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沟通技巧
医患沟通技巧
1六种沟通方式
通过深入工作,医院总结出了医患沟通制度?本质就是一个要求,两个技能,三个精通,四个注意,五个避免,六个方法。
一个要求:诚实,尊重,同情,耐心。
两个技巧:听,请听家人的;介绍一下,请给家人说几句。
儿童医院为特殊群体服务。有一个现象,就是孩子的家属总想把孩子生病的所有症状都告诉医生,让他们放心,所以夹杂了很多不相干的话。医院要求医护人员站在患儿家属的角度,认真听取他们对患儿病情的介绍,并不时点头,插一两句话,以示认真倾听;家长讲完后,尽可能向患者家长介绍孩子的病因、发展和预后,让他们了解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三掌握:掌握患病儿童的病情、治疗和检查结果;掌握医疗费用;掌握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社会因素。
四注意:注意交流对象的文化程度和交流的感受;关注沟通对象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和对沟通的期望;注意自己的情绪反应,学会控制自己;注意沟通对象的情绪状态。
五忌:忌强迫沟通对象立即接受事实;避免使用容易刺激对方情绪的语气和语言;避免使用太多对方难以理解的专业词汇;避免刻意改变对方的观点,压抑对方的情绪。
六种方式:预防为主的针对性沟通、交流对象沟通、集体沟通、书面沟通、协调统一沟通、实物对比沟通。
预防为主的针对性沟通:在医疗活动过程中,主动发现可能出现问题的苗头,将此类家属作为重点沟通对象,预约后根据其具体要求进行沟通。比如早班,除了交接医疗工作,还要把当天值班发现的家属不满意的迹象作为常规内容进行交接,以便下一班医护人员有针对性地做好沟通工作。
交流沟通:当医生与患者家属沟通有困难时,由另一名医生或主任与患者沟通;当医生无法与患者家属沟通时,换一个知识水平更高的患者家属,让这个家属说服其他家属。
小组沟通:对于患有同一种疾病的患者,医院会召集家属以培训班的形式进行沟通,讲解疾病的病因、治疗和预防。这种沟通不仅可以节省时间,还可以促进患者之间的相互了解,使患者成为义务宣传员,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压力。
感染胃肠病的孩子大多来自农村,经济相对困难。此外,并发症多,医患沟通不足,医患纠纷极为突出,甚至存在逃费等问题。自从发射以来?医患沟通工作结束后,科室每周召集家属召开一次集体沟通会,对患者的诊断、病情进展、可能出现的后遗症、疗程多长、可能给家属带来的费用多少等进行说明,让患者家属心中有数,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压力。此后几乎没有拖欠过。
书面沟通:为了弥补语言沟通的不足,医院实行了书面沟通,将一些标准问题以书面形式打印出来,方便患儿家属。比如因为新生儿病房无人陪伴,家属根本不知道生病孩子的治疗和生活情况。除了有限的探视,医护人员还会把婴儿在病房一天的喂养、洗涤、护理、治疗,以及出院后的随访、喂养护理知识等内容编成小册子,发给每个住院婴儿的家属,达到交流的目的。
协调统一沟通:下级医生对某个疾病的解释不确定时,先询问上级医生,再根据统一意见进行沟通;当诊断不明确或病情加重时,医护人员应先进行内部讨论再沟通,统一认识后再由上级医生与家属沟通。
肢体交流:有些疾病很难口头和书面交流,辅以肢体或视频资料。比如对于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家属,医生会用心脏模型结合画图的方式进行讲解,家属会形象地了解疾病出现在哪里,如何进行手术修复。再比如骨科病人。患者家属不知道孩子的骨病在哪里,骨科医生就拿出人体骨骼,用通俗的语言给患者讲解。
2
通过五年多的实践,医护人员逐渐形成了一种* * *知识:在成功的沟通中,患者家属不仅需要医学知识,更需要来自医院的人性化关怀。因此,医院把关爱融入到每一个医疗程序中,既治疗孩子的躯体疾病,又为患者家属驱散心病,让很多萌芽期的纠纷得到及时化解。
一位年轻的医生告诉记者:?我原以为医患沟通是件麻烦事,现在沟通多了。不仅患者家属把你当亲人,孩子也和你亲近,天天亲切地叫你?早上好,阿姨?别提有多开心了。医患沟通减轻了我们的工作压力,也为自己创造了一个愉快的工作环境。?
