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人才培养方案
为了保证工作或事情有条不紊的进行,往往需要提前做好详细的计划准备。该计划从目的、要求、方法、进度等方面来看,都是一个具体而周密的计划,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那如何制定科学的计划呢?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体育人才培养计划。欢迎分享。
体育人才培养计划1一、培养目标
根据社会对体育专业人才多样化需求的发展趋势,遵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按照培养强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广适应性人才的要求,以师范为核心,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确定如下:
培养具有现代教育和体育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能够从事学校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课外体育训练和竞赛,能够从事学校体育科学研究、学校体育管理、社会体育指导的复合型、应用型体育专业人才。
二、培训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体育科学、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接受体育科学研究基本能力的训练,掌握从事学校体育教学、管理、科学研究和社会体育指导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具备以下知识和能力:
1,具有一定的人文基础知识,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身体。
2.掌握体育科学、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
3.掌握学校体育教学、管理和科学研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4.具有良好的教师素质和从事学校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课外体育训练和竞赛、学校体育科学研究、学校体育管理和社会体育指导的基本能力;
5、熟悉国家关于教育和体育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6.了解学校体育改革、体育科学和体育教学研究的发展趋势;
7.具有一定的体育科研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8.掌握一门外语,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具备使用计算机的基本技能;
三、主要学科
体育、教育学、心理学
四、主要课程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运动心理学、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研究方法、中学体育教材与教法、学校体育、田径、体操、篮球、足球、武术等。
动词 (verb的缩写)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入学教育和军事训练
专业社会实践
(3)专业实践
(4)毕业论文
六、主要专业实验
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教育心理学、运动心理学、学校体育、运动康复、运动生物化学、青少年体质监测(运动测量与评价)等。
七、多年的学习
基础学习期为四年,学习期为4-6年。
八、毕业学分、授予学位
按规定修满170学分,准予毕业,授予教育学学士学位。
九、课程设置
X.课程要求
课程代码02101,教育学,72学时,4学分。
本课程是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主要为教师培训提供服务。课程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树立现代的、开拓性的教育意识和理念,初步掌握教育学相关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熟悉各种教学理论和教学常规,形成初步的教学技能。因此,在教学中,要求教师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结合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现状,适当采用案例教学,给学生提供适当的讨论、作业和实践的机会,引导学生思考和学以致用。
课程代码02102,教育心理学,48学时,3学分。
通过教育心理学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道德心理学、学习心理学、问题解决与创造力训练、教学设计、学生心理差异与因材施教、教学交流与课堂互动、教师心理学等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培养学生运用教育心理学知识解决教育实践中问题的能力,为学好学习心理学、从事教育实践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课程代码02103,运动解剖学,72学时,4学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正常人体的基本组成,要求学生掌握人体九大系统的组成和功能,重点掌握运动系统、血管系统和神经系统中主要器官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为运动人体科学其他学科的学习和运动训练打下必要的基础。同时,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了解人体各种器官和系统形态结构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掌握人体形态结构与运动之间的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重点学习人体运动器官(骨骼、关节、肌肉)的结构特点、运动规律及其与重大运动项目技术动作的关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运用运动解剖学知识指导和解决生活和运动实践中问题的能力。
课程代码02104运动生理学,72学时,4学分。
通过运动生理学的教学,学生可以了解人体各器官和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调节机制和相互关系。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重点学习运动训练和健身过程中机能变化的生理规律,人体对运动训练和健身的适应机制和规律,青少年在运动过程中的生理特点,生理指标常用的测试方法。通过实验教学,要求学生掌握人体机能和运动能力的运动生理学测试和评价方法。
课程代码02105运动生物力学,54学时,3学分。
