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底市政府工作报告回顾2010
牢牢把握“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就业、强基础”的总要求,突出“产业引领、基础先行、项目带动、协调发展”的战略重点,团结一心、攻坚克难,圆满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努力开创我市“科学发展、加速赶超”的新局面。
全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70亿元,增长12.6%(估算,下同);财政总收入455654.38亿元,增长65.438+03.6%,其中一般预算收入25.53亿元,增长65.438+04.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42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280元,分别增长8.9%和9.3%。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5%;每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为0.35;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4.5%,化学需氧量减少4.97%,二氧化硫、砷排放提前完成。
(一)工业经济快速增长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去年上半年,我市工业增加值增速由年初的9%回落至5月份的3%,全市生产总值增速同步回落至7.2%。面对严峻形势,市委、市政府果断决策,科学应对,督促大型行业止跌反弹。年增长率达到17.8%,完成工业增加值269亿元,同比增长16.1%。
工业企业加快发展。及时出台促进企业平稳较快发展的若干意见,以“工业企业服务年”活动为重点,由市领导带队,千名干部深入企业提供服务,帮助企业推进技术改造、调整结构、拓展市场、渡过难关。工业投资6543.8+06.9亿元,增长30%,其中技术改造投资6543.8+04.0亿元,增长20.7%。原煤、发电、钢铁、焦炭、锑、水泥产量分别增长10%、34%、25%、36%、54%、46%。十大产业集群专项规划完成,实现增加值6543.8+09.05亿元,增长654.38+09.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达到601家,同比增加92家。
园区工业持续增长。研究出台支持产业园区发展的政策措施,完善园区绩效评价办法,明确园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定位,实现园区工业增加值63.4亿元,增长16%。娄底经开区获批“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娄底板材深加工产业园”,各县市工业园区也竞相发展。
创新能力显著提高。扎实开展“科技创新年”活动,推进产学研结合,全市75家企业与国内35所高校、科研院所成功对接,在湖南率先成立特种陶瓷、煤矿机电、农业机械、特色生猪等4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邢珊锑行业技术中心已进入国家级技术中心行列。新增湖南高新技术企业16家、名牌产品8个,获得省级以上科技项目51项。市农科所选育的杂交水稻新品种“陆两优267”通过省级鉴定,已在全省推广应用。我市顺利通过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创建考核验收,获批“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湖南省综合性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冷水江成功创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
投资强劲。
抓住国家实施一揽子扩大内需计划的有利时机,大力推进“项目建设年”活动。全年开工项目1276个,增长48.2%,其中新开工项目1010个,增长48.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11亿元,增长54.2%,是我市历史上投资规模最大、增速最快的年份之一。
产业建设呈现新亮点。连刚2250热轧板生产线、金典二期、华润电力一期、双峰海螺二期、湖南海螺、安石湖南煤化工新能源等30个重大项目建成投产,72个重大项目开工建设,特别是总投资115亿元的吕林燕安赛乐汽车板电工钢项目成功落户娄底经开区并开工建设,将为我市发展增添强劲后劲。
交通建设取得新突破。投资34.32亿元。成功争取沪昆铁路客运专线通过我市,规划在娄底市、新化设站,娄邵铁路扩能改造顺利启动。楼新、新沂、安邵三条高速公路建设全面推进,干线公路改造三年攻坚战全面打响。G207、S210、S312、S209、S217、S225、X024等7条干线公路改造加快推进,娄底汽车南站投入使用,连接农村。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全面实施,交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初步理顺。
城市建设迈出新步伐。投资654.38+0.86亿元。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投入运营,成为城市投资的主要载体、城市融资的主要平台和城市建设的主力军。中心城区吉星路等主次干道提升改造,孙水公园建成开放,市体育中心、涟水河南岸防洪堤主体工程完成,城市绿地率达到34.25%。加快县城、城市和小城镇建设。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商品房施工面积和竣工面积分别增长21.2%和10.7%。成功争取水富示范区纳入长株潭城市群昭山示范区范围,迈出与长株潭对接融合的坚实一步。
要素保障新近得到加强。加快对接国家和省产业调整振兴规划,40个重大项目进入省重点项目规划,17家企业列入省重点企业名单,争取中央和省建设资金261亿元,比上年增加1,654.38+0亿元。积极搭建对外合作交流和招商引资平台,成功举办娄底深圳投资洽谈会、广州科学城招商推介会、第三届“青年娄底·光在湖南”经贸洽谈会,组团参加中博会、港澳洽谈周、珠洽会、湘商大会,实现内联投资80.5亿元,实际利用外资6543.8+340亿美元。大力实施金融机构支持600户中小企业工程,成立2家资本金超亿元的担保公司,成立2家小额贷款公司。冷水江成功创建省级金融安全区。全市金融机构贷款余额较年初增加97.2亿元,居全省第四,增速居全省第一。重点项目用地得到有效保障,耕地总量连续十年平衡,维护矿产资源管理秩序工作荣获全国先进。
