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资源调动
这种影响之深,可能是当时的科技创新板所没有的。具体原因可以从以下逻辑推导出来。
01
北交所的背后,是企业覆盖的更大的市场深度。科创板是中国高新技术企业的快速资本化,而北交所是整个中小企业和专业化、新成长企业的主战场,是两个数量级的企业群体。
北交所最大的政策变化是将中国证券化的门槛从6543.8+0亿降低到2亿,这意味着市场的深度瞬间放大了几个数量级。
如果按照2000万净利润对应的业务规模计算,未来三年新三板至少有2000家企业达标,按照4000万的门槛评估,至少有1000家企业,这意味着新三板将拥有独立的资本生态和交易生态。
比如公募基金,有独立的新三板研究员和基金经理、做市商、券商营业部、意见领袖、专业投资者小圈子、散户意见领袖、新三板专业化服务机构,这里可能有近万名员工。
02
两亿市值的证券化门槛意味着什么?
这涵盖了B轮后的中国创投市场,中国省级区域股权中心市场,以及国企和央企的子公司孙公司。
也就是说,新三板+北交所的辐射范围至少是2-3万家企业,这意味着企业级中介服务和投行服务的深度得到了快速的拓展,甚至这是解决国内私募一级市场投资堰塞湖的主要途径,保守估计被困8万元。
03
短期来看,北交所资金多于股票;中期看股票比基金多,长期看基金在头。
北交所估计1年大概有2-300家;但目前符合开户条件的有700万户,已经开户的有654.38+0.3万户。
而北交所在初期会有减持限制,意味着短期流动性无忧,但不会长久。比如2022年或者2023年,上市公司会越来越多,所以流动性会越来越集中在头部企业。
北交所将再次“分层”,这将是市场自发产生的。就像现在的a股市场,30亿和300亿是两个资本市场。
看起来以后上市会更容易,但实际情况是流动性的门槛提高了,以后只有头部市场才会有超额资本分红。
04
这意味着,对于中介服务机构来说,抢占头部客户就是“上甘岭”战役,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对于企业来说,能否获得自己的资本超额红利是产业竞争的关键,而实际上谁来掌握“定价权”才是问题所在。
企业的市值定价权是在投资机构手里还是在自己手里?这是上市公司资本管理的核心命题,这个挑战对于上市公司来说是非常大的。这个问题不仅限于北交所,所有a股公司都一样。
本质上是一个企业自建资本能力的过程。
05
券商的新三板投行业务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但大部分券商没有动作。
一个典型的特点是,北交所的招股书材料实际上已经简化了,看似难度降低了,但实际上主要矛盾在转移。
投资银行的核心价值正在从如何合规地获得报批材料,迅速转变为如何让客户有价值。但是对于投行来说,这个问题解决不了。这是投资银行内部的分工。投行保荐通过,资本市场部发行完成后,必然会决定各个管理层的结局。企业价值上市后只能老板管,秘书管不了。
然而,证券公司内部的北交所业务的组织划分是闭环的。承销和承包都在三板部门,甚至有自主研究能力和并购重组能力。有些券商的三板部相当于一个小券商。对于这类券商来说,目前的环境其实是一个很大的机遇,但是对他们的业务能力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我和国内几家券商的三板部门做内训的时候也谈到过这个问题。要么你有知识没能力,要么你不知道不行动。
注册制背景下,投行的核心价值正在从碎片化的保荐能力,转变为完成“企业价值”定价权的能力。
本质上,这是一种新的投资银行能力。
06
证券化门槛的降低,意味着企业的“外部资源”正在被重新定价,市值是企业最大的战略资源之一,这将导致谁的战略格局更大,谁就能撬动更多的资源。
对这种资源潜力的坚定定价,意味着企业的资本动员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正在被重构。在激发这种潜力的过程中,企业需要有新的战略格局来赢得新的资本支持,这意味着企业的咨询需求会被放大,尤其是战略升级、业绩增长、营销定位、数字化转型甚至市值管理。
他们不缺钱,但可能缺能力,缺体制,缺制度,缺人才。
07
对于投资者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北交所会带来更多标的,但新三板被定义为场内市场,可能导致很多投资条款在一级市场不适用。以前新三板流动性不好,投资机构实力强。为了获得融资,需要退市,其中一部分是真股或者定期回购。这种谈判环境逆转后,反过来会倒逼投资机构有更强的投研能力,回归投资本质,让交易更规范。
