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黄庄培训
在海淀黄庄这个不寻常的路口附近,散落着中关村第一小学、第二小学、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北京大学附属中学、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八一学校等代表北京基础教育最高水平的学校。
学霸、虎妈、鸡血妈云集,所以海淀黄庄逐渐成为了教学培训机构的聚集地。据统计,在海淀黄庄路口500米外的方圆,除了公立学校,还有105教育机构。
位于海淀区黄庄路口西北角和东北角的海淀区文化艺术大厦、银网中心、理想大厦、中关村大厦等写字楼长期被众多课外培训班牢牢占据,充满了家长的焦虑和机构的野心。
疫情中的海淀黄庄。
线下教育培训迎来倒闭潮。即使在海淀黄庄这个最能代表北京课外班水平的教育圣地,也有不少机构选择了撤退。晚上9点还在上课的大楼,现在7点半就空了。
过渡线是很多线下机构的自救方式,但在教学效果和价格上遇到很多挑战。有的机构直接接到家长投诉:转行后,孩子成绩下降了。
更严峻的挑战是,一旦用户养成线上上课的习惯,线下机构的存在价值将被进一步压缩。
没想到,海淀黄庄的航天教育训练中心,有一天会空无一人。
“难”是今年线下教育机构的关键词之一。即使在教育机构聚集、资源最好的海淀黄庄,被冷落的情况也保持了三个多月。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课,所有学校都会先开课,才允许培训机构开课。我们也在等待通知。”在“深环”近期的实地走访中,多家线下教育机构给出了大致相同的答案。
线下是不可能开业的,机构唯一的选择就是把业务搬到线上。对于失去线下经营场所的教育机构来说,这改变的不仅仅是教学空间,更是经营模式。
但是,从线下到线上,并不是开一堂线上课那么简单。除了上课方式的一系列变化,线下机构的优势在威胁重重的线上平台面前被稀释到了特别单薄的程度。就连盘踞在海淀黄庄多年的线下资深机构,也受到类似挑战的威胁。
毕竟疫情的影响只是阶段性的,但线上线下变化的趋势是长期的。冬天的一场疫情,让线下教培机构陷入了逆境。从目前来看,线下教培机构的冬天还不知道什么时候结束。
“海淀黄庄的地位谁也撼动不了。”一位从事教培行业多年的老师是这样描述海淀黄庄的吸引力的:“在方圆这么一个几公里的狭小区域,家长能很快找到顶尖的教育资源,而周围的人都是北大附中,尖子生云集,他们源源不断地提供优质生源。院校从来不需要担心招不到学生……”
但由于疫情影响,一度被冻结。线下门店全部关闭,高昂的房租和师资成本让一些机构入不敷出。海淀黄庄为代表的教培板块已经濒临倒闭。转型线上后,机构赖以生存的区位优势消失,与在线教育巨头的竞争往往力不从心,节节败退。
海淀黄庄复课后
8月9日,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关于做好全市各类学校2020-2021学年秋季开学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指出即日起,全市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可向审批机关提出书面申请,经批准后,可恢复线下课程和集体活动,由市、区教委审批。
随后,北京市教委在发布会上透露,截至8月13时,17时,各区教委已收到200多家校外培训机构的书面申请,符合条件的机构将在完成整改后陆续恢复线下课程。
这也意味着,历经6个多月、200多天,之前被迫按下暂停键的北京线下教育培训机构终于迎来了曙光。
9月4日起,首批复课的线下培训机构迎来了第一批学员。沉寂了半年多之后,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海淀的黄庄又恢复了往日的热闹。在新城文化大厦,学生们久违的身影也重现了。不再去教室上课的家长们正在努力适应这个组织的新模式。
观察:机构旁边的便利店没时间补货。
“来,这个带着,课间吃。”下午5点多,刘女士带着刚上初一的欣欣来到了高思教育的理想校区。在入口处,同学们和舍友们14天内的健康状况和出行轨迹记录交给工作人员,经过测温和代码验证后,两人快步走进了熙熙攘攘的大厅。没有太在意,欣欣跟着老师直奔教学区,刘女士则在等候区坐下来“喘口气”。
“我大概两点多从学校接的,先上了声乐课,然后是逃课。五点一结束,我就打车去上六点的数学课,所以提前给孩子买了些面包。”
对于校园疫情防控期间的新规定,刘女士并不感到意外。“老师来之前已经和我们沟通过了,知道家长不能进教学区就好。”
“坐前面,下课叫我。”在大厅里,赵女士把杯子递给儿子陈辰,并顺便再次提醒他:“专心听讲,有问题找老师。”虽然有点不放心,但她还是在通往教学区的电梯前停了下来。“前段时间我在家上网,没什么感觉。今天来了这么多人,心里突然紧张起来。”