(3)农业基础进一步巩固。
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农业经济稳步增长。全年农业增加值92亿元,增长5%,粮食播种面积393.5万亩,总产量65438±62万吨,分别增长4.29%和365438±09%。生猪出栏499.7万头,增长3.4%。发放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化肥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种粮大户补贴等补贴,共计3.22亿元。全市“三农”支出8.32亿元,增长29.78%。养殖大户发展到5100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达到372个,成员7.2万人,带动农户19.26万人。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888家,产值47.8亿元,增长20.6%。双峰、新化分别被授予全国粮食生产示范县、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新化、涟源被列为国家油茶基地建设重点县(市)。
推进新农村建设,不断夯实农业基础。重点建设78个省级新农村示范村,逐步形成了特色产业型、生态养殖型、劳务经济型等8种建设模式,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和带动作用。水利建设投资3.9亿元,完成水利工程51万项,解决了24.4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水利建设工作全国先进,第六次在全省水利建设竞赛中荣获“芙蓉杯”奖。农业机械化率达到27.1%,农业机械产值达到654.38+0.7亿元。27种产品被列入国家和省重点支持和推广的农机产品目录。扶贫建设、革命老区和库区开发、移民后期帮扶、农民负担监管、“三冬”生产等工作扎实开展。及时有效抗击山洪,赢得双峰“7·2”抗洪救灾胜利。森林防火、农林病虫害防治、气象水文信息和技术服务、农资供应和价格调控、农产品质量监管进一步加强,动物疫病防控进入全省前列。农村道路、通信等设施不断完善,农网改造投资6543.8+0.22亿元。加强基本农田保护,新化被评为全国基本农田保护和农业综合执法先进县。推进土地集约经营,流转耕地面积31.5万亩,占承包面积的1.5%。抓紧农村能源建设、农村清洁工程和农村面源污染整治,改善农村生态环境。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林地实地核查率、林权发证率、森林纠纷调解率分别达到92.1%、36.1%、88.4%,均超额完成省年度目标。完成造林116000亩,新增油茶林2.2万亩,森林覆盖率47.5%。
(四)促进消费成效显著。
全年第三产业增加值187亿元,增长1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5.6亿元,增长18.7%。我市成为全国首批商务综合执法试点城市。“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双百市场工程”持续推进,“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活动成效显著,财政补贴9800万元,直接消费6543.8+05亿元。湖南省首届农机、矿山机械、电子陶瓷产品展览会成功举办,加工贸易实现零突破,进出口总额居全省第四位。消费者权益得到有效保护。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0.7%。旅游业快速发展,旅游接待总人数达到544万人次,增长34.5%,旅游总收入达到27.6亿元,增长36.4%。启动大梅山文化旅游区域合作,开展“亿元优惠迎国庆万人免费游娄底”大型推广活动。第二届曾国藩国际文化旅游节成功举办,博月洞成功创建AAA景区。梅山龙宫和曾国藩故居创建的AAAA景区通过国家专家组评估,填补了湘中AAAA景区的空白。梅江成功申报国家地质公园,紫鹊界被评为国家水利风景区,我市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并通过国家验收。
(五)民生保障得到加强。
圆满完成为民实事。实施为民实事项目33项,完成投资6543.8+0.9亿元。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开展就业培训107万人,新增城镇就业和再就业56543.8+007万人,稳定转移农村劳动力107.4万人。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全市社会保障支出18.71亿元,增长48.88%。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在娄星区试点。新农合基金运行效益和参合农民受益水平得到提高,参合农民达到280.8万人,参合率达到85.37%。残疾人事业加快发展。新增廉租住房7167套,新建保障性住房1298套。加强对财政和政府投资项目及专项资金的审计,确保资金使用效益和惠民政策落实。
节能减排取得扎实进展。加强环境监管,严格控制高能耗、高污染项目,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关闭“三高一低”企业和项目32个。市第二污水处理厂主体工程基本完成,4个县市污水处理厂全部建成投产。
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强化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加大隐患排查治理力度,各类安全事故持续下降。争取中央投资2374万元、银行贷款3亿元,实施国家煤矿安全改造项目12个,消除煤矿安全生产重大及以上事故,达到历史最好水平。推进“百件信访积案”处理,集中解决了一大批遗留问题。通过调整警务体制、加强防控建设,刑事发案率进一步下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取得明显进展,信访维稳工作在全省推进。
