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山脚下的山村幼儿园
艾莎娜是光栅牧民定居幼儿园39名哈萨克族儿童之一。当地人把这个幼儿园称为“冰山下的幼儿园”。在幼儿园操场上,可以看到不远处山顶常年积雪的慕思岛冰山。
拉斯特村是新疆阿勒泰地区吉木乃县乌拉特镇的一个哈萨克族牧民定居村,地处中国西北边陲。从2009年开始,这里的牧民就住进了政府修建的安置房。从吉木乃县到这里需要半个小时的车程。
慕斯岛的冰山,在这片干旱缺水的土地上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世世代代生活在慕思岛脚下的人们视水为奶,视山为母,所以节水教育也是这个幼儿园的一大特色。
幼儿园的39个孩子分为大班和混龄班。两个班各有名字:大班叫节水智慧班,混龄班叫节水示范班。诺德·海拉蒂主任说:“我们应该让孩子们知道,他们生活在冰山脚下,珍惜和爱护水,教育孩子们节约水资源,爱护冰山,爱护地球。”
光栅牧民定居幼儿园于2014年6月投入使用,是吉木乃县17村级幼儿园之一。它的成立源于公益行动计划“一村一园:山村幼儿园计划”。
自2009年以来,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通过与地方政府、捐赠企业、机构、个人和非营利组织的深入合作,开始试点在村级设置幼儿园,为欠发达地区3-6岁儿童提供低成本、高质量的免费学前教育。这个公益行动计划就是“一村一园:山村幼儿园计划”。
2012,11,“一村一园:乡村幼儿园计划”推广到新疆阿勒泰吉木乃县。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筹集469.3万元,与吉木乃县政府合作,在吉木乃县开展山村幼儿园项目。初建村级幼儿园17所,覆盖全县41个行政村,为1200多名农村儿童提供免费就近学前教育。
在全国范围内,“一村一园:山村幼儿园计划”项目覆盖云南、贵州、新疆等1个省(自治区)的31个县,建立了3000多所山村幼儿园,惠及20多万农村儿童。
艾莎娜的父母是哈萨克族牧民,他们遵循“一年四季变换,一年四季放牧”的传统,常年在萨吾尔山的牧场上游荡。她和爷爷奶奶住在一起,夏天会被送到父母那里,和他们一起在夏牧场的草原上过暑假。
与艾莎娜的家庭不同,林泓村的一些牧民将他们的牛羊送给其他放牧的村民,并留在村里定居。他们在分配的土地上种植牧草,或从事手工业或商业,结束了他们的游牧生活。目前全村540户***1440人。
林泓村的幼儿园和小村一起建在村中央,在政府修建的一排排整洁宽敞的蓝屋顶村民安置房中格外醒目。
走进总面积1.704平方米的幼儿园,室内走廊以中国传统文化、爱家乡、爱冰山为主题进行装饰。老师们为孩子们设计了至少五个主题游乐区,电子教学设备配备齐全。为儿童“种植园”设置了30米跑道、沙坑、轮胎和滑梯等户外设施,以充分满足儿童的娱乐需求。
幼儿园课程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分别为大班和混龄班设置不同的主题活动。比如在语言领域,混龄班孩子的目标是能够用国家通用语言进行日常对话,而大班孩子的目标是能够完整背诵儿歌并理解其内容。
幼儿园有1名园长,5名专任教师,1名山村志愿者。7名员工均为学前教育专业毕业,教师学历合格率为1.000%。教师国家通用语言水平达到二级以上,一线教师和护理教师均接受过幼儿教师专业培训和护理教育培训。
每天早上,Aisana的祖父母带她去幼儿园。“孩子上幼儿园很开心,我们也更放心把她放在幼儿园。除了学习我们教不了的东西,艾莎娜在幼儿园还免费吃一日三餐。”艾莎娜的祖母巴合提汗说。
吉木乃县所有农村幼儿园,包括光栅牧民定居幼儿园,都实现了一日三餐定时供餐,比大多数贫困地区提前实现了3-6岁儿童营养保障。
“我们的目标是关爱冰山脚下每一棵成长中的幼苗。从爱国主题教育出发,把保护冰山母亲和水资源作为办园特色,让孩子们懂得爱护祖国和家乡的绿色山河。”导演诺德说。
2017年,吉木乃县学前三年毛入学率达到100%,2012年,该数字为78%。全国范围内,学前教育2019毛入学率为83.4%,学前教育2020毛入学率为85.2%。
