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常态录播、优质录播、海量开放网络课程、微课、翻转课?有什么区别?应用场合是什么?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老师上课讲课,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练习。不同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在家学习知识,课堂成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回答问题、运用知识,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利用视频实施教学,很多年前就已经在探索了。20世纪50年代,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广播电视教育就是一个明显的证明。为什么那些年所做的探索并没有对传统的教学模式产生太大的冲击,而“翻转课堂”却备受关注?这是因为“翻转课堂”具有以下显著特征:
第一,教学视频短小精悍。
无论是萨尔曼·汗的数学辅导视频,还是乔纳森·波尔曼(Jonathan Boehlmann)和亚伦·萨姆斯(Aaron sams)的化学教学视频,同样的特点是短小精悍。大部分视频只有几分钟,更长的视频也只有十几分钟。每个视频都是针对一个具体的问题,针对性很强,很容易找到。视频长度控制在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范围内,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通过网络发布的视频具有暂停、回放等多种功能,并可自行控制,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
第二,教学信息清晰明确。
萨尔曼·汗的教学视频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视频中唯一能看到的就是他的手,他的手不停地写着一些数学符号,慢慢充满了整个屏幕。此外,它是用文字解释的画外音。用萨尔曼·汗自己的话说:“这样。我好像不是站在讲台上给你们讲课。让人感觉很亲密,就像我们坐在同一张桌子上,一起学习,把内容写在一张纸上。”这就是“翻转课堂”的教学视频与传统教学视频的区别。视频中老师的头像和教室里的各种物品都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尤其是在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下。
第三,重构学习过程。
通常,学生的学习过程由两个阶段组成:第一阶段是“信息传递”,通过师生、生生互动来实现;第二阶段是“吸收内化”,由学生课后自己完成。由于缺乏老师的支持和同伴的帮助,“吸收和内化”阶段往往使学生感到沮丧,失去动力和成就感。“翻转课堂”重构了学生的学习过程。“信息传递”是学生在课前进行的。老师不仅提供视频,还提供在线辅导。“吸收和内化”是通过课堂互动完成的。教师可以提前了解学生的学习困难,并在课堂上给予有效的指导。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知识的吸收和内化过程。
第四,复习考试方便快捷。
看完教学视频,学生是否理解了学习内容?视频后面跟着四五个小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及时察觉,判断自己的学习情况。如果发现有几个问题没有回答好,学生可以回去再看一遍,仔细想想哪里出了问题。学生对问题的回答可以通过云平台及时汇总处理,帮助老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学视频的另一个好处是方便学生学习一段时间后进行复习巩固。随着评价技术的跟进,学生可以在学习的相关环节获得实证数据,有利于教师真正了解学生。
二、微课
“微课”是指在课堂内外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围绕某一知识点(重点、难点)或教学环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的全过程。
“微课”是指围绕某一知识点或教学环节,为获得学习者自主学习的最佳效果,而精心设计并以流媒体形式展示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它的形式是自主学习,目的是效果最佳,设计是细致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形式是流媒体,内容是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时间短,本质是一个完整的教学活动。所以对于教师来说,最重要的是站在学生的角度来做微课,而不是站在教师的角度,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
第四节微课“微”
1.微课“不卑不亢”。微课虽然短,没有一般课程那么宏大,但意义重大,效果明显,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
2.微课“不小”。微课虽短,但其知识内涵和教学意义是很大的。有时候一节简短的微课比几十节课都有用。
3.微课“慢慢热”。微课都是以小步走为原则。一门微课讲解一两个知识点,看似慢,但却在稳步推进,实际效果不慢。
4.微课“有效不瘦”。微课有积少成多的作用。通过不断的微知微学,才能成就大道理大智慧。
微课的构成
