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泰县社会

清朝时,永泰的建筑者已经走遍了八闽。清代广建县工匠建造的文庙和连奎塔,在规模和技术上都达到了相当的水平。民国时期,福州建立了福州电厂、华南女子文理学院等10余家建筑工厂,承接当时一流的建筑工程。然而,这个县的城乡建设长期处于落后状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交通条件的改善,城乡建设逐渐发生了变化。1960后,永泰县施工队伍壮大,施工技术逐步提高。县政府大楼、张成宾馆、南门百货大楼、电影院、张成电影院、县体育场、塔山公园相继建成。城乡街道不断扩大,公共设施不断完善。从1953到1987,全县全民和集体单位基本建设投资达到88410000元。由于水电的发展,不仅加快了工矿建设的速度,而且照明等生活用电也得到了很好的解决。截至1987年底,全县已有243个村安装了电灯。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在县城建立自来水公司,许多村庄都用上了自来水。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工业和交通运输的发展而造成的环境污染得到了治理。工业废水、废气、废物等污染得到初步控制。1982成立县房地产开发公司后,住宅商品房建设步伐很快。从1982到1987,国家投入住房建设资金6133700元,住房建筑面积74599平方米。随着城乡建设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环境焕然一新。

2008年,永泰县完善了41个示范村和整治村的新农村建设规划。“百花工程”试点村新建房屋863间,搬迁139户620人。完成20个行政村通水任务,被列为福建省第五批初级水利县。农村公路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全县254个行政村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总里程739.5公里,总投资2.65亿元。农村户用沼气池建设年度任务完成;15个乡镇155个村通过验收,嵩口镇被列为全省示范镇。132行政村和自然村建设全面完成。新行政村有17水泥篮球场,15健身路径。举办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班495期,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培训1006人。永泰县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宋代张的词,清代的诗,柯琦的画,都曾名噪一时。民间文艺历史悠久,民歌传唱时间长。“诗社”和诗社已经持续了一百多年。清末出现了一些颇有影响的戏班,如“忠足乐”、“青云仙子”等。这些活动大多是自发的,政府也没有设立专门的机构来引导和管理。

建国后,县里成立了文化局和文化馆,群众文化活动有专门的机构进行领导、管理和辅导。大众文化、民间文艺、文学创作、戏剧表演、图书档案、影视广播等。取得了很大的进步。1966年开始的10年“文化大革命”,给文化事业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传统文化被视为“封闭、资助、修复”,被禁止。文化界人士被视为“鬼怪”,大多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和破坏。

继1979之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 * *再次为文化事业的繁荣开辟了广阔的道路。到1987,全县已建立乡镇级文化站21个,村级文化室149个,群众文化活动不仅有场所,而且有管理机构;全县已举办六届大型文艺演出和展演(14前1978)。每年县、闽剧团的演出都在200场以上,最高的一年有333场。该县成立了文艺创作指导委员会、剧目室和业余创作组,积极开展文艺创作,还出版了《永泰文艺》(季刊)。电影放映队伍从1955的1发展到1987的22人;放映场次从1963的292场,13万余人,增加到1987的6144场,364万人。档案馆已全部梳理民国档案,完成所有县级机关档案鉴定。农村广播覆盖率90%;大小电视差转台22个,电视覆盖面积达到65%;城乡有一万多台电视机。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丰富了人民的精神生活,造就了一批文化人才。被吸收进各种协会的会员有:1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民间作家协会福建分会会员2名;中国戏剧家协会福建分会会员5人;中国曲艺家协会福建分会有1名会员;中国舞蹈家协会福建分会有1名会员;中国摄影家协会福建分会会员2名;中国美术家协会福建分会会员8人;中国作家协会福建分会有1名会员。

2008年,来福士龙、纸狮、虎尊拳、安海拳成功申报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嵩口镇被评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漫长历史时期,永泰县的教育发展缓慢。五代时,张姓、黄姓跟随王入闽,其后裔为避乱而居永泰,兴办家塾、家塾,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本县的教育事业。但在封建时期,全县能入官学的只有百余人。现代教育发展于民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福州、长乐等地的七所中学迁至永泰,幼儿至中学教育一度兴盛,培养了一批有一定成就的人才。37年(1948)全县有110所小学(含民办小学),学生6359人,仅占适龄儿童的39.3%。有2所中学只有253名学生。建国前夕,全县80%的人是文盲。

建国后,各类学校和学生的数量有了很大发展,但从1957反右到1966后的“文革”,教育事业受到了干扰和破坏。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永泰的教育逐渐走上了正轨。到1987,全县有幼儿园301所,在园幼儿7034人;小学485所,学生43632人,占适龄儿童的96.12%;普通中学13,在校生15461。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教育质量逐步提高。从1977到1987,该县将1495名高中毕业生送到各高校深造;1260初高中毕业生进入中等专业学校。但从1985开始,社会分配出现了“脑体倒挂”现象,影响了教师队伍的稳定性,造成了“流动生”现象的蔓延。此外,教育经费不足、师资短缺等问题没有得到及时解决,对永泰教育造成了不利影响。

