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调查报告
随着个人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报告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所以写报告时要避免过长。我相信很多人会觉得写报告很难。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水资源研究报告。欢迎分享。
水资源调查报告1自20xx年2月1水资源税开征以来,我市在税收宣传、培训、实地调研等方面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征收工作进展顺利。为全面掌握水资源税改革试点实施情况,评估改革成效,完善试点政策,确保改革试点顺利进行,我市开展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实施改革试点
(一)政策的实施
为确保水资源税政策顺利实施,市财政联合税务局不仅利用微信群、QQ群、电视等媒体宣传政策,还利用水资源税信息调查核实的机会,在辖区纳税人中普及水资源税政策,及时解答纳税人的询问,确保纳税人准确了解水资源税政策。对内注重业务学习,掌握新业务到位。通过讲座、讨论交流、个人自学等形式积极组织水资源税业务培训,确保政策家喻户晓。
(2)水资源税改革初见成效。
一是监管作用不断增强。改革填补了税收政策体系的空白,引导节水的调控作用日益显现。政策实施过程中,高耗水行业水资源利用成本大幅提高,迫使企业调整生产用水方式,高效节水工程和技术措施得到广泛应用,节水意识不断增强,实现了从“我要节水”到“我要节水”的转变。
二是用水结构明显优化。自水资源税改革以来,地下水和地表水采用不同的水资源税标准,以鼓励优化用水结构。部分企业已关闭或计划关闭自备井,主动连接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或改用地表水等水源替代地下水。初步实现了“引导地表水利用,抑制地下水开采,鼓励再生水利用”的目标,用水结构得到优化。
三是水资源税收入大幅增加。水资源税改革后,通过创新联合征管模式,建立信息共享机制,严格规范取水许可审批,将符合条件的用水户纳入征税范围,实现了政策全覆盖和征管过程无死角,有效遏制了水资源税漏报、少缴、拖欠现象,堵塞了征管漏洞。1-10月缴纳水资源税xx万元。
二、水资源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水资源税不同于现有的其他税种,具有独特的技术规范和行业特点,涉及机制衔接、技术支撑、管理方式、信息共享等诸多问题。
一是企业取水口未安装自动监控设备。大部分企业都是打井用水,供水公司没有接。取水控制存在一定误差,给税务机关审核企业申报资料带来很大困难。
第二,视线有盲区。部分小微企业纳税遵从度低,难以发现和追踪。这些散户不仅可能成为管理盲区,还可能成为举报困难户。
三、对策和建议
1.加强宣传,正确引导。充分利用新媒体,通过网络、手机短信平台、税务企业微信群、纳税人学习课堂等渠道和载体推送告知,正确引导舆论,简化梳理改革信息,以问答形式做好政策解读,努力从保护资源、减轻企业负担的角度了解* * *知识。同时,成立政策宣讲团,主动深入相关企业进行走访和宣传辅导,告知纳税人开征水资源税的重大意义,及时消除纳税人疑虑,确保纳税人及时、准确、全面了解相关政策。
2.加强信息传递和沟通。水务局将对企业和个人进行确认,并将准确的信息传递给税务部门,由税务部门纳入税收管理。建立“税务与水务”之间的涉税交流平台,实现水资源税涉税信息互联互通。建议水务局指派相关业务专家为税务机关培训辅导一些专业知识,以便更好的执行税务任务。
3.开展调查和综合治理。深入开展税收专项调查,对辖区水资源分布、企业用水、涉水费用征收等情况进行调查,确保准确掌握水资源税源分布情况。及时调取辖区内水资源利用和水资源费征收信息,筛选重点税源企业,动态掌握税源信息变化,建立水资源税纳税人管理台账,全面摸清税源底数。
第四,水资源税的下一步。
下一步,我市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完善水资源税征收管理:
一是工作的统筹协调和衔接。继续做好水资源信息与税务、水务部门的衔接工作,建立定期联合机制,确保基础信息数据传递的准确性。
第二,继续广泛宣传,营造浓厚的收藏氛围。让更多的人和纳税人知道开征水资源税对促进水资源合理利用的重要作用,提高公众意识。
三是通过纳税人学校等方式,继续对水资源税纳税人进行培训,提高纳税人申报的准确性。
四是在服务方面,严格落实承诺服务、限时服务、延时服务、预约服务、提醒服务、一次性告知等便民服务,为纳税人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努力以优质服务确保水资源税征收工作顺利推进。
水资源调查报告2。建设生态流域,水资源的合理和可持续利用已成为困扰潘集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问题。虽然潘集区有淮河、茨淮新河、泥河、黑河等主要河流,但未来能够延缓潘集区的供水压力。然而,水资源不能无限使用。如何在现有基础上科学开发利用现有水资源是一个重要途径,应上升到战略高度。潘集区水资源应走“以水定粮、以水定产、以水定草、以水定林、以水定发展”之路,这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开发生态水资源,建设节水型社会,创造良好生活空间的长远之计。这项任务是紧迫和必要的。
一、潘集区水资源及利用现状
