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理论学习的四点体会
第一部分:小学数学理论学习的体会我们的课堂应该是实用有效的。有效就是效益,效率高,效果好。学生不仅可以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教师也可以实现教学目标。这是我们追求的课堂。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何设计一个新颖有趣的场景,一下子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每个老师都在思考和不断实践的事情。这一点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更为重要。说话好动,走神是一年级学生的重要心理特征。所以,好的开头往往能一下子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让他们自觉参与到你的课堂中来,事半功倍。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总是尽力寻找和挖掘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话题,如已有的课件、教学参考、授课老师的教学反思等,尽力设计能激发学生兴趣的场景,以达到实效。
记得印象比较深的是《10的知识》的教学。其实所有同学都知道10,只是我们书本上还有这个知识点。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有兴趣听课,这样我才能很好的开展教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开头:我简单地操作了一下键盘,屏幕上出现了数字娃娃“0”,然后跳出了“1”、“2”、“3”、“4”、“6”、“7”、“8”、“9”。同时给自己发声:“9”说我最大,看不起”。学生们一个个盯着我,然后我问:“孩子们,你们相信吗?“屏幕一闪,1和0站在一起,紧紧地吸引着孩子们。自然地把学生引入新课:“10的理解。“效果出奇的好。
第二,从学生的学习风格谈有效性。
记得教一年级的时候,很多孩子已经掌握了10以内的加减法甚至20以内的加减法,有的还能做到100以内。当我刚开始上学时,我遇到一些父母,他们会自豪地告诉我,他们的孩子学习数学应该没有问题,因为他们的孩子可以很快地解决问题。然而,过了一段时间,我发现事实并非如此。那些自以为计算很快的孩子,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总是出错,考试成绩也不是很理想。家长觉得很难理解。其实原因很简单,就是他们误解了数学。数学不够做几个加减法。学习数学的目的是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最终是运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所以作为老师,我们更应该重视学习方法的传授,这一点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尤为重要。我们会从一开始就给他们准确的学习方法,教会他们如何听课,如何参与课堂,通过“提问、合作、动手、练习”等学习方法,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第三,实现有效课堂还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师生关系:
这么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让学生喜欢你的课,比什么都重要。因为孩子喜欢你,所以在你班上会特别活跃。不管你让他们做什么,他们都会做好。师生之间的默契会大大提高课堂效率。
2、教师与教材的关系:
我们每个老师都要对教材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把握教材的体系、结构、内容、重点和难点。然后根据班里中学生的实际情况,规划课本上知识的呈现。认真备课,上好课。但是真的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一节课下来总是很可惜。归根结底还是没有把握住教材的写作意图,尤其是现在的新教材。每个人都在摸索,有时候我们会犯穿新鞋走老路的错误。记得当初讲两位数计算课的时候,看了参考资料,觉得这个内容和以前的老教材没什么区别,只是把以前表格格式的两个条件一个问题改成了情景。所以我还是按照原来的教学方法。结果我发现课堂气氛很沉闷,学生也不能按照我的要求讲条件。效果不灵,于是课后反思。发生了什么事?第二节课,我换了一种方式,不再问条件和问题。对于每个问题,学生被要求阅读课文,闭上眼睛思考情境,然后根据想象的情境提问。突然发现课堂气氛活跃了,更多的同学举手了,比第一节课好多了。所以作为教师,要真正把握教材,明确教材的知识点、重点、训练点、拓展点,最终制定出更贴近学生、更有利于学生接受的更合理的教学方法。
3、学生与教材的关系:
让教材更贴近学生,为学生发展服务,是新课标的新理念,教学要“以人为本”。要实现课堂的有效性,就要把握好教材和学生的关系。我们不能忘记,我们教学的对象是有思想的学生。作为老师,我们不应该总是居高临下。有时候我们需要放下架子,假装听不懂,精心设计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第四,从实践中谈实效。
习题是小学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新课还是复习课都不可缺少,也是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形成技能的重要手段。因此,我们课堂练习的设计应该尽量做到:
1,少而精。
2.很典型。
3.能体现教学内容的精髓。
4.提问恰当,恰到好处。
5、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分层布置作业,尽量让各个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作业要求,提高作业布置的有效性。
总之,课堂教学必须是一种有目的、有效益的活动。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一个学期的课堂实践,有收获也有不足,我会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思考,不断进步。我们教师要立足于日常教学,摆脱浮华的、功利的追求短期利益的思想,在学习后反思,在实践后反思,在反思中提高,在提高中再学习。我相信我们都会进步。
第二部分:小学数学理论的学习体会1。教科书的内容反映了生活中的数学。
xxx版小学数学教材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特点。打开xxx高一数学教材,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生动有趣、图文并茂、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彩色图表,都是学生生活中看得见、用得着、看得懂、体验得到的,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和作用,增强对数学的理解。增强学习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熟悉的生活情境、有趣的事物、可操作的素材,使数学教学具体化、直观化、形象化。
第二,教材内容体现了活跃的数学。
新教材在内容安排上没有举例,而是以认、说、做、数、比、摆的形式,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体验和学习数学。在教学中,我灵活设计符合低年级学生好动、健谈、好玩特点的活动情境,唤起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好奇心,同时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情境中互动友爱,轻松愉快地体验和学习数学,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第三,教材内容体现了解题数学。