浅谈加强医患沟通的意义
医患沟通是医生和患者在诊疗过程中,为了治疗患者的疾病,满足患者的健康需求而进行的一种交流。没有这种沟通,医护人员无法全面了解病情,患者无法满足追求健康、缓解病情的需求。医患沟通是医疗活动中必不可少的沟通,但目前部分医务人员对此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探讨加强医患沟通的意义,以引起人们的适当重视,取得医患双方都比较满意的结果。
1.医患沟通有助于医生对疾病的了解和诊断。对病人疾病的诊断通常是从医生询问病史开始的。询问病史无疑是一个医患双向沟通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医生可以从患者那里了解到疾病的情况,如主要症状、发病过程、既往史、用药情况等。这个过程非常重要,不能省略。很多有经验的医生都非常重视这个环节,为疾病的诊断收集有意义、有价值的线索,为进一步检查和最终诊断打下良好的基础。在这里,沟通的广度和深度会对咨询的质量和诊断的准确性产生一定的影响。如果沟通不畅,患者抱怨病史不全,医生询问不当,或者医生在倾听患者病史时不够仔细认真,医生就无法收集到完整准确的病史资料。还需要医生和患者在做各种检查时进行有效的沟通,让患者很好的配合,检查才能顺利进行。比如体检通常需要患者配合,指出疼痛部位,摆好检查要求的位置和姿势等。,这些都需要患者理解医生的意图;辅助检查往往对患者有一些要求,需要医生明确表达出来,让患者知晓并按照要求去做。比如血糖检查,胃镜检查,都需要患者空腹。医生在为患者做这些检查之前,要和患者做好沟通,把相关问题解释清楚,否则会影响医疗工作。
2.医患沟通有利于维护患者权益。尊重患者权利是维护患者利益的根本保障。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法制健全,人们越来越重视权利问题,患者的权利意识也在觉醒。知情同意权是患者的一项重要权利,可以包括疾病识别权和自主决策权。患者可以根据自己对疾病的了解和认识来决定是否同意。知情同意的过程也是医患沟通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医生告知病人,了解病人还有哪些问题和困惑;患者还需要通过与医生的对话和接触,了解自己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需要什么检查,需要什么药物,有什么风险和意外,影响预后的因素有哪些,需要多少等等。患者综合考虑后,做出适合自身条件的选择。随着我国国民素质和患者维权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患者主动参与到自己的疾病诊疗决策中来。在当今尊重和保护人权的社会,患者要求获得知情同意权,了解自己的病情,做出恰当的决定,无疑是一种进步。在医患关系中,医生拥有医学知识和技术,在诊疗方案的制定和实施中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一般情况下,医生不应该完全替患者做决定,不应该剥夺患者自主选择的权利,让患者处于完全被动接受的状态。医生要说明病人的病情和治疗措施,表明自己的倾向性态度。医生一旦传达了基本病情和推荐的诊疗建议,就要了解患者是否理解,并向患者说明建议、偏好和同意的时机和过程。医生可以为患者提供医疗建议,但患者需要结合自己的价值观、疾病治疗、工作因素、家庭经济、医疗保险等多方面情况,做出符合自身利益的最佳选择。患者有权在个人行为和利益方面做出决定,在医疗方面也是如此。我们应该尊重患者的合法权利,满足他们对知情同意的需求。患者对治疗方案有什么想法和要求,是否同意或接受某种治疗措施等。,只能通过医生和患者的交流才知道。因此,加强医患沟通有助于更好地维护患者的知情同意权。
3.医患沟通有利于培养关爱患者的意识。关爱患者,为患者谋福利,是医疗行业由来已久的优良传统和职业道德。在旧的生物医学模式中,对健康和疾病的理解是有限的。疾病只被视为人体问题,人只被视为生物人,不能用完整的视角看待人和疾病。所以医生更多的是关心患者的身体异常及其治疗,而忽略了人的精神状态和心理健康,存在着爱病不爱人的情况,与患者的交流自然不放在心上。现在,生物医学模式正在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新的模式意味着单纯依靠生物医学技术无法全面正确地诊断疾病并给予患者合理的治疗。它需要全面的诊断和治疗。认为要正确诊断和治疗患者,需要深入了解其各种病情,采用多种治疗方法。医生要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生活习惯、行为模式、生活工作环境、人际交往等方面,因为很多疾病都是由于社会适应不良导致持续的精神压力、长期的心理压抑或不良的行为模式和生活习惯。医生要了解患者的方方面面,不仅要有高超的医术,还要关心患者,善于与患者沟通。加强医患沟通是医疗工作的需要,是关爱患者的体现,是为患者提供良好医疗服务的需要。