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教育加速发展,基础教育进一步巩固,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高等教育协调发展。市区学校招收新生班级规模过大问题得到有效控制,高中招生制度改革初见成效,娄底技师学院筹建工作扎实推进。我市顺利通过国家二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加快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启动实施六项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工程和娄星区、冷水江基本药物制度试点工作,实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覆盖,全面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甲型H1N1流感得到有效防控。药品监管在全国医疗卫生系统得到加强。慈善、老龄、红十字事业硕果累累。人口计生工作连续三年全省先进,我市被确定为全国首批新型人口文化传播基地。大力发展竞技体育和全民健身运动,人民体质不断增强。组织了“中国著名作家看娄底”大型创作活动。大型现代花鼓戏《花落花开》获田汉戏剧奖,被列入全省农村党员远程教育教材。电影《马东的假期》获得全国中小学生优秀电影奖,新闻出版业加快发展,乡镇综合文化站、广播电视覆盖和数字电视工程建设扎实推进,市广电科技大楼投入使用。组织开展了建国60周年暨撤地10周年系列庆祝活动,突出了“青年底层”的形象,激发了全市人民的自豪感,进一步凝聚了全市人民科学发展、加快赶超的共同努力。
全面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重组。106家市属企业中,102家已完成改制,省属企业湖南锻造厂完成改制。
军队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稳步推进,公安、消防、武警队伍建设不断加强,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抢险救灾和维护社会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统计服务质量明显提高,全国侨务系统侨务工作扎实有效,民族、宗教、地震、台湾、地方志、档案、保密和工会、* *共青团、妇联等各项事业协调发展。
(六)自我提升不断加强。
主动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和CPPCC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市三届人大一次会议提案2件,NPC代表提案209件,CPPCC提案2件,CPPCC委员提案196件。支持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参政议政。落实《湖南省行政程序规定》,出台《娄底市人民政府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则》,聘请68名专家开展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咨询论证,加强行政复议和规范性文件管理,有效推进依法、科学、民主决策。推进政府机构和人事制度改革,全面实施政府绩效评估,切实加强行政监督和政府监管,严格实行行政问责,大力推行投资项目代理服务和建设项目行政审批收费“一票制”,逐步增强政府机关效能。重点整治“三强”行为(强制装卸、强制工程、强制停工),着力优化施工环境。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干部作风进一步改善。加强税收征管,促进财政收入,开展紧缩工作,增强金融安全。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持不懈地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切实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全市第七届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顺利完成。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我们不仅在各项建设中取得了重要成就,也为在复杂环境下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积累了重要经验。一要坚定不移实施科学发展总体战略,加快赶超,以务实思路引领发展,全力以赴推动发展。二要立足实际,选准路子,在比较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不断增强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三要解放思想,开阔视野,总揽全局,科学判断,不断增强工作的预见性、主动性和针对性。四是要不畏艰难,敢于担当,大力弘扬“坚韧、勤奋、尚德、自强”的娄底精神,始终保持一种拼搏精神。五要高度重视抓基层、打基础、夯实发展平台、优化发展环境、增强发展后劲。
经验弥足珍贵,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市委统揽全局、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市人大和CPPCC的有力监督和社会各界的全力支持的结果,是各级各部门扎实工作、全市人民艰苦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各位代表、各位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解放军、武警和驻娄消防官兵,向离退休老领导、老同志,向一切关心和支持我市建设发展的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市发展中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实力不强,区域竞争压力大;产业结构仍不合理,转变发展方式任务艰巨;节能减排要求高,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任重道远;经济发展环境仍然不优,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率的任务十分繁重;一些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亟待解决,改善民生的力度有待加大。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必须增强解决这些问题的责任感和紧迫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