1.水资源概况。潘集区是一个农业区,旱涝灾害频繁。全区降水具有时空分布极不均匀、年内分布不均、年际差异大的特点。一年之内,夏季降水量最多,平均占全年降水量的49.8%,春秋两季分别占全年降水量的22.7%和19.8%,冬季降水量最少,平均只占全年降水量的7.7%。全区年平均降水量926.0mm,年最大降水量1428.0mm,年最小降水量471.9mm,降水的这一特点导致潘集区旱涝灾害频发,尤其是近几年。尤其是20xx年的六七月,持续干旱无雨,淮河水位偏低,泥河、黑河干涸无水。
目前,潘集区地表水资源包括淮河、茨淮新河、泥河、黑河等主要河流。多年平均径流量为654.38+0.44亿立方米。由于年降雨量不均,其径流量和年内分配多集中在汛期(6-9月),占全年径流量的70%以上。估计只占年径流总量的654.38+00%左右,大部分径流在汛期排出。潘集区地下水资源量多年平均为1。25亿立方米,可采量为9500万立方米。
2.水资源利用现状。潘集区属于平原地区,是提水灌区。境内蓄水工程少,地表水利用率低。只有四条河,淮河的两条支流泥河和黑河。由于淤积严重,河底较浅,蓄水导流能力差。旱季经常干涸,污染严重,水质差。
潘集区有11个乡镇(街道),* * * 166个行政村。有三个大型煤矿和淮南矿业集团魏萍发电公司,平甸二期工程、潘北矿、田集电厂正在建设中,一批投资项目已入驻或即将入驻潘集区。不仅随着潘集区农业结构的调整和工业企业的快速发展,潘集区的水资源将面临水资源短缺和日益严重的水污染问题。中国淮河上游企业和沿河生活污水的污染直接威胁着潘集区的灌溉水和潘集区城市的水质。
目前,潘集区民营企业不断发展,城市化建设不断加快,城市面积和人口不断扩大和增加,增加了潘集区水资源的压力,水资源将阻碍潘集区崛起的进程。
二,潘集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有利条件
1,国外水资源丰富
潘集区是一个狭长的地区,全境毗邻淮河。国外水资源丰富,开发利用条件便利。可在淮河岸边建设水处理中心,将淮河年过境流量纳入饮用水系统,作为城区饮用水源。如果深度处理得当,将成为良好的市政水源。
2.良好的基础条件
潘集区是一个大农业区,有许多人工挖掘的灌溉渠和大量的机电排灌站。随着村庄之间、村庄与城镇之间、城镇与城镇之间运河网建设的不断发展,水资源在空间上的合理配置将进一步调整。
3.水资源有许多目标用户。
首先,随着城市地区、道路、环境绿化带的不断发展,城市居民和城镇需要大量的水。二是旱季用于灌溉44.8万亩耕地中的旱地,以恢复干旱造成的农业损失。三是城市基础设施项目不断扩大,施工单位用水也是重要一环。四是可用于回灌,减少采煤形成的地下漏斗区对地表沉陷的威胁,具有一定的生态价值意义。
4.经济发展前景良好。
首先,潘集区有四家大型国有煤矿企业和两家发电公司。随着市、区利税分成比例的调整,这两个税种将为潘集区的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二是潘集区投资项目、商品零售、乡镇企业发展良好。万泰电子、强龙公司、庄媛百货大楼、豆制品生产等企业不断壮大,成为潘集区的又一经济支柱。
第三,近年来,潘集区的劳务输出带来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农民工带回的不仅是资金,还有技术。现在,农村经济结构开始发生变化,养殖业、蔬菜业、家禽业的产品走向国内外市场。
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服务业异军突起。经济的发展为潘集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了极其强大的经济条件。
三、潘集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制约因素
1,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潘集区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具有典型的南北海陆过渡特征,降水季节性变化明显,导致水资源年内分配不均。其境内河流因蓄水工程少,难以调蓄,水量季节性变化大,使得城市、农村、农业的供水得不到保障。
2.面积大,人口多,城镇分散。
潘集区总面积660平方公里,人口42.75万。面积大,人口多,所辖城镇分散,目前城市人口不到7万。潘集区的地理特征造成了外商投资企业、城镇和私营企业相对分散,大型国有企业分散规划建设。虽然区域需水量巨大,但集中供水困难,增加了供水成本。同时,潘集区的地理特征也导致了管理的分散化。这些都使得利益冲突难以协调和解决,是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不利因素。
3.现有农村水利基础设施薄弱。
潘集区灌区大部分提灌站已建成多年,输水沟渠主体大多破损堵塞。
四。潘集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建议。
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污染将在较长时期内制约我区社会经济发展。为满足我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对水资源的要求,实现潘集的振兴崛起,必须多措并举、下大力气,全面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要着力构建四个体系,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首先,要树立资源水利观。未来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不能简单的修建水利工程,调节水量,要从经济、环境、社会多方面考虑。