新教材注重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大胆思考、猜测、控制、尝试,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学从思开始,思从问开始”,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我在教学中采用开放式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留下大量的时间和空间,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的进一步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四,版型布局有些难度。
比如第一本书,关于钟表理解的单元,第一节课的整点半小时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因为这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和接受能力。但第二节课,让学生知道“几点了”“几点了”,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因为学生毕竟才6岁,对“多”和“快”的概念模糊不清,难以区分,认知能力达不到这个程度。我在教学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难,一些学生很难接受。
有些练习难度很大,大部分学生很难独立完成作业,但需要老师或家长陪同。如果没有导师,他们无法完成学习任务。
第五,版本的编排忽视了学生的实际。
在第三册乘除法初步理解的教材安排上,xxx教材比旧教材增加了一半的教学时间,编者的意图非常明显。让学生通过运算来体验乘除法的产生和意义,应该是一个非常好的想法,但或许他们忽略了学生的实际。现在已经是xx世纪了,学生对乘除法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他们很难在课堂上按照编者的意图一步步去理解知识。
另外,实际问题的编写要考虑到当地学生的实际情况(如地区差异、城乡差异等。),还要考虑开阔学生的视野。
新教材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新”,给教师留下了很大的自主空间。希望观点不同的老师可以互相交流,互相促进。
第三章:小学数学理论的学习体验。这十一天的学习活动丰富了我的假期生活。现在,我谈谈对这次培训活动的一些想法。
至于如何更好的“重视课堂,实施有效教学”,小学数学训练的体会确实是一个值得每一位老师探讨和研究的问题,也是我这几年教的最大的困惑。现在我就说说我作为参与者的感受。
首先,培训活动加深了我对课前备课的理解。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知道小学数学的备课应该准备什么,应该注意哪些方面。但在实际操作中如何实施,还很模糊。经过这次培训活动,我真正明白了有效的备课活动的流程:课程标准解读与教材分析——学习者特点分析——教学目标确定——近期发展领域分析——教学处理与策略选择——教案展示。我先说一下教材分析:教材分析并不是只说教材。在教材分析中也需要明确编者的意图。借此可以实现哪些阶段性目标?在什么总目标的指导下,应该在课堂上具体落实目标?我们的教学应该让学生形成什么样的能力?另外,从其他区块的准备中,我也知道了我们的教学要关注学习者的特点和他们的近期发展领域,如何让我们的教学真正惠及他们,形成他们的能力,这才是我们教学的最终目的。因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科学素养、合作意识和开放视野,具备包括计算和实际应用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此,数学教学应该能够在培养现代社会所需的新一代人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也就是说,我们的教学要让学生形成能力,而形成能力的最终目的是为社会服务。只有搞清楚这一点,我们的教学才能更有效。
其次,它给我创造了一个学习的机会。
现代教育加强学科融合,要求教师成为教育研究者。这就要求我们的老师必须学会合作,互相帮助,充分发挥团队的力量,才能把我们的教育做好。事实也是如此。在这次培训活动中,我经过思考不禁得出一种力量,那就是努力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可能就是人是群居动物的原因。
再次,通过这次培训,可以取长补短,看到很多老教师的风采,认识很多优秀的年轻教师。通过交流,我知道自己真的有很多不足,可以从中学习,求教,这也是我成长的好方法。
另外,参加完这次活动,我也有以下几点思考:
因为这种备课活动费时费力,不可能把所有的备课过程都呈现给大家。所以要思考如何处理“磨”的真实有效性。
通过参加这次培训,我真的大开眼界,从其他老师身上学到了很多有价值的东西。我会在以后的教学中运用我所学到的技能。
第四章:小学数学理论的学习体会下午的培训和学习让我对小学数学教学规范有了初步的了解。就此,我想谈谈我自己在这项研究中的经历:
第一,严格要求,培养良好习惯。
一年级知识不多,关键是培养习惯。我们应该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磨刀不误砍柴工,良好的学习习惯会让课堂教学得心应手。
第二,创设情境,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
新课程实验教材关注儿童心理。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对任何事情都不可能有持久的兴趣,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生动的情境,让学生从直观生动的情境中发现新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数学学习的世界。比如杜老师的《纵横平衡》就为学生创造了一个非常直观的情境来介绍教学内容。这种直观的情境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到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的活动中,使学生在积极的情绪中自主、主动地探索和发现新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创设情境,依托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发展和体验数学的价值。
第三,学习内容生活化,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充满了大量的数学知识。在教学时,我们将数学融入生活,让他们感受到生活与数学息息相关,数学就在身边,让他们感受到与数学的亲近,激发他们学习和发现数学的欲望。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用学生熟悉、感兴趣、贴近现实生活的材料代替数学题目。比如学习分数整除时,老师从买饼开始,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熟悉学习,不枯燥,体现了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增加了教学的有效性。
第四,学习方式活跃,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活动是学生最喜欢的学习形式。创设学生喜欢的活动,让学生在自由、轻松、积极的学习氛围中主动感知、探究、发现数学问题,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新教材重视学生探索知识过程中的以下活动:
1,关注运营活动。好动是孩子的天性,所以让学生投入到“学玩结合”的活动中,让枯燥的知识变得有趣。比如杜老师的《垂直与平衡》中安排了大量的动手时间,让学生在叠、画、荡中认识和感知平行四边形的形状。
2.关注游戏活动。爱玩游戏是孩子的天性。特别是小学生,可以通过游戏激发学习兴趣。如果学生兴趣浓厚,把苦学变成乐学,就会有强烈的主动学习的欲望。
3.关心学生,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
总之,通过这次学习,我为自己的课堂教学增加了很多宝贵的经验。我会把学到的经验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