08
北交所还有很多值得期待的创新商机。
比如中小企业可以还债、当场质押(即金融资产的二次定价能力)、中小企业高收益债等。我们之前研究纳斯达克,很多中小企业上市第一件事不是融资。大部分其实都是发行可转债,这是国外的趋势,也将是国内注册制成熟后的趋势。
09
目前,整体融资政策取向具有非常明确的方向性意义。
鼓励融资支持融资,但不容易减持。就目前的流动性结构而言,意味着如果你想减持炒股票,或者想大量套现,想割韭菜,监管环境会比较高。
这意味着,要想维持套现能力,就必须不断把企业做大,流动性=成长性。如果你想单纯的割韭菜,收割流动性,你会在瞬间被市场抛弃。
10
地方公园和地方政府也将是北交所的重要参与者。
这些不仅持有大量的企业,还持有大量的资金。它们甚至可以与地方投资促进政策相结合。他们还可以孵化地方企业去北交所,链接地方股权转让中心,甚至推动政府引导基金升级收益模式,甚至创造新的招商基金模式。
拥有当地政府资源的支持是非常有价值的。
11
对于上市公司,北交所也有关系。
创新孵化业务,体外孵化业务,孙公司的子公司都可以放到北交所再融资或者分拆上市。一旦子公司拥有独立的流动性,就意味着发挥组织活力的新途径、创富机制、成长模式和融资渠道。
对于上市公司来说,本质是一个问题,如何利用外部资源完成自身的创新业务增长。
新三板仍将是一个M&A目标池、一个M&A目标池和一个共同M&A目标池。
12
财务顾问业务也将分层。
我们很快就会看到,在北交所的市场上,各种金融业务开展得如火如荼。但FA业务的本质是一端绑定了核心机构投资者的资源,或者说另一端有能力锁定优质头部客户,两者必须有其一。在融资业务上,目前IPO券商承销承销业务(未来肯定会有联合承销的模式),所以市场化的财务顾问是不行的。
再融资是市场化机构的主战场。核心业务是头部客户,单笔融资在几亿人民币以上(几十亿市值),基本是新三板主流FA都在争夺的客户,客户不缺钱。
第二层次是单笔融资数千万到上亿的项目(市值约6543.8+0亿),竞争激烈;但这个业务还是赚钱的,有优质客户;
再次,第一关是一百万到一千万(市值几个亿)的融资,所以基本上可能不太赚钱,甚至完成率可能不高。
说起来,大家都在做FA业务,只是参与方、业务流程、投资标的、收费模式可能不一样,可能只有“理财顾问”两个字是一样的。
13
并购,看似会有新的机会,其实很难做到。证券化门槛的降低,意味着小公司的阶段性“资本价值”又出现了。
一是有的公司本来想卖给上市公司,突然发现自己被证券化了,于是心里有了波澜,就去了北交所,会导致短期的a股并购,但是不太好;
第二,小企业似乎又有出路了。一家市值30亿的公司,不太可能收购一家盈利500万的公司;但是,一家盈利3000万的公司收购一家盈利500万的公司,似乎很有意义。
虽然不那么靠谱,但也不能阻止别人对自己的期待。总有人会为此买单。如果呢?
14
对于核心人才来说,北交所是共同富裕的机会。你拿到股权激励了吗?你的公司有资本化的机会吗?
如果不赶上创业板和科创板的证券化,未来三年能否抓住机会“证券化”自己,是一个重大的职业发展问题。
这个机会也是我在战略大师班反复讲了两年的机会——核心人才,快速“职业能力资本化”。
北交所还会带来一批身价过亿的人。有的小区房价可能会小幅上涨,小区门口的中介可能几个月生意都不错。
15
其他碎片化的业务不一定是长期的,但短期内是有机会的。包括:媒体、培训、路演、论坛、app、书柜、帮忙做PPT、申请补贴,甚至微信群里的理财顾问像传单一样。
我真的没有看不起这些小产品。一旦它们被标准化,一旦它们能被放大,一个不起眼的小点就能成就一个精品团队。
在北交所的大背景下,核心是一个大原则:这个市场,智力服务,中介服务是分层的。每一层都有自己的需求、存在的合理性和相应的机会。
头部企业需要深度定制,北交所头部企业的资源和精力不亚于一家a股上市公司。
腰企都在寻求战略升级,或许已经完成了增长逆袭。
长尾企业虽然可能很小,但是数量级很大。也许一个标准化的行业也是一个很大的世界。
2017,在新三板的一个论坛上,我说过一句话:“我们深深看好新三板注册制未来几年的机会。我们将采取“长周期、大比例、重参与、自主控制”的模式,对当前惨不忍睹的新三板咨询投行市场进行饱和攻击,牢牢看准成长型企业的机会,在未来三年内做大,囤积规模,积累粮草。
现在,这个机会终于来了!
和君必须有机会成为北交所领域的主要服务机构之一。
北交所的未来三年,值得我们所有人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