管理需要,内部设置二级机构。财务公司作为财务公司的派出机构,对财务人员实行“聘任制”,从行政和业务上垂直管理,包括人事任免、工资奖金分配、业务技术培训、考核和职称评定等。
财务岗位职责确定后,可采取统一竞争的方式招聘所有财务人员,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择优录用。组织、计划、有针对性地对在岗会计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全体人员的综合素质,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潜力,调动会计人员的积极性,当好领导的参谋助手。
从加强经济核算、提高经济效益的要求出发,修订会计制度,即在恢复会计制度中实现重建,在恢复重建中实施会计制度改革。如果在修订会计制度时把会计的科学性作为一项原则提出来,要求会计制度的制定既要符合企业加强核算和生产管理的要求,又要符合国家对企业实行计划管理的要求。
会计准则公布后,企业具体的会计核算方法和财务管理方法应由企业自行决定。为加强内部会计管理,企业应根据国家政策和企业实际情况,在投资管理、筹资管理、成本控制、价格管理等方面制定统一的内部会计政策和管理办法。比如建立企业内部审计制度,设置专职内部审计人员,定期和不定期检查财务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