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培训中如何提高科研能力

1.浅析教师教学科研能力的内涵

学校教育科学研究是在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论指导下,对学校改革和发展中的一些带有普遍性和实践性的问题进行研究和试验,探索教育规律,指导教育实践,推动教育改革,提高学校各项教育活动的质量和效率,为完善、丰富和发展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论做出贡献。基于这一要求,我们认为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在研究中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收集、整理、分析和运用材料的能力;(3)学习、掌握和运用材料的能力;(4)总结、提炼和展示科研成果的能力,等等。

2.分析教师教学科研能力现状。

通过对全体教师教学科研能力的调查分析,我们认为目前教师教学科研能力存在以下问题:

(1)教学科研意识不强。受传统教师“传道、授业、解惑”职责的影响,很多教师认为自己只要上好课就行,教学科研与自己关系不大;有的老师认为教育研究“高不可攀”,不是一般老师做的;有些老师认为教育研究只是“纸上谈兵”,解决不了实际问题,还不如自己的教学经验有效。

(2)缺乏教授科研的常识和能力。很多老师缺乏教学科研的基础知识,无法有目的、有计划地收集。

收集数据,即使有了数据,也无法对数据进行有效的整理和分析,更不用说用教育理论分析教育现象,对写论文或研究报告的一些基本要求缺乏了解。

这些问题的存在除了教师的主观因素外,还受到许多外部因素的影响,如教研氛围、评价取向、激励机制、教研信息等。

二、研究目标和内容

通过对教师教学科研能力培养和提高的研究,可以帮助教师增强教学科研意识,掌握科研方法,提高收集、整理和运用资料的能力,提高发现、分析和解决课题研究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充分发挥教师的潜力,促进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构建符合学校实际、具有推广价值的培养模式,促进学校教育科研的全面发展。

1,确立教师教学科研能力的培养目标

通过研究,我们确立了教师教学科研能力的培养目标,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对于大多数教师来说,目标应该是坚定地站在讲台上,尽快完成“角色”的转换,成为新时期的合格教师。研究重点应该是如何将充满不确定性的知识、原理和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具备教学科研的自觉性和最基本的常识和方法,如收集、整理、分析案例资料的能力和方法,运用教育理论分析教育现象的能力和方法。

第二层次:对于骨干教师,目标应该是提炼教风,改革课堂教学。其研究重点不仅要积极反思和分析教学经验以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还要熟悉现代教育理论和研究方法并积极参与相关研究或实践,如申请微观层面的课题、制定研究计划、编写调查大纲、组织专题调查、撰写论文或研究报告、检验相关研究成果等。

第三层次:对于“学者型”或“专家型”教师来说,他们的目标应该是继续总结和升华自己的成功经验,突出自己的教学思想,从而发展或丰富现有的教育理论,探索适合具体教学情境的教育教学新模式或变体。其研究的重点是负责学科建设。具体工作是积极申请宏观层面的研究,成立课题组,牵头开展教学改革实验,研究学科教学的发展方向和改革思路,并适时进行转化和推广。

2.探索培养和提高教师教学科研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1)加强理论学习。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新的教育形势要求我们树立新的教育观念,掌握新的教育研究思想和方法。因此,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构建教学科研基础理论工程尤为必要。学校组织全体教师学习了《教育科研实践指南》、《国外思维经验》、《教育心理学》、《教育科研:从课题申报到成果发表》、《现代中学学科知识与教学》等理论专著。通过现代教育理论的系统学

学习,整体上强化了教师的教学科研意识,提高了教师的理论素养和教学科研水平。

(2)开设专题讲座。

学校在加强系统理论学习的同时,专门留出时间邀请理论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的老师进行专题讲座。自项目研究以来,我们已经进行了三次教育理论讲座,内容涉及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论、素质教育论、教育实践原理等。讲座有针对性,根据学校教育实践中涉及的理论问题和教师在教育研究、教改实验中困惑的问题确定内容。

⑶组织学术沙龙。

教师在理论素养和思维方式上各有所长,各有差异。组织学术沙龙,引发思维的碰撞,是培养和提高教师教学科研能力的重要途径。因为在目标一致的群体中,个体之间的思维碰撞会在生成中迸发出智慧的火花,新的想法往往会在碰撞中产生,个体的思维模式和策略也会在碰撞中得到优化。项目研究以来,我们组织了八次学术沙龙活动,一次一个话题,大家围绕话题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这种自由轻松的讨论活动,可以启迪教师,开阔教师的视野,促进自己更加全面、辩证、深刻地思考,促进教师教学科研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4)指导研究。

引导教师参与项目研究是培养和提高教师教学科研能力的最重要途径。我们规定骨干教师必须有自己的研究课题,其他教师必须参与相关课题的研究。在指导研究的过程中,非常重视教师教学科研能力的培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环节:①指导选题。(2)有助于找到理论依据。③指导设计方案。

⑸指导论文写作。

撰写论文的过程是一个运用理论、反思实践、进行综合逻辑思维的过程,能有效提高教师总结、提炼和展示教研成果的能力。我们要求老师每学期写两篇论文。一开始大部分老师只是罗列事实,堆砌教学实例,缺乏理性分析,也缺乏自己的观点,机械地照搬名人名言。为了解决问题,我们重点做了两项工作:一是集体专题指导,讲了论文写作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包括如何确定题目,如何筛选大量感性材料,如何从实践经验中提炼出有价值的思想,如何恰当地分析解释教学实例,如何恰当地运用;二、个别辅导:老师在写之前写一个详细的提纲,我们先修改提纲,重点是论点和论文的结构;论文初稿写好后,我们在阅读的基础上采访老师,提出具体的修改建议,并对理性分析和逻辑论证进行详细的指导,不断提高教师撰写教研论文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