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拿金牌到学佛,乐嘉只是个酒鬼吗?

当一个男人爱你的时候,你常常会被细节感动。当一个男人不爱你时,你也可以在细节中发现它”——乐嘉。

上面这段话是乐嘉在《非诚勿扰》节目中说的。几年前,电视相亲非常流行,出现了许多类型的电视相亲节目,其中《非诚勿扰》节目值得一提。

节目中,莫菲和乐嘉这两个光头深入人心。他们配合默契,还帮女嘉宾分析感情问题。这个节目一经播出,收视率非常好,是同类节目中的佼佼者。

正是从这个节目开始,乐嘉开始走红。当时他也在节目上说了很多经典的话,比如“人在快乐的时候学得最好,在痛苦的时候成长”等等。他说的话能直入人心深处,那些人生观爱情观都很深刻,耐人寻味。

因为这个节目,乐嘉红了起来,收到了很多通知,他的事业也一步步攀升。但一切看似美好的东西都被他自己毁掉了。

中专毕业,靠卖化妆品找到了自己的口才天赋。

乐嘉16岁毕业。他在宁波读中专,毕业后开始工作。一开始他什么都试了,因为学历不高,只能卖房子,但是业绩也不好。

后来,乐嘉兼职做化妆品销售员,偶然发现自己在这方面很有口才和天赋。他也喜欢和女顾客打交道,能很好地把握对方的心理。由于他的良好表现,乐嘉受到了公司老板的青睐,所以他从一名销售员变成了一名培训师。

在这里工作了几年后,乐嘉通过自学考上了本科,然后成立了中国人格色彩研究中心。乐嘉发明了用颜色来分析人的性格的方法,用各种颜色来指代各种各样的人。当时,人格色度学的研究开始流行,乐嘉也出版了相关书籍。

乐嘉对演讲情有独钟,后来成为一名讲师,为许多大公司培训过。后来《非诚勿扰》找到他,想邀请他做节目里的导师。起初,乐嘉不愿意,但节目组多次诚恳邀请他参加节目,他同意了节目的要求。

《非诚勿扰》之后,乐嘉更加出名了,他还参加了《超级演说家》。这个节目的主题是演讲。作为一名家庭教师,乐嘉很受学生的欢迎,而且很有一手。那时,乐嘉会对他的团队成员的手稿发表很多评论。在团队成员上台之前,乐嘉会为他们加油,并在演讲结束后为他们鼓掌。

第二,节目现场醉疯了,和宁静发生了争执。

《超级演说家》第三季,他的一个学生是残疾人,所以他有一些心理问题。为了鼓励他的学生,乐嘉在舞台上为学生们表演了“喝酒壮胆”。结果他喝醉了,在录制现场说了很多不该说的话。

首先,他责骂他的导师。当时有导师上台,试图劝阻。结果,他被乐嘉骂了一顿,气得当场就走了。这种酒是乐嘉上台前自己调制的。谁也没有想到他会闹出这种事,因为这影响了当时节目的拍摄,对节目组和导师的影响都很大。

事后金星在接受采访时说“参赛选手都叫他音乐人,叫我们老师。因为师傅只教技术,老师是教人做人的。”金星也是一个直言不讳的人。从这一段可以看出,维纳斯并不十分欣赏乐嘉。

从那以后,乐嘉的名声不如以前了。之前参加《超级先生》的时候,和安静发生了争执。宁静认为运动员多次错失夺金机会,一直没有放弃,称这种精神勇气值得称赞。但是乐嘉不同意这个观点,所以他们吵了起来。

后来我悄悄参加其他节目的时候,说起当时的情况,说自己很震惊,没有防备,有压迫感。

这不是乐嘉第一次做出“疯狂”的举动。有一次,他和娜娜一起参加一个节目,节目中他激动得把娜娜抱在怀里。娜娜已经有家了。即使他没有家庭,这样对待女嘉宾也是不尊重的,所以娜娜的粉丝们纷纷谴责乐嘉。

《超级演说家》之后,没有人敢叫乐嘉去录节目。渐渐的,他淡出了大家的视线,但是有人拍到他在一些小城市做商演的照片。

3.乐嘉从金牌导师到落魄男人经历了什么?

2018,乐嘉曾经发过一条微博,声称自己这两年过得很不好。他以前不去一万人演讲的会场,现在坐三千多人的会场。

可见乐嘉真的大不如前了。以前节目里的金牌主持人沦落到大街上的商演,但这并不是因为他太“做作”。

为什么乐嘉慧在节目中屡屡出格?这要从他的家庭说起。

首先,他出身家庭不太好,学历不高,在社会上吃过很多苦,必然会对心理产生影响。后来,乐嘉娶了一个有钱的媳妇。妻子家庭条件比自己好很多,所以消费观不同。这段婚姻没有持续很久。

在第二次婚姻中,乐嘉遇到了一个非常好的女孩,但当时,在乐嘉职业生涯的低谷,他开始表现出暴力倾向,会殴打妻子。妻子提出离婚,因为她受不了暴力。从那以后,乐嘉开始变得有点暴躁。后来因为节目走红,大家就有点忘乎所以,开始肆无忌惮的说话。

现在乐嘉开始研究佛教,试图从佛教中找到答案,寻求身心的平衡。他不仅自己修行,还带着女儿,送她去少林寺学习了一段时间。

事实上,仔细看看乐嘉的过去,就会发现他一直在用外在的东西来弥补他内心的空缺。因为小时候没钱,进入社会后不被重视,所以需要钱和面子。后来他在节目上红了,他有钱了。面子呢?他用自己极端的语言和行为来获得大家的关注,最后的结果却是名利双收。

他还研究人的性格,并用颜色来表现他们。他说自己是个黄皮,把事情公之于众,爱炫耀。他也知道自己的性格弱点是什么,但是他自己克服不了。也许他学佛是为了寻找答案,也许他想改变自己,或者他想在佛教中找到一种解脱,希望佛教能给他带来真正的“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