在本课程的学习中,学生在掌握一些解剖学和力学知识的基础上,掌握运动技术在体育运动中的分析方法和应用。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有:人体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理论分析方法,人体的旋转和人体在空气和水中的运动;人体骨骼和肌肉的生物力学特性;人体运动的基本规律;动作技术分析方法等。由于人体运动的复杂性和运动描述的抽象性,该课程的学习难度较大。在学习中,一定要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代码02106体育研究方法论,36学时,2学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性质和思路,以及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实验研究和调查研究、小样本研究和大样本研究、实验室研究和现场研究等主要研究类型的特点。在此基础上,使他们了解体育科研的性质、任务、主要形式和基本程序,掌握查询和引用文献的方法,掌握体育科研选题的思路、计划的实施、论文的撰写等。
课程代码02201学校体育,54学时,3学分。
主要内容:介绍学校体育的基本规律,学校体育实践中带有普遍性和普遍性的问题,具体分析学校体育的功能、目标、体育课程、体育教学过程、体育课的设计、练习与评价、课外体育活动等相关内容。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小学体育实践相关的基本理论和进行体育实践的技能与方法。
体育人才培养计划第二部分一、专业代码和名称
专业代码:040xxx
专业名称:体育
二、培养目标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基本素质培养和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胜任中小学体育工作,能向多方向发展,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三、培训要求
1.热爱祖国,支持中国* * *产党。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落实科学发展观;熟悉国家关于教育、体育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具有“身心合一、德才兼备、文理兼备、服务社会”的事业心、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2.掌握中小学体育教学、健康教育教学、体育锻炼、运动训练与竞赛、社会体育指导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较强的自学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3.掌握一门外语和计算机应用的基础知识,能够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
4.了解学校体育发展的改革和趋势以及体育科研的发展趋势;掌握基本的科研方法,具有一定的体育教学和科研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拥有健康的身体,养成良好的运动卫生习惯和积极的生活方式。
6.具有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情感和能力。
四、学习年限、学分和授予的学位。
基本学制4年,实行弹性学制,修业年限3~6年。
毕业学分及授予学位的要求:本专业学生已完成德、智、体三方面的培养要求,修完本培养计划规定的173学分方可毕业。符合国家学位条例规定和河西学院学位授予条件的,经学校学位委员会审核批准,可授予教育学学士学位。
五、体育本科学时、学分比例分配表
六、体育教育专业教学计划表
七、体育教育专业辅修教学计划表
八、教师教育选修课程
九、主菜介绍
课程名称:运动解剖学
课程描述:在学习和阐述人体形态结构和各器官、系统主要功能的基础上,认识和理解人体形态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特别是体育锻炼对人体形态结构的良好影响,能从解剖学角度描述和分析简单的身体动作,培养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李世昌,《运动解剖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书目:人体解剖学编写组,人体解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陆以进,人体解剖学,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陆以进、姚,人体解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运动解剖学编写组。
白淑玲,《系统解剖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课程名称:运动生理学
先修课程:运动解剖学
课程描述:本课程通过运动生理学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运动生理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运用运动生理学基本理论分析和解决体育教育问题的基本能力,提高学生掌握和应用运动人体科学的综合素质。
教材:王瑞元,《运动生理学》,人民体育出版社。
参考书目:邓树勋,王健,乔德才,运动生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菲尔德,运动生理学高级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
姚泰,生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课程名称:学校体育
先修课程: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教育学、田径、篮球等。
课程描述:讲授学校体育的基本规律,明确学校体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使学生掌握学校体育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应用这些理论、知识和技能开展学校体育的能力,为今后的学校体育及相关工作打下基础。
教材:《范海荣》,学校体育,复旦大学出版社。
参考书目:潘于,学校体育(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李翔,学校体育,高等教育出版社。
周登松,《学校体育学》,人民体育出版社。
杨继平、冉,学校体育基础与应用,兰州大学出版社。
石冰,体育教学论,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课程名称:运动心理学
先决条件: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课程描述:主要讲授体育与心理的关系、体育动机、兴趣与态度、体育教学心理学、课外体育心理学、体育竞赛心理学、素质技能心理学、体育心理训练、体育道德心理学、体育活动与心理健康、体育群体心理学、体育心理学研究方法。
教材:《刘基》,《运动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书目:朱蓓莉、丁中原,运动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朱蓓莉、刘基,《运动心理学新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朱蓓莉、刘基,运动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刘基,《运动心理学与教学指导》,高等教育出版社。
课程名称:田径
课程描述:教授重大田径项目的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使学生具备中小学田径教学、组织比赛、裁判和基础训练的能力。
所用教材:高等学校教材编写组,田径(第1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书目:王璐岢,田径(第一版),山东大学出版社。
文超,《田径热点》(第1版),人民体育出版社。