加强医患沟通,医生要以同情、宽容、平和的心态去解释、诊断和治疗疾病,在人格和身心治疗上给予患者尊重。通过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感受,多关心患者,介绍治疗的进展,让患者打消治疗活动中存在的一些疑虑和困惑,让患者感到安全可信,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充分调动其抗病潜力,使治疗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医患之间相关信息和情感的沟通,对患者的精神安慰、情绪稳定、希望增强、人格尊重都有重要作用,这无疑体现了一种人性化的关怀,有利于为患者提供更加满意的服务。
4.医患沟通有利于密切医患关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医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组成部分之一。构建和谐医院、和谐医患关系是全社会的共同愿望。但近年来,医患矛盾突出,并有进一步加剧的趋势。除了少数医务人员责任心不强、技术水平不高之外,医疗市场的特殊性和医患沟通不畅也是重要原因。医学是所有科学中最复杂、最精密、最未知的科学。医疗行为是在人体上进行的,具有危险性和危害性。由于人体结构和病变的复杂性,任何医生在判断病因和估计医疗效果时都有一定的不确定性。虽然随着医学的进步和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医生对某种疾病的治疗方法总体上是有效的,但仍然不能保证某种治疗方法对存在个体差异的患者和具有个体特殊性的疾病百分之百适用。所以医疗服务行业是有一定风险的。在这种情况下,医患之间的及时沟通使得医生的解释和告知变得极为重要。如果医患之间信息交流不畅,往往会导致误解、猜疑或不满,为以后的不和谐、摩擦、纠纷带来隐患。在医疗过程中,由于缺乏医疗专业知识,又有尽快恢复健康的迫切愿望,患者不能很好地理解医疗行业的特点,往往对其期望过高。一旦医疗效果和费用与患者预期不符,就容易产生纠纷。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占有技术信息,应积极真诚地与患者沟通,让患者理性认识医疗活动,加深医患之间的理解、尊重和信任,消除不必要的误解,更好地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
5.医患沟通有利于提高医务人员的素质。重视沟通,增强沟通意识和技巧,提高沟通能力,做好与患者的沟通,是医生良好职业素质的体现。在美国,医患沟通是医生必备的临床技能之一,也是医学生的必修课。在诊断和治疗中,医生通常决定做什么。这就要求医生在复杂疾病的治疗中,要分清轻重缓急、轻重缓急、轻重缓急,抓住重点,具有较强的优中选优、分析判断问题、果断处理的能力。很多情况下,医生不仅要决定怎么做,还要说服患者,向患者解释原因,取得患者的认知和认同,让患者理解、接受和配合。当然,患者也有自己的决定权。患者只有真正被说服,认识到决策的合理性、正确性和可行性,才能积极地、全心全意地支持、调动患者及家属的配合积极性,高效地实现医疗目标。医生要能通过语言的感染力来疏通和协调医患关系。如果医患关系协调不好,调动不了对方的积极性,增加不了患者的信心,医生就会变得无能?好人?。所以医生要有良好的语言沟通和表达能力,如果这种能力提高了,医生的专业素质也会提高。
6.医患沟通有利于医院的可持续发展。患者是医院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随着社会的发展,医疗改革的深入,患者有了更多的选择。患者不仅可以选择医生提供的治疗方案,还可以更自由地选择医院,有的还可以选择医护人员。在这种情况下,医院要发展,就要努力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扩大知名度,在社会人群中树立完善的形象,形成良好的口碑。只有赢得广大人民群众信任和爱戴的医院,患者才会多。在医疗活动中,加强医患沟通,可以加深相互理解、尊重和信任。通过与医生的深入交流,患者会学到很多新的东西,佩服医生的知识、经验和能力,更加尊重和信任医生。这样可以让患者在增强治病信心的同时积极配合医生,敢于承担一定的风险,使自己的疾病得到有效的治疗。有了患者的理解、支持和信任,医生会更加细心地对待患者,使医院的仪器设备更好地发挥作用,并不断提高自己的医疗技术水平,努力解决诊疗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高治疗效果,进而在患者和社会中树立良好的口碑,有利于吸引更多的医疗患者。此外,医务人员可以通过自身良好的医疗技术和服务态度有效地为患者治疗,同时也可以在相互信任和真诚治疗的基础上与患者建立友谊,使患者与医院保持长期联系,一旦患者或家属有医疗需求,就会愿意来这里,成为医院发展的潜在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