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浮山有哪些民俗和特色?
浮山剪纸有五个特点:一是多点透视,单摆平展;二是装饰性;三是暴露空间和线路连接;第四种是对称折叠;第五,夸张性强,想象力丰富。
剪纸主要用于民俗活动中,如窗花、壁挂、挂帘、春节的佛尘纸、男女结婚时的新房装饰和化妆服、老少出生时的团拜和寿花,甚至还有香烛、纸人、纸马等。在葬礼上,所有这些都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民俗产生剪纸,丰富了民俗活动。
新中国成立初期,先后出现了南张村的邢、西王村的王久明、桥北村的袁月娥、石壁村的杨萍、徐村的、和村的、乔、等剪纸艺术家。其中,来自王贝村的王保贞可谓出类拔萃。她做了60多年的艺人,刀工娴熟,精湛。她亲手剪下的人物栩栩如生,动物栩栩如生。作品《猪八戒背媳妇》在1986年山西省举办的剪纸大赛中获得一等奖。70年代中期,县文化馆举办了剪纸培训班,培训了一批剪纸新手。他们在继承传统艺术的基础上,大胆创新,从单色剪纸发展到彩色剪纸和染色剪纸。使这个县的剪纸艺术突破了以往的实用范围。剪纸艺术家郑红娥、艺术家和剪纸专家梁春兰、乔、周、张的作品曾在国内外多家报刊上发表。郑红娥《农耕图》被《中国建设》杂志收录为1976年画,以英、法、西、阿、俄五种文字出版发行,并入选全国年画展览。它的原作被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1979年创作《中国古代科学家》一书,入选全国科普艺术展,获二等奖。1984后,中国福山剪纸和福山民俗剪纸相继由山西出版社编辑出版。1979县二轻工业局成立剪纸厂,有34名美工。二十四种产品已出口日本、美国、法国、意大利、香港等12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量超过65438+万套。1980年,浮山县在全国率先成立剪纸研究会,会员105人。从65438到0984,郑红娥当选为全国剪纸学会理事,山西剪纸研究会副会长。1985本县民间剪纸在省会太原迎泽公园展出。1986年参加山西省首届剪纸大会的民间艺人有10人。其中两人获得一等奖,三人获得二等奖,五人获得三等奖。同年,山西省文化厅授予浮山县“剪纸艺术之乡”荣誉称号。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央电影新闻录制厂、山西电视台、台北电视台多次采访。1993 65438+2月,文化部授予该县“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牌匾。来自美国、日本、英国、法国等国家的艺术代表团访问了该县。法中友协代表吉勒姆高度评价福山剪纸。“衷心祝贺福山剪纸的收藏和引进,造型清晰,装饰性强,表现力强。”1998农民剪纸专家梁春兰应邀赴澳大利亚讲学,举办剪纸博览会。1999春节期间,梁春兰、王澍参加山西农民绝活大赛,分别获得一、二等奖。浮山剪纸精品已成为人们收藏和赠送国际友人的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