任何人都不能被落下。“一村一园:山村幼儿园计划”保证了孩子早期的发展机会,践行了教育促进农村脱贫和社会流动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初衷,从而实现社会公平。
2018年7月,“一村一园:山村幼儿园项目”在世界教育创新峰会上荣获2018年度世界教育创新项目奖,成为该奖项设立以来首个获奖的中国项目,被称为“教育领域的诺贝尔奖”。(文/图陈维崧摄于2021,13-14)中国故事工作室出品。
光栅牧民定居幼儿园被当地人称为冰山下的幼儿园。在幼儿园的操场上,可以看到不远处山顶常年积雪的慕思岛冰山。
光栅牧民定居点幼儿园门口。这所山村幼儿园于2014、10投入使用,是吉木乃县村级幼儿园之一。
混龄班的班级。这个幼儿园的39个孩子分为大班和混龄班。两个班各有名字:大班是节水智慧班;混龄班是节水示范班。
晨光中文化墙办幼儿园的宗旨很醒目:“关爱冰山脚下每一棵成长中的幼苗”。
在另一面文化墙上,有十二种孩子想要表明的态度,比如“爱国”。
中国传统文化在室内走廊中的主题布局。
大班的孩子Aisana跟在老师后面看书。她的父母是哈萨克族牧民,他们遵循着“一年四季变换,一年四季放牧”的传统,常年在萨吾尔山的牧场上游荡。
Aisana在家里跳“黑马”。她和爷爷奶奶住在一起,夏天会被送到父母那里,和他们一起在夏牧场的草原上度过一个暑假。
Aisana拿着心爱的奥特曼玩具在家里和爷爷奶奶合影。奥特曼“穿”的衣服是他奶奶巴合提汗做的。巴合提·汗在村里经营一家皮衣店,为牧民订购鞋子、帽子、内衣,冬天御寒。艾莎娜说,她长大后想成为一名医生,因为她可以拯救他人。
Esana的同桌Gaslan在幼儿园吃早餐。吉木乃县所有农村幼儿园,包括光栅牧民定居幼儿园,都实现了一日三餐定时供餐,比大多数贫困地区提前实现了3-6岁儿童的营养保障。
加斯兰(右)和他的双胞胎哥哥阿斯兰在同一个班。两个活泼的兄弟长大后都想当特种兵。
双胞胎兄弟阿斯兰和加斯兰在家里和父母合影。他们的父母把自己的牛羊送给其他放牧的村民,自己留在村里定居。
蒋博塔,大班的孩子,上课很积极。她说她长大后要当一名教师。
在jumbota家,Noord导演和她一起跳了欢快的《黑马漫步》。
姜博塔(左二)与家人合影。她的姐姐江也尔克(右二)在村里的小学上六年级,另一个姐姐在读高中。
混龄班的孩子姜布兰在唱儿歌。他的父母也结束了游牧生活,一家人在村里经营着自己的小卖部。姜布兰说他长大后想成为一名消防员。
姜布兰(左二)和家人在食堂合影。弟弟叶(Ye Chanbran)目前正在接受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发起的“于慧中国”公益项目的免费早教培训。该项目为6-36个月儿童的家庭提供每周育儿指导。训练有素的家访员帮助家长为孩子提供丰富刺激的环境,促进孩子和家长的互动,帮助孩子学习。
大班的孩子恩卡尔在幼儿园的宿舍里穿着大衣。她长大后想成为一名解放军。
Nkar(右二)与家人合影。她的姐姐恩珠(左二)在村小学上六年级。
大班的孩子不说最喜欢数学,长大了想当科学家。
文别的弟弟米营养师(左二)在混龄班。他从来没有出过吉木乃县,他很想去首都北京看看。
文没有提到这个家庭在他们自己的牛棚里。他们在分配的土地上种植牧草,结束了他们的游牧生活。
别提全家福了。乌拉孜汗爷爷(左二)以前是村干部。765,438+0岁的他,一生放牧,深刻体会到新旧社会牧民的生活变迁。
大班教室里的地球仪。2017年,吉木乃县学前三年毛入学率达到100%,2012年,该数字为78%。全国范围内,学前教育2019毛入学率为83.4%,学前教育2020毛入学率为85.2%。
大班的孩子们在主题游乐区做健美操。“一村一园:山村幼儿园计划”确保幼儿早期发展机会,践行教育为农村扶贫、社会流动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初衷,实现社会公平。
更多故事请看中国新闻中心世界相专栏。输入> & gt& gt& gt& gt& 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