2008年,永泰县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16农村中小学重建项目部分完工,15农村中心小学寄宿制学校全部完工。被授予“福建省首批助读示范县”。以优异成绩通过省、市、县教育督导评估验收。民国以前,永泰城乡多以个人行医,多为中医。民国三年(1914),基督教会在城关开了一家恒通医院,三年后关闭。直到民国二十七年(1938)六月,县政府才建立了简陋的县卫生院。由于缺医少药,医院无法发挥有效的防疫作用,所以各种传染病和地方病仍在城乡长期肆虐。至于妇幼保健,就更落后了。县卫生院只有一名助产士,所有产妇分娩都由助产士接生,甚至“自我包装”,孕产妇和新生儿死亡率高得惊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县人民政府十分重视医疗卫生事业。从1951一个不起眼的县医院,发展到1981五个医疗卫生机构和21个颇具规模的乡(镇)卫生院(或中心卫生院)。全县已形成较为完善的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网络。国有医药单位从无到有,1956成立县医药公司,有4个药店,1个药厂。1987年,全县卫生技术人员576人,平均每名劳动者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8人,其中医生0.7人,护士0.5人。床位497张,平均每千人床位数为1.58。随着医疗技术的提高,鼠疫、天花被消灭,霍乱等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麻疹、痢疾、百日咳、乙脑、结核病等慢性传染病发病率降低。新方法的分娩率达到94.4%,新生儿死亡率下降到27.3‰,年出生率下降到12.74‰,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到6.9‰,人民体质明显改善。

2008年,长清、盖阳、陆玲三个乡镇卫生院门诊楼建设完成。免费婚检服务全面启动。自恢复婚检以来,全县婚检率达到85%。清朝以前,永泰有传统的民间体育项目,如武术、游泳、划龙舟、舞狮、舞龙等。此外,还有踢毽子、跳绳、攻牙机等儿童游戏运动。至于下棋,自古就有。民国以后,学校开始开设体育课,体育活动逐渐发展起来。上世纪40年代初,由于日本入侵,许多学校从福州等地迁来,体育界的一些人也在体育活动一度兴盛的永泰避乱。27年(1938)举办了第一届县运动会,随后分别于28年、30年、31年举办了第二届、第三届、第四届县运动会。抗战胜利后,学校陆续迁回原地,很多外地人离开永泰,体育活动相对减少。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许多政府机关和团体都设立了兼职体育工作人员,并不时加大宣传力度,促进体育活动。特别是广播体操活动在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开展得很好。乒乓球也成为一项受欢迎的活动,篮球、排球等活动在该县广泛开展。1951年,举行了建国后第一次全县运动会,此后每年举行一次。到1958,第八届全县运动会召开。1959 ~ 1961“困难时期”停止县运动会,1967+0举行第九届县运动会。后来由于“文革”,第十届县运动会直到1978才举行。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永泰的体育事业得到了恢复和发展,但知名度和竞技水平仍然不高。只有武术比较有名,发源于永泰的“虎尊”拳现在已经传到了日本和西欧的一些国家。

2008年组队参加第六届全国武术比赛,分别获得两项一等奖和两项二等奖。从8世纪开始,永泰人的生产劳动实践中逐渐出现了一些能工巧匠。如唐代铸造了县城重光寺、下匡能仁寺的铜钟。宋元丰至清道光年间,先后开采了太原银厂的银矿、乐山的锌矿和蒲边的钼矿。清代医学家李俊的研究成果受到医学界的高度评价。明清时期,该县以加工梅果闻名,上世纪80年代后,加工的化学核甲营子更是享誉海内外。但因为地处山区,交通不便,长期封闭。总的来说,这个县的科技发展比较慢。

建国后,永泰逐步开展群体科技研究和实验。建国初期以发展农业科技为重点,先后建立了北斗农场(良种场)、气象站、种子站、兽医站、水文站、农业研究所等机构。并重点抓好水利、农业技术指导、土壤改良、良种引进、化肥推广、化学农药、病虫害防治等。在1950年代后期和1960年代以后,工业中的科技活动逐渐加强。1959年3月成立县科学技术委员会,作为管理全县科学技术的政府职能机构。此后,该县科技队伍逐年扩大,专业门类逐渐增多,技术水平也不断提高。但是,由于“左”的倾向的影响,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科技活动受到了严重的干扰和破坏。直到3月1975才恢复了科委的组织。江青反革命集团粉碎后,永泰的科技工作逐渐走上正轨。1978,县科协成立。此后,各镇成立了科技协会,成立了各种专业学会。

从1974到1985,全县较有成效的开发项目50个,其中工业12个,农业22个,林业6个,资源调查4个,山地资源综合开发6个。星火计划从1986开始实施,到1987,两年间共开发科技项目37项,其中31项,其中国家项目2项,省项目1项,市项目4项,县项目24项。

2008年组织实施省级科技项目1项,市级科技项目7项,县级科技项目21项。永泰三中获第二十二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