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财务管理应把握哪些方面?

随着财务管理体制的改革,财务管理制度和核算方法正在逐步完善,各单位的财务管理逐步加强。但是,在实际的会计工作中,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在内部财务管理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论述了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

随着财政管理体制的改革,虽然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经历了从会计委派制到会计集中核算再到国库集中支付的过程,但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不能简单地认为账目已经入账,钱已经交了,单位就可以随便找个跑腿的。各单位的财务管理也必须依靠具有一定财务管理水平的财务人员来加强管理。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会计基础工作相对薄弱

1,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不高,无法满足财务管理的基本要求。有的单位认为既然在核算中心记账,那么本单位财务人员专业不专业就无所谓了。他们想用谁就用谁,逐步把原来有会计资格的财务人员换成不懂财务制度和会计账目的会计。这些会计人员不仅不太了解本单位的基本财务情况,也不了解基本账与账表的勾对关系。单位领导想了解财务情况,只是临时抱佛脚,冲到财务核算中心去问问题,根本起不到财务管理的作用。

2.原始凭证审核不严格,经常出现不规范、不合法的票据。很多单位的财务人员对本单位的票据验收不严格。很多人认为,原始票据的来源、签发日期、业务内容,如果经过核算中心审核,没有经过核对或审核。一些账单项目不完整;有的是用服务业发票报销购买商品的业务;还有人甚至用假发票报账。

(二)执行财政支出计划不严格,随意改变专项支出用途的。

一些单位领导和财务人员对财经法规漠不关心。他们认为只要是自己单位的钱,就可以随意花,可以不受财务监管和财经法规的约束。经常有人随意更改支出项目,挪用专项资金。

(三)小金库现象。

一些单位领导为了方便报销不合理、不合法的票据,或者为了部门利益在单位增加补贴或福利,违规将本单位部分收入私自上缴财政专户,形成违规严重的“小金库”。这种做法不仅严重违反了“票费分离”、“收支两条线”等财经法规,而且容易滋生腐败,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

(四)固定资产管理不规范,流失现象严重。

目前,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的管理还不够重视。他们认为财务账目已经在财务核算中心入账,不需要再设置任何账簿,甚至应该设置的固定资产账户也应该取消。购买的固定资产不登记,国有资产处置随意。有的未经批准出租固定资产或兴办经济实体;有的在转让或拍卖固定资产时未经评估低价出售;部分固定资产未按规定程序办理审批手续就随意报废,造成固定资产大量损失。还有很多流动性很强的贵重资产,如相机、摄像机、便携式电脑等,长期无人问津,被个人占用。

(E)该股的内部控制系统需要改进。

一些单位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不够重视,导致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或相关内容缺乏合理性。很多不相容的职责没有按规定分开,无法达到相互制约和牵制的目的。比如有些单位的财务人员不仅是财务会计,还负责办公用品的采购,使得会计事前、事中、事后的审核监督流于形式。也有单位不按章办事,只是“把制度印在纸上,挂在墙上”,只是为了应付有关部门的检查。但具体执行却大打折扣,使得内控制度形同虚设。

(6)工程投资缺乏监督机制,基建项目暗箱操作,助长了腐败的滋生。

一些单位对工程投资项目缺乏效益分析和科学论证,盲目决策,缺乏对决策全过程的监督和控制。有的单位不按规定进行工程项目公开招标,暗箱操作。他们往往利用手中的权力,制造一种表面上公开、公平、公正的假象。事实上,他们已经任命了中标人,用于个人回扣,并公开将公共资金放入个人口袋。

(七)重视预算收支,忽视预算编制和评价,使得现有资金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人员认为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就是“要钱”再“花钱”的过程,对预算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采取应付的态度,进而形成财务决策的随意性,造成管理上的“松、散、乱”现象。有些单位虽然编制了预算,但没有跟踪审计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益。即使他们跟进调查,分析也很肤浅,总结也很简单。效益评估基本走过场,成本评估几乎空白,导致很多项目资金难以达到预期的社会效益。

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

针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这些问题,为进一步加强财务管理,督促相关单位严格执行财经法规,节约使用财政资金,确保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从源头上控制和预防腐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本文提出以下对策:

一是加强对单位领导和会计人员的财经法律法规培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健全会计基础工作。

首先,加强对各单位领导的法律知识和财务管理制度培训。上级主管部门要定期组织行政事业单位领导认真学习《会计法》、《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等法律法规和制度,使他们真正认识到加强财务管理的重要性,督促他们严格控制人员使用,坚持会计人员持证上岗制度。要加强会计人员的专业培训,提高其专业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将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应用于会计基础工作。

其次,督促各单位建立健全财务规章制度,完善资金收支审计,加强会计监督,规范会计业务。全面落实“收支两条线”规定,将所有收入全额纳入预算管理,实行全面预算,全面推行“以收定支”、“票费分离”制度化;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必须将不相容的岗位分离出来,对各个岗位进行牵制和制约,并加强对专项资金使用的监督检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社会效益。

第二,完善资产内部控制和监督机制,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根据《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一是要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登记制度。取得的资产应及时入账,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第二,要严格执行财产检查制度。各单位应对固定资产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盘点,每年进行一次全面盘点,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查找原因并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处理,确保财产的安全和完整。第三,完善固定资产验收、保管、使用、交接和处置制度。防止随意报废和变相低价销售。第四,加强固定资产损坏和损失赔偿制度。对造成国有资产流失、损坏和浪费的单位和个人,应根据情况追究责任并予以赔偿。

第三,建立和完善基础设施项目的监管体系。基建、维修等工程项目往往需要大量资金,因此工程项目从可行性研究开始到竣工验收交付必须接受全过程的审计监督。建筑和工程设备材料的预算、决算应当公开招标,并在工程材料的审批、采购、支付、验收、保管、使用等各个环节严格执行。结合单位实际,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相结合,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监控,构建以“预防”为主的预控体系,从源头上遏制腐败的滋生。

第四,加强预算管理,增加管理约束力。坚持预算编制、执行和评价并重的原则,彻底改变“捏头捏尾”的预算管理模式。科学合理编制部门预算,大力推广零基、绩效编制法,实行预算内外综合规划,所有收支全部编入预算。还要依法执行部门预算,严格按照批准的预算有计划地组织收入和安排支出,逐步杜绝随意变更预算和追加预算的做法。

第五,充分发挥审计机关的整体功能。行政审计与其他专业审计的有机结合,意味着审计数据和审计信息可以共享。充分发挥审计机关的整体作用,提高审计效率和质量,通过审计监督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