在银网中心一楼,来自四面八方的学生在入口处测量温度后陆续进入大楼。发现离上课还有半个小时。高中生韩笑去咖啡店点了一份便餐。在她旁边,很多同学都在一边吃晚饭一边看时间。
“好久没见过这样的场景了!”楼外的便利店里,几乎每个货架前都有学生和家长在选购食品。店员不禁感慨,“前几个月买的主要是上班族,很长时间见不到孩子。今天培训机构刚刚复课。没想到一下子来了这么多人,连面包都快没了,货也来不及补。”
磁器口地铁站周边,很多线下培训机构也已经复课。扫完丰台中心一楼的健康宝,苏女士带着孩子去了四楼的英语班。
“校园门口会测体温,孩子们带着‘正常体温测量’的贴纸进教室。”作为家长,苏女士收到了“温馨提示”。“复课通知里也提到了。希望家长尽量不要陪孩子上课。我在教室外面看了看,没有家长真的跟着。有的家长甚至把他们送到楼下就走了。”
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苏女士参观了校园内用于隔离的观察室。“里面倒是挺整洁的。边柜上有酒精、抗菌洗手液等消毒用品,还有口罩、手套、护目镜等防护用品。”
让苏女士感到欣慰的是,根据校区的安排,课间点的外卖会放在大楼一楼门口的桌子上,工作人员会在规定时间内拿到家长等候室的餐架上,满足学生和家长的用餐需求。
替代:机构探索推出“双轨陪读”
晚上6点,高思教育的数学老师杨梦露上完了半年多来的第一节课。“一开始我很兴奋,但是孩子们并没有马上进入状态。还好用了不到10分钟,气氛活跃起来,重新找回了上课的感觉。”
在正式讲课之前,杨梦露首先向学生们解释了课堂纪律,“包括如何坐,如何举手等。毕竟这些孩子刚刚上小学二年级,他们想要一个学生由两个家长陪同。”令杨梦露惊讶的是,独立上课的孩子适应得很快。“课间我们也一个一个去洗手间。回到教室,我们用抗菌洗手液再消毒一遍,特别有秩序,比预想的好很多。”
但取消审核还是让一些习惯上课记笔记的家长无所适从。“在这个阶段,老师会通过家长群发布学生的班级。如果家长有问题,也可以在里面提。”据工作人员介绍,机构正在探索推出“双轨陪读”,方便家长实时查看。“教室里有摄像头,但主要是帮助教研室了解老师的教学情况。下一步将升级技术设备,让家长通过手机客户端申请开通权限,掌握孩子的学习进度,方便学生课后查看相关知识点。”
在舜天付雪教育中心磁器口校区,“家长停课”政策在复课后正式实施。“一开始,我们担心家长接受不了这样的安排。没想到大家都挺配合,理解这是疫情防控的需要。我们还会给家长提供线上渠道,课后发布课堂内容总结,家长可以随时和老师交流。”该工作人员承认,以前家长在课堂上听课有利有弊。“孩子的注意力可能会被父母分散。有时候,孩子们想举手回答,但又不确定。当他们想到有家长在后面看着的时候,干脆就不举手了,以防做错了被家长批评。现在没有家长旁听,孩子们可以畅所欲言,课堂表现更加真实自然。”
时隔九个月,五岁的贝贝也回到了线下培训机构的课堂。相比课堂上学到的东西,郑先生更关心的是儿子能不能比以前更守纪律。“以前老师在上面说他在下面玩,上课的时候在教室里溜达都有可能,有一次还砸了他的嘴。”在校园门口把儿子交给老师后,郑先生还是有点不确定。“下课见到老师,居然说我表现挺好的。至少我没说我在房子里跑来跑去。看来我的孩子真的长大了,不需要父母一直盯着我了。”不过,对于这样的新安排,郑先生也有自己的困惑。“以前老师会给家长讲每节课最后5分钟的学习内容,现在还没说这5分钟怎么补。”
纠结:线上课比线上课贵很多。
把一年级的儿子宣萱送到学校上数学课后,张先生在附近买了一份小吃拿在手里,开始了漫长的等待。“我必须为今天的第一节课预留足够的时间。那时候孩子不饿。他没吃晚饭就去上课了。现在他只能等课间去拿了。”张先生看着手机,脸上露出一丝无奈。“给孩子发了信息,一直没回。”
在张先生身边,还有很多家长在等他。“我刚从里面出来的时候,看到这里人很多,还在纳闷。一问才知道,原来是和我一样的家长。送完孩子后我无处可去,就站在外面。”张先生微微叹了口气。“相比以前的网络课,网络课的综合成本要高很多。单看经济账,开车逛3个小时至少要20到30元,再加上油钱和一些外卖钱。一次至少要60到70元。”
在张先生看来,时间比金钱更宝贵。“星期五,当孩子们放学后,他们正赶上晚高峰。路上很容易堵车。到了之后发现门都满了,根本进不去。他们只能停在街上。算上回来路上的时间,来回至少有一个小时。有了这个时间,孩子的作业可能就写完了。”
张先生也考虑过先回家,等孩子下课来接他。可惜单位离家有点远,来回折腾只会浪费很多时间在路上,所以他最终决定留下来。“虽然过去要等,但坐在教室里旁听,至少是有意义的。如果我在家上网上课,我父母可以知道他过得怎么样。不像现在,我就在外面等,真的有点不公平。”
面对已经复课的线下培训机构,丁女士的心情有些复杂。“上学期之所以一直盼着复课,主要是学校和机构都变成了网上课,怕孩子吃不上饭。现在学校已经可以正常上课了,似乎可以考虑线上线下搭配,对孩子来说可能是一种调整。”