《田径高级教程》(第1版)编写组,人民体育出版社。
课程名称:篮球
课程介绍:讲授篮球教学的基本理论、技术和战术,以及篮球规则、裁判方法和比赛组织安排方法。使学生具备作为裁判员从事篮球教学、训练和组织篮球比赛的基本能力。
教材:王家弘,球类-篮球(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书目:孙,球类-篮球(第1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孙,球类-篮球(修订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闫玉东,《篮球裁判必读(2006年修订版)》,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杨改生,张洪杰,美国篮球防守战术训练百科全书,人民体育出版社。
中国篮球协会批准,篮球竞赛规则,光明日报出版社。
课程名称:排球
课程描述:讲授排球运动概况、技战术原理、组织比赛方法、主要规则和裁判方法,学习并基本掌握排球运动的基本技术、战术和比赛方法。
教材:《黄汉升》,《球类-排球》,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书目:李,山东大学排球出版社。
吴忠良、李安格,排球,高等教育出版社。
钟秉枢,排球,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石,排球教学训练指导,人民体育出版社。
高梓淇,《排球教学训练指导》,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课程名称:足球
课程介绍:系统讲授足球理论知识,学习各种技术、战术、战术配合的原理和方法,掌握足球比赛规则、裁判方法和科研方法。
教材:王崇禧,《足球》,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书目:杨一民,《中国体育教练员岗位培训教材》,人民体育出版社。
年为斯,足球,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
课程名称:武术
课程描述:讲授武术概况、教学训练方法、比赛组织和裁判方法,掌握基本功、技法、腿法、身法、五步拳和少年拳第二套,学习少年长拳、初级长拳、初级器械(棍、剑、刀)和简化太极拳。
教材:蔡,武术(第3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书目:武术教材编写组,武术,高等教育出版社。
课程名称:体操
课程描述:讲授体操概述、教学和训练方法,掌握体操教学的相关知识,具有队形练习、示范和运用基本体操的能力,掌握技巧、双杠、单杠、跳跃的基本技术和技能。
教材:刘广智、李德孝、黄申、体操、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书目:黄慎,体操(第3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李光友,体操基本动作教学法,甘肃教育出版社。
体育人才培养方案第三部分一、研究对象
随机选取Xi体育学院、延安大学、广州体育学院、四川师范大学、牡丹江师范大学、凯里学院、韩山师范学院、湖南文理学院等8所我国地方高校的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作为研究对象,从培养目标、课时比例、课程设置、专业方向、实践环节等方面进行统计比较分析。
第二,研究方法
(1)文献法。查阅近十年各级教育相关文献和学术论文,收集和整合八所高校(包括体育学院、师范学院和综合学院)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和建设的相关资料。
(2)数据统计方法。根据研究的目的和要求,对各机构的课表、学分、实习等环节的数据进行了整理和分析。(3)逻辑分析法。通过对八所高校现行社会体育专业培养方案的比较,根据当代社会市场对体育专业人才的需求进行了推理和分析。
三、研究结果及分析
(一)我国部分地区高校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分析。通过分析可以看出,这些高校以培养体育教学、社会科学研究、社会体育咨询与指导、商业开发与管理等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同时强调群众性体育活动,也强调体育俱乐部运营、管理、发展等初级创业能力的培养,但缺乏大型赛事组织管理人才的培养,在社会体育专业的培养目标中过于强调体育教育。
(2)我国部分地方高校社会体育专业课时分析。可以看出,八所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培养计划平均总学时为2691.9学时,平均总学分为173.5438+0学分;通过对比可以发现,除了Xi体育学院和凯里学院低于或高于专业规范的要求外,其他6所高校都是在规范内有升有降;学分方面,凯里学院和湖南文理学院均高于规范中的要求,其余均在规范范围内。
(3)我国部分地方高校社会体育专业课程设置分析。通过调查发现,各地高校开设的主干课程比较相似,但缺乏专业性很强的主干课程差异较大,尤其是学科课程多种多样,八所高校完全不同。其中既有体育社会学、社会体育等容易混淆的课程,也有体育经济学、体育产业经济学、体育管理学、社会体育管理学等有优劣之分的课程,还有传统课程、体育休闲娱乐概论、健康保健等新兴课程。
(4)我国部分地方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定位分析。八所高校中只有四所将体育教学方向列为专业方向。社会体育专业办学方向要以市场为主导,以体育、健身等行业对专业人才和未来职业发展的需求为重要依据,加快专业建设,夯实社会体育专业现有专业基础,更好地服务于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以社会化、大众化、专业化为人才培养目标。
四。结论和建议
(1)结论
1.我国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也差不多。社会体育本科专业的培养方案要体现各校的优势和特色。但通过对比国内部分地方高校社会体育本科专业的培养方案,发现其培养方案的相似性相当普遍,相似度接近60%。
2.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分配比例差距很大。研究表明,八所高校的课程设置都是围绕“三大学科”和“五大课程”展开的,每个学科对应的课程设置及其比例、必修课与专业课之间或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的比例,大多是从体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中拼接或移植而来的,因此课程学时的分配不够合理。
3.实践教学薄弱。实践教学环节是为了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更好地将在学校学到的理论知识融入实践,为学生的社会生存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2)建议
1.根据市场需求类型培养专业人才,打造有竞争力的社会体育专业品牌。高校要“精”或“专”,在突破“专”的基础上追求一专多能,强调比如培养“技能型”还是“应用型”还是“服务型”。同时,加强高校之间的交流,结合各校的地域优势,制定更加具体合理、有利于发展的人才培养规格和目标。
2.优化课程体系,设置合理高效的人才培养目标。为了扩大专业口径,体现个性培养,提高课程体系的灵活性。在课程内容上,要加强知识与技能的融合,注重横向交叉与融合,促进知识与技能的系统化和整体化,办好1 ~ 2个竞技特色方向。
3.增加和加强实践教学课时,拓宽和稳定实践基地。提高实践效果的互动性和实效性,高校应重视校外实践基地建设,争取地方政府参与社会体育专业教学,完善学校行政与校企体育产业合作,建立一批相对稳定、市场广阔的校外实践基地,打造地方社会体育品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