“微课”的核心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片段),还包括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实践测试、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与教学主题相关的辅助教学资源。它们* * *共同“创造”了一个具有一定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的半结构化、主题化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因此,“微课”既不同于传统的教学实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教学资源,也是在此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
微课的主要特点
1.教学时间短:教学视频是微课的核心内容。根据中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微课”时长一般在5-8分钟左右,最长不应超过10分钟。因此,相对于传统的四五十分钟的教学课,“微课”可以称为“课片段”或“微课”。
2.教学内容少:与更广泛的传统课堂相比,“微课”问题更多,主题突出,更适合教师的需求。“微课”主要是在课堂教学中突出某一学科的教学(如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疑点),或在课堂上反映某一教学环节、教学主题的教与学的活动,比传统的教学内容更为复杂和繁多。
3.资源容量小:从大小上来说,“微课”视频和配套辅助资源的总容量一般在几十兆左右,视频格式必须是支持网络在线播放的流媒体格式(如rm、wmv、flv等。),让师生可以流畅地在线观摩课例,查看教案、课件等辅助资源;也可以灵活方便地下载保存到终端设备(如笔记本电脑、手机、MP4等。)实现移动学习和泛在学习,非常适合教师观摩、评课、反思、学习。
4.资源的构成/结构/组成是“情境的”:资源易于使用。“微课”的教学内容一般要求主题突出、方向明确、相对完整。它整合了以教学视频片段为主线的教学设计(包括教案或学案)、课堂教学中使用的多媒体资料和课件、教师课后教学反思、学生反馈意见和学科专家点评等相关教学资源,形成了主题鲜明、类型多样、结构紧凑的“主题单元资源包”,营造了真正的“微格教学资源环境”。这使得“微课”资源具有视频教学案例的特点。在这种真实、具体、典型的案例式教学情境中,师生可以轻松地学习到“默会知识”、“隐性知识”等高级思维能力,并模仿、迁移、升级教学理念、技能和风格,从而快速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学生的学术水平。就学校教育而言,微课不仅成为教师和学生的重要教育资源,也是学校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基础。
5.主题突出,内容具体。一门课是一个主题,或者说一门课是一个东西;所研究的问题来源于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具体问题:或生活思考,或教学反思,或难点突破,或重点突出,或学习策略、教学方法、教育教学观点等具体的、现实的、自己或同行能够解决的问题。
6.草根调研,趣味创作。因为课程内容的微小,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课程的开发者;正是因为课程使用的对象是教师和学生,课程研发的目的是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紧密联系起来,是“为了教学,在教学中,通过教学”,而不是对理论进行验证和推导,所以决定了研发的内容必须是教师熟悉的、感兴趣的、有能力解决的问题。
7.简化和多样化的结果传播。由于内容具体,主题突出,研究内容易于表达,研究成果易于转化;由于课程容量小,时间短,传播形式多样(网络视频、手机传播、微博讨论)。
8.反馈及时且有针对性。因为短时间内集中的“无学生课堂”活动,参与者可以及时听到别人对自己教学行为的评价,获得反馈信息。相对于正常的听课和评优活动,“现卖”立竿见影。因为是课前在小组里“预演”,大家一起参与,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老师的心理压力,不会担心教学的“失败”和评价的“得罪人”,会比正常的评价更客观。
微课的“十大特色”
微课只教一两个知识点,没有复杂的课程体系和众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似乎不够系统全面,很多人称之为“碎片化”。但微课是针对特定的目标群体,传递特定的知识内容。一门微课本身还是要有系统性,一组微课所表达的知识还是要全面。微课的特点是:
1.主持人讲课。主持人可以出现在镜头里,在声音之外说话。
2.流媒体可播放性。可以播放视频、动画等基于网络的流媒体。
3.授课时间短。5-10分钟为宜,最少1-2分钟,最多20分钟。
4.教学内容较少。突出某一科目的知识点或技能。
5.资源容量小。适合基于移动设备的移动学习。
6.精致的教学设计。完整细致的信息化教学设计。
7.经典示范案例。真实、具体、典型的案例式教学场景。
8.自学为主。学习者自主学习的课程是一对一的学习。
9.生产简单实用。多种方式和设备制作,以实用性为目的。
10.支持相关材料。微课需要相关的练习、资源和评价方式。
微课的分类
1,按课堂教学方式分类。
一个微课作品一般只对应某一个微课类型,但也可以属于两个或两个以上微课类型的组合(如提问教学、合作探究等。),而且它的分类也不是唯一的,所以要保持一定程度的开放性。同时,由于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的不断发展,教学方法和手段的不断创新,微课的类型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
