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生活:读完MBA后开一家保姆公司。
2003年8月,武汉第一家研究生创办的家政服务企业诞生。但三年后,李树林65438万元的投资化为乌有,2006年底,公司开始盈利。最近,李树林一直在忙着筹备成立武汉家政协会。武汉有300多家家政公司有意加入,李树林希望为行业的规范化尽一份力。
开始:
盲目扩张一月亏了一万多。
李树林接受了医药公司提供的高薪,去武汉大学学习了一年半。同学们经常谈到创业,李树林慢慢意识到医药推广行业的暴利不是长久之计,不如尽早转行。
一天,李树林在《第一财经日报》上看到一篇关于“保姆市场”的报道,希望有心人可以点石成金。报告称,全国保姆市场潜力巨大,保姆供不应求,好保姆难找。李树林觉得“武汉国内市场的淘金者不是别人,正是他自己”。
2003年,武汉国内市场混乱,档次低,李树林希望在混乱中取胜。4月,他与三兄弟合伙成立了小阿姨家政服务中心,投资仅654.38+0.5万元,办公地点在武昌。
公司开业后不久,业务陆续上门,李树林突然有了大规模扩张的想法。“那时候武汉国内市场没有名牌。我想让我的小姑姑迅速成名,不惜任何代价。”和合伙人商量后,李树林又拿出7万元,一口气开了两家分店和一个培训基地,覆盖武汉三镇。加紧招聘,公司管理人员从3人增加到12人。
由于没有对市场进行准确的分析,它迅速扩张,李树林很快就陷入困境。公司每个月的成本高达1.8万元,其中一半以上是支付管理人员的工资。另一方面,业务剧增,熟练家政人员不够,月收入只有3000元。
经过两年的努力,李树林痛定思痛,决定砍掉分公司,解雇八名经理。直到现在,小阿姨公司管理层也只保留了四个人。
脉搏:
保姆是公司发展的核心。
李树林清楚地意识到,困扰公司发展的不是管理层,而是招不到优秀的保姆才是扩张失败的致命点。
摆脱了冗员的负担,李树林开始把公司的大部分资金花在人员招聘上,并且从不放过任何一个方面。当初公司只有20多个保姆。2004年春节后,保姆介绍老乡到小阿姨家打工。经过一段时间的试用,效果不错。这些人知根知底,相对稳定。此后,李树林在公司制定了奖励政策,介绍一个保姆工作一个月,介绍人可以获得50元的奖励。这个政策一实施,公司的保姆都很热情,介绍老乡来打工。不到两个月,公司增加了20名员工。
随后,李树林主动找到江夏劳动局,与对方达成合作协议,从当地招聘保姆;每次江夏区劳动局举办的招聘会,李树林都不遗余力,亲自选人。另外,武汉的招聘市场也不能放松。他在武昌区起点求职市场设了一个招聘柜台,一周开两场招聘会,一场不剩。平均下来,公司每个员工的招聘成本约为150元。虽然比较贵,但是从根本上解决了人手不足的问题。
2005年初,李树林有80名正式员工,每个月至少能完成200笔交易。到了下半年,公司开始扭亏为盈。
定位:
创建一个专业的住家保姆
成立之初,李树林的家政公司无所不包,他曾经刷过17厕所。2004年5月,公司接到一个大客户的电话,要求半天打扫完17套二手房。当天,和助手陈亲自参战,带领20名保洁员一直工作到晚上8点。但是客户说马桶堵了,验收的时候需要重新做。
“保洁员都回去了,只剩下我和李老师,三分之二的厕所都被垃圾虫堵住了。”陈说,当时已经卷起袖子开始工作了。陈也帮了忙。“虽然我出生在农村,但我从来没有做过这么脏这么累的工作。我的眼泪在眼眶打转。”直到凌晨2点,厕所才被彻底打扫干净。
李树林意识到,清洁并不是公司的专长,与其承担这项工作,还不如坚持住保姆服务。事实上,经过两年多的市场锻炼,他所在公司的业务记录也已经呈现出明显的界限。带孩子的业务占六七成,收入稳定,也能稳定员工。
李树林做了一个决定,坚定地咬住保姆这块蛋糕,让员工服务更加专业,并试图在这项服务中扬名立万。
促销:
用医学常识培训保姆
虽然李树林是个大个子,但他擅长照顾孩子。去年,李树林在江汉区全敏街道为下岗职工培训保姆技能时,参加培训的嫂子说,找他做老公会很开心的。事实上,李树林是在开了一家家政公司后才学会这些技能的。
公司定位明确后,李树林对保姆的要求也很明确:喜欢这份工作,愿意带孩子。公司60%的保姆来自农村。为了让他们尽快熟悉城市人的生活习惯,李树林还聘请了专业厨师来教他们烹饪。在专业知识方面,他会邀请在医院工作的学生授课,教授专业的护理知识。
家住梨园的何,是的老顾客。从2005年开始,他在小阿姨公司请保姆照顾年迈的父母。“我在网上找到了小阿姨的家政公司。”何女士还特意拜访了公司,并对表示信任。
逢年过节,何女士还会收到李树林发来的贺电;春节前,家里的保姆也参加了公司的年夜饭活动,回来告诉她:“今年没评先进,明年继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