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转变,是治水经验的科学总结,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目前,潘集区已建设了一批适应灌区建设的电灌站,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有力地促进了工农业生产和区域经济发展。但水的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水多水少、水质差”三大问题仍然十分突出,成为潘集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单靠工程措施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树立水资源水利观,全面开发和科学管理水资源。
第二,优化水资源配置。一方面,在开发水资源时要把天上的水、地下水和地表水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另一方面,在利用上要区别对待工业用水、农业用水、生活用水和生态用水。具体来说,要开源和节流并重。
一是完善水资源供应网络,实现水资源在空间上的合理配置。如果能加快现有水渠的深挖和配套(渠网)建设,不断提高水资源调蓄能力,就能解决漫灌或田间建筑不合适造成的跑水、漏水等浪费水的现象。
二是大力推广农业节水新技术,促进农业节水灌溉的普及。要充分利用现有条件,逐步改善,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第三,地下水和地表水的统一开发和联合调度。一方面,要加强地下水源的开采和储存管理;另一方面,要利用价格杠杆合理利用水资源。
第三,积极推进节约用水,建立节水型社会体系。节水型社会的建立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和全体公民从提高节水意识、加强水资源管理、建设节水型农业和节水型城市、生态用水和水资源保护等方面的支持和积极参与。潘集区要重点节约地下水,因为市区没有自来水厂,导致大量开采地下水用于工业和生活。开采成本低必然导致浪费严重,破坏地层结构,影响饮用水安全。必须建立高成本的地下水开发利用管理制度,促进形成通过提高开采成本节约地下水的机制。
一是根据水法建立节水制度,增强可操作性,便于执法,避免不必要的水资源浪费。
二是根据《全国节水规划纲要》、《全国节水农业发展规划》和《工业节水规划》,制定区域节水规划,明确节水目标任务,使建设节水型社会成为政府的一项重要任务。
三是运用价格杠杆,引导人们自觉调整用水数量和结构,提高用水效率,减少浪费。
第四,建立节水投入机制,采取“国家、地方、用户”的原则,按照“谁投资、谁受益、谁所有”的原则确定节水投入主体,采取多种形式鼓励节水单位和个人。
第五,加强水资源管理和开发的宣传教育。水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要不断增强节水意识,建立节水型社会。
第四,通过调整经济结构,建设生态水资源。结构调整是经济发展的主线,是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措施。潘集区独特的地理结构需要加强经济结构的调整。要“以水定发展格局”,根据水资源条件确定发展重点,提高用水效率,确保发展目标的实现。
一是适应水资源承载能力,调整经济空间结构。在水资源短缺和丰富的地区合理部署高耗水和低耗水的经济项目。
二是充分考虑水资源承载能力,调整城镇体系。建立“以水定城、以水定镇工业发展合理规模”的宏观调控机制。严格执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和工业用水定额管理,真正满足用水供应和发展需求。
第三,重视水资源条件,调整农业种植布局和结构。调整种植业结构,大力发展节水农业,推动种植业由传统的“粮食作物+经济作物”二元结构向多元化结构转变,雨热并举或积极培育耐旱的优质高效农业品种。
同时,建立和完善水污染的监督、控制和处理系统,加强污染控制,建立生态水资源。
第五,建立水市场体系,实行水资源统一管理。对稀缺资源进行统一管理是国际社会的通行做法。水资源作为一种稀缺资源,必须得到有效管理。建国以来几十年的治水经验证明,人为分割解决水资源利用和保护的统一属性,不仅违背自然规律,也违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是一种盲目的、无效的或低效的管理模式。因此,应加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确保潘集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进而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第一,加强宏观调控。分配水资源使用权和用水指标;流域和区域水资源的统一管理;运用市场机制引导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制定水资源总量控制指标体系和用水定额;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
二是重视用水户的参与。通过增加用水户参与,水资源配置和水市场价格由用水户代表协商决定,实行民主决策管理,接受用水户监督,提高透明度。调动用水户参与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的积极性,促进高效用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