2、根据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过程)来分类。
微课的类型可以分为课前复习、新课导入、知识理解、练习巩固、总结拓展。其他与教育教学相关的微课类型有:讲座课、班会课、实践课、活动课等等。
区域微课资源的开发
1.内容规划
区域教育行政部门首先要对微课建设内容进行统筹规划,确定建设方案和流程,形成建设规范和体系,避免重复无序开发。内容规划的一项重要任务是组织教研人员和一线学科专家,根据新课程标准和本地区使用的教材,确定各学科、各年级的知识点谱系,征求意见后统一发布,供学校和教师有针对性地选择开发。
2.平台建设
微课平台是区域微课资源建设、享用和应用的基础,必须由区域教育行政部门开发。平台的功能应满足微课资源的日常“建设和管理”,并增加方便用户“申请和学习”的功能模块。形成微课建设、管理、应用、研究“一站式”服务环境。
3.微课程开发
微课内容开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建设模式一般包括“收集评估”(针对教师)和“项目开发”(针对学校和机构)。总的来说,区域微课资源的建设要经过宣传、技术培训、课题设计、课例拍摄、后期处理、网上提交、审核发布、评价反馈等环节,以保证其质量。
4.通信应用
交流和应用是微课建设的终极目标。通过集中展示、专家评审和* * *分享交流等方式,向师生推荐和展示优秀获奖微课;定期组织教师开展基于区域“微课库”的观摩、学习、评课、反思、讨论等活动,推动形成基于微课的校本研修和区域在线教研新模式。
在web2.0时代,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微课将会像很多社交工具(如博客、微博、脸书、优酷、土豆等)一样,拥有非常广阔的教育应用前景。)目前广泛使用的。对于教师而言,微课将创新传统的教研方式,突破教师传统的听课和评价模式,教师电子备课、课堂教学和课后反思的资源应用将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基于微课资源库的校本研修和区域网络教研将大有作为,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于学生来说,微课更能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和不同学科知识点的选择性学习,既能查漏补缺,又能强化巩固知识。是传统课堂学习的重要补充和拓展资源。特别是随着手持移动数码产品和无线网络的普及,基于微课的移动学习、远程学习、在线学习和泛在学习将会越来越普及,微课必将成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也是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探究学习的平台。
第三,大规模开放网络课程
海量开放在线课程: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massiveopenonlinecourses)。它是一种新兴的在线课程开发模式,起源于发布资源、学习管理系统、将学习管理系统与更开放的网络资源整合的旧的课程开发模式。
海量开放网络课程简介
所谓“海量开放在线课程”(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顾名思义,“M”代表Massive(大规模)。不同于传统课程只有几十个或几百个学生,一门MOOCs课程有上万个学生,高达1.6万;第二个字母“O”代表开放,以兴趣为导向。任何想学习的人都可以进来学习,不分国籍,只需一个邮箱就可以注册参与。第三个字母“O”代表Online,学习在网上完成,没有出行和时空限制;第四个字母“c”代表当然,是当然的意思。
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是一种新兴的在线课程开发模式,它起源于发布资源、学习管理系统以及将学习管理系统与更开放的网络资源整合的旧课程开发模式。一般来说,海量开放网络课程是一种大规模的网络开放课程,是个人为了增强知识传播,本着分享协作的精神,在互联网上发布的开放课程。
这场大型网络课程引发的风暴始于2011的秋天,被誉为“印刷术发明以来最大的教育创新”,展现了“未来教育”的曙光。2012被《纽约时报》称为“海量开放在线课程元年”。[2]多家专门提供海量开放在线课程平台的供应商相互竞争,其中Coursera、edX和Udacity是最具影响力的“三巨头”,前两家均已进入中国。
课程范围
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的理论基础是联结主义和开放的网络学习教学法。这些课程和传统的大学课程一样,逐渐让学生从初学者成长为高级人才。课程范围不仅涵盖了广泛的科技学科,如数学、统计学、计算机科学、自然科学与工程,还包括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海量开放在线课程课程不提供学分,不计入本科或研究生学位。通常,在大量开放的在线课程中学习是免费的。但是,如果学习者试图获得某种认证,一些大型的在线开放课程可能会收取一些学费。
教学形式
课程不是一个集合,而是通过某个话题或主题,将分布在世界各地的讲师和学习者连接起来的一种方式。
虽然这些课程通常对学习者没有特别的要求,但所有的海量开放在线课程都会以每周讨论话题的形式提供一个大致的时间表,其余课程的结构最小,通常包括每周讲座、讨论问题、阅读建议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