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结合笔者所学,谈谈如何在科室开展护士分层岗位管理的实践

我国护理人力资源浪费严重的原因之一是简单的“平台式”管理模式[1]。因此,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探索护士分级管理和使用的新路子,解决护理专业建设和队伍稳定发展的问题迫在眉睫。

1探索护士分级管理新途径的背景。

2005年卫生部召开全国护理工作会议,印发了(《中国护理发展规划纲要(2005-2010)》)。2006年,广东省卫生厅发布了《广东省护理发展规划(2006-2010)》和《护理管理规范》明确要求各级卫生机构根据临床护理岗位的岗位职责和技术水平要求,调整护士结构。将护理岗位的工作职责和技术要求与护士的分级管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不同层次护士的作用。南方医科大学的前身珠江医院是第一军医大学附属医院。2004年随大学集体转制移交广东省。如何在人才紧缺的困境中抓住机遇,落实上级制定的纲要和计划,稳定和发展护理专业队伍,培养专门人才?为此,我们围绕“护士分层管理”这一课题进行了一系列探索。

2.探索护士分级管理的新方法。

2.1分层队伍结构,探索护士因材施教:广东省卫生厅2006年发布的护理工作管理规范为护士个人发展设置了两个台阶,一个是从普通护士到专科护士的专业台阶,分为助理护士(未注册护士)、初级值班护士、高级值班护士、专科护士四个等级;另一种是从护理组长到护士长的行政阶梯,分为护理组长、护士长、护士长三个层次[4]。这两步跳出了技术职称的框框,解决了护士个人发展的路径,让护士有了更多个人成长的选择和机会。在实践中,我们先梳理其进阶标准与理论上两步的关系:未注册护士为助理护士,注册后5年内护士完成5年初级责任护士规范化培训,达到专科要求的核心能力标准,可晋升为高级责任护士;高级责任护士通过专科知识、临床实践和病例积累的培训,通过专家认证,晋升为专科护士;具有专科护士资格的护士可以通过管理课程竞争护士长或护理部主任的职位。护理组长是护士长的助手和后备人选。护理组长可以选择竞聘病房护士长,也可以通过专科知识的培训和临床实践的积累,申请专科护士的认证,取得专科护士资格。新当选的病房护士长应具有护理组长经验和良好的管理能力;高级责任护士也可以通过管理课程培训竞争护士长。2006年以来,根据我省制定的规范要求,护理部、人事厅探索了参照学历、资历选拔护理组长、护士长的机制。护士长是科室护理团队的核心,地位不高但很重要。由于医院规模的扩大和床位的增加,2007年底医院需要增加临床科室护士长10人。护理部在制定护士长竞聘上岗的考核条件时,向组织人事部门建议,护士长的选拔应增加I临床实践能力考核的比重。由此,临床一线的优秀护理组长全部入选,起到了积极正面的指导作用。针对医院护士年轻、骨干少的现状,我们将护理组长和高级责任护士的职责合二为一。统称为护理组长,每个科室有3 ~ 4名护士。在选拔护理组长时,我们把专业技术能力和组织协调沟通能力作为护理组长的优先选拔条件,既选出了好榜样,又激发了护士积极的工作热情,收到了良好的预期效果。

2.2分级岗位职责,护士以团队为单位工作:在护士分级管理的过程中,积极倡导团队文化,充分发挥每一个人的作用。

护士在团队中的角色。2006年底,护士排班模式同步改革,由不连续分段排班改为8小时连续排班。我们探索改变护士“单兵作战”的工作形式,将一个班次的护士组织成临时工作小组,由护理组长带领本班次成员完成工作。我们根据不同层次重新定义了我们班护理工作的岗位职责。护理组长作为临时小组组长,主要职责是发现和解决患者医嘱范围以外的护理需求,带领和指导初级责任护士处理复杂疑难病例的护理问题。监督护理措施的实施;轮班期间处理护理紧急事件。初级责任护士的主要任务是执行医嘱和护理;助理护士的任务是协助初级护士完成病人的生活护理和间接护理,比如在新医院接收1病人。助理护士的职责是安排床位,确认初始身份,登记入院;值班的初级责任护士负责检测和记录第一生命体征,介绍医院环境、制度和患者的医生护士,护理组长(高级责任护士)对患者进行全面的入院评估,制定护理方案。比如,主要责任护士完成手术患者的术前准备,护理组长检查术前准备的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事实证明,在岗位职责明确的前提下,护士以团队形式开展工作,有利于不同层级的护士优势互补、相互监督,从而降低医疗和护理风险。

2.3培养目标分层,根据护士核心能力进行培养:广东省卫生厅根据护士核心能力分为五个层次,即Nl:以基础护理能力为主;N2:关注护理危重病人所需的能力:N3:整体护理实践能力和教学能力;N4:承担科研和专科护理能力,N5:临床护理专家。在医院工作5年以下的护士占全院护士总数的60%,培养任务十分繁重。对此,我们按照专科护士核心能力的标准,在手术室、危重病科、血液透析等科室进行了试点,探索了根据核心能力培养护士的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包括质量描述和实际操作量统计两部分。首先,在试点部门,我们要求护士对照核心能力标准进行自我评价。自评结果让不同年资的护士看到了自己的不足。比如一位资深护士在自评后说,结果让她自己都很惊讶。没想到T做了多年部门业务骨干,专科核心能力只达到二级标准。今后,我应该更多地参与临床实践,加快专科医生核心能力的提高。低年资护士对标准充满信心,相信通过努力一定能如期完成培训任务。自我评价提高了护士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能力测评的结果让护士长看到了管理的不足。过去,他们只强调培训的时间和形式,而忽视培训的针对性和效果,这使得护士们把专业培训UIl妇女的负担视为对重复和枯燥的培训漠不关心,很难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新的方法是根据护士的能力和补缺的原则对护士进行培训,如送进修、相关科室短期培训、集体实习、能人示范等。方法多样,针对性强,深受护士欢迎。

3.探讨护士新层级管理的效果。

在“护士分级管理”实践中,坚持以颁布的大纲、规划和管理规范为依据,结合医院发展总体目标,从医院实际出发,着力解决护理专业建设和管理中的突出问题。通过对护士分层管理的实践和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效。比如年轻护士明确了个人发展的方向,激发了努力工作的热情,变被动接近病人为主动接近,通过服务病人巩固了自己的专业基础。再比如,通过选拔,大部分高级护士都担任过护理组长,工作不受医嘱限制。病人需要什么,护士能解决什么,就是他们的任务,他们的专业能力和个人价值得到了认可,责任感得到了增强。通过服务患者,近年来,医院高学历、高职称护士坚持工作在临床一线,有的担任专科护理组长,带领团队其他成员创造性地开展专科护理活动;其中一部分被吸收进医院护理管理委员会,为医院的护理建设出谋划策。护理部还积极推荐他们参加医院、学术团体、政府组织的各种大型义诊、会诊等社会活动,让他们走出医院,了解社会对护理服务的需求,体会护理专业的价值和护士的个人成就。总之,护士的分级管理,让我院不同级别的护士都能找到自己的位子,从而安心做好自己的工作。健康是人类追求的永恒目标,也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源泉[6]。护理服务在与病人的接触中是连续的、动态的。

情态、直接、具体等特征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感受和对医院服务的满意度。通过实践,我们认为护士分级管理必须结合医院实际情况,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加快专业梯队建设。人才培养与护理学科的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